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方案5篇

更新时间:2024-03-11 12:58:2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石壁山风景区)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方案5篇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方案5篇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方案【篇1】

根据乡村振兴责任分工会议精神,我局召开会议研究,现将具体细化方案报

告如下。

一、总体目标

按照“提升东西、打通南北、畅通内环、连接外环”的思路,打造高速、国

道317线“两轴”最美景观大道,加快“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推动至县域

“环线”景观通道建设,强化乡村道路提档升级,构建“内联外畅、四向通达、

安全便捷、快旅慢游”的“两轴三支一环线”畅通旅游格局。

二、工作内容

(一)推进高速建设。今年完成70公里,6月除狮子坪隧道外全面完成,到

全线正常运行。

(二)加快理小路、理黑路、理茂路“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一是理小

路,力争在全面完成lx1实验段建设;同时加快1x2标段的建设,力争到完成完

成1x2标隧道50%;全面完成理小路境内的建设。二是理黑路,力争在全面完成

实验段建设;同时加快剩余标段的招标工作,力争在全面开工,全面完成黑理路

境内的建设。三是理茂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力争底纳入省州规划,同

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完成项目设计及开工前的要件办理,力争启动项

目建设。

(二)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

薛孟路延伸段(至)环线公路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今年争取明年补助资

金,力争完成项目开工前的要件办理,进行项目施工招标,并进行开工建设。

(三)强化县乡村道路提档升级。

一是力争在进行-县道12.48公里提档升级。二是计划对乡道2公里进行提

档升级,8公里于进行提升改造。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对薛城镇9条村道63.7公

里进行提档升级。四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河坝村3条村道10.9公里进

行提档升级。五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村12条村道77.1公里进行提档升

级。(详见附表1)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

一部署、统筹协调构建“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局机关各科室、局

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四向通达”全域旅

游通道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落实责任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建设管理股,负责“四向通达”

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统筹。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根据

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要求,研究政策措施,主动加强配合,确保各工作任务取得

实效。

(三)严格检查考核。全域旅游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细化分工落实情况

进行跟踪问效;

将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

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干部任免和奖惩挂钩。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方案【篇2】

为进一步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各项工

作有效衔接,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根据市六扶办[]1号文件和

区会议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度帮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分批分类加强

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不断增强人民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要求

(一)加强驻村工作队伍管理,协助村两委制定好村年度帮扶工作方案,并

按计划抓好各项帮扶工作落实。进一步摸清村现实情况和群众需求清单,充分发

挥驻村工作队优势,做好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保障有力为重点,解

决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保障好脱贫人口基本生活需要,

提高脱贫人口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创新工作思路,实施精准帮扶。逐户分析原因,完善“一户一方案”

“一人一措施”帮扶举措,实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帮扶,坚持开

发式帮扶,帮助其发展产业和参与就业,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要加强跟踪监测,

及时制定帮扶措施清单,利用现有政策加以帮扶。

(四)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帮扶工作机制,落实财政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金

融服务机制,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创新帮扶服务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工作重点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一)摘帽不摘责任,扛实责任担当。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兴衔接作为重要任务,传导压力,压实责任。驻村工作队要切实履行驻村责任,

立足岗位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摘帽不摘政策,产业发展不停步。对村集体和已脱贫户的帮扶工作,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要继续按照现有政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政策平稳有序过度,

过渡期内,应扶上马送一程,争取帮扶政策措施和到户产业项目,金融扶贫、教

育、医疗等政策,落实好特殊群体兜底保障政策,防止出现“断崖”效应。

(三)摘帽不摘帮扶。要落实好“双包”责任和帮扶项目,协调各类资源帮

助村里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帮扶力量不能减,督促所有参与帮扶的干部要不定

时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走访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沟通联络,及时掌握有关情

况,对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帮扶干部要及时跟进帮助解决。工作队要一如继往

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帮助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

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已脱贫群众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有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

动员已脱贫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村两委要严格

落实到村项目实施情况,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完善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整理归

档,并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四)摘帽不摘监管,强化监督不松劲。要常态化评估已脱贫群众“两不愁

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实现情况,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切实加以解决,实行动态清

零。密切关注扶贫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关口前移,强化排查预警,及时合

理处置。

四、方法措施

(一)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性。

特别是脱贫之后,防止帮扶松劲懈怠,防止政策急刹车,防止一撤了之,防止贫

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

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

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

展类政策。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

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

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

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

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

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责任,健全工作责任制,确保除身

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

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工作,建立脱贫人口

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维护好供水工程安全,不断提升农

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光伏等

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

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

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五、组织保障

(一)成立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帮扶村书记和第一书记一起抓,

分管具体抓紧,班子成员合力抓的工作局面,要抓住重点,抓出成效。

(二)抓好村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较衔接。

积极发挥“三个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即村支部引领作用、支部书记和驻村

“第一书记”带动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将抓党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

村振兴有效结合。围绕“抓好党建促振兴,抓好支部带队伍”,培养有工作能力、

发展能力、致富能力的“能人”充实两委队伍。

(三)完善帮扶工作机制,落实“双包”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健全干

部驻村工作机制和帮扶措施,确保村有工作方案,户有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

(四)加强工作队管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确实履行好职责,确保驻

村帮扶工作有序开展。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方案【篇3】

根据全市“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行动计划工作要求和县委组织部《关于

开展“强村带弱村”帮带活动的通知》,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全

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结合我镇实际,

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按照“党建工作联动、产业增收联创、干部队伍联助、

村级事务联促”的思路,通过优化党建资源配置,结对帮扶、以强扶弱,实现结

对村党组织互通工作、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推动工作薄弱村实现“有一个运转

高效的村级班子,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有一条强村富民的好路子,有

一套规范化管理制度,促进弱村党组织晋位升级”的“四有一促”目标任务。

二、帮带方式

通过综合考虑各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党建业务水平、档案规范、村集体经济

发展等因素后,拟定对幸福村党支部等6个党支部形成3队相互帮带对象开展“一

对一”结对帮扶。

三、帮带内容

1.党建工作联抓。结对村党组织通过每季度共同开展“我们的党日”系列活

动、召开党建联席会等方式,加强学习交流,共同探讨党建工作经验与方法,研

究村庄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和解决措施。特别是强村党组织要发挥自身党建

工作优势,采取邀请弱村党员干部到村观摩学习、协助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

梳理检查村级各项制度等方式,帮助弱村在班子建设、落实党建工作制度、党员

队伍教育管理、支部规范化达标等方面规范工作流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党建

工作。

2.产业增收联创。强村党组织要帮助弱村理清发展思路,共享实用人才、种

养经验、市场营销等资源,帮助弱村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规划,

指导发展特色产业,切实解决弱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要组织发动本村产业带

头人、致富能手通过“一对一”“一对多”方式,帮助弱村困难农户解决创业、

生产等方面的困难。弱村党组织要主动邀请强村致富能手到村“现场说法”,学

习先进经验,提高脱贫技能。

3.队伍建设联动。强化党建引领,按照干部队伍“共建互助、结对互帮”的

思路,建立强村弱村干部结对关系。探索开展村干部交流挂职锻炼,通过强村弱

村党组织书记交流挂职,选派强村干部到弱村担任党建指导员,选派弱村干部到

强村挂职副书记、副主任等方式,把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复制到弱村,

切实提升弱村“两委”成员综合素质。

4.村级事务联促。结对村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读书、文体竞赛等

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文化联谊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要充分沟通交流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村级治理,促进乡风文明。针对困难家庭、失学儿童、

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探索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机制,结合实际开展帮扶活动,营

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四、相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确定的强村要高度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支部书记要树立“一盘棋”思想,高度负责,认真提炼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

法,根据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扎实开展帮带活动。

各结对的村要理清本村存在的问题,各项工作中的短板,发展的方向,制定

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要认真落实工作要求,提前与结对村党组织沟通意见,协

调解决具体问题,明确工作责任,确保结对村党组织通力配合、联动推进。

(二)提升工作实效。各村党支部要探索务实管用的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开展

工作。要及时跟进,检视反思,看结对村党组织“帮”是否有务实的措施,“带”

是否有明显的成效,党员群众是否认可,从中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

(三)注重氛围营造。各结对党支部要注重总结工作经验,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并及时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反馈至镇党政办公室。镇党委将在帮带活动中作用明

显、效果显著的党支部在年终考核中适度予以加分。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方案【篇4】

近年来,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率先

实现农业现代化,把产业兴旺作为关键之举,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

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意见》,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

展,推动实现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全省乡村产业振兴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稳产保供取得实效。

把确保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作

为稳经济、稳全局的压舱石和稳预期、稳民心的基本盘,先后出台含金量高、务

实管用的《关于进一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粮食稳产增效的通知》《关于进

一步促进恢复生猪生产政策举措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等政策措施,切实有效落实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任务,不断夯实稳产保供促增收

的产业基础。全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今年在疫情、汛情叠

加影响的情况下,夏粮再获丰收,总产274.8亿斤,增3.4亿斤;落实秋粮面积

4443.1万亩,增47.5万亩,其中水稻3288.7万亩,增12万亩,全年粮食面积

有望完成8100万亩目标任务。蔬菜水产产量稳中有升,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

1140.4万亩,产量2848.4万吨,同比分别增1.1%和0.8%;水产品总产量217.7

万吨,同比增加2.3%。生猪产能加快恢复,截止7月末,生猪存栏989.1万头,

已完成1044万头存栏考核目标任务的94.7%。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为做好

“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基础,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着力

打造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配套制定

8个产业发展规划和10个专项行动计划。__年,全省有10亿元以上县域优势特

色产业160个,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9个,总数达144个;有44个

乡村特色产品和11个能工巧匠入选全国目录。启动开展“苏韵乡情”休闲旅游

农业系列活动,重点推介发布100个主题创意农园、100条精品线路和100道乡

土美食地标菜。全省共培育建设330个省级休闲旅游农业精品村,300个省级主

题创意农园;累计创建20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3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79

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量达1

亿人次,综合收入超300亿元,其中二季度综合收入是一季度的3倍,同比增

31%。大力推行信息进村入户,开展智能农业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提升等行动,

“苏农云”平台加快建设,大数据应用展示与指挥中心基本建成。新建省级农业

电商示范基地100个,形成了“沙集模式”“沭阳模式”等一批农村电商集聚区。

今年1-6月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390亿元,同比增25.8%。

(三)农产品加工业稳步推进。

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出台

全省实施意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截至__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

加工企业5983家,主营收入达到992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主食加工企业达到

220家,有17家企业入选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积极探索中央厨房产销模式,

有9个主食加工企业入选全国中央厨房模式案例。百斯特食品打造第五代中央厨

房,伽力森“智慧餐车”开创主食加工新零售模式。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功能不

断提升,54家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中,超百亿园区3家,50亿-100亿园区15

家;入驻企业近16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0家、省级228家、上市企业37

家,实际投资额超过923亿元,入驻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556亿元,对接合作

社数量超过6500多家,带动535万户农户增收总额144亿元。

(四)农产品质量和品牌不断提升。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累计创成

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3家、安全市1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1家。加

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力度,去年开展例行抽检样品17180个,省级农产品

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9.6%。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上线启用,全省有

9321家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溯源产品1.5万个,累计

出具追溯标签409.8万张次。加强农业品牌建设,12个区域公用品牌入围中国

农业品牌目录。组织开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赛,推出了高邮鸭蛋等江苏省“十

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两品

一标”总量规模快速增长,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绿色食品企业1522家,产品

3319个;有机农产品企业76家,产品12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98个。

(五)产业主体日益壮大。

目前,全省经认定的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近600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

业7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二。__年,全省823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

售(交易)额超过7000亿元,超百亿企业有12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

庭农场,全省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8.5万家,其中国家示范社476家,省

级示范社124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1891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超过

8380家。促进产业化联合体发展,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累计达

到500个,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200个,带动3000多个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

作社抱团发展,形成了多元主体合作的生产机制和多类资源要素的优配机制,达

到了利益共享、资源共用和品牌共建的目的。

(六)技术装备逐步增强。

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__年全省新建350万亩高标准农田、41万亩高

效节水灌溉和4.12万亩生态型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农田占耕地面积比重提高

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计划建设任务,受到国务院表彰激励,获奖励资金2亿元。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__年度支持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县

超过20个,实现项目对66个粮食主产区全覆盖,新确立7个粮食生产全程机械

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市,全省农机化水平达86%。推进稻麦优质丰产绿色增效、稻

田高效综合种养、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智慧农业等领域的技术集成创新,累

计示范应用1500万亩次以上。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组建22个现代农业产

业技术体系,开发“农技耘”APP为农服务平台。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培育

5万科技示范主体。加强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建设,累计建成463家,初步实现了

全省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七)创新融合动能增强。

积极承办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和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组织举办

全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累计成功创建7个全国农村“双创”典型县、87

个全国农村“双创”园区和9个全国农村“双创”孵化实训基地,从事农村“双

创”人员超过40万人,涌现大批农村“双创”主体,10人入选全国农村“双创”

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率先

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目前已有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

导区5家,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40家。依托1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

园和4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集聚创新和

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全省已有43个乡镇进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培

育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优势特色明显、规模集中连片、模式绿色生态的产业融

合发展样板。实施中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试点县(市、区)达到

26个,探索形成了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多功能拓展型等多种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组织实施“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地向乡村流动,构

建新型城乡工农关系。

(八)政策支持不断加大。

围绕产业发展“用地”瓶颈,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保障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促进全省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明确市县每年单

列不低于5%的建设用地专项用于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允许实行“点状供

地”。在乡村产业振兴意见中,提出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可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

用地指标用于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用地。出台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快更好

参与乡村振兴的意见,聚焦了农民干不了,但又急需投资建设的8个重点领域,

对农业企业挂牌上市给予奖励,多渠道推动产业主体对接资本市场,目前已有

607家农业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挂牌。加大项目融资推介,省农

业农村厅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江苏省分行等7大银行签署

战略合作协议,落实7000亿融资授信,支持重大项目贷款150多亿元。设立100

亿元省级乡村振兴基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此外,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两年来共争取国家级产业强镇创建、绿色循环特色农业、特色产业集群等各类项

目资金4.33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我省乡村产业振兴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有面

上共性的,也有集中在少数地区的某些产业领域。有的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有的

仍需要从深层次研究分析、提出系统解决方案,乡村产业振兴基础有待进一步夯

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主体多而不强。

我省产业经营主体众多,但存在“多而不强”的问题。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总

体偏小,全省农业龙头企业销售(交易)额超百亿的比例较低,80%是市场流通类

企业。企业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生产加工类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科研投入仅

占营业收入的1.05%,使用的生产设备平均比国外发达国家同行业落后5-10年。

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实力还不强、服务功能偏弱、抵御市场和抗风险等能力

脆弱,不少家庭农场主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有效的市场分析能力,生产经

营管理粗放,产品特色不明显,较难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产业层次还偏低。

一是产业结构布局还不合理。农业产业区域特色不够鲜明,新兴产业培育较

为滞后;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比例不高,农产品深加工不少远离镇村,对当地产业

发展和劳动力就业带动不够。二是产业链仍然较短。一产向后延伸不充分,多以

供应原材料为主;二产连接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加工转化

率不高;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等新型业态还处于成长阶段,多产业、多业态的跨界

深度融合难以形成。三是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有的企业品牌虽然做得很大,但

做得不响,知名的“苏”字号农产品品牌不多,与江苏农业大省、经济强省的地

位不相适应。

(三)产业融合与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完善。

一是产业融合程度还较低。全省农产品加工初步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

化的格局,但融合的深度还不够,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紧密度不高,生产、加工、

分等分级、冷链物流等领域由多个主体承担,主体之间分工协作不够、优势互补

不强,共同推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机制尚未形成。二是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

多数企业与农户之间是简单的产品买卖关系,没有通过订单生产、合作制、股份

合作制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较难共享全产业链的增值收

益,不同经营主体和利益主体之间还没有完全做到互惠共赢、风险共担。

(四)要素保障还有待加强。

一是在用地上。扶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在少数地方还没有真正落到实

处,需要地方上出台具体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二是在人才上。尽管出台了一系

列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但受制于各种因素,乡村产业发展缺

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领头人,缺少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

人,大量的创业型、技术型人才很难扎根农村发展乡村产业。三是在金融上。不

少财政和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项目缺乏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同时各地

也缺乏对接金融支持的包装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势头。

三、下一步思路和打算

根据中央要求,从开始,“三农”工作将全面转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把

产业振兴作为重要基础。围绕“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

备精、路径模式新”的发展思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突出重点产业、重要主体、

重要载体,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调高质量效益、调强经营主体、调精技术装备、

调新路径模式,加快构建乡村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集群化特色

化发展,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主体载体,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紧密利益链,

推进农业融合、三产融合、城乡融合,为加快美丽江苏建设、推动农业农村高质

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突出抓好稳产保供。

全力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和生猪产能恢复。进一步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下的市县长分级负责制,坚持抓早抓紧抓实,加强督导和调度,确保稳政策、稳

面积、稳产量。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装备支撑,推进科技兴农,加快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全力夺取全年粮食生产丰产丰

收。更大力度推动生猪恢复生产,加强调度跟进,继续组织开展常态化督导调研,

加快落实规模猪场扩能增量综合奖励、引进种猪奖补、贷款贴息等政策,在发展

大型集约化养殖的同时,积极推广“公司+家庭农场”等新型合作经营,支持生

猪养殖企业布局全产业链建设。进一步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强化网格化管理,严

格打击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确保完成全年生猪生产目标任务。

(二)突出抓好提质增效。

着力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围绕产业兴旺目标要求,协调推进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合力推动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

现代种业、林木种苗和林下经济、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等8个产值千亿

元级产业培育发展进程。进一步抓好粮食提质增效,推进“粮食+”,扩大优良

食味稻米和稻虾共作面积,拓展稻田功能,提升综合效益。实施县域优势特色产

业集群建设工程,推动每个县(市、区)因地制宜确定特色产业主攻重点,科学制

定发展规划,集聚多元市场主体、现代科技、高端人才、资本投入等各种要素,

壮大一批规模集中连片、竞争优势明显、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

群。依托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镇,挖掘梳理一批乡村传

统工坊、乡村手工业、乡村文化、乡村能工巧匠等,建立乡土气息浓郁、市场影

响力强的地方乡土特色产业名录。

(三)突出抓好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加工流通和乡村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

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冷链、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推动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支

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尽可能把产

业链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增值收益。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建

设一批省级主题创意农园和省市级休闲旅游农业精品点,持续组织开展“苏韵乡

情”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系列推介活动,推动各市举办形式多样的专场推介,带动

城乡消费扩容。在全省选择10个农业县(市、区)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

城工程试点县建设,推动县域农产品产得优、卖得出、卖得好。

(四)突出抓好重大项目。

聚力做强产业经营主体和集聚载体平台。实施“1111”工程,瞄准10个重

点建设工程领域,建设1000个以上重大项目,推动1万个以上企业联村带农,

带动1万亿元以上资本进入农业农村,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实施行

业领军型企业培育行动,推动龙头企业群体做大做强。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牵头组

建联结紧密、资源共享、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农民持续增

收。强化资源配置,推进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效益显著、产业集

聚发展高效、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的省级三产融合先导区建设。加快组建园区联

盟,出台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全省园区建设再上新水平。

实施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提升工程,强化政策奖补,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

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五十亿级和百亿级的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

(五)突出抓好综合保障。

合力产业发展瓶颈和要素制约。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和安全隐患,

进一步强化政策创设、制度管理和服务引导,推动现有各项扶持政策落细落地、

用足用好。进一步细化农村三产融合建设用地操作细则,促使政策尽快见到实效。

制定和完善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创业扶持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创业兴业。

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落实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

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推进产教、产才融合,落实职业学校扩大农村招生,

建立涉农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订单培训机制。充分发挥省农担公司作用,推动完善

“鑫农贷”金融支持政策,扩大主体获贷率,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筑牢安全防

线,排查安全隐患,指导有关部门切实抓好农业龙头企业、休闲旅游农业景点的

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营运。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热点、新

问题和新需求,总结宣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方案5篇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12:5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33105546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方案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乡村振兴项目规划方案5篇.pdf

标签:产业   乡村   建设   发展   工作   农业   帮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