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预习1《寡人之于国也》

更新时间:2024-03-11 02:31:4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美籍华人张丽)

今日预习1《寡人之于国也》

今日预习1《寡人之于国也》

【题解】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本文题目是后人所加。《孟子》是记

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全书共7篇,内

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

著作之一。梁惠王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因魏国都城在大梁

(在令河南开封西北),所以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①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

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译】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尽了心啦!河内遇到

饥荒,就转移河内的百姓到河东,转移河东的谷物到河内;河东遇到

饥荒也是这样。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焉耳矣: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重语气。

河内凶: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

荒年。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

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

加多,何也?”

【译】考察邻国国君主持政务,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

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为什么呢?”

无如:没有像……

加:更、更加。

何:为什么。

②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

曳兵而走。

【译】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作比喻。

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经开始了),(战

败的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请以战喻:请,有“请允许我”的意思;以,用。

填然鼓之:填,拟声词,模拟鼓声;鼓,动词;之,没有实在意

义的衬字,动词之后凑足音节。

兵刃既接:兵,兵器、武器;刃,刀刃、刀剑等兵器;既,已经;

接,接触、交锋。

弃甲曳兵而走:曳,拖着;而,表修饰;走,跑,这里指逃跑。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译】有的人跑了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

来。因为/用(自己逃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逃跑了)一百步,那

么(您觉得)怎么样呢?”

或:有的人。

何如:怎么样。

古今异义:弃甲曳兵而走(跑、逃跑)

③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说:“不可以。只是没有(逃跑)一百步罢了,(可)这

也是逃跑啊。”

直:只是,不过。

耳:罢了。

是: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④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译】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期望(您国家的)

老百姓比邻国多。”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通假字: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状语后置句: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译】“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指农忙时不要征调百姓服役),

粮食不可以吃尽(指粮食吃不完);细网不进池塘(防止破坏鱼的生

长和繁殖),鱼鳖吃不完;斧头按照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要在草

木凋落,生长季节过后),木材用不完。

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

谷不可胜食也:谷,粮食的统称;胜,尽。

数罟不入洿池:数(cù),密;罟(gǔ),网;洿,深;洿池,池

塘。

斧斤以时入山林:斤,锛子,是斧头的一种,“斧斤”连起来就

是“斧头”的意思;以,按照。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

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让老百姓对供养活

着的人,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没有遗憾了(指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意的)。对生养死葬没有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是使养生丧死无憾也:是,这;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

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不满意。

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词类活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

了的人)

判断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

无饥矣;

【译】“五亩的住宅,把桑树种植(在)五亩大小的宅院上,五

十岁的人可以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蓄养鸡、狗、猪,不要失掉/错过

它们(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可以吃肉了;百亩的田地,不要耽

误它们的时节(即不误农时),几口之家可以没有饥饿了(即不闹饥

荒);

树之以桑:树,种植。以,介词,把、用。

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之,助词,宾语前置句的标

志。蓄,蓄养。

通假字: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词类活用: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穿)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树(于)之以桑

宾语前置句:鸡豚狗彘之畜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认真从事/兴办学校的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陈述/讲给

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意思是,

年轻人知道孝敬老人,都来代劳了)。

谨庠序之教: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殷

商时叫“序”,周代叫“庠”;教,教化。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以,把;悌,敬爱兄长;义,

道理。

不负戴于道路矣: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于,在。

通假字: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颁白”即头发花

白)

状语后置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织品的衣服,能吃上肉,老百姓不饥

饿、不寒冷,(如果)这样却还不称王的,没有这样的事情/情况。

黎民:百姓。

词类活用:然而不王者(名词作动词,称王)

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未有之也

⑦“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译】“(诸侯贵族家的)猪狗吃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制止,路

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百姓死了,就说:‘不

是我(的原因),是年成(不好)。’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动词,吃。食,名词,食物。检,制

止、约束。

饿莩:饿死的人。

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岁:年成。

通假字: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途”,道路)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

天下之民至焉。”

【译】这与刺人然后杀了他,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

器’有什么不同呢?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到

了(即指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焉:句末语气词或者代词,代

指大王。

固定用法: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词类活用: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状语后置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今日预习1《寡人之于国也》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02:3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0955031567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今日预习1《寡人之于国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今日预习1《寡人之于国也》.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没有   动词   百姓   名词   黄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