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值班室)
上海市名校2023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评估试卷(一)
一、文言文(25分)
(一)默写(10分)
1. (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秋天到了,望着满地的落叶,悲观的小A感叹:“____________”,乐观的小B劝道:“___________”。(刘
禹锡《秋词》)
(二)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
.
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
.
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
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
,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
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未觉:没有醒。②阳:表面上。下句中的“阴”意思是:暗地里。③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
2.
【甲】文作者是
_______
(朝代)的蒲松龄。
3.
解释下列加点词
(1)方欲行 (2)止露尻尾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犬阻之不使前也。
5.
【甲】、【乙】两文中的狼都有阴险狡诈的一面。
【甲】文中的两狼合作“诱敌”。一匹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另一匹狼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乙】文中的两狼“___________________”。
6.
【甲】【乙】两文中的人都有的共同特点是( )
A.
心思缜密
B.
鲁莽冒进
C.
机智勇敢
D.
犹豫不决
②③
①
二、现代文(28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棉花
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棉花在热带地区可以长到6米高,一般
为1~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
..
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铃成熟时开裂,会露出棉籽上的毛茸茸的白色棉
纤维。棉纤维长约2~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
②棉花原产印度,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中国
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宋末元初,棉花大量传入内地。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
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③棉花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据测定,棉花单叶的最低受光量为1000勒,最佳受光
量为7万~8万勒。在此范围内,棉花产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提高。
④水分是棉花生长的重要条件。棉花与水的关系请见附表。
棉花生育阶段
播种
苗期
初蕾
盛蕾
吐絮
土壤保水范围
0~20厘米土层
0~40厘米土层
0~60厘米土层
0~80厘米土层
0~90厘米土层
水量需求
60~70%
60~70%
65~75%
70~80%
75~85%
⑤棉花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亦部分取自土壤,同时棉
花生长需要土壤的有力支撑。棉田土壤的理化属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
空气、盐碱含量、团粒结构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⑥中国是世界产棉大国。一首《棉花与节气歌》大致描述了我国产棉的基本状况。“清明谷雨紧相连,华北新
疆齐种棉。立夏小满轻施肥,滋润幼苗壮棉田。芒夏连暑勤追肥,日长夜高棉铃见。立秋处暑收获季,采摘归仓笑
开颜。”
⑦棉花是天然绿色产品,作为传统的保暖材料,由于透气性冠于所有材料,且无静电无刺激,所以老少咸宜。
虽然羽绒的保暖性优于化纤,更优于棉花,但羽绒对过敏性体质的人会有一定的刺激(化纤好一点),所以这两类
材料的使用因人而异。羽绒的空气流通性能比棉纤维差,化纤更是等而下之,极易贴在身上,不利于皮肤透气。加
上羽绒、尤其是化纤的静电对皮肤刺激较大,容易造成皮肤粗糙和神经衰弱等问题。
⑧衣被天下,还数棉好。
7.
依据“棉花与水的关系”表,完成填空。
如果一株棉花土壤保水需求处于58厘米土层,它对于水量
的
需求是65%。根据图表推断这株棉花的生育阶段属于
_________
阶段。
8.
第③段划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
,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棉田土壤的理化属性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B.
棉花需要的水分和养料全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的。
C.
棉花产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随光照强度
的
增加而提高。
D.
一首《棉花与节气歌》大致描述了我国产棉的基本状况。
10.
快过年了,你和小雪去商场买衣服。小雪是过敏性体质,还总嫌干燥天气静电多,她想买一件合适的衣服过年。
以下柜台上的三件衣服,你帮她选一件,并结合文章告诉她原因。
羽绒服 夹克衫(化纤) 棉服
你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禁足
梁晓声
①2020年春节刚过,可可的爸爸妈妈作为医院的骨干就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去武汉支援抗疫了,把她和她的小
狗“木木”送到了爷爷家。
②过了两天,爸爸妈妈跟她和爷爷视频时,说武汉目前有很多人家缺口罩,如果家里有多的话,可以捐一些。
家里并没有存多少口罩,可可想了想,拿出自己带来的口罩说:“爷爷,我也捐一些吧。我粉尘过敏,同学们给我
送过口罩,我不能只接受别人的关心却不关心别人。我可以两星期不出门,这样就能省下不少口罩了。”爷爷赞许
得点点头。
③从那天中午起,可可就开始了自我“禁足”。
④白天,爷爷去社区做志愿者,可可一个人在家,写写作业,逗逗“木木”,看看课外书……晚上,可可跟爷
爷一起看看电视,听爷爷讲讲外面的事……三天很快过去了,可可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多少有点儿骄傲了。
⑤但是,当第五天上午,可可面对的考验升级了。
⑥这一天,天气像春天般暖和。她站在窗前,呼吸新鲜空气。突然,下楼转转的念头( )上来,她太想出
去玩了。爷爷养的八哥“老八”在自说自话:“好球!好球!”“玩玩去……玩玩去……”“老八”的话让她难以
抑制想出门的念头。“木木”听到“老八”的话兴奋起来,闹着要出门。可可想出去的愿望像决了堤的河水,再难
控制。“好吧,那就陪你出去走走。”
⑦“木木”已经把它的绳套叼到了门口,可可已经戴上了口罩,已经拿起了钥匙,已经站在门前了。就在这时,
家里的电话响了,是班主任打来的。老师关切地询问了她的情况,还表扬了她。原来,可可把她捐口罩和自我“禁
足”的事告了好朋友冉冉,冉冉又将这事告诉了老师。接完电语,可可缓缓地在椅子上坐下来,她有些不好意思。
她想,仅仅为了在小区走一圈就用掉一个口罩,是不是太不值得了?
⑧午饭时,爷爷说:“可可,你已经五天没出门了吧?你不用对自己这么严格,也有小朋友在楼下玩,你如果
非常想出去,用一个口罩也不算浪费。”“不全是浪费不浪费的事儿,我要把‘禁足’当成对自己意志力的锻炼。”
可可说。
⑨那天中午,爸爸妈妈终于又有时间跟他们视频了,说大家捐给武汉的口罩已经开始向市民发放了。听到这消
息,可可和爷爷都特别高兴。
⑩可可的心又平静了下来。她的生活里有了一些新的内容。她为“木木”洗了一次澡——以前,这都是在宠物
店里完成的。她还成了“老八”的语言老师,教“老八”学会了新诗句,使它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⑪
第十天,可可的意志力坚持到了极限。打开电视,她看到许多跟口罩有关的消息,好像全世界都急需口罩。
这些消息让她有些恐慌——什么时候能买到口罩啊?家里并没有多少口罩可用……她感到自己就快挺不住了。
⑫
中午,爷爷比平时提前一小时回家,一进门就兴奋地说:“可可,好消息!上午区领导来视察防疫工作,说
咱们国家已经能够充足地向医院供给医用口罩了。估计民间缺口罩的日子也快要结束了!”听了爷爷的话,可可不
再那么担忧,意志力似乎也增强了。
⑬
下午,冉冉打电话来,说她外婆在外省被确诊了,进了抢救室。冉冉哭得很
伤心,可可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但冉冉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不会安慰也得安慰啊!
从这天开始,可可坚持每天与冉冉通一次电话,想办法找开心的话题,跟她聊聊天,给她讲故事……可可心里只有
一个想法,那就是尽量使自己的好朋友不被突然而来的担忧“压扁”了,以至于她竟忘了“禁足”这件事。日子呢,
似乎也没有计数的必要了……
⑭
一天早上,爷爷笑着对可可说:“好孙女,你完成自己的目标了,真是了不起!从今天开始,你可以下楼玩
一会儿了,相信过不了多久,买口罩困难的日子就过去了。”可可愣了片刻,突然哭了起来……
(节选自《可可、木木和老人》有删改)
11.
根据文意,填入第⑥段括号里
的
词,下列最恰当的是( )
A.
冒
B.
浮
C.
涌
D.
跳
12.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主要事件
心理
有点儿骄傲了
不好意思
第1天~第3天
可可妥善安排了自己的一天
第5天
(1)
可可得知捐给武汉的口罩已经开始向市
民发放了
可可得知国家已经能够充足地向医院供
(3)
又平静了下来
不再那么担忧
第10天
给医用口罩了
(2)
两星期禁足挑战成功
13.
对第⑦段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奏紧凑,表明可可马上就要出门了。
B.
一系列动词表现可可生活自理能力强。
C.
用四个“已经”,突出可可迫不及待。
D.
与下文放弃出门对比,突出她的自律。
14.
联系全文,分析结尾段划线句中“哭”的丰富内涵。
(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7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
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乙】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慳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
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
走,吃我老娘一剑!
15.
两段文字皆出自《西游记》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节)。
16.
【甲】段中的“裙钗”指的是
______________
。
17.
【乙】段中孙行者称罗刹为“嫂嫂”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平静
四、写作 (40分)
18.
请以“善良如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550字左右。(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五、附加题(20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回家过年
刘洪文
①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
②在厨房蒸馒头的母亲,揭开锅盖高兴地说到:“馒头笑了。”我没看出来,就问她怎么笑的。母亲说:“就
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
③我前窜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还贴了一
个倒着的“福”字。我羡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手太笨,只能用老套
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
④关于年的记忆,我总是停留在小时候。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不为别的,只想给自己争一口气。
父亲的咆哮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响。
⑤“你要是有点能耐,就干出个人样来给我看,别整天窝在家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理想?”⑥我
也急了:“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毕业那年,我一直没
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在家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和我大吵了一架。
⑦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
⑧三年里,我孤身一人,漂泊异乡,尝尽冷暖,对家倍感思念,可我放不下可怜的尊严。
⑨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三年来,我
除了买两部手机,一部寄给家里,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
⑩而那部手机除了发发短信,几乎很少打电话。我必须节省钱交房租,买赖以生存的食物。
⑪
我也许真的就如父亲所说,是个没用的东西!看看身边的同学有的当老板,有的考进好单位,人家的父母春
风满面,而我的父母只有长吁短叹。
⑫
⑬
今年我决定回去,尽管我依旧没个“人样”。大年二十六,我发短信给家里,说了要回家过年。
次日早起,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和老板告了假,拖着长长的拉杆箱朝车站方向走去。路面结了厚厚的冰,
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村边可以溜冰的水塘。
⑭
⑮
长途客车终于来了,我跺了跺冻僵的脚,上了车。
车里面很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幸福,让我感觉到这次回家还是值得的,尽管我依旧一无所有,尽
管我还是孤身一人。
⑯
⑰
⑱
⑲
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过去了,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乘务员喊:“小榆树车站到了。”
我忙提了行李下车。没想到父母早等在马路边。他们看到我赶紧迎过来接我手里的东西,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的背明显驼了很多,鬓边也多了白发。他不再和我怄气,而是不住地向我问这问那。
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母亲冷不冷,
她兴奋地摇头:“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⑳
㉑
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母亲不住地应着:“高兴,高兴!”
到家后,父母忙着生火做饭。我闲着没事,翻看父亲的手机,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未读,再往
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我忙问父亲这是咋回事儿?
㉒
㉓
㉔
㉕
“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母亲抢着说。
“那往年呢?”我焦急地问。
“还不都一样。”母亲唠叨着。
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你班准备将上面的小说拍成微电影,参加学校艺术节展评。你作为导演,需要完成下列任务。【导演说戏】
19.
你需要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把下图中对小说内容的概括补充完整,让演员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0.
为帮助演员把握人
物情感,你需要对下面句子的意蕴进行分析。
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电影拍摄】
21.
在拍摄第④段“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和第
⑫
段“今年我决定回去”的内容时,你将儿时过年的
情景、离家及三年异乡生活的镜头交错拍摄,请说说这样拍摄的好处。
22.
小说中常常留有空白,拍摄时需要将它补充出来。你认为在小说结尾处,应补上什么样
的
镜头来解释我流泪的
原因,请把这处空白描绘出来。
【观影互动】
23.
电影播出后,同学们对文中
的
“我”没有混出人样,就三年不回家过年的行为产生了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25分)
(一)默写(10分)
1. (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秋天到了,望着满地的落叶,悲观的小A感叹:“____________”,乐观的小B劝道:“___________”。(刘
禹锡《秋词》)
①
.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②
.
非淡泊无以明志
③
.
断肠人在天涯
④
.
自古逢秋悲寂寥
⑤
.
我言秋日
胜春朝
【答案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淡、志、涯、逢、寂寥、朝。
(二)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
.
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
.
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
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
,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
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未觉:没有醒。②阳:表面上。下句中的“阴”意思是:暗地里。③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
2.
【甲】文作者是
_______
(朝代)
的
蒲松龄。
3.
解释下列加点词
(1)方欲行 (2)止露尻尾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犬阻之不使前也。
5.
【甲】、【乙】两文中的狼都有阴险狡诈的一面。
【甲】文中的两狼合作“诱敌”。一匹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另一匹狼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③
①
【乙】文中的两狼“
___________________
”。
6.
【甲】【乙】两文中的人都有的共同特点是( )
A.
心思缜密
B.
鲁莽冒进
C.
机智勇敢
D.
犹豫不决
2.
清
3.
(1)走 (2)同“只”,只是,仅仅
4.
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5.
①
.
在柴堆中打洞,想从屠户的身后进攻
②
.
伺其未觉,将啮其喉
6. C
【
2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
3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
1
)句意:屠户正想离开。行:走。
(
2
)句意:只露出屁股和尾巴。意:同“只”,只是,仅仅。
【
4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
时要做到“信、达、雅”。
重点字词有:阻,阻止。使,让。前,上前。
【
5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甲乙两文中的狼都有阴险狡诈的一面。甲文中的两狼合作“诱敌”。一匹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结合甲文“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分析,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
户的后面。
结合乙文“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理解,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
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可据此作答。
【
6
题答案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甲文屠户开始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
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
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表现出他的机智勇敢;
乙文“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
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分析,有钱人借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
的喉咙。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表现出他的机智勇敢。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前面。时间长了,(狼的)眼睛好像闭
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砍狼的脑袋,又砍了几刀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柴草
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体已经进入了大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
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他才知道前面的狼是假装睡觉,大概是用这种方法来诱骗敌人。
狼也很狡猾,但一会儿两只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
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
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
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这事(是)堂
侄虞敦说的。狼子野心,确实没有诬蔑它们啊!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
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野心罢了。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条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二、现代文(28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棉花
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棉花在热带地区可以长到6米高,一般
为1~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
..
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铃成熟时开裂,会露出棉籽上的毛茸茸的白色棉
纤维。棉纤维长约2~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
②棉花原产印度,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中国
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宋末元初,棉花大量传入内地。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
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③棉花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据测定,棉花单叶的最低受光量为1000勒,最佳受光
量为7万~8万勒。在此范围内,棉花产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提高。
④水分是棉花生长的重要条件。棉花与水的关系请见附表。
棉花生育阶段
播种
苗期
初蕾
盛蕾
土壤保水范围
0~20厘米土层
0~40厘米土层
0~60厘米土层
0~80厘米土层
水量需求
60~70%
60~70%
65~75%
70~80%
吐絮
0~90厘米土层
75~85%
⑤棉花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亦部分取自土壤,同时棉
花生长需要土壤的有力支撑。棉田土壤的理化属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
空气、盐碱含量、团粒结构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⑥中国是世界产棉大国。一首《棉花与节气歌》大致描述了我国产棉的基本状况。“清明谷雨紧相连,华北新
疆齐种棉。立夏小满轻施肥,滋润幼苗壮棉田。芒夏连暑勤追肥,日长夜高棉铃见。立秋处暑收获季,采摘归仓笑
开颜。”
⑦棉花是天然绿色产品,作为传统的保暖材料,由于透气性冠于所有材料,且无静电无刺激,所以老少咸宜。
虽然羽绒的保暖性优于化纤,更优于棉花,但羽绒对过敏性体质的人会有一定的刺激(化纤好一点),所以这两类
材料的使用因人而异。羽绒的空气流通性能比棉纤维差,化纤更是等而下之,极易贴在身上,不利于皮肤透气。加
上羽绒、尤其是化纤的静电对皮肤刺激较大,容易造成皮肤粗糙和神经衰弱等问题。
⑧衣被天下,还数棉好。
7.
依据“棉花与水的关系”表,完成填空。
如果一株棉花土壤保水需求处于58厘米土层,它对于水量的需求是65%。根据图表推断这株棉花的生育阶段属于
_________
阶段。
8.
第③段划线句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
,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棉田土壤的理化属性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B.
棉花需要的水分和养料全是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的。
C.
棉花产量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提高。
D.
一首《棉花与节气歌》大致描述了我国产棉的基本状况。
10.
快过年了,你和小雪去商场买衣服。小雪是过敏性体质,还总嫌干燥天气静电多,她想买一件合适的衣服过年。
以下柜台上的三件衣服,你帮她选一件,并结合文章告诉她原因。
羽绒服 夹克衫(化纤) 棉服
你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初蕾
8.
①
.
列数字
②
.
具体说明棉花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9. D
10.
小雪,虽然羽绒服很保暖,但是你是过敏体质,羽绒会有一定刺激,化纤又不透气。还是买棉服吧,既没有刺
激又透气,还没有静电,特别适合你。
【
7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能力。
依据题干中“如果一株棉花土壤保水需求处于58厘米土层”“它对于水量的需求是65%”“土壤保水范围”的表
述,再依据对“棉花与水的关系表”可知,这属于初蕾阶段。据此填空即可。
【
8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①空,依据“棉花单叶的最低受光量为1000勒,最佳受光量为7万~8万勒”可知,这是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作用:依据“③棉花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壳可知,之这是具体说明棉花是喜光作物,
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
9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辨析能力。
A.依据⑤段“棉田土壤的理化属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中的“很大程度上”可知,选项表述有
误;
B.依据⑤段“棉花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可知,选项表述有误;C.依据③段“在
此范围内,棉花产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提高”可知,选项表述有误;
D.依据⑥段“一首《棉花与节气歌》大致描述了我国产棉的基本状况”可知,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D。
【
10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能力。
依据对⑦段“虽然羽绒的保暖性优于化纤,更优于棉花,但羽绒对过敏性体质的人会有一定的刺激(化纤好一
点)”“羽绒的空气流通性能比棉纤维差”“加上羽绒、尤其是化纤的静电对皮肤刺激较大,容易造成皮肤粗糙和
神经衰弱等问题”关于棉质衣服特点的描述,可以概这样表述:
小雪,建议你还是买棉服吧。因为羽绒会有一定刺激,用化纤做成的夹克衫又不透气,而棉服既没有刺激又透气,
还没有静电,特别适合你。
(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禁足
梁晓声
①2020年春节刚过,可可的爸爸妈妈作为医院的骨干就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去武汉支援抗疫了,把她和她的小
狗“木木”送到了爷爷家。
②过了两天,爸爸妈妈跟她和爷爷视频时,说武汉目前有很多人家缺口罩,如果家里有多的话,可以捐一些。
家里并没有存多少口罩,可可想了想,拿出自己带来的口罩说:“爷爷,我也捐一些吧。我粉尘过敏,同学们给我
送过口罩,我不能只接受别人的关心却不关心别人。我可以两星期不出门,这样就能省下不少口罩了。”爷爷赞许
得点点头。
③从那天中午起,可可就开始了自我“禁足”。
④白天,爷爷去社区做志愿者,可可一个人在家,写写作业,逗逗“木木”,看看课外书……晚上,可可跟爷
爷一起看看电视,听爷爷讲讲外面的事……三天很快过去了,可可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多少有点儿骄傲了。
⑤但是,当第五天上午,可可面对的考验升级了。
⑥这一天,天气像春天般暖和。她站在窗前,呼吸新鲜空气。突然,下楼转转的念头( )上来,她太想出
去玩了。爷爷养的八哥“老八”在自说自话:“好球!好球!”“玩玩去……玩玩去……”“老八”的话让她难以
抑制想出门的念头。“木木”听到“老八”的话兴奋起来,闹着要出门。可可想出去的愿望像决了堤的河水,再难
控制。“好吧,那就陪你出去走走。”
⑦“木木”已经把它的绳套叼到了门口,可可已经戴上了口罩,已经拿起了钥匙,已经站在门前了。就在这时,
家里的电话响了,是班主任打来的。老师关切地询问了她的情况,还表扬了她。原来,可可把她捐口罩和自我“禁
足”的事告了好朋友冉冉,冉冉又将这事告诉了老师。接完电语,可可缓缓地在椅子上坐下来,她有些不好意思。
她想,仅仅为了在小区走一圈就用掉一个口罩,是不是太不值得了?
⑧午饭时,爷爷说:“可可,你已经五天没出门了吧?你不用对自己这么严格,也有小朋友在楼下玩,你如果
非常想出去,用一个口罩也不算浪费。”“不全是浪费不浪费的事儿,我要把‘禁足’当成对自己意志力的锻炼。”
可可说。
⑨那天中午,爸爸妈妈终于又有时间跟他们视频了,说大家捐给武汉的口罩已经开始向市民发放了。听到这消
息,可可和爷爷都特别高兴。
⑩可可的心又平静了下来。她的生活里有了一些新的内容。她为“木木”洗了一次澡——以前,这都是在宠物
店里完成的。她还成了“老八”的语言老师,教“老八”学会了新诗句,使它变得“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⑪
第十天,可可的意志力坚持到了极限。打开电视,她看到许多跟口罩有关的消息,好像全世界都急需口罩。
这些消息让她有些恐慌——什么时候能买到口罩啊?家里并没有多少口罩可用……她感到自己就快挺不住了。
⑫
中午,爷爷比平时提前一小时回家,一进门就兴奋地说:“可可,好消息!上午区领导来视察防疫工作,说
咱们国家已经能够充足地向医院供给医用口罩了。估计民间缺口罩的日子也快要结束了!”听了爷爷的话,可可不
再那么担忧,意志力似乎也增强了。
冉冉打电话来,说她外婆在外省被确诊了,进了抢救室。冉冉哭得很伤心,可可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
⑬
下午,
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但冉冉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不会安慰也得安慰啊!从这天开始,可可坚持每天与冉冉
通一次电话,想办法找开心的话题,跟她聊聊天,给她讲故事……可可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量使自己的好
朋友不被突然而来的担忧“压扁”了,以至于她竟忘了“禁足”这件事。日子呢,似乎也没有计数的必要了……
⑭
一天早上,爷爷笑着对可可说:“好孙女,你完成自己的目标了,真是了不起!从今天开始,你可以下楼玩
一会儿了,相信过不了多久,买口罩困难的日子就过去了。”可可愣了片刻,突然哭了起来……
(节选自《可可、木木和老人》有删改)
11.
根据文意,填入第⑥段括号里的词,下列最恰当的是( )
A.
冒
B.
浮
C.
涌
D.
跳
12.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时间
第1天~第3天
(1)
第5天
可可得知捐给武汉的口罩已经开始向市
民发放了
可可得知国家已经能够充足地向医院供
不再那么担忧
第10天
给医用口罩了
(2)
两星期禁足挑战成功
13.
对第⑦段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奏紧凑,表明可可马上就要出门了。
B.
一系列动词表现可可生活自理能力强。
C.
用四个“已经”,突出可可迫不及待。
D.
与下文放弃出门对比,突出她的自律。
14.
联系全文,分析结尾段划线句中“哭”的丰富内涵。
(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11. C 12.
(1)可可收到老师的电话放弃出门。
(2)可可安慰冉冉,坚持每天通电话
(3)高兴
13
.
B
14.
①
.
因两个星期禁足的不易而感到委屈/辛苦
②
.
因自己坚持了下来而高兴/激动
【
11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运用。
A.
冒:
①
往外透;往上升。
②
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
③
轻率;莽撞。
④
假充;冒充。
B.
浮:漂在液体表面(跟“沉”相对)。
平静
不好意思
(3)
又平静了下来
主要事件
可可妥善安排了自己的一天
心理
有点儿骄傲了
C.
涌:
①
水或云气冒出:泪如泉涌
。
风起云涌。
②
从水或云气中冒出:雨过天晴,涌出一轮明月。脸上涌起了笑容,
涌上心头等。
D.
跳:腿上用力,使身体离地向上或向前。
结合语境“她站在窗前,呼吸新鲜空气。突然,下楼转转的念头( )上来,她太想出去玩了”分析,应用
“涌”,表示想下去完的念头在心里冒出来。
故选
C
。
【
12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与概括。
结合提示“第5天”“不好意思”,找到第⑦段,由“就在这时,家里的电话响了,是班主任打来的。老师关切地
询问了她的情况,还表扬了她。……接完电语,可可缓缓地在椅子上坐下来,她有些不好意思。她想,仅仅为了在
小区走一圈就用掉一个口罩,是不是太不值得了”可概括为:可可收到老师的电话放弃出门。
结合提示“第10天”“平静”,找到第
⑬
段,“从这天开始,可可坚持每天与冉冉通一次电话,想办法找开心的话
题,跟她聊聊天,给她讲故事……可可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量使自己的好朋友不被突然而来的担忧“压扁”
了,以至于她竟忘了‘禁足’这件事”可概括出:可可安慰冉冉,坚持每天通电话。
结合提示“可可得知捐给武汉
的
口罩已经开始向市民发放了”,找到第⑨⑩段,由“那天中午,爸爸妈妈终于又有
时间跟他们视频了,说大家捐给武汉的口罩已经开始向市民发放了。听到这消息,可可和爷爷都特别高兴。⑩可可
的心又平静了下来”可筛选出“高兴”。
【
13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含义。
“已经”的意思是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第⑦段画线句用“已经”,表示下小狗“木木”和可可做好了出门的
准备,连用四个“已经”,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她们马上就要出门了,强调了可可出门的急迫心理以及想出去
的念头难以控制。结合第⑦段下文“接完电话,可可缓缓地在椅子上坐下来,她有些不好意思。她想,仅仅为了在
小区走一圈就用掉一个口罩,是不是太不值得了”可知,可可最终决定不出门,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可之前
如此急着出门,后面却想到仅仅为了在小区走一圈就用掉一个口罩太不值得,从而决定克制住自己出门的念头,选
择不出门,更能突出可可的自制、自律。
由此可见“一系列动词表现可可生活自理能力强”有误。
故选
B
。
【
14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内涵。
结合
⑭
段上文“好孙女,你完成自己的目标了,真是了不起”可知可可为完成了自己定下的“禁足”目标而高兴,
应该是高兴得流泪;结合第④段“但是,当第五天上午,可可面对的考验升级了”、第⑤段“可可想出去的愿望像
决了堤的河水,再难控制”、第⑩段“这些消息让她有些恐慌
——
什么时候能买到口罩啊?家里并没有多少口罩可
用了,她感到自己就快挺不住了”等内容可知可可“禁足”的过程十分艰难,现在目标实现了,回想起过程的艰辛
而流泪,由此可判断这是因两个星期“禁足”的不易感到委屈而流泪。
三、综合运用(7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
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乙】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慳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
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
走,吃我老娘一剑!
15.
两段文字皆出自《西游记》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节)。
16.
【甲】段中的“裙钗”指的是
______________
。
17.
【乙】段中孙行者称罗刹为“嫂嫂”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孙行者/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16.
罗刹女(或:铁扇公主)
17.
(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 曾经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
【
15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把握。根据语段内容“裙钗、泼猴、行者、罗刹、金箍铁棒”明确本段文字选自《西游记》第
五十九回“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小说的作者是吴承恩。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经过:第一次是跟铁扇公主好好说,但
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的事儿怀恨在心,自然不借,还用扇子把悟空扇飞了;第二次孙悟空吃了定风丹又来借,铁扇
公主扇不飞他,他就变了一个小飞虫进到铁扇公主肚子里折腾,铁扇公主受不了,就给他一把假扇子,结果越扇火
越大;第三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终于拿到了真的芭蕉扇。然后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悟空大战牛
魔王。
【
16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由“芭蕉扇、罗刹”可知“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唐僧师徒四人火焰山受阻,孙悟空前往芭蕉洞找铁
扇公主。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之母。【
17
题答案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识记。小说《西游记》里是在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孙悟空在花果山当大王
时,从龙宫夺了金箍棒后,和牛魔王拜了把子。原文为: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
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连自家美猴王
七个。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所以孙悟空叫她嫂嫂。
四、写作 (40分)
18.
请以“善良如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550字左右。(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例文
善良如我
爷爷平时在家在空闲之时,只能看看电视或读报纸,生活总是显得有些单调,而每当他看见我熟练操控者平板
电脑时,眼神中总免不了流露出几分羡慕之情,于是我决定也来教爷爷来享受一下这新鲜玩意,而爷爷欣然接受了。
“看,按最上面的键就可以打开电脑,进到‘桌面’以后,这个红色的圆圈点进去就是新闻,旁边蓝色的是音
乐,最中间的是视频,里面有你最喜欢的的沪剧和江淮剧呢!”伴随着爷爷一声声的惊叹声中,我的手指在屏幕上
不断的笔画着,努力用最生动详实的语言来向爷爷说明,一时间,我俨然成为了一名小老师。
不仅是家人,我的善良之心还为邻居带来巨大帮助。
王阿婆是我的邻居,也是我们的的楼组长,近日,居委会通知她出一份关于“钓鱼岛”的楼板报,王阿婆对祖
国十分热爱,可是不久前才上任的她却从来没有出过这类板报,这可急得她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
看见这样的状况,关心国事的我我主动找上门来帮助王阿婆收集相关资料。我找来近期的家中全部报纸,一一
查阅。当我看见有关于“钓鱼岛”的信息是,就用剪刀一一剪下;当我看见有精彩的爱国标语时,就把它们一一抄
写在本子上;当我发现关于“钓鱼岛”的相关图片时,细心的将它们用刀裁为一个个小方格,一一叠好。在一番忙
碌之后,我把“成果”交给了王阿婆,她看后更是喜笑颜开,连忙拉着我来到板报前,我与她一人拿钉子,另一人
负责钉上资料,不一会,板报就大功告成了。
当我用粉笔在台头写上“钓鱼岛是中国的!”几个大字时,王阿婆更是激动的留下了泪:“孩子啊,若是没有
你的帮助,我根本无法想象能有这么精彩的一份板报啊!”听到这里,我也释然的笑了……
善良如我,用实在的行动来帮助他人,而我也在这一份付出中获得了助人之乐趣。
【答案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题关键词是“善良”,主要表现自己
的
善良,对人们的影响,强调善良的意义。“善良”指心
地美好,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它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本文应围绕“善良”立意。
第二,文体及思路。本篇习作适合写成记叙文,围绕自己学习、生活中能够体现自己“善良”的典型事例进行创作,
体现“善意”的力量,“善良”的重要性。开篇可描述善良的美好,然后选择一两例典型事例来表现善意带来的美
好,如:自己在下雨天为同学在水坑中铺砖头,让同学能够顺利前行;我去敬老院、孤儿院当志愿者;等等。结尾
再通过议论兼抒情的语句表达对善良的理解,注意扣合文题,首尾照应。
五、附加题(20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回家过年
刘洪文
①过了腊月二十三,家里便有了年味儿。
②在厨房蒸馒头的母亲,揭开锅盖高兴地说到:“馒头笑了。”我没看出来,就问她怎么笑的。母亲说:“就
是馒头开口了,过年了,讨个吉利,所以要说笑了才行。”
③我前窜后跳的,看什么都好玩。邻居家孩子的纸灯笼做好了,是用高粱秸扎成的,外面糊了红纸,还贴了一
个倒着的“福”字。我羡幕极了,央求父亲给我也做一个,留到年三十晚上出去捡鞭炮。父亲手太笨,只能用老套
路,拿一个空罐头瓶,里面用蜡油粘上一截蜡烛,再在瓶口绑一根电线,一个灯笼就做成了。
④关于年的记忆,我总是停留在小时候。而今,我已经有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不为别的,只想给自己争一口气。
父亲的咆哮声依旧在我的耳边回响。
⑤“你要是有点能耐,就干出个人样来给我看,别整天窝在家里,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谈什么理想?”
⑥我也急了:“好歹我也是个大学生,我就不信了,我要是不混出个人样来,就不再回来见你!”毕业那年,
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整天在家和一帮狐朋狗友混在一起。父亲实在看不下去,和我大吵了一架。
⑦我一赌气离开家,想来已三年有余。
⑧三年里,我孤身一人,漂泊异乡,尝尽冷暖,对家倍感思念,可我放不下可怜的尊严。
⑨我当过保安,做过泥瓦匠,卖过保险,做过推销……可我离那个誓言里的“人样”,依旧遥远。三年来,我
除了买两部手机,一部寄给家里,一部自己用,以方便和家里联系外,几乎一无所有。
⑩而那部手机除了发发短信,几乎很少打电话。我必须节省钱交房租,买赖以生存的食物。
⑪
我也许真的就如父亲所说,是个没用的东西!看看身边的同学有的当老板,有的考进好单位,人家的父母春
尽管我依旧没个“人样”。大年二十六,我发短信给家里,风满面,而我的父母只有长吁短叹。
⑫
今年我决定回去,
说了要回家过年。
⑬
次日早起,我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和老板告了假,拖着长长的拉杆箱朝车站方向走去。路面结
了厚厚的冰,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村边可以溜冰的水塘。
⑭
⑮
长途客车终于来了,我跺了跺冻僵的脚,上了车。
车里面很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回家的幸福,让我感觉到这次回家还是值得的,尽管我依旧一无所有,尽
管我还是孤身一人。
⑯
⑰
⑱
⑲
几个小时的车程,很快过去了,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乘务员喊:“小榆树车站到了。”
我忙提了行李下车。没想到父母早等在马路边。他们看到我赶紧迎过来接我手里的东西,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的背明显驼了很多,鬓边也多了白发。他不再和我怄气,而是不住地向我问这问那。
所谓车站,不过是钉在树上的破旧木板,用墨汁写着站名而已,光秃秃的没个避风的地方。我问母亲冷不冷,
她兴奋地摇头:“你回来了,就不觉得冷了!”
⑳
㉑
回家路上,不时有人打招呼:“儿子回来了,高兴了吧?”母亲不住地应着:“高兴,高兴!”
到家后,父母忙着生火做饭。我闲着没事,翻看父亲的手机,奇怪的是,我昨晚上发的短信居然未读,再往
前翻,所有短信都未读。我忙问父亲这是咋回事儿?
㉒
㉓
㉔
“他根本就不会用!就能接打个电话!”母亲抢着说。
“那往年呢?”我焦急地问。
“还不都一样。”母亲唠叨着。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12:36: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318131572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上海市名校2023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评估试卷附答案(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上海市名校2023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评估试卷附答案(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