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苏武的故事)
茶馆电影观后感800字
茶馆电影观后感800字篇1
春有凉风夏有雨,秋有落叶冬有雪,一年四季,年复一年,不变的是这所叫
裕泰的茶馆里"莫谈国事"的字句,变的是环境、是时代。《茶馆》通过话剧的形
式,用三幕还原了清朝、民国和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三个大时代背景下,符合那个
时代的各形各色的人物形象。《茶馆》见证了社会变迁的三个重要时期,它是无
声的,发声的是在茶馆的屋檐下,慢慢长大亦或是慢慢变老的人,借助这所作为
文化交流媒介的茶馆,真情地演绎了人情冷暖,无情岁月。
《茶馆》的前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大小人物聚集于此,人们饮茶遛鸟、说
媒拉纤、拍板低唱和畅谈着各种荒唐奇怪的新闻…看似平淡祥和的生活,却把人
们心中是圣人之怀还是蝼蚁之辈展现得淋漓尽致,就像刘麻子所言:“咱们大清
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迂腐的思想不会让一个国家进步,只会蒙蔽
能认清前进方向的双眼。而可悲的是,刘麻子是多数人的代表,对于当时的手握
钱权财势的人来说,宁愿相信这样愚昧的认知去及时享乐,也不愿像秦仲义那样,
拿出自己的钱财去坚信“只有办工厂抵制外货,国家才能富强”。茶馆平淡的背
后是洋货市场的充斥;是农村破产,不得不卖女儿才得以继续的生活;是教员遭到
逮捕,爱国者流亡逃窜,和被生活折磨至自杀的人…当人们活成了麻木不仁的木
偶人,哀河淌血何日可终呢?
《茶馆》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
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能说成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化世界,现实生活中
却难以达到这份平衡。苦囚的岁月终会变成鲜活的枝丫,时代的悲哀终会成为历
史之鉴。*用朴实简单的对话道出了一个国家的悲哀,不仅是为了让我们看见落
后就要挨打的局面,更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不能再重蹈覆辙,不要再出现官僚腐败
和欺压百姓的行为。我们需要的是像秦仲义一样一心为国的人,像王利发那随着
时代进步不断改造创新的精神。现在强大的中国,是先辈们用鲜血用泪水铺开的,
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铭记历史,砥砺前行。(邹丽诗)
茶馆电影观后感800字篇2
老舍,《茶馆》,无可复加的戏剧杰作。读过很多遍,也看过电影,有人称
它为三个黑暗时代的送葬曲,揭露了种种不公平的社会现实。而那张挂在茶馆里
的“莫谈国事”的大字如同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招牌在掌着市侩百姓的嘴,每一个
时代,每一个上台的人物所发生的故事,无论悲喜,只要追溯一下因为所以,总
是那档子破国事,万花筒也好,西洋镜也罢,茶馆就是如此一个社会矛盾集中的
体现,跑不了。
至于剧情的再现此处就不表了,王利发刘麻子等一摞人物已经随着这部经典
作品一遍又一遍的被阅读被再现深深扎根于读者的心中,我看来,《茶馆》的大
范围传播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与作者蜚声海内外的名望互
为表里有着互相宣传的意味,另一方面,《茶馆》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在传播上提
供了客观性的便利,就像读完《水浒传》总能说上句“贼厮鸟”,连我不喜读书
的朋友看完《茶馆》也能津津乐道几句:“屌!揍他个小舅子!”
这几句随不登大雅之堂,然而颇具江湖之风市井之气,作品中常含有这类平
易近人的词语,自然能较为简易地被大部分读者所接受和认识。在《茶馆》中,
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是剧末了,常四爷的那段感叹:“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
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我窃以为,这句话,可以当做剧中大多数人物心声的总结。常四爷不必说,
一辈子不服软,敢作敢当,看不惯洋人愿自食其力;深究王利发,也可以归纳于
这句话之中的,在这个人物避重就轻,懦弱无奈的背后,是对和平年代的单纯向
往,是对国泰民安的一种本能渴望,而这种向往与渴望在群魔乱舞的社会现实中
被压抑,被限制,使其产生了对于政治的恐惧心理,对于时局的回避态度。除了
趁乱而起的既得利益势力,无论是革命者,农民,民族资本家,都抱着一定的拳
拳爱国之心,而《茶馆》以描述这些人的冷暖人生,悲痛无奈,将社会之狡诈黑
暗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些《茶馆》的品鉴者将老舍归结为“他是一个嘲讽旧世界腐朽生活的能手,
却是描写新生活的蹩脚者。”将《茶馆》的意义归结为“《茶馆》是反映北京小
市民生活的杰作。这部作品通过揭露鞭笞旧世界的腐朽黑暗,从而,从侧面说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这是作品的潜在主题。”我觉得都是非常的不
科学的,在第一点上,描写新生活的任务不应该也不合适存在于《茶馆》的历史
背景之中,《茶馆》的三幕剧分别处于戊戌维新失败后,北洋军阀割据时期与国
民党政权覆灭前夕,这些时候,时局混乱,中国都是处于一种对于前途摸着石子
过桥的阶段,茶馆位于的北平更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因为它具有的强烈的政治意
义,意味着北京的政治立场的转变必须是阵痛而不是循序渐进,既黑又红的重叠
一来不符合历史背景也平白增加了写作的难度。可能很多人抱着“不破不立”的
想法,而强加给了这个时代以展示革命力量的责任,在我看来,这已经违反了历
史唯物主义的要求了。
第二点,虽然老舍对于旧社会的种种不公有着深恶痛绝的鞭笞,但在这部话
剧本身看来,并没有明确的政治指向性,所谓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命题
确实是穿凿附会上的。王利发不是潘冬子,沈处长也不是胡汉三,《茶馆》中百
姓与官员政治力量的对立并不是对等的,也没有什么逼急了走上革命道路的义
举,而是一种更为典型的上下级被压迫的关系。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更具有普遍
性,因为无论是军阀还是国民政府,都是国家的掌控者,是一种暴力的象征,反
抗的代价是巨大的,甚至是戏剧中可通过阅读预见的。因此王利发最后的自尽也
并非什么无声的抗议,而是无奈的自绝。倘若非得加上点红色气息,那也得再写
部什么《康大力智取沈处长》才行。在《茶馆》的剧本当中,应该说是见不到的。
虽然《茶馆》并没有展示出太浓厚的作者的政治立场,但是它所展现的阶级
矛盾,社会矛盾,依然可作为我们政府部门管理工作时候现在值得借鉴参考的案
例,宋恩子吴祥子这类仗权鱼肉的恶霸现在有没有?唐铁嘴这样的封建余毒清没
清?说不好,也不能乱说,然而我们理论上可以开诚布公地去谈,因为现在这可
是人民内部矛盾。至于管理的效果如何,那也不妨留心一些坊间有没有大傻杨这
样打竹板的调侃世事的段子,嬉笑怒骂皆成*,爱恨情仇皆故事,止不定调研出
个猛料,百姓的生活也就能更太平些了。
茶馆电影观后感800字篇3
《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它不仅是老舍的戏剧代表
作,也是中国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茶馆》是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茶
馆里人来人往,会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
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六七十个主、次人物高度浓缩
在茶馆之中,展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
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几咱势力的尖锐对
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茶馆》只有三幕,却分
别写了三个时段,通过形形色色、生动鲜活的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从戊戌变
法失败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近50年的变迁史,揭示了旧中国
黑暗与腐朽,真实展现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在这三幕中,每一幕都
穿插描写了一件非常怪异的事件。如第一幕,老舍在众多精心选择的事件中,突
出穿插描写了庞太监娶老婆。这个事件比“鸽子事件”、康六卖女等事件都显得
荒诞与怪异。在第二幕中老舍则突出穿插描写了两个逃兵准备娶一个老婆。这个
事件显然比错杀刘麻子更叫人感到啼笑皆非。而在第三幕里,老舍虽着力描绘了
小刘麻子等人的丑恶行径,但他更细致地描绘了三个老人自悲、自悼、为自己撒
纸钱的场面。这个事件虽不如前两幕的“太监买老婆”、“两汉取娶一妇”那么
离奇,但对于正常的生活逻辑来说,也是够荒诞的了。这些事件以它们非同一般
的荒诞性和怪异性,表现了那个社会的荒诞性和怪异性。这不仅增加了《茶馆》
的戏剧性色彩,而且突出表现了三个时代的衰败、没落和腐朽,表现了分别“葬
送了三个旧时代”来歌颂新时代这一主题。
在这三个旧时代里,广大人民群众无法摆脱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
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精明能
干、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一个典型小商人形象,却无法逃脱自已破
产、悬梁自尽的命运。常四爷是一个有爱国心的旗人,是统治阶级内部进步人士
的代表,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最终没摆脱饥寒交
迫、穷困潦倒的命运。秦仲义是出身于北京城大财主家庭,是民族资产阶级进步
人士的代表人物,实业报国,开办工厂,最终因工厂被霸占而失败告终。
在这三个旧时代里,广大人民群众受封建腐朽思想的毒害最深。当自已深受
其害的时候,只有对自已苦难的愁苦和愤恨,对人吃人的旧时代显得如此苍白无
助。例如:王利发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他也说:“这个年月还值得
感谢”。常四爷在绝望时也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对几
千年来封建制度麻木和毒害可想而知了。
在这三个旧时代里,只有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才是中国的出路。话剧《茶
馆》的第一幕,戊戌变法虽失败了,真实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腐朽吃人的本质,
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进步人士通过改良运动,拯救中国的梦想破灭。第二幕,军
阀混战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增添了更沉重的灾难,军阀们为各自的利益,不顾人
民的死活,更谈不上给中国带来光明的前途,也无法摆脱帝国主义对广大人民群
众的疯狂掠夺,残酷欺压。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了,国民党腐败,不顾人民安
危,卷入内战,并且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继续遭受官僚资本主义盘剥,重新沦落灾
难的深渊。因此,在当时的中国,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成为中国的唯一出路。封
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粉碎旧世界,建立新社会才会
使中国广大人民群众走出苦难,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中国共产党正是适应时代
要求,代表着最广大劳苦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建立社会
主义新中国。
话剧《茶馆》反映的这段历史,是中国旧社会的缩影,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
诉,使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旧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倍加珍惜中国共产
党人和广大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史为鉴,可
以知兴亡,记住这段历史,激发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
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自已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
义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茶馆电影观后感800字篇4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但是在老舍先生
的笔下,《茶馆》变成了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读过这本话剧,我看到了中国那
屈辱的历史,我看到了中国那斗争的历史。
《茶馆》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一个茶馆里。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
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
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
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
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
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
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
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
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
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
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
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
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
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这
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
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
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
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看呐,这多么让我们思考的历史,让我们铭记的历史!一百多年前的中国,
被腐朽无知的清朝政府统治着。凶狠霸道的洋人侵略落后的中国,闭关锁国、自
满轻狂、胆小懦弱的统治者压迫人民。中国人民在这种压迫下表现出不同的一面。
王利发是茶馆的掌柜,他心地不坏,却因为地位比赤贫阶层高出一截,对世
间的苦难早已熟视无睹。他是个本分买卖人,希望社会安定,自个儿的生意也顺
心点儿,可社会总跟他拧着劲儿来,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
但是,社会的魔掌越来越紧地卡住了他的脖子,最后无奈吊死。他的形象很有代
表性,不坑人、不害人、逆来顺受、没有过高的要求,是当时小市民最普遍的心
态,也表现出底层人民的愤怒。
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
救国。他耗尽40年的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觉得这样就足可以“富国裕民”。
他错了,抗战刚结束,他的产业就被政府没收了。秦二爷痛心疾首,怨气冲天:
“全,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
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没让想实业救国的秦二爷实现愿
望。这又一次批判了黑暗的统治者。
还有许许多多的人物,松二爷、常四爷、二德子、刘麻子……他们代表不同
的人物,但他们都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愤怒、斗争……
老舍的《茶馆》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屈辱斗争历史。铭记住这段历史,记住《茶
馆》,让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14:54: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400761573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茶馆电影观后感80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茶馆电影观后感800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