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送别诗

更新时间:2024-03-10 06:07:4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安成语)

高考真题送别诗

历年高考真题送别诗专题

1、(07江苏)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

了哪种表现手法? (5分)

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

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

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

富有余韵;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题型分析】这是道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和评价作者在诗歌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技巧】看关键词句。关键词句能够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为答题

提供参考。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意思是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

途风渡险恶得多。明确了这一点,诗歌的主旨就明确。问题即可迎刃而解。翘首

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

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6分)

答: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

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

世事之险。

【诗意】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

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词的大意为: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

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

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

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

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

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

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

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

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

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

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

也是愤激之语。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

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

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

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

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

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

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

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

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

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

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

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

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

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

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

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

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

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

2、(10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

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答案】(2分)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

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清秋节”之句。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

明。(4分)

【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2分)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2分)

【解析】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

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

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醉别”:“醉”与“别情”要捆绑(2分)。单独回答“醉”不给分,单

独回答“别情”给1分。“江风引雨”:关键词:悲凉。(2分)情感不匹配不

给分。一定要落实到是心情的“凉”,回答自然景色的“凉”不给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2分)通过想象

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2分)

【解析】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

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

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

①代:站在友人角度设想、想象。(2分)回答“回想、想起、回忆”不给

分。②友情(1分):情深意切。

赏析: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

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

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

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

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

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

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

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

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

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

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

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

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

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

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

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诗的前

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3、(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

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分)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

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以美人的眉眼来描写山水的清秀;又想象送走的美丽春光和友人在江

南同住。把山水景物写得清新秀丽如佳人。

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

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赏析: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开篇水是眼

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

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

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案:亦有以

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

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

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

的离去而动容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眉眼盈

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

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熔铸非易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

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

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

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

4、(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高考真题送别诗

本文发布于:2024-03-10 06:0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100220662809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考真题送别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考真题送别诗.pdf

上一篇:梅花题款诗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作者   送别   想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