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重庆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10 18:27:5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校园设计)

2023重庆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重庆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之而去。

(1)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作者为宋代诗人,乙文作者为唐代文学家。 B. 从题材看,甲诗为怀人诗,乙文为山

水游记

C. 甲乙两诗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地。 D. 甲乙两诗文作者在文坛上被并称为

“刘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 甲诗颈联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千帆过”“万木春”之景,表达其对生活哲理性的思考。

B. 乙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着意描写了潭中鱼儿自由游弋的可爱情态。

C. 甲诗尾联中“长精神”和乙文中“凄神寒骨”都隐约传达出作者被贬后的失意与怅惘。

D. 甲诗和乙文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均较为显性,伤感至豁达、欢乐转忧伤,读者能感同身

受。

(4)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甲诗和乙文作者有过被贬谪经历后,都在作品中以含蓄委

婉的方式表达情感,请举例说明。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结合全词,“”、 “”等景物体现“空”的意境。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

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3.古诗阅读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选项中与“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独”字蕴意相似的一项()。

A.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王维《秋夜独坐》)

B.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诗的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

出于偶然,诗中其他地方也处处流露出这样的“偶然”。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样的“偶然”

所表现的情感。

4.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

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5.古诗赏析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体北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列一首诗,完成各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等情绪。

(2)请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

7.阅读《月夜忆舍弟》,完成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

(2)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明确指出深层情感。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前后形成鲜明

对比。

B.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

痛苦和抑郁已久的愤激之情。

C.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

句。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闻笛赋”:________

②“烂柯人”: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

凌波

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释】①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

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1) 本诗颈联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前四句是怎样描写“州宅堂前荷花”的?请加以赏析。

10.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唐】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梁州梦

【唐】元稹

梦君

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和《梁州梦》写于同一天。联系两首诗歌内容,结合“梁州”一词,

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

1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情感的变化。请结合具体景物,简要分

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遣意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

, 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

“①________”字看出。颔联中的“②________”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

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1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送陆鸿渐

栖霞寺采茶

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

, 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

, 何时泛碗花。

【注释】①陆鸿渐:唐代被尊为“茶圣”的陆羽,字鸿渐。他和这首诗的作者皇甫冉是好

友。②菉:草名。③王孙草:代指茶叶。

(1)诗中哪些词语突出了采茶生活的危险和辛苦?

(2)“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这两句诗妙趣横生,请作赏析。

14.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

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注)①殷:震动。

(1)试对本诗描述的夏天所特有的雷阵雨前后的自然景象作简要分析。(提示:请先分别

概述前两句和后两句所描绘的画面,再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2)诗人喜欢通过自然景观抒发人生的哲理,使天籁中赋有理趣。本诗蕴含着怎样的理

趣,请作简要分析。

15.前人说孟诗“开端最奇”,而此诗却是“奇在结尾”,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洛桥晩望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

, 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

, 月明直见嵩山雪。

【注】①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②萧疏:形容树木叶落。

1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请写出体现诗人获罪之快的两句诗。

(2)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7.古诗阅读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 蓼茸

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罢汝州职,游南山作此篇。②午盏:午茶。

③蓼(liăo)茸:蓼菜嫩芽。

(1)词中“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别有风味,请结合诗句体味妙处。

(2)细读全词,谈谈你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解。

1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这首词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

, 蓼茸

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罢汝州职,游南山作此篇。②午盏:午茶。

③蓼(liăo)茸:蓼菜嫩芽。

(1)词中“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别有风味,请结合诗句体味妙处。

(2)细读全词,谈谈你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解。

2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

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D

解析: (1)D

(2)(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D

(4)甲诗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含蓄表达思念故友,感慨岁月的情感;乙文借幽深凄

清之景委婉抒发被贬谪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2. (1)寒山;暝色

(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

望自己回家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

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

思。(言之有理即可)

2023重庆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本文发布于:2024-03-10 18:27: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066470543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3重庆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3重庆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诗人   作者   情感   表达   写出   思妇   结合   阅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