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电影观后感600字

更新时间:2024-03-11 15:00:20 阅读:3 评论:0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论文引用怎么标注)

茶馆电影观后感600字

茶馆电影观后感600字

本文为茶馆电影观后感600字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

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

向来都是在历史书中了解清末到抗战结束期间中国百

姓的生活状态。那对于我来说是模糊的,程式化的:中国的

社会性质是半殖半封,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畸形生

存,文化是中西结合。这一切都是为了考试而被灌输的,可

是我何曾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以及人民的生活有过那么

一丁点的了解。

说实话读茶馆只是因为它有名,而不是因为喜欢。因为

这么一个中国老式戏剧的剧本真的不能够吸引我,相对的我

更喜欢莎翁那种语言方式浪漫而犀利的西方戏剧。可是读完

茶馆我真的被震撼了,说的夸张的一点它完全改变了我对二

十世纪中国戏剧剧本作品的看法。虽说之前也读到过例如雷

雨这样的好作品,可是只有茶馆给与了我这样的震撼。

王利发有着多数成功生意人的特性:圆滑、精明、自私。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他的远见即“改良”卖茶不行开公寓,公

寓没了添评书,评书不叫座招女招待。正因为他有不落后的

想法老裕泰成了京城的老字号,甚至最后成了京城的独一家。

可是即使如此,王利发最后还是失败了,在即将失去生

活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的老裕泰的时候,王利发发出了最

后的呐喊:我想尽了办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我可没做过

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

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

窝窝头,谁出的主意?读到这一段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无奈无

助痛苦都降临在这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身上。以及伴他喝茶

的失败的民资改良爱国者秦仲义和正直却落得老而无人收

尸的常四爷身上。他们撒的纸钱不单单是为了自己,更是为

那个恶人横行,善无善报的时代散出落幕的挽歌。

读老舍先生的作品都是带着一种敬仰感去读的,生怕自

己不够格,被别人说成故作姿态。我不知道找出什么样的形

容词来形容那种感觉。可是唯一确定的是在这些作品都有一

种熟悉感。仿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旁,可是又一种无法启

及的高度。

书中出现的不同年代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都那么真实,像

茶馆里的王利发,我这一辈子里的我,都那么真实。说一句

比较老生常谈的话就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也许,读

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你无法在一开始就被深深吸引,可是随着

内容的发展,你也就成了主人公,你会随着他或喜或悲,去

演绎一个一个酸甜苦辣的人生。

范文二

在《茶馆》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是剧末了,常四

爷的那段感叹:

“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我窃以为,这句话,可以当做剧中大多数人物心声的总

结。常四爷不必说,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看不惯洋人

愿自食其力;深究王利发,也可以归纳于这句话之中的,在

这个人物避重就轻,懦弱无奈的背后,是对和平年代的单纯

向往,是对国泰民安的一种本能渴望,而这种向往与渴望在

群魔乱舞的社会现实中被压抑,被限制,使其产生了对于政

治的恐惧心理,对于时局的回避态度。除了趁乱而起的既得

利益势力,无论是革命者,农民,民族资本家,都抱着一定

的拳拳爱国之心,而《茶馆》以描述这些人的冷暖人生,悲

痛无奈,将社会之狡诈黑暗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些《茶馆》的品鉴者将老舍归结为“他是一个嘲讽旧

世界腐朽生活的能手,却是描写新生活的蹩脚者。”将《茶

馆》的意义归结为“《茶馆》是反映北京小市民生活的杰作。

这部作品通过揭露鞭笞旧世界的腐朽黑暗,从而,从侧面说

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这是作品的潜在主题。”

我觉得都是非常的不科学的,在第一点上,描写新生活的任

务不应该也不合适存在于《茶馆》的历史背景之中,《茶馆》

的三幕剧分别处于戊戌维新失败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与国

民党政权覆灭前夕,这些时候,时局混乱,中国都是处于一

种对于前途摸着石子过桥的阶段,茶馆位于的北平更是全国

的政治中心,因为它具有的强烈的政治意义,意味着北京的

政治立场的转变必须是阵痛而不是循序渐进,既黑又红的重

叠一来不符合历史背景也平白增加了写作的难度。可能很多

人抱着“不破不立”的想法,而强加给了这个时代以展示革

命力量的责任,在我看来,这已经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要

求了。

第二点,虽然老舍对于旧社会的种种不公有着深恶痛绝

的鞭笞,但在这部话剧本身看来,并没有明确的政治指向性,

所谓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命题确实是穿凿附会上的。

王利发不是潘冬子,沈处长也不是胡汉三,《茶馆》中百姓

与官员政治力量的对立并不是对等的,也没有什么逼急了走

上革命道路的义举,而是一种更为典型的上下级被压迫的关

系。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更具有普遍性,因为无论是军阀还

是国民政府,都是国家的掌控者,是一种暴力的象征,反抗

的代价是巨大的,甚至是戏剧中可通过阅读预见的。因此王

利发最后的自尽也并非什么无声的抗议,而是无奈的自绝。

倘若非得加上点红色气息,那也得再写部什么《康大力智取

沈处长》才行。在《茶馆》的剧本当中,应该说是见不到的。

茶馆电影观后感600字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15:0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404202824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茶馆电影观后感60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茶馆电影观后感600字.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茶馆   中国   生活   作品   政治   剧本   戏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