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教师自我介绍)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前期北京,后期上海。 主力:前期学生,后期工人。 口号: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废除二十一条。3、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根本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要求:1、拒签合约。2、惩办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结果:1、迫使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
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3、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意义: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了历史的政治舞台,对斗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社会主义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成立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李达等13位代表。 条件:1、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3、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区建立共产党早
期组织。中共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一大的内容:1、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2、党的奋斗目标
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4、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历史意义:中国
共产党的诞生,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事情,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 时间:1924年1月。地点:广州 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内容:孙中山主持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
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性质:一个较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要实现新三民主义这一目标必须经
过三大政策这一途径。
四、北伐战争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于1925年7月,成立者孙中山。北伐的目的:为了铲除军阀势力,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全国。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
张作霖三股军阀势力。 结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五、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四一二政变时间:1927年4月12日 地点:南京 制造者:蒋介石 成立时间:4月18日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
治。国共合作破裂的标志: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政变。教训:必须掌握革命武装,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六、 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地点:南昌城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是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七、 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 领导:毛泽东 地点:湘赣边界 意义: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启示: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八、 井冈山会师 时间:1928年4月 经过: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转战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不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红军第四军。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
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本国实际而开展的一次伟大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的开始。 学习
的精神:乐观主义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九、 长征 原因:由于党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难以在中央苏区立足,必须转移到相对安全的根据地或去别的地方重新开创根据地继
续斗争。 转折点:遵义会议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四渡赤水河 跳出敌人包围圈:巧渡金沙江 影响: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
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的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了北方,为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长征精
神: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结束标志: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十、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中
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行动。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
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21:11: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627161576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八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梳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八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梳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