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释“弟”)

更新时间:2024-03-11 17:54:4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数字语言)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释“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释

“弟”)

《论语颜渊》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一句经典名言,

流传了千古,它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其意思是

说:普天下的人们啊,都应该亲如一家兄弟!它告诉我们这

样一个朴实的道理:人与人之间要讲究平等相待、友爱互助、

体谅他人、相互支持!

当我们谈起“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个感人至深的话题时,

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三国》中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水浒》中的大宋一百单百将草莽英雄

水泊梁山大聚义!今天,我在这里不是来给大家弹评说唱讲

故事的,我是想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人类的思

想、人类的思维、人类的理性、人类的逻辑,何尝不是应该

普遍地、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啊?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

让人们丝丝的理性、缕缕的逻辑、点点的智慧、滴滴的知识,

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汇聚成真理的长河,才

有可能汇聚成科学的海洋!

1

放眼世界,当我们注目着现代的科学事业、特别是自然科

学界,各学科之间相互印证、相互支持、相互结合、相互促

进地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的时候,您是否留意

到了我们古老的汉字学渐渐地与世隔绝的孤独和失落……

一方面,哲学和科学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另一方面,

汉字学却在旧有的藩篱中兜着圈子、裹足不前!一般地,任

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宏观指导和

科学法则的具体规范。科学不是盛装珠子的匣子,不是仅仅

用来修饰美化某些物品的华丽的包装。科学既应该是新建真

理大厦的框架或支柱,还应该是旧有理论之谬误和缺陷的手

术刀。

对于传统的汉字学来说,我们应该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思

想和原则,对它做一个全面的检查和手术,剔除其错误、修

复其缺陷、重建其框架、完善其体系,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

重新纳入科学的轨道上来。当我们用系统论的方法来重新构

建出汉字学的现代理论体系之后(参见拙文《汉字“金字塔”

原理》),才有可能弄明白汉字古文字的原始涵义。否则的话,

只能是盲人摸象——瞎胡猜!因此说必须得首先抛弃错误的

“形声字”理论,树立一个全新的理念——每一个复合文字的

组合,其各个部件,甚至包括其读音都是为该文字个体所要

表达的字义服务的。这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这和古代

哲人的观点才是一致的。荀子曰:“单足以喻,则单;单不

2

足以喻,则兼。”(见《荀子正名》)。我认为:原始的文字

中是不含所谓的“声符”的。只是在后期的“改造”或者说是

“替代”文字中,才有类似于今天所说的“声符”的现象。

比如说“兄弟”的“弟”字吧,它在商周时代的古文字(包括

甲骨文、金文等)是什么意思呢?后人就很难看得明白了。

东汉许慎《说文》:“弟,韦束之次第也。从古字之象。”清

段玉裁注曰:“以韦束物,如辀五束、衡三束之类,束之不

一,则有次第也。引申之为凡次第之弟,为兄弟之弟,为豈

弟之弟。”近人朱芳圃(1895—1973)《殷周文字释丛》:“弟,

象绳索束弋之形。绳之束弋,展转围绕,势如螺旋,而次第

之义生焉。”。还有的干脆就说是:甲骨文“弟”,字形是木

橛上缠着绳子,以表明标志不乱,有次弟。一般常见的字典

归纳为: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弋”象竖

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

第”,本义:次第。

“韦束”啥意思呢?我们还是从“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个

典故说起吧!故事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研读《周易》。春秋时期还没有生产出

纸张,文字是书写在一片片的竹简(或木椟)上的。一部书

要用许多的竹简,需要用结实耐磨的熟牛皮条(即“韦”)把

它们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才能保存。平时卷起来放着,看

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

3

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

次。“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此时,我们知道了:“韦”,即皮条或皮绳子。“束”是捆扎、

捆绑的意思,那么“韦束”就是用皮绳捆绑物品。今天看来,

许慎《说文》所言“弟,韦束之次弟也”说得就有点儿过于简

单了,他也没有再做进一步的解释,使得后人有了多种多样

的猜测。

《说文段注》曰:“以韦束物,如辀五束、衡三束之类,束

之不一,则有次第也。”是说不同的物品束绕的圈数不一样,

以此而有次弟。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曰:“弟,象绳索

束弋之形。绳之束弋,展转围绕,势如螺旋,而次第之义生

焉。”是说绳索束绕“弋”这个物品时,如螺旋一般一圈一圈

缠绕上去的,因而有了次第。意思就是:用绳索捆绑物品时,

是一圈一圈地缠绕上去的,因而是有次第顺序的。今人多囫

囵吞枣地认可了朱芳圃的这个说法,也不再去深究“弋”究竟

指的是什么东西,干脆就说它是个木桩或木橛了。段注和朱

说儿显然是不一样的。叫我看,它们也都还不是许慎的本意。

许慎所言“韦束”也不能简单地理解成“韦编”,因为同在《说

文》中,是另有现成的例子的。《说文》:“巩(繁体作鞏),

以韦束也。《易》曰:‘巩用黄牛之革。’”在“韦束之次第”一

句中,许慎并没有说明“韦束”的是什么,那他会是把作为“韦

束”的宾语的什么东西在不经意间给忽略了呢?不用说,当

4

然是对他来说熟视无睹、见惯不怪的东西啦!它会是什么

呢?许慎是饱读经书的鸿儒,显然只能是他案头常备、爱不

释手的竹简经书啦!竹简是很占地方的,一篇在今天看来并

不算太长的文章,那时就会占用很多很多的竹简。竹简编撰

成册后打成捆儿,为了便于区分其先后顺序,需要在每一捆

儿竹简的显著位置标注上第几第几的顺序编号,如《论语》

中的《学而第一》、《为政第二》等,《荀子》中的《劝学第

一》、《修身第二》等等。

我们知道,殷墟甲骨文是在清末才被发现的,东汉时期的

许慎是不可能看得到甲骨文资料的。他领会“弟”字的造字初

意,当是依据小篆字形讲解的,最多他可能会看到“弟”字的

战国古文字字形。并且,他当时没有正确而完善的文字理论

作指导,因为此时的“六书”理论已经不是原初的“六书”理论

了,它早已经偏离了原来正确的轨道。我对许慎对“弟”字的

解读有两点疑问:一、写字的竹简是什么形状的?甲骨文

“弟”字中的中间笔画并不都是简单的一竖,更多的时候它是

一个“丫”字。“丫”字能表示竹简吗?朱芳圃等人就是就是把

它看成是个短木桩或木橛子的。

我认为,为整个社会所公认并被大众普遍接受下来的文字,

往往不应该仅仅是闭门造车般地造出来的,也不可能是纸上

谈兵式地谈出来的。它必须具有不可辩驳的理据,还不能有

任何含糊其辞的歧义!因此说,无论是许慎的“韦束次第”说

5

儿、段玉裁的“束数不一”说儿,还是朱芳圃的“绳缠木橛”说

儿,都还是不尽人意的!它们都还是有些模棱两可、牵强附

会的迹象的!

那究竟是利用什么现象来表示“次第”这个意思,才会是清

晰准确、明白无误、歧义顿失、雅俗共乐的呢?我们生活的

地球上的大自然中有一个非常神奇、非常美妙、非常恒定且

又非常普遍的现象,最容易被人们用来表示“次第”等一系列

的意思了,它就是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在地球上的各个

角落都存在着,并且有了数千万年的历史,利用植物的生长

现象来表达“次第”这个意思,那才真是没有比它再准确不过

的了!

世上少有痴呆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下您该有点儿豁然

开朗了吧。

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等)的“弟”字,一般有三部分

组成:下面的一横(有的没有,有的演化成了一撇)表示大

地;中间的一竖或者是“丫”字表示植物的幼苗;外围缠绕着

的渐升渐扩的螺旋线表示这棵幼苗的生长过程。配音:“di”,

地也,提示人们此字的意思和“大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古文

“弟”字的巧妙之处在于:虚实结合、简洁利索、生机盎然、

通俗明了!

一字通则百字通!看了我的这种新颖解字法儿,您将越来

越不会再去迷信什么“形声字 ”理论的,它的荒谬无稽终将

6

会被理智的世人看穿的!

人们利用“植物的生长过程”创造出了“弟”字之后,又发现

有一种特殊的植物更能明白清楚地表达“次第”这个意思,它

就是有着间隔分明的“节”的竹子。因此,人们就又在“弟”字

上添加一个竹字头,就成了“第”,表示次第、顺序。原来的

“弟”字因有次第及后来的意思,而界定为表示“兄弟”的“弟”

字。

再后来,人们利用“弟”之“次第”意,另加各种偏旁,派生

出了许多新字,如:递、娣、睇、俤、苐、焍、祶、珶、梯、

剃、涕、锑、稊、悌、绨、鹈、挮、罤等。

7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释“弟”)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17:5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508852826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释“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释“弟”).pdf

标签:竹简   次第   科学   文字   表示   理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