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节日的来历起源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4-03-11 05:16:3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人人莫)

除夕节日的来历起源是什么

除夕节日的来历起源是什么

除夕是一年腊月最后一天,也就是大年三十的晚上,这个节日的来历十分特殊。小编

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除夕节日的来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除夕的来历

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的习俗。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

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

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着的《风土记》等史籍。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

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

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守岁的来历

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每逢除夕,禹母总是熬夜燃放爆竹,解除思儿情结。当地百姓

看到禹母如此思念儿子,也跟着禹母熬夜、燃爆竹,寄托自己对大禹的思念。久而久之,

“除夕熬夜、燃爆竹”的习俗便流传开来,而且越传越远,范围越广。后来发明了火药,

人们便用鞭炮代替了爆竹。

放爆竹的来历

关于除夕放爆竹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

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

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

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

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

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

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于是以后人们就用火药做成了红色的爆竹,开始在除夕燃

放。

贴春联的来历

除夕贴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

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

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

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

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

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发现哪个鬼怪为非

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此后,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于是,

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

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慢慢的桃符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而两位神将的形象

也被秦叔宝和尉迟恭取代变成了门神。

古人过除夕的方式

除夕亦称除夜、大年夜。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古时于

腊日或腊前一日有击鼓驱疫之俗,谓之“逐除”,除夕之称,盖由此来。汉以后,逐除之

俗改在除日谓之“驱傩”。举行驱傩仪式时,驱傩者戴假面,武神而行,谓如此便可驱崇。

此俗官延中亦盛行,参加者至有千人之多。除夕燃放纸裹火药的爆竹,始于宋。此夜红烛

高烧,爆竹声不绝于耳,民间与宫廷,并无例外。除夕家人围炉团坐,小儿嬉戏,通夕不

眠,谓之守岁,此俗于时已有。又,长幼聚饮,祝颂而散,谓之“分岁”,亦始于晋。后

世大年夜合家团聚,吃年夜饭之俗,由此而来。

除夕节日的来历起源是什么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05:16: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1053941568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除夕节日的来历起源是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除夕节日的来历起源是什么.pdf

标签:爆竹   人们   鬼怪   大家   来历   击鼓   逐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