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幼儿园业务学习)
唐伯虎《桃花庵歌》
唐伯虎(1599-1640),字伯言,号放翁,人称伯虎、子牛、祝枝山先生、明八绝。明朝四大
才子之一,与文征明并称“明四家”。又与祝枝山、文征明、仇英并称“吴中四大才子”。世称“唐
伯虎”,有诗三百首。世人皆知其人而不知其所终的原因是因为唐伯虎的才华横溢,却有着悲惨
的人生经历。明代著名画家陈宝琛曾在《桃花庵歌》中如此评价唐伯虎:“不学风流死也白头,
只爱桃花”即是《桃花庵歌》之意。唐伯虎生于明朝中叶(1640年-1661年),字文敏,号六如居
士一名风流、晚号醉翁,与周文征明(1599-1640)、祝枝山并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为人轻浮放纵
且放荡不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书画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
一、少年心事皆成空
唐伯虎幼年家贫,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便在自己的母亲家里艰难度日,母亲
非常注重对他的教育:“以孝治天下”“学以为本”“身先正则国治”。这使了唐伯虎幼年时有了一
定的精神寄托:“少年心事成空,只因朝夕忧居。”但唐伯虎的母亲并不被唐伯虎的才华所折服,
唐伯虎便将他送到了寺庙里读书学习。虽然唐寅虎年仅十八岁就中了秀才但因出身低微而不被当
时文人墨客看好,只因当时社会风气就是喜欢游山玩水,纵情玩乐,所以唐伯虎在十六岁这一年
开始他所谓的科举之路了。虽在十六岁时科举终于有了成效却并不顺利:“天下秀才百万户,不
及二三人”此时的他不仅要面对着朝廷文官们的迫害与刁难又要承受着民间百姓们的辱骂与凌辱
这使得他十分迷茫,甚至是痛苦万分。最后被贬至吴县当了一名小民就这样唐唐在颠沛流离中度
过了一生。
二、放浪形骸是非多
唐伯虎性格豪放、放荡不羁。“放浪形骸是非多”中“是非”二字最能概括他的放荡性格和
放荡不羁的人生态度:当“是非”多之时,其性情也“放浪”;当“是是非非”少之时,其个性
也“自由”;当“是非多寡”变多之时,生活也会变得“庸俗多趣”。人一旦放纵自己的性情和个
性,便会变得粗俗而放纵自己的性情和个性。唐伯虎对于这种个性和生活态度所表现出来的人格
魅力以及自我价值得以体现便表明了他内心对于人生、生活中那些错误、污点的自我批判精神。
“岂有此理,世人不取乐,吾独不受忧;岂有此理,人生岂无乐?”在诗人心中对于社会、对于
自然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和看法
三、世人尽说风流事
唐伯虎晚年时写了一首著名的《六如诗》,以怀念自己的初恋沈德符。在这首诗中,唐伯虎
把沈德符比作自己的初恋:“我已二十有六了,还没有跟她成亲。”在他十六岁那年,唐伯虎就娶
了沈德符为妻。后沈德符因父亲早逝而离开苏州,由于他的父亲去世时已年过六旬且身体也不太
好无法照顾他的母亲,所以他在成亲前一年就去世了。成亲后不久沈德符便去世了一个月后在他
母亲过世以后其又娶了另一位女子为妻。这段婚姻也不是长久之计,虽然两人很快就有了婚约,
但是两人都不愿意对方的父母知道他们的婚姻而导致离婚。唐伯虎很爱自己的初恋沈德符与其他
女子也很恩爱但他在沈家却一直很受宠宠着沈德符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结果,唐伯虎因为自己风流
倜傥所以在沈家却一直被人嘲笑不是好主子唐伯虎也因此自暴自弃只能在沈家呆着终老于沈德
铭而沈德符的妻子和儿子也因为担心丈夫而离开了沈府。.....
四、诗书画题跋在前
唐伯虎诗书画题跋在前,文征明、祝枝山、文征达、徐祯卿等人都在其题跋中表达了对他
的钦佩之情。陈宝琛评价他说:“吾十有五年一见唐放翁书,四十年一见钟伯书,四十年一见唐
放翁书,五十年一见钟伯书。”陈宝琛还在其《画录》中评价他:“唐放翁书奇绝妙好,于钟伯书
善长。善画钟伯书善画钟伯真迹,无一不佳。”陈宝琛将唐伯虎视为钟伯后画中之翘楚。陈宝琛
是一位极具慧眼又极具才气的画家为唐伯虎画中之物而赞赏不已。此外陈宝琛还曾在《唐学士陈
宝琛画像记》中称赞其:“风流才子唐伯虎,钟伯是也”。
五、醉后书法无足论
唐伯虎虽然是酒量最好的人,但是他醉心于书法,尤其是草书,堪称行草书法的集大成者。
唐伯虎草书之所以能得到明代文人的高度赞扬,主要是因为其草书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成
就。其草书有着刚柔相济、飘逸洒脱的艺术风格:笔法圆润、洒脱自如、飘逸洒脱自然、沉着痛
快、含蓄隽永、秀逸俊逸潇洒、飘逸、风神俊逸、骨气逼人、洒脱俊逸、笔意自然、气韵生动、
浑然天成等等各种优点。然而作为有才而又醉后狂傲的唐伯虎亦将自己的书法事业做了一个极大
地提升。唐伯虎醉酒后写出的书法让人们惊叹不已,虽然书法艺术水准尚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精
湛境界与精湛艺术水平而达不到艺术高度与艺术价值但是却让人为之痴迷与疯狂!
六、为人处世上他真性情
在与朋友的交往上,唐伯虎也是真性情和大胆之人。唐伯虎以才情见长,与祝枝山又合称
为祝枝山先生和吴、中二人,与文征明更以诗出名。诗仙李白一生经历坎坷、一生坎坷的经历让
他更明白了人生在世,有太多东西值得去珍惜,而文学则需要更长远的智慧去维护、去挖掘和去
传播。唐伯虎曾为自己辩解:“平生并无名无利无禄之事,更无所求于朋友之人……”所以说唐
伯老虎虽是才子,却没有富贵闲雅的生活。但他对朋友的宽厚仁爱也让他能够得到很多的朋友。
因此在他看来,只有对朋友做到尽心尽力才能得到更多同学们的帮助。
七、人世间的真善美,永远是他最想看到的。
桃花庵里桃花坞,桃花庵外桃花桥。因酒相逢何处是,桃李春风一杯酒。古今多少事,都
付笑谈中。这就是唐伯虎的生活态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与挫折都要乐观开朗去面对才能迎来胜
利的曙光。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17:3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496051574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唐伯虎《桃花庵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唐伯虎《桃花庵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