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名句俗语(附译文)

更新时间:2024-03-11 16:11:3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北京市大兴区)

《红楼梦》中的名句俗语(附译文)

《红楼梦》中的名句俗语

《红楼梦》人物的语言,最鲜活的地方,就是口语,曹雪芹不愧为语言大师,他

在口语中渗透了极其强烈的感情,寄托了引而不发的情节设计。品鉴《红楼梦》

的口语,比欣赏文言还要令人陶醉,感人至深。

一、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见《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林黛玉所言。用黄金作

比喻,说明了知音的难得和真挚友谊的珍贵。

二、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见《红楼梦》第五回。大意是:权势败落,就不要再说过去

的骄贵;家道衰没,就不要再说过去是亲戚。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权有势时,大

家都来趋奉巴结,一旦权势失去,就转为冷淡,甚至轻蔑。

三、天下逃不过一个理字去。见《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大意是:任何地方都得讲道理。俗

云:“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天下什么地方都得讲理,言行合情合理,到什么地方

也站得住。

四、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见《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淖(nao闹):烂泥。林

黛玉有感于自己在贾府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险恶处境,于春末之时又

勾起伤春愁思,不由得感花伤己,哭出一首“葬花辞”来。她以花喻己,表示要保持自己身

心的纯洁,决不教世俗的泥淖污染,表现出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不屈的情志。可用以

表示不被恶势力或坏风气所污染,保持自身的清白和纯正。

五、眼不见,心不烦。见《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这两句大意是:眼里看不见,心中就不会

那么烦恼。其实烦人的事情即使看不见,也是客观存在,不会因你不看而自动消失。但是眼

睛看不见,至少暂时可以清净一些。由此形容得过且过的惆怅心理。

六、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见《红楼梦》第九十回。这两句大意是:心里有病

终须用治疗心病的药来治理,解开虎脖上铃子的人还须让系钟的人来担当。一把钥匙开一把

锁,疾病终须对症下药才能治疗,若要解下老虎脖子上的铃,还应让系铃人来解才行。推而

广之,还可说明无论作什么事,都必须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解铃”句今多用来说明谁弄出了问题,还得让谁来解决。

七、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见《红楼梦》第一回。这几句大意是:别看你现在

金银满箱,财富无数,转眼间就可能成为一无所有的乞丐,受到世人的讥谤。可用于表现人

生虚幻,富贵无常的感伤,也可用来劝戒富贵之人不要得意洋洋,警告其富贵不会久长。

八、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见《红楼梦》第五回。这两句大意是:聪明伶俐有

才干,志向也很高,但生于这没落的家族、衰亡的时代,命运偏偏愈来愈不好。这是《红楼

梦》中对探春一生的概括。这两句可用来说明:处于末世,依附于没落的阶级,纵使精明能

干,志向远大,也没有好结果。

九、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见《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这两句表示缩小矛盾,消除

矛盾。“没”也作“无”,或写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用来指经过努力,使矛盾得以

缓解;也用来指责人在处理问题时采取回避矛盾,敷衍塞责的态度,作出调和折中的处理。

十、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见《红楼梦》第八十二目。自在:安闲舒适。过两句大意是:

要想成为有作为的人,就不能追求安闲舒适;光想安逸,就不能成为有作为的人。这两句通

俗浅近的口语包含着很深的意思,说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经过一番

艰苦的努力。一味追求自由自在,满足于舒适闲散的生活而不思进取的人,自然会一事无成,

难以自立于社会。

十一、人去不中留。见《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大意是:人要离开,留也留不住。人各有志,

不能相强。当一个人执意要离开的时候,不必硬劝他留下来,这句多用于表示人的去留不能

强求。

十二、幸于始者怠于终,善其辞者嗜其利。见《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大意是:事情开头侥

幸顺利的人,最终会怠惰松劲;嘴上说得漂亮的人,实际爱占小便宜。同样,有些凡嘴上说

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实际上爱占小便宜,这种人最终还是会吃大亏,因为人们只能一而

再地上当,不可能再而三地受骗。

十三、以毒攻毒,以火攻火。见《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大意是:敌人擅长用毒,我们便以

毒进攻它;敌人擅长用火,我们便以火进攻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十四、放长线,钓大鱼。见《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大意是:放长长的鱼线,才能钓到大鱼。

在生活实践中我们知道:钓鱼线短,只能钓到游到岸边的小鱼;钓鱼线放得长长的,才能钓

到游在深水中的大鱼。用以比喻目光远大,打算长远,以求获得更大的利益。此名句是由《庄

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借(jiè即犍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梅,旦旦而

钓,期年不得鱼。已面大鱼食之,牵巨钩馅没而下,鸳扬而奋鬓”一段文字演化而来。

十五、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见《红楼梦》第十九回。这句俗语通过一个浅

显易懂的比喻,说明有些人对别人的缺点、错误看得一清二楚,而对于自身的毛病却一点也

看不见。它和现在常说的“手电筒朝外照,照见人家,照不见自身”、“马列主义口朝外,只

对别人不对自已”一样,讲的都是一个道理,这是修身的大忌。

十六、树倒猢狲散。见《红楼梦》第十三回。大意是:树倒了,树上的猴子也就各奔东西了。

本句多含贬义,比喻为首的人垮了台,跟随他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现在多用来说明为首的

人或集团倒台后,依附他(它)的人或势力也随之土崩瓦解。

十七、贵人多忘事。见《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就奉迎地说:“你老是‘贵人多忘事’了,

那里还认得我们?”这是一句口头俗语,现在还在使用,但奉承的意思少了,讽刺的意味多

了,多用于揶揄把别人忘掉或把别人请托的事忘掉了的人。

十八、听了风就是雨。见《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大意是:听到某种传闻,不经核实就信以

为真,甚而添油加醋,以风为雨。在现实生恬中,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常常会风闻一些并不

《红楼梦》中的名句俗语(附译文)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16:11: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446911573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楼梦》中的名句俗语(附译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楼梦》中的名句俗语(附译文).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口语   说明   可用   问题   才能   照见   比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