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生活委员工作计划)
论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
作者:张九洲 房 慧
来源:《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第06期
摘 要:教师劳动是与众不同的特殊的生产劳动,在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劳动过
程、劳动产品上都有其不同于其它职业的特殊性。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劳动 特殊性
由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职业的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传统特色的一项职业。教
师职业是伟大而崇高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是培养人才的职业。教师是“辛勤的
园丁”,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教师是肩负特殊使命的特殊劳动者,因此,教师劳动是与
众不同的特殊的生产劳动,它有其不同于其它职业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师道德作
为一种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由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决定的,它伴随着教师实践活动的不断深
入而产生和发展。教师职业劳动是教师道德的物质基础。正确认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是我们
正确认识教师道德本质的前提和基础。
一、教师职业劳动目的的特殊性
从教师劳动的目的看,教师劳动的目的不是生产物质产品,而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把学生培
养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他们承担着对社会和学生负责的双层责
任。
教师的劳动,首先是一种传递活动。它既传播着人类的文明,又塑造着人类的灵魂。教师是
社会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
验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下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
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使他们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教师对新一代人在传授知
识、发展智能的同时,还在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把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
传授给年轻一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培养学生具有怎样的思想品德,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面貌。忽视了这种教育因素就不能完成教育目的。
教师通过艰辛劳动培养出的人才,归根到底是为了服务于社会的。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
级对教师劳动目的有不同的认识。在我国现阶段,广大人民教师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需要,传授学生知识、锻炼学生技能,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其劳动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
“五育”并举的“四有”新人。
二、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从教师劳动的对象看,教师劳动对象很特殊,它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植物或动物,而是
具有强烈主观能动性、丰富思想和情感、鲜明个性特征、各具不同心理素质的天生活泼的,正
在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正处于身心迅速发育成长的年轻一代,他们年龄特征不同,个性特征存在
着明显的差异。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有所差异,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差异更大。即使是同一性
别,同一年龄的学生,他们之间在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志愿理想等方面也各有千秋。譬如说,同
一个班级的同学,有的爱好文学,有的爱好自然科学,有的志愿从商,有的志愿当科学家等。
正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具有上述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乐
于奉献,付出艰辛的劳动。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群体的特点,而且要了解学生个性方面的特点;不
仅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而且要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重视
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要了解学生的过去,把握学生的现在,也要预测学生的未来。
三、教师职业劳动的手段的特殊性
从教师的劳动手段看,教师的劳动手段既不象工农业者所使用的机器或手工工具,也不能简
单地等同于教材、图书、仪器和设备。教材、图书、仪器和设备虽然是教师进行职业劳动时不
可缺少的手段。但是,这些劳动手段都不能取代教师本人作为“劳动手段”的作用。教材和教学参
考书编得再好,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处理和使用,那么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
验仪器和设备再先进,如果教师自己不会熟练使用或不善于指导学生去独立操作,那也是只能是
一堆废物。
可见,在教育劳动中,“劳动的执行者和工具是融合在一起的”。[2] 可以说,教师的劳动工具就
是教师自己。教师的劳动手段主要是教师渊博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完善的人格,以及由知识、
智慧等因素创造的知识产品。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决定教师教育工作成败的
主导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发挥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师道德水平和自身素质。教
师的劳动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思念能力和道德品质,取决于他们的意志和情感。事实证明,教师思
想的好坏、品德的高低、知识的多少、情感和意志的状况都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
巨大的教育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自己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手
段。
四、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特殊性
从教师劳动的过程来看,首先,教师的劳动过程在时间上具有广延性,在空间上具有延续性。
教师每天的劳动时间是难以准确计算的。八小时的上下班并不意味着一天劳动的开始和结束,
课程表规定时间以内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劳动的一部分。课内课外,教室和家里都是教师
的办公地点,教师白天要上课,课余要辅导,即使在夜深人静的晚上还要自觉利用非工作时间,通过
自修去补充、更新知识,还要备课和批改作业。为了培养合格人才,教师还常常要超过上下班的
时间界限和校内外的空间界限去工作,尽可能地争取一切时间和空间,深入教育对象的范围,使正
确的教育因素在教育对象的所有的空内发挥作用。时间上的广延性和空间上的延续性都 要求
教师具有崇高的师德。
其次,教师的劳动周期长,教学效果具有潜在性。教师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
教师为学生所做的一切,很难“立竿见影”。教师希望在学生身上产生的效果往往要三年五年、十
年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因此,在评价教师劳动成果时,不能只看学生的某些局部
变化(如分数高低),也不能只看一部分学生的变化(如升学率的高低)。要考虑到教师劳动
周期的长期性和劳动影响的延续性。
再次,在教师劳动过程中,教师必须处理众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处在学生集
体、教师集体、学校环境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因而,一个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遵照教
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正确处理和调节好这些方面的关系。
五、教师职业劳动产品的特殊性
从教师劳动的产品来看,也具有特殊性。教师的劳动产品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是“四有”新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长久的。教师的职业道德往往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
在学生思想上打上深深的烙印。而且这些“劳动产品”是活动着、发展着的。教师在教育劳动中
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因为教育过程的结束而随之消失,而是继续地、长久地发生着作用。教师的
思想素质、人格品质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整个道德品质的培
养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教师的劳动是一向艰苦而复杂的劳动,其劳动的目的、劳动对象是一个一个活生生的
具有各自不同个性的人;劳动工具是人,是涵盖着其全部人格、知识和才华的教师本人;劳动的产
品也是人,是能够带着教师在他心中播下种子,使之发芽、开花、结果,播洒更多种子影响社会的
学生;而劳动过程也是培养人的过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特殊的要
求。
参考文献:
[1] 杨雄.法言.
[2] 转引自任顺元著.师德概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23:50: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722091577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