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植物胞间连丝的形成和结构变化

更新时间:2024-03-11 00:49:5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虚词)

植物胞间连丝的形成和结构变化

植物胞间连丝的形成和结构变化

胞间连丝是穿过植物细胞壁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连接

起来的细胞质通道。作为细胞共质体的联系途径,胞间连丝

为细胞间信号传导、分子交换提供了交流的途径,在控制植

物的发育及植物生理功能的协调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胞间联丝呈现为直径20~50nm的小管状。相邻2个细

胞质膜通过这个管道相连,中间是压缩变形的圆柱形内质

网,称压缩内质网。压缩内质网的内质网膜紧密贴合而成,

直径约为15nm,两端与相邻细胞中的内质网囊相连,压缩

内质网膜的内页变化形成中心棒。压缩内质网也称连丝微管

(附:最早研究认为胞间连丝中间的小管状结构可能是细胞

分裂时纺锤丝包埋在新细胞壁中形成的,虽然后来证实情况

不是这样,但连丝微管的名词被保留了下来)。

压缩内质网与质膜之间的空间是胞质套筒或称胞质环。

通常认为胞质套筒是共质运输的主要通道,胞质套筒在胞间

联丝的中部略有扩张;两端变窄形成颈区,可能对物质的交

流有控制的作用。

起源分:

初生胞间连丝:胞质分裂时,在新细胞壁上形成的胞间

连丝

次生胞间连丝:与胞质分裂无关,完全从头开始在已有

的细胞壁上重新产生

形态结构分:

简单胞间连丝:是直的,结构相对简单

分支胞间连丝:胞间连丝在细胞壁的中部会形成特别大

的中央腔,由中央腔向外发出多个分支,结构比较复杂(图

3B-H)。

PS通常初生胞间连丝多为简单的胞间连丝,但随着细胞

壁的发育,进一步也会形成分支的结构;次生胞间连丝多为

分支的胞间连丝,但也有形成简单结构的次生胞间连丝。

3.不同类型的胞间连丝的起源

1、初生胞间连丝

初生胞间连丝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在有丝分裂的后

期,许多来自于高尔基体、含有细胞壁物质或物质前体的小

泡,在赤道面相互融合,组装形成细胞板。与此同时,赤道

面上分布的内质网小管和其周围的细胞质束陷入到融合的

高尔基小泡中,穿过融合的高尔基小泡形成的细胞板平面。

随着细胞板的生长,细胞质束变得越来越狭窄,由原高尔基

体小泡膜衍生的质膜内衬在胞间联丝管的外围,其中的内质

网转化为连丝微管,并与两侧细胞中的内质网相连,最终成

为横贯2个子细胞壁的胞间连丝。

初生胞间连丝存在于植物不同分生组织新生成的分裂

壁中,来源于同一母细胞的衍生细胞通过初生胞间连丝连接

彼此。当新的壁物质由高尔基小泡向细胞壁添加时,与连丝

微管相连的内质网腔被逐渐包围,这些内质网被合并到胞间

连丝的细胞质束中,使胞间连丝随着壁的增厚而延长。合并

的内质网小管的形状决定了延长的胞间连丝形状

在分支胞间连丝的中央常有一个扩大的中央腔,的形成

可能是由于细胞生长的过度扩张,对细胞壁产生压力,使最

初形成的细胞壁层松弛所导致的结果。

2、次生胞间连丝

次生胞间联丝是在已存在的细胞壁上新形成的细胞连

接。在嫁接面和再生细胞的异型融合壁上,相邻细胞之间的

细胞壁局部区域变薄,在变薄的细胞壁两侧,质膜与细胞质

中的内质网紧密地贴附在一起;随着壁物质的消失,2个细

胞的质膜接触;经过质膜融合及内质网膜的融合,然后降解

的细胞壁的修复,形成了分支的次生胞间连丝(图3G、H),

随后次生胞间连丝的修饰与初生胞间连丝的情况相同,连接

到膜融合位点的内质网小管进一步被合并到胞间连丝中,胞

间连丝延长或者结构变得更为复杂,最终形成了具有复杂分

支结构的次生胞间连丝。相邻细胞间合作的失败可能导致半

胞间联丝的形成。在种间嫁接面的异型融合壁中,经常观察

到不匹配的半胞间连丝穿过一个细胞的一半细胞壁,这表明

相邻细胞间需要同步构建2个相对的、匹配的半胞间连丝,

才能形成连续的次生胞间连丝。

4.胞间连丝与植物生长发育

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依赖细胞间的交流,胞间连丝在植

物体内形成网络,不仅介导电偶联和小分子物质在细胞间的

扩散交换,而且还调控作为非细胞自主调节因子的大分子的

靶向或非靶向的细胞质交换,决定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细

胞的命运、分生组织的维持、器官的发育模式等活动。

1、胞间连丝结构变化与分子扩散上限

不同类型细胞的胞间连丝有不同的分子扩散上限。些蛋

白在其中发挥作用,早期发现植物病毒编码的运动蛋白在转

基因植物中表达时,运动蛋白作用于胞间联丝,导致分子扩

散上限的增大,帮助病毒在细胞间传播;后来发现植物韧皮

部中的筛管汁液蛋白也可诱导胞间连丝分子扩散上限的扩

大。这些分子促使胞间连丝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影响胞间连

丝通讯。

2、共质体域

通过胞间连丝的产生与删除,以及结构的改变,植物体

形成许多不同的共质体模块,这些模块称为共质体域。在发

育组织的特定细胞界面上,通过胞质转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

下调及胞间连丝的中断,形成了胞质屏障。单个细胞或细胞

群与相邻的细胞或细胞群之间通过胞质屏障发生共质体解

偶,这就是共质体分离。共质体分离经常与分化过程同时发

生,或者发生在分化过程之前,因此可能代表了分化的先决条

件,似乎是限定了发育决定因子向实际靶细胞区域的转移方

向。已经证明共质体域或共质体分离对气孔保卫细胞、根毛,

以及韧皮部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的模式形成、细胞命运的决

定与恰当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共质体偶联细胞的分裂

是同步的,而异步分裂则需要通过胞间连丝封闭进行短暂的

解偶联。表明细胞质的连续性程度与它们的发育同步程度之

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推测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胞间连

丝转运的信号参与细胞分裂活动和细胞分化过程的同步化。

为了允许相邻细胞的差异的、自主的发育,可能需要胞质屏

障来限制这些信号的细胞质交流。共质体结构域的分离可使

单个细胞或细胞群获得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以经历独立的、

同步的发育途径,并完成特殊的、协调的生理功能。

植物胞间连丝的形成和结构变化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00:49: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0893942818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植物胞间连丝的形成和结构变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植物胞间连丝的形成和结构变化.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细胞   胞间连丝   形成   内质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