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风流是什么意思)
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亦舒,原名倪亦舒,自幼酷爱文学,1962年在文坛一露头角就迅速成名。亦舒
言情小说与金庸额武侠小说、倪匡的科幻小说一起并称为“香港文坛三大奇迹”。亦舒的小
说虽然题材较为狭窄,几乎都是在讲婚恋故事。但是,由于她成功塑造了一个个独特的现
代香港女性的形象,并通过这些现代都市女性的爱情、婚姻的种种经历来关注女性的命运,
透视现代香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乃至透视整个香港社会。因此,她的作品已不单单
局限于言情,已经超越了一般言情小说所具有的价值。本文将从女性的爱情观、金钱观、
独立意识的探索、内心孤独寂寞等四个方面,来浅论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亦舒;爱情;金钱;孤寂;独立
The female images in Yi Shu's Novels
Abstract: Yi Shu, formerly Ni Yi Shu, his childhood love of literature in the
literary world,1962, be it quickly became famous. Yi Shu's romances and Jin Yong's
martial arts novels, Ni Kuang's science fiction and together referred to as the"
three wonders of Hongkong literature". The novels of Yi Shu although the subject
matter is relatively narrow, almost all is telling the story of love and marriage.
However, due to her success in shaping a unique modern Hongkong women's
image, and through which the modern metropolis feminine love, marriage
experience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ate of women in modern Hongkong, social
relations between people and people, 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ntire society of
Hongkong. Therefore, her works have not only confined to the ntimental, has
gone beyond the general love story has value. This article from the female 's view
of love, money concept, the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exploration, lonely heart
four aspects, on the female images in Yi Shu's novels and social cultural meaning.
Key words: Yi Shu; love; money; lonely; alone
一、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一)女性形象蕴含的苦涩爱情观
爱情在亦舒眼中是苦涩的。亦舒甚至借作品人物之口,坦率的表达对爱情的看法:“爱
情是一份不幸的瘟疫,终身不遇方值万幸。”基于这样一种观念,亦舒虽然描写了一个个凄
婉哀怨的爱情故事,但结尾几乎未出现过美满和谐的婚姻,爱情终究不能圆满。《开到荼靡》
[1]
中的服装设计师左文思虽然与女主角王韵娜消除了误解,然后作者却突然让左文思因杀
人被捕入狱,有情人被迫分离。但另一方面,亦舒心中也感到这种至纯至美的“爱情”很
难在现实世界凡俗生活中存在。“惆怅旧欢如梦”,这一句话在亦舒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因
而凡是表现这种情感的作品,大多带有强烈的传奇和虚幻色彩,甚至干脆就采用科幻或神
话的外壳。《玫瑰的故事》
[2]
中,黄玫瑰、傅家明、庄国栋都是甘于为爱情“付出一切的至
情至性之人”,但从作品中我们又不难发现这些人物存在的虚幻:黄玫瑰的美丽已近魔幻,
庄国栋虽然在年轻时放弃了玫瑰,但爱情毕竟已经存在,因此他理智中选择的婚姻并未成
功,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他的感情仍然属于多年前的玫瑰;傅家明虽然结婚生子,但直到
十几年后仍然不能忘情,乃至多年后见到小玫瑰后仍旧如痴如狂。玫瑰的魔力使每个遇到
她的男人神魂颠倒,并投入全身心的恋爱中。人们很难想象在现实中找到这样的故事,这
是一个典型的爱情传奇。事实上,在亦舒的作品中,无所谓幸福的结局,人生本来就是平
淡甚至充满失望和遗憾的,婚姻也绝不能给人以完美。虽然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亦舒十分向
往理想的爱情,却清醒地知道这种至纯至美的爱情事实上是十分脆弱的。
(二)女性形象蕴含的现实主义金钱观
亦舒笔下的女性由于从小生活在商业社会的香港,大多强烈地感受到金钱的重要性。她
们也曾向往恋人间的至情与浪漫,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理智得很,能分清理想和现实的界限。在
爱情与金钱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她们往往选择后者。这在亦舒的长篇小说《喜宝》
[3]
中得到
了最为充分的反映。《喜宝》中的姜喜宝,试图用金钱买到爱情。在这里,爱情成为了一件
商品,但用金钱换来的爱情是否货真价实?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小说描述了在1978 年,
出身寒微的21岁剑桥大学高材生姜喜宝偶然结识了虽已花甲但仍颇具魅力的富豪勖存姿,
她拜倒在肯为她出大价钱的勖存姿脚下。“我真正的呆住,我晓得他有钱,但我不知道他富
有到这种地步。在这一秒钟内,我决定了一件事情,我必须抓紧机会,我的名字一定要在
他的遗嘱内出现,哪怕届时我已经是60岁的老太婆,钱还是钱。”喜宝得到了金钱、珠宝
甚至一座苏格兰堡垒,当她真的达到目的后,她更加相信“爱”与“物”是可以交换的,
竟自信的说出:“我现在什么都有,我的钱足够买任何东西,包括爱人与丈夫在内。”然而
勖存姿强烈的占有欲使喜宝感到失去了自由,倔强的她甚至为此故意与人偷欢。终于有一
天,她遇到了一位年轻德国物理教授,后者与她相处融洽,使她感到精神放松甚至想离开
勖某。得知此事的勖存姿感到了强大的威胁,于是当着喜宝的面开枪射杀了情敌。紧接着
她的母亲在再婚不久自杀身亡,至此喜宝万念俱灰,放弃了自己努力多年的大学课程,开
始酗酒。她发现金钱并不能代替感情,即便是家财万贯的勖家人,他们虽然可以支配许多
财富但他们却都不幸福。而勖存姿在遭受一系列家庭变故的打击后终于露出老迈之态,最
后病死在床,一个亿万富翁的死,也不过就像一个平凡的老人。26岁的姜喜宝得到大笔的
财富,但这些东西此刻对她却并无太大的意义,她已经失去了一切:青春、爱情甚至生命
力。什么是爱情?喜宝认为,“爱情是太奢华的事。 ”什么是幸福“你认为养儿育女,为牛
为马,到最后白头到老是幸福” 什么是金钱 “金钱魅力无穷。有了钱,什么都会有的,包括
爱情。”在喜宝眼中,爱情是虚幻的、奢侈的,传统的幸福也不值得为其心动,只有金钱是实实
在在的,靠得住的,这就是她的最终价值选择。喜宝经常提到她对生活的愿望:“我一直希望
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这种调子是
何等的苦涩、沧桑,完全不像一个20多岁女子应该对爱情抱有的美好想象。
(三)女性形象蕴含的独立意识
女性的命运与出路,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亦舒同样给以深切的关注。“作为现
代意识极强的女作家,亦舒通过女性的情感和命运变化来表现都市女性的成长,展示多元
价值观的香港社会。”
[4]
亦舒笔下的女性,对于生活,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于自己的社
会地位,她们投入了许多思考与关注,她们紧紧地把握住自己的前途命运。她们认识到,
经济上的独立是第一步,而女性要得到重视和真正的解放必须求得人格上的平等独立。也
就是说,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思想方面都要独立,女性才能立足社会。经济独立是时代赋予
现代女性的要求。自女人们走出家门,开始了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角色以来,女子的经济能
力已经被要求与男人无异。女人若是不能经济独立,在生活上依赖别人,就很难得到尊重。
在这方面,亦舒做了最为现实的解剖。《我的前半生》
[5]
中,女主角子君结婚12载,由于
长期过着养尊处优的全职太太生活,甚至认为好友唐晶为工作卖力太不值得。她用前半生
的时间和精力去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但实际上,这个家庭对子君来说是不牢固也
不可靠的。一天,她的丈夫涓生公然宣布另有情人并对她说:“你听清楚了,子君,我要离
婚。”当女性对男性处于一种依附状态,而她所依附的支柱又砰然断裂时,所面临的生存天
平怎能不发生倾斜?这一切不等她细想,现实就把她抛到怒海狂涛之中。于是,当哭闹都
无济于事时,她不得不茫然无措的离开他十几年来亲手营造的家,试图改变自己,鼓足勇气
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先生曾在《娜拉出走后怎样》一文中表示,那个时代的娜拉出走后,
前途只有两个:不是堕落就是回去。而作为新的时代女性子君的回答却是:不回去也不堕落。
子君经过痛苦艰难之后,以崭新的面貌参与了社会,投入到生活之中,成为自己前途的缔
造者。即使往日所爱,又抛弃了她的涓生试图与之破镜重圆,她也能坚定自持,果敢地表
明:即使你心中有我,我心中却已无你了。由此可见,生为今日之女性若不摆脱对男性的精神
依赖,炼就独立自觉的人格,是不可能争得两性平等的,也不可能获得真正幸福。可以说,
子君是在失却了丈夫之爱后,才挺起了自己作为女性的脊梁的。如果说亦舒让自己小说中
的女主人公走出狭小的生活圈子,在自尊、自立、自强中掌握生活主动权的思路,透露出
了一种女性意识的真切觉醒的话,那么她笔下在职业场上驰骋的知识女性则有着另一番风
采。《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经过十多年的奋斗,终于打出一片天下,无人胆敢小觑,年
纪老大却待字闺中,可她对婚姻却不打算迁就,表示“这好比买钻石手表……要嫁的话自然嫁
个理想男人,断断不可以滥竽充数,最要紧是带(戴)得出。”除了这些女子,还有《她比烟花寂
寞》
[6]
的徐佐子、《香雪海》
[7]
的香雪海……舒笔下风格迥异的职业女性并非是一个个单纯
的理想符号,从她们独立意识,体现了亦舒探索女性生活意义的使命感。
(四)女性形象蕴含的孤寂之情
亦舒曾说过她自己是个寂寞专家,而她笔下的女性似乎跟她一样,个个都有寂寞的情
怀。这种寂寞无可救药它显现出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人们情感的脆弱与内心的矛盾。从亦
舒的作品来看,有些作品甚至直接用寂寞命名,如《她比烟花寂寞》、《寂寞的心俱乐部》、
《寂寞鸽子》……而行文中流露出孤寂之情的,更是比比皆是。《她比烟花寂寞》中的女主
人公姚晶就很凄惨寂寞。虽然她是个成功的电影明星,但事业的成功并未给她带来幸福、
快乐,表面上的风风光光并不能抹去内心的孤苦、寂寞。她有亲人,却无亲情;她有竞争
对手,却无可以倾诉的知心朋友。情感的落寞,内心的凄凉,只能一人独自吞食。她也试
图将全部感情投入到现任丈夫张煦身上。她企盼从他身上得到情感的慰藉,却事与愿违。
高级别墅里经常孤单地住着她一人,终日陪伴她的只是满柜子花花绿绿的有些不太真实的
戏装。终日笼罩她的是无穷无尽的寂寞,她明知长此下去,婚姻只是个没有实质内容的空
壳而已,却还想拼命保持表面的体面,以此来掩盖自己孤苦寂寞的处境。最终张煦迫于家
族压力还是与她离婚了,经受了生活无情打击的她终于精神崩溃,她选择了自杀:既然生
与死一样的寂寞,就让自己归于永久的寂寞吧。此外,在《人淡如菊》
[8]
中,女主角乔透
露出来的全是寂寞。回到家时:“回到家,就开始觉得寂寞,无边无涯无目的的寂寞”。开
车的时候:“我把头侧侧的靠着,手放在驾驶盘。街上很静,天早黑了。我觉得寂寞,无比
的寂寞”。天气与景物也是寂寞的:“天上的雪飘下来,白的,细小的,寂寞的”。她甚至坦
言:“我的确是寂寞的,即使我把空余的时间挤得满满的,我还是寂寞。”亦舒的作品现实
而清醒,她不用浓重的笔墨,需要太多的渲染,仅仅是轻描淡写的倾诉,便已透露出浮华
背景下都市里人们寂寞的内心。以爱情为线索, 牵扯出现代女子一连串的寂寞、孤独,她
们因寂寞而想在爱情和事业中得到物质满足和精神寄托,但往往又因为找不到真正的爱情,
因而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而陷入更深的寂寞。
二、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现实思考
(一)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意识
亦舒笔下的情爱故事多发生在“东方之珠”香港—— “资本主义在这个岛上开出了最
灿烂的花朵”
[9]
。就经济发展而言,香港无疑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繁荣的经济
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也必然极大地影响到女性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亦舒
写女性,有一种她自己特有的眼光,一种融合了东西方美学思想的审美视角,向我们展示
了香港女性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陷入中国情感和传统与西方现代
文明挑战的文化漩涡之中的人生图景。亦舒笔下的女性形象告诉我们,女性在变动不息的
世界里,要想寻找并确立自我的人格与价值,不能指望别人给予。因此,女性要成为真正
意义上的人,就不能不彻底改变旧有心理结构,提高女性自我的力量,重铸女性自我灵魂。具
体说来,这样的女性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作为女性,物质上要自给自足。
新时期的女性应该努力上进,使自己具备生存的能力,掌握一门赖以生存的技术,拥有一
份能保证自己生活来源的工作,真正做到自食其力,才无须仰人鼻息,才不致成为任何人
的依附,才能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上文所提到的子君,便是最好的例子。此外,女性
不能再把美貌、青春和不凡的出身当作赌注,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推延而有所改变。现代女
性不能依仗那些靠不住的、华而不实的东西,走捷径只能导致自食其果。第二、作为女性,
精神上要独立自主。女性应有自己的精神寄托,对婚姻、家庭、工作、事业有自己独立的思
考。《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独身女人》中的林展翘都是靠双手在打拼世界,都有学识、
有能力、挣高薪。最重要的是,她们都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唐晶在商场打拼至三十五
六岁才与律师莫家谦结婚,而同龄的林展翘,则注定还要独身下去。亦舒塑造的女性形象
告诫我们:不能像传统女性那样,一生只寄希望于爱情婚姻,把爱情婚姻看做高于一切的东
西。对待感情过于执著,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会感到一无所有的空虚。什么样的女子是好女
子?“不骄、不矜、勤工、好学”
[10]
——亦舒借作品人物之口道出了好女子的标准。在物
质与精神上都能独立的女性,才不致于沦为男人的花瓶,才是新时期的独立女性。
(二)个人经历对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女性作家在从事创作的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烙上自己独特的印记,
无论是内容上、观念上,或是审美情趣、语言方式等,全都呈现出不同的追求。亦舒在女
性问题上的独特思考和亦舒本人的经历不无关系。亦舒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在英国
学习酒店管理,又有到香港、台湾的酒店任职的经历,后出任港府新闻官,是个不折不扣
的都市白领女性。正是缘于这样的背景, 亦舒在小说中才能够以个人闯荡社会的切身体验、
实际经历,传达各种人生感悟, 真切地道出了女性在追求人格独立,追求理想生活时的心
路历程刻画出了女性对 生活的多方面的渴望与希冀。同时亦舒本人的婚姻也是不幸的。她
历经三次婚姻,最终似乎是看透了红尘,没有再婚而是选择了和女儿相依为命。因此,在
她的笔下也没有纯真的爱情。爱的缺失则使亦舒对爱情采取了怀疑主义的态度。而这也是
亦舒笔下的男性形象一向不是很丰满的重要原因。沈西城先生曾经说过:“要知道,能在亦
舒笔下出现的男性,只有两种:一种是极其让她欣赏。一种是极其让她僧厌。”
[11]
跟她笔
下的女性不可同日而语。而对于欣赏的男性,亦舒习惯把他们称为“家明”,并成为她小说
中优秀男性的代表,他们有自己成功的事业,他们融合东西方所有男性优点,他们尊重并
关怀女性,懂得将女性放在平等位置上去欣赏、爱护。但明显后者中男性角色在亦舒作品
中出现频率较低,很多甚至来自外星球,如《天若有情》等,也许在亦舒眼中,这样的男
子在现代社会已濒 临灭绝,只能在外星球才能找到他们。而和男性相比,亦舒她对笔下的
女性是偏 爱的,所透露出来的女性主义意识是极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赋予了亦舒小说显
著的特色和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亦舒对女性自身的偏爱及其独特的观察、把握、表达生
活的方式,都极大地加深和推动了对女性问题的更高层次上的探索。
三、结束语
关于亦舒,有的作家从女性自由意识的觉醒,自我价值的实现角度对亦舒小说进行了
肯定;
[12]
也有从女性形象对待爱情持有的态度来体现亦舒对现代女性生活的关怀与思考;
[13]
还有从香港的环境背景来论述亦舒对于女性的偏爱及女性形象的突出特点;
[14]
甚至有从
亦舒超前的感悟能力肯定了亦舒女性人物的塑造。
[15]
亦舒的小说中主角多为女性,尤其是
都市白领或中产阶级知识妇女。 一方面, 她以这些女性为落脚点,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当
下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 以她坚守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小说创作中对女性自身
价值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肯定。亦舒作品中的女性大都是很强大的,她们独立自主,有自己
的事业有自己的思想,正因为亦舒在女性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深层次的思考,才使得她的
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言情小说,既具有一般言情小说的可读性,又具有一般言情小说所未能
达到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亦舒.《开到荼靡》[M]. 新世界出版社,2007
[2]亦舒.《玫瑰的故事》[M]. 南海出版社,2002
[3]亦舒.《喜宝》[M].新世界出版社,2007
[4]常丽娟.亦舒笔下女性的主题意识[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亦舒.《我的前半生》[M].新世界出版社,2007
[6]亦舒.《她比烟花寂寞》[M].花城出版社,2008
[7]亦舒.《香雪海》[M].花城出版社,2009
[8]亦舒.《人淡如菊》[M].新世界出版社,2008
[9]钟晓毅.《亦舒传奇》[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10]亦舒.《亦舒作品系列全集》[M].海天出版社,1998
[11]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杨敏.《都市丽人行——亦舒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
报》 ,2008(02)
[13]杨菲.《香港女性作家亦舒深切的女性关怀》[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09)
[14]田玮莉.《亦舒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2002(09)
[15] 赵娟.《亦舒小说中的“BoBo”女性形象》[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3(3)
本文发布于:2024-03-10 21:1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0764012816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