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陇东民歌中婚恋歌的内容及表现手法

更新时间:2024-03-11 11:59:2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反复的近义词)

论陇东民歌中婚恋歌的内容及表现手法

论陇东民歌中婚恋歌的内容及表现手法

赵红

【摘 要】陇东民歌中有大量反映青年男女婚姻恋爱的婚恋歌,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

样,在陇东民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陇东婚恋歌的内容主要有四类:一是"盼嫁"

女子对爱情的向往.主要以待嫁女子为描写对象,通过她们"等媒人""求父母"来

表现其对婚姻爱情的向往,揭露封建婚姻制度对其身心的束缚.二是热恋男女的深情

厚爱.以热恋之中的青年男女为对象,通过她们的相思之情、忠贞之心,表达其深厚的

爱恋.三是幸福甜蜜的新婚生活.描写新娘出嫁时的情景或新婚之夜的仪式、场面,表

现新婚的幸福甜蜜.四是妇女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以悲剧婚姻下的女性为抒写对

象,通过她们婚后的悲惨生活,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摧残.从表现手法来看,陇

东婚恋歌在写人、叙事、抒情方面吸收了传统民歌的艺术营养,大量使用"比兴""

序列"等手法,灵活运用多种辞格,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方言口语词,语言朴实优美,引人

入胜.

【期刊名称】《知与行》

【年(卷),期】2016(000)012

【总页数】5页(P121-125)

【关键词】陇东民歌;婚恋歌;内容;表现手法

【作 者】赵红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J642.2

基金成果传播

陇东庆阳是“周族农耕文化之乡”,又是红色革命圣地,历史悠久,地域文化深厚。

生活在黄土高原上勤劳淳朴的陇东人民在日常劳动生活中有唱民歌、哼小曲的传统。

陇东民歌因其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曲词优美、韵律和谐等特点而备受外界关注。

婚恋歌是陇东民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最丰富,艺术表现力最强。《庆阳

地区民间歌曲选(上下)》[1]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2]收录了许多反映20

世纪80年代以前陇东地区青年男女婚姻恋爱的歌曲,体裁以小调为主,也有少数

信天游,演唱方式有独唱也有对唱,歌词有长有短,语言朴实生动,韵律和谐,表

现手法多样。下面我根据上述两部著作所收的婚恋歌来考察陇东婚恋歌曲的内容和

表现手法。

陇东地区婚恋歌在歌曲内容上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盼嫁”女子对爱情的向往,

二是热恋男女的深情厚爱,三是幸福甜蜜的婚姻生活,四是妇女对封建婚姻制度的

控诉。可以说,陇东婚恋歌的内容丰富、层次多样,充满乡土气息又具有启示作用。

(一)“盼嫁”女子对爱情的向往

陇东婚恋歌中有部分歌曲以抒写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爱情婚姻的向往为内容,她们共

同的心声就是“盼嫁”,即期望自己能够尽快嫁出去。她们“盼嫁”心理是急切的、

焦躁的,为了能够实现出嫁心愿,有的苦苦等待媒人前来寻婚问嫁,如合水民歌

《毛旦花》描写了一个纯真的少女毛旦花坐在“绣楼”等待媒人的情景,她先自报

家门交代了自己的家庭住址、姓名、年龄,然后唱道:“无有个媒人来说媒,坐在

绣楼上,等人来说媒。”有的直接央告父母为自己寻找婆家,如合水民歌《女娃要

男人》直呼她老娘道:“叫一声我的老娘,我不为啥,只怨你把奴家养了十七八,

为啥不给我找婆家,哎哟为啥不给我找婆家。”还有的焦虑重重,辗转反侧,怨恨

媒人,责怪父母,抱怨命运,如正宁民歌《心十想》描写了一个深闺待嫁女子的痛

苦心情,她反复思考、追问自己不能嫁人的原因,其中“三想”和“十想”分别写

道:“三思想恶媒人,媒人好奸心,两家说亲全靠你一人,全靠你一人,全靠你一

人”,“十想我的命,命里也不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爹娘你想想”。“女大当

嫁”,妙龄女子追求爱情,寻找归属,本为人之常情,但“盼嫁”歌中所刻画的以

毛旦花为代表的深闺女子,她们追求爱情的方式并非是主动地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寻

找意中人,而是深处闺中,如笼中之鸟没有丝毫的自由,她们只能“等媒人”或

“求父母”。由此可见,在封建婚姻制度下女人的婚姻爱情要受到“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观的严格约束,其内心是苦闷的、压抑的,她们表面上盼媒人、

求父母,渴望婚嫁,实质上是对封建婚姻观念下女子不自由婚姻的拷问,对自由爱

情的向往。

(二)热恋男女的深情厚爱

陇东民歌中有很多表现男女深厚爱恋、无尽相思的情歌,这类歌曲从各个方面把男

女青年的爱慕相思之情、忠贞无二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有些直接抒写男女爱恋相思的苦痛。其中以写女子思恋情郎的情歌居多,这些歌曲

成功地刻画了许多痴情女子形象,艺术地再现了她们爱恋之深、相思之苦。有的为

相思所困,寝食不安,如镇原民歌《张先生拜年》写女子思恋情郎而直言:“我再

想睡也睡不着。”又如庆阳民歌《哭五更》渲染女子相思之苦道:“前半夜想你吹

不下灯,后半夜想你翻不了身。”再如环县民歌《哥哥走来妹妹送》写女子茶饭不

思道:“想你想你真想你,三天没吃半碗饭。”有的深陷思恋,无可自拔,相思之

情化为“涟涟”之泪,如镇原民歌《十二临品》女子直言:“想情人想的我泪涟

涟。”有的甚至相思成疾,卧床不起,如镇原民歌《十二月害病》写女子相思成疾

道:“你姑娘得下个相思病呀病儿得的凶呀,两腿的个酸麻呀哎哟哎哟浑身酸又

困。”“姑娘”为相思所困,以致“两腿酸麻” “浑身酸困”,茶饭不思,卧床

不起,何等痴情,感人至深。写男子对女子爱恋相思之情的歌曲也情真意切、真挚

动人,如正宁民歌《三道湾》通过一个男子的视角表达了他对王家女子的深爱之情,

唱道:“你是阿哥的(噢哎)命蛋蛋呀(哎呀)一天不见我(西里里嚓啦啦啦呛朗朗朗太)

饭难咽(呀噢哎)。”有的写送别情郎时的难舍难分,表现了女子的善良淳朴,以及

对情人的深情厚爱。如宁县民歌《十里亭》写女子送别情人赴考时赠送的“雨伞”

“鸡儿” “金簪”来表达对情人的满腔真情,期望情人能将“妹妹”时常“挂在

心中”。又如环县民歌《哥哥走来妹妹送》:“哥哥走来妹妹哟送,眼泪儿淌到大

门哟口。”再如正宁民歌《送郎上前线》写送别情郎参军时难舍难分地唱道:“送

郎送到大门外,双手抓住武装带,问你几时来。”有的通过表达爱情盟誓来表现男

女的生死之爱。如华池民歌《穷死穷活不变心》:“对面山里长流水,我和哥哥好

一辈辈。一朵白菜一条根,穷死穷活不变心。”镇原民歌《小郎过街》:“生来不

能同到老,死后愿做比翼鸟,手提罗裙把泪沾,一头碰死在坟前。”庆阳民歌《一

对鸳鸯》:“不怕刀劈,哪管五雷击,咱二人发誓哟,永做好夫妻。”合水民歌

《梁山伯哥》:“两扇磨子合得紧,碾碎了骨头也不分。”还有描写女子不顾家长

反对偷偷与情人幽会的歌曲,为了真爱异常大胆。如灵台民歌《五更五点五炷香》

写从一更至五更情郎翻墙而入与女子偷偷约会的情景,女子用“隔壁骡子嚼绊绳”

“咱家的狸猫喝米汤”“心中慌闷看月亮”来应付父母的追问,为了深爱的情人她

义无反顾。

(三)幸福甜蜜的新婚生活

陇东婚恋歌中有一些描写男女新婚的歌曲,这类歌曲情感基调是幸福的、欢快的。

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描写新娘出嫁时的情景,如华池民歌《出嫁》写美丽的新娘

子穿红着绿骑马前往婆家的喜庆场面,表现了新娘子内心的甜蜜幸福,在最后一句

写道:“当院里留下个马蹄印,我成了你家的人。”“马蹄印”不仅是新娘“下马”

时留下的印记,更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之印,心心相印,预示着他们甜蜜

生活的开始。二是描写新婚花烛之夜的情景、场面。如庆阳民歌《摇摇摆》以男子

的视角描写了新媳妇的美丽出众,表现了其新婚花烛之夜内心的甜蜜,其中“三间

房子满屋子炕,四六子棉毡现铺上”中的“炕”和“四六子棉毡”反映了陇东人的

居住特点,反映了民间祈求“多子”的传统观念。又如合水民歌《铺床》以新娘子

的视角描写了新婚之夜“一更”至“五更”的情景,展现了“铺床” “吆核桃”*

吆核桃:也叫“靸帐”,新郎用双脚推动核桃、枣儿围绕新娘身体转左三圈、右三

圈,是民间结婚时一种祈子活动。 “耍房”*耍房:闹洞房。“听门”等陇东地区

传统婚礼习俗,其中“耍房”过程营造了民间闹洞房的热闹氛围,“耍床人”使出

了“捉虼蚤” “掏雀儿”等“怪眼眼”*怪眼眼:坏主意。,表现了玩耍者的大胆

及新娘的羞涩。

(四)妇女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

正如华池民歌《五更鼓》所唱:“没过门的夫妻,谁也认不得谁。”旧社会女子在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观念的约束下,婚姻没有自由,很多男女在婚

前往往不能见面,彼此没有深入了解,加之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盛行,无疑酿成了

一系列婚姻悲剧。

陇东民歌中有很多直接描写妇女哭诉封建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对她们身心摧残的歌

曲,这些歌曲用血淋淋的事实无情地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妇女遭受买卖婚

姻的残害是异常苦痛的,她们所嫁的丈夫形形色色,有的为白痴,如华池民歌《傻

女婿》写一个十七八岁的妙龄姑娘嫁至婆家,在新婚之时丈夫称其为“妈”,她才

发现所嫁丈夫是个“大傻瓜”;有的五行不正、恶习重重,如镇原和宁县民歌《秃

子尿床》所写的秃丈夫除了都有尿床恶习这一共性特征外,体貌个性各异,前者是

“又秃又拐又尿床”,后者是个傻女婿,“汉汉”只有“一拃拃”,而且“脊背里

背了个大疙瘩”,让妻子啼笑皆非,苦不堪言,再如《王兰兰》写王兰兰被父母稀

里糊涂地卖给了一个身材短小“够不着炕头”的丈夫,他“白日里赌博不劳动,晚

上睡得直挺挺” 。有的不仅丈夫不成器,而且还要遭受婆家的无情折磨,雪上加

霜,异常悲惨,如华池民歌《想老娘》写一个十五岁女孩被卖到婆家后,丈夫是个

“流浪汉”不说,自己受到长工般的待遇:“清早起担水十五担,夜里推磨五更

天”,动辄还要遭受婆婆责骂、公公痛恨、小姑欺辱。更有被婆家无情虐待而自寻

短见的,如合水民歌《婆婆嫌媳妇》中贤良媳妇婚后生活如牛马一般,遭受婆家非

人待遇而自寻短见。

遭受封建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巨大创痛后,大部分妇女并不忍气吞声,而是发出了

大胆反抗的声音,大多将愤怒的矛头指向父母和媒人,如华池民歌《傻女婿》、宁

县民歌《骂媒人》。其中以骂媒人的歌曲最多,从各个角度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下

媒人的丑恶嘴脸。也有少数歌曲直接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反映了妇女遭受封

建婚姻观念毒害后思想上已经彻底觉醒,如正宁民歌《寻婆家》唱道:“旧社会,

王法瞎,婚姻不能由自家。”又如镇原民歌《封建制度是祸根》写道:“封建压迫

几千年,广大妇女受可怜。”

童养媳也是封建买卖婚姻的产物,是一种具有领养关系,带有极大剥削性、强制性

的婚姻[3],陇东地区旧社会也存在这种结亲方式。陇东婚恋歌中对旧社会童养媳的

悲惨生活也有反映,如华池信天游《苦蛋蛋》写童养媳嫁给一个老汉,婚后遭受非

人待遇,生活凄惨,痛不欲生,歌曲最后唱道:“不如早死早托生,来世寻个顺心

人。”

(一)比兴手法

陇东地区婚恋歌在歌曲表现手法上主要有比兴手法、序列手法、夸张手法、对偶手

法,等等。可是说辞格具有多样性特点,而且能够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方言口语词,

语言朴实无华,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比”和“兴”是以《诗经·国风》为代表

的中国传统民歌的常用表现手法,陇东婚恋歌在写人、抒情中将这两种表现手法发

挥到了极致。“比”即比喻。比喻修辞在婚恋歌中随处可见。例如庆阳民歌《摇摇

摆》写美丽新娘:“一对眼睛明生生,好比天上织女星,一对眉毛弯又长,好比天

上的明月亮,满口牙齿白如银,说话声音脆生生,好比筷子敲盅盅,一对辫子肩上

坠,走路好像蝴蝶飞,绿绸裤子红褂褂,好比一朵牡丹花。”以“织女星” “明

月亮” “银子” “筷子敲盅盅” “蝴蝶飞” “牡丹花”分别比喻姑娘的眼睛、

眉毛、牙齿、说话声音、辫子、走姿、衣着,一个花枝招展、楚楚动人的美貌女子

浮现在人们眼前。又如镇原民歌《扬燕麦》写女子走姿:“走起路来风摆柳”,用

“风摆柳”比喻女子步履的轻盈婀娜,形象生动。再如合水民歌《蓝桥相会》:

“柳叶子眉毛细又弯,杏胡子眼睛实好看。”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弯眉明眸、娇媚可

爱的模样。“兴”即起兴、发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种表现手法在陇东

婚恋歌中比较常见,有的借景物生发联想,引起所表达内容,如合水民歌《十里

墩》:“六月日头着了火,夜夜梦见好哥哥。豌豆开花结豆豆,几时你我成两口。”

由六月酷热,引出女子为热恋相思所煎熬,内心的焦躁,由豌豆开花结豆,引发女

子能跟情郎早日成婚的期盼。再如合水民歌《女娃子要男人》:“公鸡倒把那草鸡

儿撵,女娃子泪不干。”看到公鸡追赶母鸡,让女子联想到自己不能嫁人的可悲。

有的是“兴”中含“比”,如镇原民歌《表兄哥》:“百灵子鸟儿顺沟飞,没良心

的人儿为不得。”上句借本地常见的“百灵子鸟”起兴,用其飞行不定作比,很自

然地引出女子所要的情郎必须是用情专一的人。再如华池民歌《想老娘》:“栽下

黄连扎下根,娶下媳妇当长工。”以“黄连扎下根”起兴,比喻女子被婆家当作长

工使唤的无尽苦痛。

(二)序列手法

序列即以时间、方向、数字等为顺序,依次引发歌词内容,是民歌常用的手法之一

[4]。这种手法在陇东婚恋歌中也很常见,其特点是内容按序推展,歌词篇幅较长,

表达透彻,情感饱满。有些歌名中含有数字“十”,内容从“一”至“十”逐次推

进,如正宁民歌《心十想》、合水民歌《十爱姐》、镇原民歌《十杯酒》等。有些

歌名上无明显标记,内容一般以时间为序,如环县民歌《看郎》写从“初一”至

“初十”看生病情郎时的情景,宁县民歌《女望娘》和镇原民歌《扬燕麦》都从

“正月”至“十二月”,前者写女子想回家探母而婆婆不许,母亲离世自己却未能

见最后一面的悲痛,后者通过节日活动、气候变化、女子心理等来表现女子对“四

哥”的满腔喜爱之情。

(三)辞格的多样化

陇东婚恋歌在叙事、抒情、状物时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辞格,增强表达效果,使歌词

生动优美,引人入胜。其中以比喻和层递使用最多,艺术表现力极强。例如宁县民

歌《骂媒人》写道:“不怪不怪娘呀,也不怪奴家的命不哎嗨强呀,石榴叶子青呀,

单怪媒人舌头长。戴了媒帽你就害秃疮呀,穿了媒衣你就烂脊哎嗨梁呀,石榴叶子

青呀,头顶上害疮,脚底下把脓淌。喝了媒酒你就害嗓癀呀,穿了媒鞋你就登墓哎

嗨穿堂呀,石榴叶子青呀,馋嘴的媒人命不哎嗨长呀。”这段歌词运用层递手法将

矛头直接指向媒人,揭露了“媒人”的骗婚的丑恶嘴脸,依次用头害“秃疮”、脚

底流“脓”、喉咙害“嗓癀”*嗓癀:喉咙脓性炎症病。 、脚登“穿堂”,层层递

进,诅咒媒人,愤怒之情不可遏制。

其他常见的辞格还有夸张、双关、对偶、排比、反复、拟物、回环、映衬、仿词、

设问、警策,等等。例如宁县民歌《秃子尿床》(之二)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秃子尿

床习气的根深蒂固、无法改变,流露出妻子内心的痛苦无奈:“尿床人儿天生就,

吃了石头也尿床。”合水民歌《五更月》(之四)运用谐音双关,以“晴”字谐

“情”,表达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一更子哟月照个晴,不见我五哥到我门。”华

池民歌《交一个朋友褪一层皮》运用拟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男子渴望见到意中人

那种急不可耐的心情:“隔河看见好像个你,恨不得长上翅膀飞。”庆阳《探情哥》

运用回环辞格表现了女子无法过河探情郎的焦急不安:“下河跑上河,上河跑下河,

跑来跑去无法过河。”华池民歌《打樱桃》用映衬手法写女子对情郎的无尽思恋:

“想你想的心窝窝酸,操不起筷子端不起碗,三天没吃下半碗饭。”合水民歌《十

劝郎》运用仿词手法警策情郎:“酒坏君子色坏路。”

(四)表达的口语化

陇东民歌以陇东方言为载体,民歌作者善于运用方言词语写人、抒情,把方言口语

词的表达效果发挥到极致,这一特点跟毗邻的陕北民歌十分相似[5]。举凡日常习

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在婚恋歌中俯拾即是,表现了陇东人民日常生活

的方方面面,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常见的名词、代词如“窑”(窑洞)、“墙

洼”(墙壁)、“锅项”(锅台上大锅与小锅之间的夹道)、“炕楞”(炕沿)、“胡

基”(土块)、“盖的”(被子)、“绵毡”(绵羊毛擀制的毡)、“木锨”(扬场工具)、

“装装”(过去农村用来装粮食、面粉等的口袋,多用毛线织成)、“大裆裤”、

“汉汉”(个头)、“亲戚六人”(亲戚众人)、“干大”(干爹)、“粳糕”(端午节吃

的一种糕,用糯米、大枣蒸成)、“蒿瓜瓜”(地稍瓜)、“打碗碗花”(一种野花,

似喇叭花),“胡麻”(亚麻籽)、“” (粮食、草捆成的个儿)*”是个表音字,本字

应为“”。《说文·束部》:“,小束也。”《广韵》古典切。、“黄风”(携带沙

尘的大风)、“穿堂”(墓窑)、“谁个”(谁)、“”(那)、“这达”(这儿)、“年

家”(人家)等等。这些方言词展现了陇东人民的居住饮食、农业生产及山川景物,

等等。同时也有少数词体现了地域特征,如方位名词“对岸”(对面)是宁县、正宁

方言,“水瓮”(水缸)用于合水、宁县、正宁三县方言,“婆姨”(称妇女或妻子)

见于华池毗邻陕北的林镇、南梁等乡镇。

动词、形容词如“罢”(完、结束)、“撂”(扔)、“惯”(疼爱)、“叮”(顶撞)、

“挨”(贴近)、 “瞭”(望)、“泼烦”(烦恼)、“戳窝”(戳是非)、“拌醋”(酿醋)、

“铰”(剪)、“言喘”(出声,说话)、“心慌”(寂寞)、“喜啦”(喜气,好看)、

“瓜”(傻)、“攒劲”(漂亮、能干)、“瞎”(坏,不好)、“强”(能干)、“骚

轻”(轻佻),等等。其中动词、形容词在写人抒情中极具表现力,如合水民歌《照

哥哥》写道:“哥哥呢高来,妹子哟低,眼泪滴在墙根哟底。脚踩上石头,手扳上

个墙,照不见哥哥眼泪儿淌。”这首歌描写了一个女子与情郎爱而不得的伤悲,巧

妙地运用方言口语动词“扳”(攀)、“照”(音同“绕”去声,望)形象地表达了妹

子对“哥哥”爱恋之深,想念之切,但他们的爱情为“墙”所阻隔,是不自由的、

痛苦的,女孩无助之极,最后一个“淌”(流)字把女子的无尽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如合水民歌《十里墩》:“哥哥走来无法留,急得妹妹抠墙头。”一个“抠(用

力抓)”字尽显“妹妹”内心的急切焦躁。

重叠式是陇东方言构词一大特点,尤以名词、量词重叠最多,它们往往配合使用,

具有音律之美。例如合水民歌《熬五更》:“一对对红鞋两点点,你忘了奴家的白

脸脸。”合水民歌《交朋友为什么这么难》:“红绸袄袄黄花花,外面又套个西式

夹夹。”“一对对”(一双)、“两点点”(形容脚小)、“白脸脸”(白脸)、“黄花

花”(黄花)表达了男子对女孩的喜爱之情。又如宁县民歌《骂媒人》:“说起他的

汉汉一拃拃,脊背里背了个大疙瘩。”“一拃拃”表现了女婿身材极其矮小。再如

庆阳民歌《王哥是个有心人》,“送来一个花綳绷”“捻下一疙瘩麻绳绳”“摘下

黄杏一装装”,其中“花绷绷”(绣花绷)、“麻绳绳”(麻绳)、“一装装”(一口袋)

使女子娇嗔之姿尽显。

综上所述,陇东婚恋歌曲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青年男女的婚姻爱情

生活,表达了他们的爱恨情仇,再现了那个年代的婚姻制度,人的思想观念、生活

状态、价值取向,等等。在艰苦的年代,青年男女尽管受到封建婚姻观念的束缚,

但女性追求“干妹子爱人不爱钱”的纯真爱情,对今天男女婚恋仍有很大的启示作

用。传统民歌正是以其人民性、丰富性、艺术性、教育性而流传,受到人们喜爱,

对于今天“流行”歌曲充斥而传统民歌趋于消失的年代,挖掘保存研究传统民歌急

不可待,文艺工作者应该吸收传统民歌营养,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特点、充满乡土

气息的民歌,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相关文献】

[1] 甘肃省庆阳地区群众艺术馆.庆阳地区民间歌曲选(上、下)[M]. 庆阳:甘肃省庆阳地区群众艺术

馆编印,1984.

[2]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甘肃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4.

[3] 盛义.中国婚俗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

[4] 李忠勇,何福琼.歌词写作常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5] 邢向东.陕北方言的文化传承[N].光明日报,2016-10-30.

论陇东民歌中婚恋歌的内容及表现手法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11:59: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295692823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陇东民歌中婚恋歌的内容及表现手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陇东民歌中婚恋歌的内容及表现手法.pdf

标签:民歌   女子   陇东   婚恋   媒人   歌曲   表达   合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