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流血流汗不流泪)
[明]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言志》
明· 唐伯虎
不炼金丹不坐禅,
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
不使人间造孽钱!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直很喜苏东坡的词,或豪放,或大气,于是,就连狼狈也如此潇洒淡定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号六如居士,吴县(今属江苏)
人,出生在明中后期一个小商人家庭。唐寅是我国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诗文书画兼擅,
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为“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往来唱和,
号称“吴中四才子。”据《明史》本传记载,唐寅“性颖利”,博通经史,然“与里狂生张
灵纵酒,不事诸生业” ,经祝允明规劝,乃闭户折节,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岁
时举乡试第一,故人多称其为“唐解元”。翌年,唐寅入京参加会试。正当他踌躇满志,一
心想中状元 “显亲扬名”时,却意外地牵连进科场舞弊案,羁囚诏狱一年,虽终不了了之,
却也彻底断送了他的仕进之路,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归家后益放浪,终生
以卖文墨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宋时曾是枢密章粢的别墅,后废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
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岁。唐寅后半生的大
部分时间就隐居在这里,呼朋引类,诗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
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起首四行,
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短短四
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
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
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
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看这
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这里,花与酒,已不
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
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
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
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
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虽仕
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
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
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
注定与贫者结缘。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
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
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以上六行全
用对比描写,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开,每一句中,因用韵的关系,前紧后舒,充分表现
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性,和居处生活的的超脱与释然。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
笑他人看不穿。”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
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
茔都不保。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
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绵绵。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
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
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
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
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
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晋陶渊明《桃
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
“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试举
几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桑图》)
野店桃花万树低,春光多在画桥西。幽人自得寻芳兴,马背诗成路欲迷。
(《题画四首其一》)
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
(《桃花坞》)
草屋柴门无点尘,门前溪水绿粼粼。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
(《题画廿四首其十五》)
不难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来表达闲居和隐逸生活的。
“酒”,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悲壮慷
慨情怀,更与世事苍凉、傲岸不羁、独行特立结缘。晋有刘伶、稽康,唐有“饮中八仙”,
宋有东坡“把酒问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时声名已著,除在绘画史上拥有突出地位外,在诗词上亦有独创的成就。其
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警拔清新,在当时独树一帜,并以其独特超
凡的个性和艺术气质,从一个侧面,给那个自由、开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时代做出典型、
生动的诠释。
内容:唐寅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却年少失意,看破官场后唾弃仕途,最终采取了与
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极避世。这首诗就是体现这种思想的典型。状若
疯癫的高傲,看破红尘的轻狂,看似洒脱不羁,却又隐隐透出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意
味,其深埋心底的怀才无处遇、抱负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见一斑。
技巧:始终的每一句几乎都是对偶句,整首诗对仗极为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感染力
及情感冲击力极强;前三句还用了顶针手法,在诗歌开头清晰描写环境的同时,手法语境
上颇耐人玩味,引人入胜的同时顺其自然的带出了后面的部分。诗中也未用艳丽词藻,就
像唐寅清高的为人。
《赏花》由来
——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
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
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
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氏兄妹也派人将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同上面的《赏花》有统一格式的又两篇,感觉也很不错。
《四时山水诗》
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作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除了上面的格式,另付几首其它格式的回文诗,也别有韵味。
一、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
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
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
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诗如下:
开篷一棹远溪流,
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
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
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
偎林傍水绿悠悠。
二、宋代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
《思妻诗 》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
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
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
水隔山遥望眼枯。
三、湖北咸丰县有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
春城一色柳垂新,
色柳垂新自爱人。
人爱自新垂柳色,
新垂柳色一城春。
四、津人曹鸿年也有一首回文诗:
寒风晓日映沙滩,
日映沙滩竹报安。
安报竹滩沙映日,
滩沙映日晓风寒。
五、清代诗人李《春闺》诗:
垂帘画阁画帘垂,
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
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
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夜永,
期归梦还梦归期。
六,宋(孝宗)时期 诗人 洪内翰的《燕舞》诗:
融融日暖乍晴天,
骏马雕鞍绣佩联。
风细落花红衬地,
雨微垂柳绿拖烟。
茸铺草色春江曲,
雪剪花梢玉砌前。
同恨此时良会罕,
空飞巧燕舞翩翩。
————见《喻世明言》“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七律-乱弹 文/老街味道
一
柳边桥入桥边柳 烟里村生村里烟
月下舟随舟下月 天中水映水中天
醉同人看人同醉 癫更歌狂歌更癫
笔作花时花作笔 弦无妙处妙无弦
二
假似真时真似假 人欺我处我欺人
雨生云也云生雨 民怨官来官怨民
变得通明通得变 瞋无远志远无瞋
水活鱼戏鱼活水 春念花娇花念春
编辑本段近代人写的回文诗
回文诗的表现形式比较特殊,写这类的诗一般比起其他题材的诗要少,下面举诗友李
自焕写的两首通篇回文诗例子:
(一)《赏荷》
扬歌轻舟藏处远,
影红缀流映青天。
香荷沃野遍翠绿,
翔鸭戏水荡风闲。
再从此诗的最后一个字起反读:
闲风荡水戏鸭翔,
绿翠遍野沃荷香,
天青映流缀红影,
远处藏舟轻歌扬。
(二)《月夜》
风清醉明月,
径花入影斜。
空夜怀思静,
梦飞双栖蝶。
再从最后一个字起反读:
蝶栖双飞梦,
静思怀夜空。
斜影入花径,
月明醉清风。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17:36: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497962826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唐伯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唐伯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