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素材50字

更新时间:2024-03-10 15:05:37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东北方言大全)

论据素材50字

论据素材50字

1、“为了中华之崛起”

奉天(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在课堂上给学生提出

了一个严肃的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

在种种回答中,坐在后排的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

2、未厌居

叶圣陶早期擅长描写“灰色卑琐”的人生,对黑暗社会采取

“讽它一下”的态度。有人说他的作品有厌世思想,叶即反其

道而行之,为书斋取名“未厌居”,散文集出版时题名《未厌

居习作》,以表白自己的心迹。

3、髀肉复生

刘备一次赴刘表之宴,席间去厕所时,见大腿肌肉滚圆,

感叹光阴如箭,功业未建,心中伤叹流泪。

4、曹操招贤

曹操强调用人唯才,而不问出身、资历和所谓的德行,甚

至“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

的人,他都兼收并蓄,委以重任。

5、刘备起兵

《三国志》载,刘备是个“织席贩履”的穷汉,他的起兵,

1

靠的是两个马贩子,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奴。两人见刘

备有大志,“多与之金财”,刘备据财“用合徒从”。

6、曹操“捉刀”

三国时刘邵《人物志》:“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

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

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故一人之身兼有

英雄,乃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曹操使崔琰代己会见胡使,自作卫士,在交椅旁提刀警卫,

使“捉刀”与“代笔”相对,为后人留下冒名顶替的典故。胡使

别有慧眼,认为坐上的“曹公”美则美矣,“然床头捉刀人,

此乃英雄也”。

7、童年李渔的问号

幼年念书,李渔在《孟子》中读到“虽褐宽博”一句时,老

师解释说:“朱熹说,褐,即贫贱人穿的衣服,宽博,即又

肥又长。”

李渔认为既然是穷人,就该把衣服做得短瘦一点,也好省

些布料,为何却不呢?老师也解答不出来。

成年后,他游历到孟子说的塞外穿褐衣的地方,向居民请

教,才知道之所以宽大为衣,是白天当衣,夜晚当被。李渔

终于明白了幼时的疑问,也知道朱熹的解释是对的。

8、钱学森回国

1947年,年仅36岁的钱学森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

2

的终身教授。

新中国成立的第六天,他和夫人钱英就计划返回祖国。

1950年7月,钱学森正式通知美国政府决定回国,美国海军

次长丹?金格尔说:“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

美国……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到了1955年,经过

周恩来等人的外交努力,钱学森才得以回国。

9、慈禧之叹

清末张之洞献给“老佛爷”慈禧一双碧玉耳环,青翠欲滴。

慈禧先是爱不释手,继又长叹一声,将耳环收起。宫女问之,

她说:如果数十年前我得到这双耳环,它一定能为我增色,

现在年事已高,青春的翠绿恐怕只能反衬出我的衰老。

10、孔融争担兄过

东汉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汉献帝时曾做过北海相。

孔融从小就与家中兄弟十分友爱,“融四岁,能让梨”可说是

妇孺皆知。在他十六岁时又发生一件令世人赞叹不已的事

情。

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个朋友叫张俭,为官清正,敢于仗义执

言。他揭露皇帝的宠臣侯览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结果反遭

侯览迫害。张俭被迫逃离京城,侯览倚仗权势,下令追捕。

这一天,张俭逃到孔褒家中,想在好友处暂躲一躲。凑巧孔

褒不在家。孔融知他是兄长的好友,又受了奸邪迫害,便把

张俭留了下来。后来,官兵来抓张俭,在孔融的帮助下,张

3

俭得以逃脱,但孔融、孔褒兄弟二人却被抓入狱。在衙门里,

兄弟二人都争着把罪名揽在自己身上,弄得县官反倒不知如

何判案。孔融说:“收留张俭的是我,帮助张俭逃脱的也是

我,我哥哥不在家,一切罪责都由我承担。”而孔褒却说:“张

俭是我的朋友,他是因为我才来投奔我家的,这不关我弟弟

的事。”两兄弟互不相让,明知认罪以后要受处罚,可是都

争着把罪名往自己身上揽,县令只好向上司禀报。最后,为

了讨好侯览,判了孔褒的罪。

11、谭嗣同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不逃也不躲,反而准备劫狱救出光绪

帝,由于看守太严,才未动手。

日本使馆派人和他联系,对他说“可以设法保护”,谭说:

“大丈夫不作则已,作事则磊磊落落,一死何足惜!且外国

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变法流血者,请自谭嗣同始。”

临刑时,他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12、书生杨锐

光绪帝预感到事情不妙,密召杨锐入宫,说明太后举动,

要杨锐设法。杨锐惊惶失措,冒了一句书生气十足的话:“这

是陛下家事,应当同你家里人商量。”正是“下笔虽有千言,

胸中实无一策”。

13、司徒雷登

4

司徒雷登曾说中国是他的第二故乡。司徒雷登在回国后不

到四个月便中风病倒了。在与疾病搏斗十三年后于一九六二

年九月十九日逝世。临终前,他留下遗愿,希望将自己的骨

灰安葬在他创办的燕京大学。

14、司马光论德才

“贤就是德,才就是能。”“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

帅也。”“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之,谓之君子。

德胜才,谓之愚人;才胜德,谓之小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

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

小人挟才以为恶。”“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

对人言者耳。”“自少至老,语未尝妄。”

15、皇太极收拢洪承畴

皇太极派范文程劝洪承畴投降。房上尘土偶然落下,沾在

了洪的衣服上,洪即掸掉尘土。范文程回报皇太极:洪承畴

肯定不会求死,连衣服尚那么珍惜,更何况性命?

皇太极亲自接见洪承畴,解下貂皮大衣为洪穿上:“先生

是否觉得不那么冷了?”洪承畴瞠目许久,叹曰:“这真是老

天选定的明主啊!”于是叩头求降。

皇太极极喜,大为赏赐。将领们或有不满者,皇太极问:

我们战斗为什么?将领答:入主中原。皇太极说:我们都是

盲人,如行路,今得一向导,怎能不高兴! 范文程、洪承

畴等为清人入关,尤其在制订统治方略方面,起到了重大作

5

用。

16、李斯与韩非

韩非是韩国人,但他的文章在韩国未被君主重视,传到秦

国,秦王见而惊呼:我如得此人,和他交游,死而无憾。秦

攻打韩国,韩王只得让韩非出使秦国,如此,韩非便来到了

秦国。

李斯对秦王说:秦打韩,韩非不会同意,放之归韩,他又

会为韩出谋,应杀了他。秦王答应了。李斯就送毒药给韩非,

韩非知道李斯的为人,竟饮而亡。 就这样,同学李斯害死

了同学韩非。

17、郭沫若救人

1962年,郭沫若游普陀山时拾到一首绝命诗,他马上派人

找到了那位因三次高考落榜而决意“魂归普陀”的姑娘。郭老

当即书赠了“蒲松龄落第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

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

越甲可吞吴。”并耐心地开导她,使姑娘重新鼓起生活的勇

气。她当即作诗感谢郭老:“梵音洞前几彷徨,此身已欲付

汪洋;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救迷航。” 郭老的回春妙

笔仍然是通过促使姑娘的思想发生变化,使生欲战胜死念而

起作用。

18、郭沫若的一字之师

一次,郭沫若在台下看《屈原》,第五幕第一场婵娟怒骂

6

宋玉:“宋玉,我特别的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是

没有骨气的文人!”郭老听后,感到骂得不够份量,就到后

台找“婵娟”商量。郭老说:“你看,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

上?无耻的?三个字,是不是份量会加重些?”旁边一个演员

灵机一动说:“不如把?你是?改成?你这?,?你这没有骨气的

文人?,这多够味,多么有力。”郭老连声称好。后来,他还

为此写了一篇《一字之师》的文章。

19、《草叶集》引来的爱

英国女子安妮读《草叶集》,爱上了52岁的惠特曼。一封

封信寄往大西洋彼岸,又远涉重洋来美国,耽了八年。但诗

人并不爱安妮,安妮只得重返英国,给诗人信中说:“我心

中始终爱你,即使天老地荒也不会改变。”14年过去了,安

妮在无望的等待中死去。

20、惠特曼收到的退稿信

作品:《草叶集》。退稿时间:1855年。退稿信:窃以为

出版大作当属不甚明智之举。

21、普希金的数学

少年时,普希金就想成为一名诗人。一次,数学教员让他

在黑板前演算代数题。他只胡乱地写了几条公式。“结果怎

么样?爱克司等于什么?”“等于零。”普希金笑着回答。“您,

普希金,在我这门课上一切结果都是零。您还是写诗去吧!”

教员说着,把普希金撵出了教室。

7

为此,有的同学编了个顺口溜:

普希金在读什么?

请您赶快拿给我!

立即滚出教室去,

不能让他课堂坐!

22、《草叶集》问世前后

1855年7月,纽约一个印刷厂的工人出版了诗集《草叶

集》,他就是36岁的惠特曼。初版只收了十二首诗,出版了

一星期,书店里连一本也没有卖掉,到第二年出增订版为止,

仅卖了11本。

但是,当时,有个惠特曼最尊敬的最有声望的人爱默生对

惠特曼给予极高的评价。

他说:“你正处在伟大的经历的开端,我祝福你。”之后,

惠特曼又经数年努力,《草叶集》又增加一些有名的新诗,

他终于在美国文坛上赢得了很高声誉。 惠特曼说:“没有信

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生命和品行;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

其实的国士。”

23、文天祥在狱中

文天祥囚于“土室”,狭窄得仅能容人躺下,幽暗潮湿,四

周又有炉灶、仓库、瘐死者的尸骸和腐鼠。“土室”里空气恶

臭、闷热,令人窒息。然而,体质孱弱的文天祥居二年而无

伤。文天祥自信地宣称:“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

8

吾何患矣。”他认为“浩然之气”就是“正气”,以一“正气”敌

七“邪气”,充分体现了精神、意志力量的伟大。

这“正气”,就是孟子所说的“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其实

质就是一个人内在的秉性。

24、文天祥成仁就义

文天祥21岁时就考中了状元。元朝军队大举进攻南宋后,

文天祥变卖家财组织义军万人,去保卫南宋都城临安(杭

州),次年任右丞相。临安失守后,他坚持抗元,转战于南

方数省,终因双方力量悬殊被元兵俘虏。文天祥被俘后,多

次求死,未能如愿。在押往元朝大都(北京)路上,他绝食

8天,仍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押解到北京后,他受到隆重的

接待,但在敌人的利诱面前,他没有一丝的动摇。元丞相以

礼相见,文天祥长揖不拜。宋降臣前来劝降,他忿怒唾面大

骂。元人将他关在阴潮的土牢里,折磨了四年,也未能松懈

他的一点斗志。他于狱中写了许多诗篇,在《正气歌》中历

数各朝各代不畏强暴、勇于牺牲的仁人志士,以表达自己反

抗元朝统治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他向劝降的元世

祖忽必烈立而不跪,面对忽必烈许以元朝丞相一职的诱惑,

他严肃回答:“天祥是大宋状元、宰相,宋亡,只能死,不

能活。”殉国前,他向象征祖国的南方跪拜后,神色安然地

就义,时年47岁。文天祥就义后,人们在收敛遗体时,发

现他衣带上的遗墨:“孔曰成仁,孟曰成义,唯其义尽,所

9

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天祥临刑,当过市时,意气洋洋自若。

观者如堵,天祥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

南向,再拜。死。(陈弘绪《文天祥传》)

25、孙子论反间计

《孙子兵法?用间篇》:“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

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

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

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26、孙中山临终语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临终时说:“……和平……奋

斗……救中国……。”每年的3月

12日,成为我国的植树节。

27、孙中山论志

孙中山说:“我们到现在说忠于君固然是不可以,说忠于

民不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们做一件事,总要

始终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性命去牺牲,

亦所不惜,这便是忠。”

(《孙中山选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

28、孙中山的家事遗嘱

1925年2月24日,病危时,孙中山留下一份《家事遗嘱》:

“余因尽瘁国事,

10

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

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主,望各自爱,以继

余志。此嘱。”

3月11日,他在上述口授的遗训上补签了名字,次日逝去。

29、汪精卫与孙中山

当时,汪精卫让孙中山留遗嘱。孙中山苏醒后说:“我看

你们是很危险的。我如果是死了,敌人是一定要来软化你们

的;你们如果不被敌人软化,那么我又有什么话可讲呢?”

汪精卫等请求说:“吾们跟总理奋斗数十年,向未怕过危险,

以后还怕什么危险?向未被敌人软化,以后还有什么敌人能

软化吾们?不过总要总理先告诉吾们几句,令吾们有所遵

守,吾们方知道怎样可以向前奋斗。”孙中山见汪等如此恳

求,就说:“你们要我说什么话呢?”汪精卫就将准备的遗嘱

读给孙中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孙中山听毕

表示极满意:“好的,我很赞成……”时1925年2月24日。

3月11日,晨一时,孙中山由夫人扶腕,用钢笔在遗嘱上

签了字。

30、中山陵的三座中山像

中山陵有三座中山塑像,一座是供奉于祭堂正中的石雕坐

像,一座是墓室内的大理石卧像,一座是藏经楼前站立的铜

像。

当时,宋庆龄、何香凝等人反对复古,坚持让孙中山雕像

11

穿中山装,蒋介石、胡汉民、谭延恺主张穿长袍马褂。结果,

两派争执不休,出现了两座不同服装的雕像。另一座铜像是

日本友人梅屋庄吉赠送的。

31、孙中山的一生

孙中山从事革命40年,曾四次横渡太平洋,四次横渡印

度洋,六次横渡大西洋,七次到檀香山,四次到美国,四次

到英国,七次到越南,八次到新加坡,十余次到日本,总行

程约20万公里,可绕地球五圈。

32、杨度悼孙中山

“英雄做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

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33、孙中山对张之洞

孙中山留学归来,想见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他递上“学者

孙文求见之洞兄”的纸条。张之洞不高兴,让门官交给孙中

山一行字:“持三寸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

山对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

洞立即命门官请进孙中山

34、赵胜求贤

赵平原君有次发现门客渐减,忙问其故:“我近来可怠慢

了大家了?”有一门客说:“您的美人得罪了一瘸腿门客,而

您又不理睬,您爱美女胜过门客,我们也要告辞了。”

原来,赵胜最得宠的一个美人一日见一瘸门客挑水,姿态

12

不雅,不禁一笑。门客找到赵胜曰:“您的姬妾嘲笑了我,

损害了我的尊严,请您重罚她。”但赵胜未当回事。

赵胜弄明白后,立刻杀了那名姬妾,门客也就慢慢回来

35、田光报主

燕太子丹找到处士田光,请田光出主意处理秦对燕的威

胁,并介绍了樊於期藏在燕的情况。

田光说:您只知道我壮年时的声名,而今我老迈无用了。

不过,我可以想法把您的事交付给荆卿。

篇二:议论文素材名人事例大全50字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名人事例

写作佳苑

05-26 0531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名人事例

1.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

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

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

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

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

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

令放他过去。

13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

“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

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

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

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

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

“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

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2.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

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

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

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

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

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

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

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流

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

14

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

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3.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

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

“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

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

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

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

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

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

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

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

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

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4.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

15

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

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

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

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5.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

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

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

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

(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

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

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

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

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6.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

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

16

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

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

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

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

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

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

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来庄重地回答。由于他的

南方口音,魏校长一时没有听清楚,于是周恩来又沉着有力

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了一生。

8、鸟贵有翼,人贵有志。中国谚语9、三军可夺帅也,匹

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0、立志无恒,终身无成。中国谚语 11、 青年人第一

要有志气。谢觉哉

12、 有志者事竟成。范晔《后汉书》 13、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二、拼搏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

搏何时搏。——容国团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

17

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

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

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

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

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5、司马迁写《史记》 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

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

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

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

鸿篇巨著——《史记》

三、勤奋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一分耕

耘,一分收获。——徐特立

5、王羲之与“墨池” 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

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

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

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6、达·芬奇画蛋 (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

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

的名画。

18

7、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

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

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8、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

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

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9、“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

了工作上的。”——鲁迅反例:10、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

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

篇四:作文素材50则

作文素材50则

——理论论据52则,事实论据51则

主题一:理想

理论论据:1)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

衡量的。 —— 列夫·托尔斯泰

2)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陈涉

事实论据:1)年轻时的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

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

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

19

了李陵案。贰师将

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

迁为李陵辩白,触

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

理想尚未完成。于

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

伟大著作共526500

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

受人们推崇。鲁迅

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2)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班超投笔从戎

主题二:挫折与成功

理论论据:3)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

因为在每个创伤上在都标示着

前进的一步。——罗曼·罗兰(法)

4)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

是脆弱的铁屑,锻成

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契诃夫(俄)

5)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

20

障碍。——泰戈尔

(印)

6)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

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事实论据:4)华特 迪斯尼的奋斗史:从一个车库中的小

老鼠的形象所打造出来的风靡

全球的米老鼠,既是勇于克服困难的体现,也是抓住灵感

的体现。

5)1914年12月,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

一时间化为灰烬,损

失超过200万美元,爱迪生一生的心血在这场灾难中付之

一炬。大火最猛的时

候,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理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

找父亲,最后在实验室

的门口找到了:爱迪生正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摇曳

的火光中闪亮,如银

的白发在寒风中颤动,微驼的背佝偻得更深了,处变不惊

的他像一尊大理石雕

像一样静静地矗立着,这平静中可能有悲伤,有无奈,但

更多的是坚毅和冷静。

“当时我真为他难过,”查理在后来的回忆说,“他都67岁

21

不再年轻了,然而眼

下一切都付之东流,再建一座如此规模的实验室是谈何容

易啊!年近古稀的父

亲能承受这样残酷的打击吗?不料,他一看到我就像个孩

子似的大声嚷:“查

理,你母亲去哪儿了?去,快去把她找来,恐怕她这辈子

再也见不到像这样壮

观的场面了。”

到了第二天的早上,晨曦微露,鲜红的朝霞映满天空,爱

迪生面对一片焦黑

的废墟坦然地说:“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

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

给烧得一干二净了,就像黎明驱走了黑夜,感谢上帝,这

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

来了,太阳照样重新升起。”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

生就开始推出他的第一

部留声机。

爱迪生在遇到了人生暮年如此重大的灾难后,能够做到坚

强不屈,勇敢面对,

从头再来,到最后终于获取了胜利。如果爱迪生没有达观

的心态,而是灰心、

沮丧、自暴自弃,那么后来的成功能够属于他吗?

22

挫折算得了什么?自暴自弃才是最可怕的。人常说哀莫大

于心死,很难想像,

在这种情况下,爱迪生依然可以从头再来.被他那种达观与

坚强所感动,没有人可

以打败你,除非你自己.同样的,也没有人能代替你站起来.

主题三:诚实

理论论据:7)与人为善,以诚为本。——中国谚语

8)一千句谎言盖不住一个事实。——臧克家《自已的写

照》

9)言必信,行必果。 --子路

10)对自己的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莎士比亚

事实论据:6)孔子“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广为人知

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7) 诚实的门德尔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官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欢迎杰

出的德国

作曲家门德尔松来访。署名门德尔松的《伊塔尔兹》曲子

演奏以后,女

王对他称赞道:“单凭这一个曲子,就可证明你是天才。”

门德尔松平

静地对女王说:“不,那是我妹妹芬妮亚的作品。”原来芬

妮亚也是个

23

音乐造诣极深的音乐家。《伊塔尔兹》就是出自她手。由

于几个史弟不

赞成署女人之名,便商定用门德尔松的名字发表。

8)延陵季子“不欺心”的故事

9)晏殊在考取进士时,发现考题是他曾经做过的,于是

他向主考官说明情况,

主考官很欣赏他的这种品质,直接录用了他。

主题四:宽容

理论论据:11)不会宽容别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俄] 屠格涅夫《罗亭》

12)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明.吴承恩《西

游记》

13)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黎巴嫩)纪伯

1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

其深。 (李斯)事实论据:10) 鲍叔荐管仲

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 争夺王位

而战。

鲍波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

小白衣带上的

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24

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智

人之明,

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

职,我有五个方

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

治理国家,能

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

我赶不上他;

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

姓更加勇敢,我

不如他。”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

纳了鲍叔的建议,

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

经济、内政、军

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

中原经济最发达

的强国,齐醒公也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

下”的霸业。

11)毛泽东放走张国焘家属

张国焘于1931年任中央工家民主政府副主席,在此期间

他推行王明

的左倾冒险主义。1935年在红军长征中,他任红军总政

25

治委员。他反对中

央关于红烟北上的决定,坚持南下退却的主张,另立中央,

进行分裂党和

红军的罪恶的活动。到达延安后,拒绝党中央的挽救,不

思悔改。于1938

年逃跑到武汉,发表反共声明,投向国民党。当时,张国

焘的妻儿还在延

安。他的妻子找到毛泽东,哭着说:“他丢下我们母子跑

了,主席呀!请

您给我们做主吧!”毛泽东沉思了一会儿说:“天要惠雨,

娘要嫁人,他

要走,要跑,不愿干革命,那也没办法!这样吧,现在你

也到武汉去,劝

说劝说,做做工作,回来,我们照样欢迎他。”

不久张国焘的妻子带着孩子也到武汉去了,从此再也没有

回到延安。

12)廉颇与蔺相如的将相和的故事

主题五:张扬个性

理论论据:15)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朱光潜

16)金苹果学校校训:张扬个性

17)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17世纪著名哲

26

学家莱布尼茨事实论据:13)乔布斯一上任就迅速砍掉了没

有特色的业务。他告诉他的同僚,不必

保证每个决定都是正确的,只要大多数的决定正确即可。

因此不必害怕。有许

多难以做出的决定,像砍掉无特色的业务,在今天看来十

分明智,但当初做决

定时却令人提心吊胆。

乔布斯过去花许多时间寻找能够产生新产品的技术,但是

现在由于工作的原

因,不可能作深入的研究。他说有时在临睡前,会冒出一

些平时想不到的点子。 他在因特网的六个新闻站点上登记

注册,每天能收到大约300份电子邮件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在

里面大谈他们的新构想。(苹果电脑的个性化设计)

主题六:规则的重要性

理论论据:1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19)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

------莱蒙特

事实论据: 14)曾获“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金奖,

《平台》一文章被收进高

中语文第五册。

网络上比较热闹的一件事,是南京考生费滢在高考中的作

文仅被判了25

27

分,按作文满分60分计算,这就是“不及格”了。

有多少孩子能有费滢这样的成就,凤毛麟角吧,但是我们

的考试是有规

则的,跑题了就是跑题了,即便是她的曾经有多辉煌,但

这都不能成为任意

破坏考试规则的原因。

主题七:良好的心态

理论论据:20)我只为自己奔跑。——史冬鹏

2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事实论据:15)(小说中的周瑜)周瑜纵是前期有再多的

丰功伟绩,因为一颗嫉妒之心

——既生瑜,何生亮?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以其

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君子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

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

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

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

16)以其宽容的心态迎接着直言敢谏的,君臣携手共同开

创了

名扬古今的贞观之治。

主题八:人的思想的重要性

理论论据:22)十七世纪的思想家帕斯卡儿说过:“人只

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

28

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23)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事实论据:17)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大多是

为了生活而生活,即使很

多学子孜孜不倦地读书,也已经和纯粹的读书境界相差甚

远,大多是为了谋

取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以养家糊口及为子孙创造财富,没

有更多时间去品味

去感悟。当然我们也如此,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因

为在这个离了钱万

万不能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高科技时代,知识是生存

的基础。但人毕竟

不满足被物质所奴役,灵魂深处矗立着一个折射着精神光

芒的丰碑,让人不

自觉地被其所吸引,这也是人性的本质,否则便会堕入无

聊空虚的深渊。

一个人的经历浓缩起来就如履历表一样简单,但如果展开

则精彩至极,

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各有不同。人生也正如一本大书,需

要用思想去解读,

有书而不读,或者读之不求甚解,也只能理解为浑浑噩噩

虚渡此生。

29

主题九:回到本真生活

理论论据:24)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提出者是古典

诗人荷尔德林,阐释者是

海德格尔)

事实论据:18)陶渊明的归隐

从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来看,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东晋时

借归隐

买名邀誉的其他隐士,他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

一种对“举

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且看陶渊明一生大致经历:

始为州

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仕职于桓玄、刘裕、刘

敬宣的幕下,

最后任职彭泽令八十余日,因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

腰,毅然辞

职归耕田园。后有人劝他再度出仕为刘宋王朝服务,他宁

愿贫病交加,

穷困潦倒也不愿再涉官场。可以说,陶渊明归隐得真守拙

得真。在《归

园田居》、《饮酒》等诗中,诗人对自己归隐后的生活作了

描写,“白

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往来。相见

30

天杂言,但

道桑麻长。”“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

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

马喧。问

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

些别人都瞧

不上眼的乡村、平凡的事物、乡间生活,在诗人笔下却是

那样的优美、

宁静,显得格外亲切。归隐后的陶渊明还亲自参加生产劳

动,接近劳

动人民,歌颂劳动,这使得他的田园诗更具劳动生活气息。

19)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

移居到离家乡

康科德城(Concord)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

里,尝试过一种简

单的隐居生活。自耕自足两年有余。他虽毕业于世界闻名

的哈佛大学,但没

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地选择了瓦

尔登湖,选择了心

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

着非常简朴、原始

31

的生活。 主题十:教育的目的

理论论据:25)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他的《教育

论》中提出了“为完满生活做准

备”的教育目的。斯宾塞认为,生活应当是教育价值的核

心,教育的目的应当围绕“完满生活”展开。这里所说的“完

满生活”不仅指物质条件方面,还包括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

怎样培养心智,怎样处理教育子女,怎样做一个好公民,怎

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增进人类幸福等广阔内容。反观我国

当前的教育目的,我们提倡全面发展和个体个性及自由的发

展,但片面追求智育发展而忽视德育教育及品格塑造的倾

向,使得教育严重背离了当初的目的。

事实论据:20)“菠菜原则”说白了就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

协调性原则。日本的这种原则是

其教育体系与教育思想的产物。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教育

的目的不是培养精英,而是培养能够适应严酷集体生活的有

协调性的人。这种教育贯穿着一个基本点,即培养合格的国

民。这种国民具有共同的教养、共同的信念。

日本人从小接受的是一种协调性训练,从幼儿园到大学,

从机关到企业,他们的组织自始至终贯穿着协调性原则。遇

到问题,他们会寻求集体,一切以团队、集团

篇五: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名人事例 )

高考议论文论据素材:名人事例

32

1.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

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

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

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

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

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

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

“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

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

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

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

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

“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

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

的曲折”“永不言败”

2.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

33

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

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

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

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

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

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

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

流离于沅、湘

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

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

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3.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

“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

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

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

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

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

锋锐气十足。

34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

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

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

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

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4.辛弃疾忧国忧民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

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

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

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

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5.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

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

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

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

35

(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

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

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

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

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6.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

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

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

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

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

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

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

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

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

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7.于右任的临终诗

36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

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

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

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

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于右

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

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8.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

湾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

情。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

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

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

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他还希

望留在台湾的国民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

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

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9.肖邦的遗愿

37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

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

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

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

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

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

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

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

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10.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

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

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

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

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

38

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11.80美元环游世界

有一位叫罗伯特·克里斯托夫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

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有诚意,任何目的都能达到。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

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终他实现了自己

的梦想。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

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

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罗伯特的经历

印证了一句俗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下定决

心,坚持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12.我竭尽全力

一天,戴尔·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

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

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那

是许多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但是,《圣经·马太福音》第

五章到第七章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有相当大的难

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岁的学生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

地把原文背诵了下来,没出一点差错。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

39

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诚的信徒能背诵的也很少有,更何况是

一个孩子。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

问:“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这个孩子不假思索

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名

叫比尔·盖茨。

分析: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

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大

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话题:“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

13.左思立志 坚韧不拔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

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

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

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

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

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

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

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

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

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

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

40

甘拜下风。

分析: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

挺住就是一切。

话题:“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14.普罗米修斯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造福而献身的神。他

出于对人类的同情,为使人类免遭毁灭,把天火偷来送给人

类,并把科学、艺术和医药等知识传授给人类,使人类从此

能够战胜危难,并变得文明起来。他因此而惹怒了众神之王

宙斯。宙斯用铁镣把他铐锁起来,钉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

让神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对奉命来

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说:“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

你奴隶般的命运;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

顺奴仆。”马克思推崇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献身的精神,

称他为“ 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分析:对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来说,任何加诸肉体的痛苦

都无法战胜灵魂对自由的追求。

话题:“对自由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理想与牺牲”

15.“这是我的权力”

老革命家陈少敏一生正直。“文革”期间,在中共八届十

二中全会上,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草案时,陈少

敏坚决不举手。会后,康生恶狠狠地质问她为什么不举手,

41

她义正辞严地回答:“这是我的权利!”后来她被下放到河南

罗山县,受尽折磨。她坚定地说:“不要犯软骨病,要坚持

真理,实事求是,对群众、对国家、对党负责到底。”

分析: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坚持了做人的尊严,坚

持的真理,也就是维护了个人和民族的尊严。

话题:“信念与尊严”“永不屈服”“骨气”

16.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

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

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

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

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

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分析:心灵需要自我维护。纯洁的心灵是智者所追求的,

心灵有了污点,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话题:“心灵的维护”“追求完美人生”

17.孙中山的崇高信仰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中国的独立

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

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

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

42

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弥高。

话题:“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

18.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

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

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

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43

论据素材50字

本文发布于:2024-03-10 15:05: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0543372813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据素材5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据素材50字.pdf

标签:没有   中国   祖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