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圣代无隐者)
茶馆电影观后感800字
本文为茶馆电影观后感800字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向来都是在历史书中了解清末到抗战结束期间中国百姓的生活状态。那对于我来说是
模糊的,程式化的: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半封,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畸形生存,
文化是中西结合。这一切都是为了考试而被灌输的,可是我何曾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以
及人民的生活有过那么一丁点的了解。
说实话读茶馆只是因为它有名,而不是因为喜欢。因为这么一个中国老式戏剧的剧本
真的不能够吸引我,相对的我更喜欢莎翁那种语言方式浪漫而犀利的西方戏剧。可是读完
茶馆我真的被震撼了,说的夸张的一点它完全改变了我对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剧本作品的看
法。虽说之前也读到过例如雷雨这样的好作品,可是只有茶馆给与了我这样的震撼。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
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开始时,茶客的弄鸟、
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
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王利发有着多数成功生意人的特性:圆滑、精明、自私。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他的远见即
“改良”——卖茶不行开公寓,公寓没了添评书,评书不叫座招女招待。正因为他有不落
后的想法老裕泰成了京城的老字号,甚至最后成了京城的独一家。
可是即使如此,王利发最后还是失败了,在即将失去生活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的老
裕泰的时候,王利发发出了最后的呐喊:我想尽了办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我可没做过
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
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无奈无助痛
苦都降临在这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身上。以及伴他喝茶的失败的民资改良爱国者秦仲义和
正直却落得老而无人收尸的常四爷身上。他们撒的纸钱不单单是为了自己,更是为那个恶
人横行,善无善报的时代散出落幕的挽歌。
读老舍先生的作品都是带着一种敬仰感去读的,生怕自己不够格,被别人说成故作姿
态。我不知道找出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那种感觉。可是唯一确定的是在这些作品都有一
种熟悉感。仿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旁,可是又一种无法启及的高度。
书中出现的不同年代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都那么真实,像茶馆里的王利发,我这一辈子
里的我,都那么真实。说一句比较老生常谈的话就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也许,读
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你无法在一开始就被深深吸引,可是随着内容的发展,你也就成了主人
公,你会随着他或喜或悲,去演绎一个一个酸甜苦辣的人生。
前天晚上,随《茶馆》散场人流从首都剧场大门出来,剧场小小院落里,灯光闪耀着
许多即将启动,已启动的名牌好车,我仿佛来到另一个布光精致的剧场,上演着最好的时
代的时装剧。于是想起刚才的剧场上,贴在老裕泰茶馆里大大小小“莫谈国事”的纸条—
—那一个老舍先生写出来的最坏的时代。
看话剧的时候,周围座位端坐着几个鲜亮的男女,拎着未知真假的LV包,诸般香水味
相互裹挟,在我鼻尖徜徉不断。老舍先生当初写好《茶馆》给朋友们念,念到常四爷那段
“洋货论”,想必不会料到今日的洋货,不仅存在此地,还被更和谐地爱戴着。
走出剧场很久,仍不能从最终一幕的情绪中缓过神,梁冠华、杨立新、濮存昕三座台
柱,拿捏身板,最好的演技撑着秦二爷、常四爷、王利发老迈的模样:秦二爷拄着拐抖个
不停,常四爷有气无力的摊在椅子里,王利发每句话最后拖着一个无奈的尾音——“好咧…
再见咧……”直到撒起纸钱,直到王掌柜去上吊。
这三位,加上演松二爷的冯远征,演技都是纯情炉火,不能再想出更好情形。女演员,
只宋丹丹演得有神,可惜她也像葛优,喜角演太多,不由得叫人要笑。
捉摸这些戏骨在台上的动作,我想起以往只是看文学理论的书里懂得,话剧的演出因
为距离远,要比电影夸张的远,电影演员的脸是会被摄影机放大,故而他们的演出不能显
出用力,要近生活。但究竟是怎样,没看过真的话剧,无法真的理解。
这回大约理解些皮毛的皮毛。话剧与电影的表演,其中的相通处,该是演员对剧本人
物表达到淋漓处的通体快感,这快感,大约是能让观众从演员神情上一眼望出的。这种地
步,必要演员尽全力,依循导演的指引,对角色理解达到所能达到的最深地步,并以自己
的架势,表达出自己这理解。唯此可以打动人,仅靠了肢体嗓门生生地将剧本翻译成动作,
真比台上不动的道具还要呆滞。这种“翻译”剧本的演法,打开电视,如今的电视剧里都
是。
话剧与电影表演的不同,也是翻天覆地的不同。肢体动作,表情,说话的技巧,都全
然是不同的一套体系。这体系,我这种门外的家伙,门缝也还没找到,想通门径而不得。
其次是剧本。电影的剧本,原先也有当作文学来发表的,现在是没有了,先进些的电
影教科书也大都明白地说剧本是导演的一种说明书,更多的功夫要放在电影剧本外的。话
剧剧本,现在照样有许多拿出来印刷出书的,因为话剧的语言更近文学,《茶馆》便是除了
老舍的京味,语言不能有其他一种魅力更动人。其中动作的描写,也能像小说那样给读者
提供一种浮想联翩的机会。但这回看过《茶馆》,存在脑海中的那单薄的《茶馆》剧本,经
由从齐整而破败的三幕布景、演技层次不同的各位演员,以及编排各种站位动作、删除添
加剧本细节的一种导演思路,在眼前逐渐立体而丰满起来,了解话剧剧本终究也是一种说
明书,但是要决定话剧命运的,更具艺术气质的说明书,并且导演决不能攫取了剧作者功
劳的。不像电影,三流的剧本,也是有机会经导演高妙的翻云覆雨而变成一流电影的。
这回《茶馆》之前,看过三出话剧,其中两出是学生毕业演出,一回是安徽艺术学校
的戏剧导演系,在家楼下的小剧场里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另一回是在北京北兵马司
的人艺小剧场,大约是北理工的话剧社,演的《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这两回的学生演
出,都稚嫩着,中看,没有可供回味的。另一次是在上海看的一场小剧场商业话剧,名字
忘记了,是根据电影《50次初恋》改编的,演员演技熟练不高妙,导演得有趣而精致,算
是成功的一种运作。
大学里从莎士比亚、贝克特、到梅特林克,从曹禺、老舍到孟京辉,风格各自不同的
剧本念过许多,却从未见过它们在舞台上的、最终的完成状态。直到前天晚上的《茶馆》,
晓得话剧这样一种古老而巅峰早逝的艺术,现在于我是完全陌生的,崭新的。
这明白是不是太迟了。也许是太迟了。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15:02: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405282824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茶馆电影观后感80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茶馆电影观后感800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