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生查子》

更新时间:2024-03-09 21:40:47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风中劲草考研政治)

欧阳修——《生查子》

欧阳修——《生查子》

欧阳修——《生查子》

欧阳修——《生查子》1

原文: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朝代:宋朝

作者: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

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

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

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

①陈敬叟: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②霁(jì)华:月光皎洁。

③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小雅·宛》:“明发不寐,有怀二

人。”

④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赏析: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

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

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

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

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独。“繁灯”两句概说元夕灯光赛过明月,

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

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三、四句写“物色”依旧,而人近中年,

不觉感慨系之,颇有悲凉之感。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

而陈敬叟却留滞临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

“戏”,便是指调侃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

情。结尾两句与开头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

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

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一个

“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曲幽怨之情。全词层次分明,有真实的人

生体验,含蓄有余味。

欧阳修——《生查子》2

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

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注释

①烟:此指春晨弥漫于山前的薄雾。

②残月:弯月。

③了:完结。

④芳草:代指女子。

赏析

这首词的题旨,就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

可”(江淹《别赋》)之意,写情人伤别。不过,分手地点不在江滨,

似在芳草连天的古道上。上片写别景,下片写别情,结句尤佳。

分别的序幕在破晓的景色中揭开:远处连绵起伏的春山上,白茫

茫的雾气开始收退,依稀现出黑黝黝的如画剪影;东方渐明,露出鱼

肚白色,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天很快就要大亮,一个美

好的春日即将开始,然而无情的离别时刻也逼近了。词以“欲收”、

“淡”、“稀小”等含有动态的语词,写出天色由朦胧逐渐明朗的过

程,暗示恋人抬望天色而渐渐收紧的心情。“春山”二句,在勾勒晨

景中,挑明了季节、时间、环境、恋人早起等内容,为伤别垫下了丰

富的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接下,文笔从天色落到人物身上:清晓

的晨光下,女主人公脸上一串串伤别的泪珠不断地流落,西斜的残月,

照亮她的脸庞,映出一道道晶莹的泪痕,分外凄楚动人。一个脸部特

写,以天边弯弯的残月衬托女子鹅月形的脸庞,将人物也摄进了春晓

画面。真是写景胜手。“别泪”二字,点醒题旨,与上片其他内容相

结合,隐含他们从夜里室内话别对泣,直到天明路边难舍难分的内容。

故俞陛云先生认为:“上首(片)言清晓欲别,次第写来,与《片玉

词》之‘泪花落枕红棉冷’词格相似。”(《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下片由景入情。执手歧路,细细叮咛。别泪拭不干,别语嘱不尽,

有情人送别,情深意长。“语已多,情未了。”纵说了千言万语,也

难尽几多情意。花前月下的欢快日子已成陈迹,此后是闺房孤灯、梧

桐细雨,梦里相思,“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情未了”,

情难了。过片“将人人共有之情,和盘托出,是为善于言情。”

(《栩庄漫记》)白描如口语,却高度概括,简约凝炼。时间消逝得

那么快,分手的时刻终于来临。征马长嘶、催上行程,泪眼朦胧,牵

袂依依。女子狠着心肠转身欲别,突然,“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这里,词人借助芳草与罗裙同色的联想,生动地表现

了女子临别时的复杂心理和眷恋情绪。女子看见萋萋遮满古道伸向远

方的芳草,想到行人将离开自己而跋涉天涯,又想到自己将苦苦地思

念他,又转想到他对自己的思念,猝而又担心他会不会忘了自己。芳

草与自己身上的绿罗裙颜色相同,女子由这一联想生发开去:天涯处

处有芳草,她希望行人睹芳草而记得绿罗裙(自己),行遍天涯,爱

情永远不变。“怜芳草”即恋女子也。南朝江总妻《赋庭草》云:

“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咏裙、草

同色。杜甫诗云:“名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说睹景思人。这两

句词化用前人诗句而翻进一层,把许多层的心情意思揉合进去,显得

更为出色。从女子回身再追补的这句话中,读者可窥到女子内心深层

的秘密。女子祈愿的是两情久长,远游他乡的男子永不变心。意不明

说,又非说不可,于是含蓄而婉转地指草指裙郑重叮咛了这么一句痴

语。女子的情深如海,韧如蒲草,自在言外不喻之中。结尾二句,通

过联想,将自然景色与心中感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寄兴幽远,形象鲜

明。这种联想,在古诗词中常见,如:见桃花而思人面,见春山而思

眉黛,见彩云而思佳人,其好处在于能巧妙而形象地刻划出人物丰富

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牛希济在五代词人中以“才思敏妙”(《十国春秋》)、“词笔

清俊”、“尤善白描”(栩庄语)著称。此词含蓄而深远,耐人咀嚼。

欧阳修——《生查子》3

生查子·诉别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翻译

从前曾几度和你离别,这一次分手我们都已在暮年。你的胡须已

经全都白了,明天就要动身去淮南。

饮罢酒往回走时明月跟随着我,泪眼看花犹如迷蒙的云雾。盼望

着他日明月也随你一同归来,想你的梦萦绕在这湖边的小路。

注释

三度别君来:谓三次与苏伯固作别。

迟暮:比喻晚年,衰老。

髭须:胡须。

淮南:路名。这里指扬州。

花如雾:谓老年头发花白,有如雾中看花。

逐:随。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八月词人在汴京任兵部尚书

时。这是词人第三次送别友人苏伯固后,离别之情骤然涌上心头,便

写下了这首送别词。

赏析

上片“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说的是词人与苏伯固三次作

别了,前次在泗上相别时,尚不得言真老,而这次分手可真正是衰老

暮年了。两句倍写出与友人分别之苦,突出两人间的深厚情谊。“白

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说的是友人不仅头发白了,连髭须也全白

了;然而,当此衰老之年,词人却仍不能停歇与挚友欢聚一堂,明天

却又要动身赴扬州任去了。可谓怆情无限,浅处见深。

下片“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抒写别宴时的难舍难分和悲

哀心境。月亮好像也知情义,它从开宴一直到酒罢,都跟随着游子们

慢慢移动,不离左右,表现了夜宴的时间很长,各自依依不舍;而人

已经是泪湿满面了,衰鬓影像模糊朦胧,好像在雾中看花一样,悲从

中起,无可遏制。结语煞时化作期待的幻想:“后月逐君还,梦绕湖

边路。”“梦绕”,用字精警,实谓恐怕再聚首也是在梦境里,前景

渺茫了。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紧扣一个“惜”字:惜之因,惜之状,

惜之深,真情喷泻,哀怨递进,结构严紧,回环曲致,语浅意深,虚

实互补。

欧阳修——《生查子》4

原文:

生查子·独游雨岩

朝代:宋朝

作者: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溪里的水清澈见底,我在溪边行走,影子照在溪里。青天落在水

底下,天上的行云,也落在溪里,我却像在云里行走。风光这么美丽,

使我兴奋,我禁不住高声歌唱,但是有谁来和我呢?只有空旷的山谷,

发出清音来和我。这个声音,不像鬼也不像仙,原来是从桃花水里发

出来的一曲歌声。

注释

①雨岩:在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地方。这里的景色奇丽。作者

在这里写了不少的词。

②非鬼亦非仙:指岩石的形状奇特。泉水的声音也不同一般。作

者在《水龙吟·补陀大士虚空》词的小题中说:“题雨岩。岩,类今所

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句: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这里指的是泉水的声音。桃

花水,二、三月的黄河水叫桃花水。但颜师古注《汉书·沟洫志》时说:

“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

‘桃花水’。”当以后者为是。

③桃花水:《礼记·月令》上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

赏析:

这是辛弃疾作品中又一首即事叙景、寓情于事之作。此词作年虽

然难以确考,不过可以肯定这是词人削职闲居、退居带湖期间,“倦

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鹧鸪天》)的情况下写作的。

题目中的“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据韩淲

《涧泉集》卷十二一首题为《朱卿入雨岩,本约同游,一诗呈之》的

诗中说:“雨岩只在博山隈,往往能令俗驾回。挈杖失从贤者去,住

庵应喜谪仙来。中林卧壑先藏野,盘石鸣泉上有梅……”由此可以想见

当地风光之清幽。作者留连雨岩,填词赋诗,以抒发其情怀。

这首词是作者在游雨岩的时候写的。上片以溪为中心,用天、人、

云来烘托出一幅色调清雅的图画。下片写自己的清傲孤独。“高歌谁

和余?”这高歌不是一般的歌,是正义的,抗金的歌。和者是“空谷

清音起。”从这里也看出作者寄情山水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倔强不渝

的爱国决心,却从高歌中唱了出来。词调轻快清新,景色如画。

此词前二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

从溪水倒影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溪中倒影不但有人,而且有天,

天在溪底,把清溪之“清”写尽。溪水平明如镜,人影只是水镜中一

点,其背景有广阔的天空,一齐照入溪水,从中使人得知溪面之大。

但天空本是青冥无物,照入水底如何见出?于是借“行云”来点明。

行云本在天,而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见,这是词人体物精到处。

“天上有行云”句,如果理解为天上之天,就没有什么意义,这里说

的是水底之天,它承上补足“天在清溪底”句,启下引出“人在行云

里”句。这个“人”是遥应首句溪水中的“照影”,这才有“在(水

底天的)行云里”的视觉感受。以上四句全从清溪倒影落墨,表现的

是词人当时那种自觉行走于蓝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飘飘似仙的独特感

受和恬静愉悦的心情。唐朝诗人贾岛在《送无可上人》中曾写过“独

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感受,但又不如这首词

来得清新自然,富于韵味。

接下来两句“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作者又另辟新境。写

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不闻有人和,

只有“空谷”中响起“清音”,表达了作者心境之孤独。这种孤独感,

恐怕不能只理解为没有旅游的伴侣,必须同词人当时特殊的处境联系

起来理解。多少年来,作者力主抗金、和者甚寡,反而遭到排挤和打

击,从句中可以看到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的有意无意的流露。后

二句“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写得极细腻。苏轼《夜泛西湖》

五绝句中,有句云:“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词人在

这里借用了“非鬼亦非仙”五字,表现的是他听到“空谷清音起”后

的心理活动。

他“高歌”之后,在这空旷之地,听到“空谷”的“清音”,起

初怀疑是鬼怪发出的,继又怀疑是神仙发出的,末了才又加以否定,

得出“非鬼亦非仙”的结论。然而,究竟是什么发出的“清音”呢?

原来是“一曲桃花水”。《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

始华。”《汉书·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注引《月令》后解说:

“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

桃华水耳。”“一曲桃花水”,潺潺长流,清音流转寄托了词人身处

逆境,不改报国之志,而又孤独无援的忧郁之情。

此词上阕以写形为主,笔法自然平实,下阕以写声为主,笔法婉

转曲折,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欧阳修——《生查子》5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

三尺龙泉剑,匣里无人见。

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为国竭忠贞,苦处曾征战。

先望立功勋,后见君王面。

翻译

三尺宝剑名龙泉,藏在匣里无人见。

一张宝弓号落雁,又配百支金花箭。

为国尽忠把躯捐,几番沙场苦征战。

先望立功把勋建,后去朝拜君王面。

注释

龙泉剑:为古代传说中的宝剑。《太平寰宇记》载,据传有人用

龙泉县的水铸成宝剑,剑化龙飞去,故称。

一张落雁弓:原作“金落雁一张弓”,刘盼遂校此句衍“金”字;

任中敏(号二北)《敦煌曲校录》改为“一张落雁弓”。“落雁弓”

与下句之“金花箭”,均弓箭之美称。

赏析

戍边将军腰缠三尺龙泉宝剑,吹毛断发,寒光闪闪。只是平日里,

它静静地斜卧金鞘之中,很少有人识得其庐山真面目。他身上佩戴的

那张良弓,射雁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随身携带的百只神箭,箭羽

迸发似金华,耀人眼目。他曾在出生入死的前线冲杀征战,曾为保家

卫国戍边守土竭尽忠贞。他立志不断地建功立业,期望有一天能够得

到君王的召见,扬名天下,威震八方。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是一首赞颂爱国将军之词。上片通过爱国

将军佩备的剑和弓来塑造将军的形象。龙泉宝剑三尺长,剑匣里面暗

收藏,一张良弓射落雁,百只箭镞闪金光。妙在不直接描绘将军魁梧

的身材,而是通过这罕有的宝剑良马,使读者感受到将军的威武和超

群武艺。下片着重写将军的精神风貌,揭示其内心活动。他为国竭尽

忠心,南征北战,历尽艰辛,他渴望建功立业,博得君王赏赐。至此,

一个性情略显张狂,但质朴率真、憨直爽朗、英武过人的将军形象跃

然纸上,光彩照人。

《生查子·三尺龙泉剑》语言浅显明白,词风朴实自然。字里行间,

洋溢着一种爱国主义的乐观情调,抒发了爱国将军要求为国建功的英

豪之气。

欧阳修——《生查子》6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作者:纳兰性德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解风情的东风吹来,轻拂着她的裙衩。在寂寞的夜里,背靠着

丝纱的灯罩,映照出纤细身影。

沉香燃尽,烟气也已消散,露珠滴落在成对的鸳鸯瓦上。夜里天

气变得寒冷,但立于樱桃树下面花蕾的香气却愈加宜人。

注释

①东风:即春风。

②湘裙:湖绿色的裙子。

③衩:为衣裙下边的开口。

④纱笼:一种以纱制成的罩子,用以罩在熏炉外面。

⑤爇(ruò):燃烧。

⑥水沉:即水沉香、沉香。

⑦鸳鸯(yuān yāng)瓦:成双成对的瓦,两两相扣,如同相依

的鸳鸯。

⑧花骨:花枝。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赏析

这首词的主题为咏愁之曲,词人上片画人,下片写景,无一愁叹

之词,却处处渗透着情愁的气息,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同身受。

词的上片,词人勾勒出一位浅浅女子的哀婉伤春形象。在这里,

词人没有直接描绘女子的容貌,而是以清朝贵族女子的平素所穿的湘

裙和其纤纤腰身人手,从侧面展现出女子的姿态容貌,说明此女的俊

秀与温柔。下句“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则交代了时间是晚上,

春夜里女子一人在室,细看女子姿态,背靠着丝纱的灯罩,灯光勾勒

出女子的纤腰,孤独一影,动静映衬,此画面静谧优美俨然一副思妇

相。让人想入画探视,猜想女子为何人而愁,在这孤独的夜里一个人

难诉愁情。上片几笔文字落在女子身上之物,而非景物描写,在于刻

画女子形象,给读者以朦胧之女子容颜,清晰之愁情丝绪。此谓画人。

下片文笔重在写景,描写女子身边环境。景入眼眸的是沉香燃尽

的一瞬,香烟袅袅升腾,然后弥散在空气中,犹如女子的愁丝飘散,

烟已断,情不断。此处说明夜已深,女子还在孤独徘徊。鸳鸯瓦自成

双。而女子却是形单影只。此处以双反衬单、以喜衬悲的效果油然而

生。已是愁情极致,却还有“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的冷美景象。

下片皆是景物描写,但是词人以花骨比喻女子,立于樱桃花下,静谧

而清俗,因愁情而美丽动人。以景喻人,此谓写景。

整首诗在画面上,冷静优美,刻画人物形象上没有冗长的词句,

寥寥数笔勾画出内涵丰富女子,笔法细腻。在环境的衬托与渲染上更

是给形象增添了愁绪的内涵,让读者通过环境这一介质直通女子的心

里。

欧阳修——《生查子》7

【原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

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

此词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慥《乐府雅词》以为欧阳修作。曾氏

曾将欧词中诸多可疑者尽予删芟,而不疑此词,其著作权当归于欧阳

修。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

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上片追忆去年元夜

的欢会。“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

张灯、观灯的习俗,至宋而其风益盛。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

灯市景象云“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可知,“花市灯如

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

背景,因而一笔带过,不多着力。“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

“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

相会的时间。“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

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约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

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

灯市,而是早有密约。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

心。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

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

提示,深得艺术三昧。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

“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

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

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徒忆前盟,主人公怎能不抚

今思昔,泪下如注。因何“不见”,一字不及,或话有难言之隐,或

许故意留下悬念。全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游城南》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

歌风味。

欧阳修——《生查子》8

生查子·坠雨已辞云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注释

秋莲苦:秋莲结子,莲子心苦。

“试托”句:意将哀伤之情寄于乐器的弹奏之中。

注释

秋莲苦:秋莲结子,莲子心苦。

试托”句:意将哀伤之情寄于乐器的弹奏之中。

鉴赏

这是一首托女子口吻诉说离别相思之苦的词,离别相思是历代词

篇中最为常见的内容,倘若写不出特点,是最难引起读者注意的。

开头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以习见之事喻简单之理。坠落

的雨点已经辞别了乌云,不可能再回到天上去,流出去的江河已经奔

向了大海,不可能再流回浦口去,这都是千真万确的习见之事,它们

所比喻的道理也非常简单,那就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甚至是生死

离别隔绝永无相见之期。“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把离别之苦称

作”遗恨”,可见相离之长久,以秋莲比其苦,则以我心对莲心,多

占了一个“心”字,这些地方都写的很细致。下片写的是为排除相思

之苦所作的尝试和努力,这其中颇有起伏和曲折,亦可见小晏笔法之

巧妙。先是打算歌唱以抒发,这是有古语可凭的,“悲歌可以当泣,

遥望可以当归”么,可是,“忍泪不能歌”,未曾开口,已经泪如雨

下了。于是,退而诉诸丝弦,“试托哀弦语”,而且在哀弦之中诉说

了自己的愿望,同时也得到了允诺,“弦语愿相逢”,说的正是丝弦

弹出的曲子之中也含有祝愿相逢的美意。明知这只不过是宽慰之意,

却也不肯放弃这一丝微弱而渺茫的希望。“知有相逢否”,最后的疑

问中仍然没有完全放弃那一丝希望。

欧阳修——《生查子》9

生查子·寒食不多时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注释

①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②寻芳:游赏美景。

③玉减:消瘦憔悴。翠裙:绿色的裙子。

④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⑤梨花:梨树的花,一般为纯白色。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词人运用白描手法。寒食不久,东风又吹了

几天。春光渐逝,词人已无心看花赏景,对荡秋千也了无兴致。"玉减

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两句生动传神,由慵懒而病瘦,有层次地描绘出

一个情思缱绻,忧伤不已的幽怨少妇。词人自己身体消瘦下去了,也

变得弱不禁风。此时此际,她竟不忍卷起帘子,怕看到梨花寂寞地飘

落。通过描写被春愁笼罩的女子的切身感受,表达闺中无聊和寂寞的

生活,感情曲折委婉。

欧阳修——《生查子》10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古诗简介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写长夜怀思的苦情。上片说彩云飞逝,不

知飘落高天何处,这显然是托比之法,意在说所爱之人踪影全无,而

今只落得空倚相思树的悲凉情境了。下片则说别时之情景长存,而使

他彻夜不眠,辗转反侧,并甘愿忍受着这凄清孤独之苦。词重在心理

刻画,婉转深细,是一首悼亡之作。

翻译/译文

那天,和你分别,彩云飞处,轻轻挥手。

千言万语,在心中……那得分明语?

人生,最浓最痛,当是爱到血肉相连,却不得不分开。

有时,是没有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有时,是不能爱,

不可以爱。

欲言又止,欲说还休,万千心事,谁与共?只随浮云掠过。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悄无人处,宿雨厌厌,空庭乍歇。

注释

①合欢花:与下句的相思树对举,均有双关意。相思树,见《减

字木兰花》(花丛冷眼)注②。

②判得:甘心情愿地。判,同“拚”、“拌”。

③厌厌:绵长之意。南唐冯延已《长相思》:“红满枝,绿满枝,

宿雨厌厌睡起迟。”

赏析/鉴赏

卢氏的去世,彻底打碎了纳兰的生活,这个多情种,把卢氏病逝

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长期处于无法自拔的自责中,陷入一种难以解

脱的痛苦。也正是因此,他的词风大转,写下了无数叫人肝肠寸断、

万古伤怀的悼亡之词。

这一首《生查子》,写于卢氏去世之后,是天上人间的差别: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彩云飞逝,一如一去不返的美好光阴,已经不知道飞往天空何处,

就像天人相隔的爱人,让人徒然惆怅。两个人的甜蜜,终于变成一个

人的悼念。

合欢花,又叫绒花树,开一树浅红色的花,白天对开,晚上闭合,

衬着翠绿的枝叶看过去,如梦似幻,清香袭人。合欢,有一个凄美的

传说。据说,它原本的名字恰恰相反,叫做苦情树,也不开花。有一

个秀才寒窗苦读十余年,一朝赴京赶考,妻子粉扇指着苦情树说,夫

君一去,必能高中,只是京城乱花渐欲迷人眼,切莫忘了归家路!

秀才应诺而去,却从此杳无音讯。女子等了一生,青丝变白发,

也没等来丈夫身影。弥留之际,她拖着病体来到苦情树下,用生命发

誓:如果他变心,从此以往,让苦情树开花。夫为叶,我为花;花不

落,叶不老;一生不通信,世世夜合欢!

第二年,苦情树果然开出了粉色的扇形绒花,而叶子,也随着绒

花的开谢来晨展暮合。

相思树的背后,则是另一番风景。《搜神记》里说,战国时候宋

康王的舍人韩凭,有一位貌美的妻子何氏,奈何康王觊觎美色夺之,

还把韩凭囚禁了起来。这对被拆散的夫妻,相继自戕而死,留下遗言,

希望能够葬在一起。可是盛怒的康王自然不肯成全,特意命人将两人

各自下葬,两坟相望。不久之后,二冢之端各生一株树木,屈体相就,

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宋人哀叹,于是取名为相思树。

合欢花也好,相思树也罢,纳兰是在这些故事里,为自己的心碎

寻找慰藉。合欢,在他的眼里和心里,都是甜蜜爱情的回忆,直到临

死之前,他仍在念念不忘那段琴瑟和鸣的美好生活。

他住的庭院里,的确植有合欢树,只是卢氏死后,合欢,就只开

在心里和梦里了。只有相思树还在眼里,他无限的追忆和怀念,似乎

做了养料,让枝叶疯长。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失去她时候的情景,历历在目,

言犹在耳,只是伊人不再。纳兰的一生,都在无休止地惦念着卢氏,

她在他的心里安营扎寨,占地为王,从来不曾离开。

能用短短的三年时间,占据了纳兰一生的思念,若她在天之灵得

知,也许也会感激他多情,亦怪他多情。

他活在记忆里,用“花月不曾闲”的美好时光来狠狠地虐待自己,

眼前的寂寞更寂寞,忧伤无以缓解。“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相思的人,甘愿在空荡荡的夜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孤独凄冷的苦,

尝了一夜又一夜。

点燃一盏灯,回忆情分的温存,再轻关上门掩去夜色深沉,陷入

相思时,心有感怀时,他执笔研墨,再写一首《生查子》,且把这些

抒情,散得漫天都是。闭上眼睛去回想,曾经的春暖花开里,龙凤团,

鸳鸯饼,二人对弈的欢好时光。

还记得那时他眷恋着她,并为着她,莞尔笑,皓然歌。不管世事

如何变迁,他的心思都从来没变。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

欧阳修——《生查子》11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古诗简介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是五代词人牛希济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

阕词人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之间的相思之苦。下阕词人将情

感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充满希冀的基凋。

翻译

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

泪。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两朵隔墙

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注释

①生查子(zhā z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尊前集》

注:双调。元高拭词注:南吕宫。四十字,上下片格式相同,各两仄

韵,上去通押。

②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

③团圞(luán):团圆。

④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⑤劈:剖开。桃穰(ráng):桃核。

⑥仁儿:桃仁。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双关。

⑦连理:不同根的草木,它们的枝干连成为一体。古人喻夫妇为

“连理枝”。

赏析

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

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

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

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

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

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

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

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

又有着微妙的差异。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

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也是一种充满残缺感的低

沉.那么下阕中的情感就相对地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的、是充满

希冀的向上的基凋。“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一语双关,看似

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对心上人丝丝缕缕的情爱和日复一

日的期盼。“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更表明对爱情的充满信心,

尽管花阡两朵,一“墙”相隔,但相爱的人儿终将冲破阻碍,喜结连

理。整首词写得情致深长,淋漓沉至。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极其自然地运用了南北朝

民歌中的吴歌“子夜体”,以下句释上句,托物抒情,论词家评曰:

“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欧阳修——《生查子》12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古诗简介

《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是宋代词人刘克庄的作品。此词题为元

夕戏作,实则抒发人生感慨。上片概说元夕之夜,灯繁月明,鼓乐通

宵,概括了元夕的繁盛,物色如旧而情味却别,不觉感慨系之,颇有

悲凉之感;下片用典,写佳人西楼拜月,镜中画眉,待到乐止人散,

却又渐入愁乡。全词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充

分显示了词人的艺术。

翻译/译文

元宵节的繁灯丽彩夺去了明月的光华,喧闹的戏鼓声一直响至天

亮。习俗风情与以前没什么两样,只是人到中年,情味有些凄凉。

像汉朝的张敞,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眉,一起在楼中赏月,祈求天

长地久。欢乐的人们渐渐散去,街上如往常般寂静,而我的心情却渐

渐感到有些忧伤。

注释

⑴生查(zhā)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调见《尊前集》。

始见韦应物词。双调,四十字,仄韵格,前后阕格式相同,各四句两

仄韵,上去通押。各家平仄颇多出入。上下阕各与作仄韵五言绝句相

仿。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多抒发怨

抑之情。此词过片多两衬字,属别体。又名“楚云深”“相和

柳”“晴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

月”“绿罗裙”等。

⑵陈敬叟:刘克庄友人。字以庄,号月溪,建安人。

⑶霁(jì)华:月光皎洁。

⑷明发:黎明阳光散开。《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

二人。”

⑸物色:此指习俗风物。

⑹情味:犹情趣。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九徵》:“故其刚柔明畅

贞固之徵,著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⑺浅画镜中眉:用张敞画眉事,表现夫妻恩爱。

⑻深:深情。

⑼市声:街市或市场的喧闹声。宋苏舜元、苏舜钦《地动联句》:

“坐骇市声死,立怖人足踦。”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元宵观灯戏友感怀之佳作,题为元夕戏作,实则抒发人

生感慨。全词突出中年情怀与往昔的不同,抒写自己中年气衰、叹世

事沧桑,和对友人和美夫妻生活的羡慕及自己生活的愁苦。上片写元

宵夜晚灯火通明、锣鼓声不决的繁盛景象,景象不改,而自己则已入

中年,情味自别,虽旷达如陈敬叟者亦不可免,衬托了作者自己的孤

独。

“繁灯”二句以繁灯夺去月光的大胆夸张的联想,彻夜的戏鼓声

声,勾画了元宵夜热闹非常的喜庆场面。第一句写灯光之多与明亮,

第二句写人们彻夜狂欢。形声兼备,概括力极强。“物色”二句辞意

顿折,“物色同”、“情味别”形成物我、情景不谐和的反差。“中

年”二字颇有无奈沧桑之感,作者感叹仕途险恶,虽元宵佳节景物依

旧,却人近中年,已失掉青年时代的豪兴。

下片换头转写闺情。“浅画眉”二句写对着明镜为佳人描画新的

眉样,共同在楼心深情地礼拜月亮,表示对吉日良宵的向往和期待。

这里是悬想陈敬叟之妻在家画眉拜月,盼夫早归,而陈敬叟却留滞临

安,当夜阑人静之时,亦不免愁肠渐生。题中云“戏”,便是指调侃

友人夫妻恩爱,反衬自己的寂寞,暗寓着羡慕之情。结尾两句与开头

两句相呼应,强化了主题,点出主旨:欢乐时,人们可暂时忘却忧伤,

但当欢乐过后,孤寂之感便会重新萦绕心头,突出自己忧愁的心绪,

昭示出盛筵必散的哲理,有感伤之味。这两句写出一种繁华过后是冷

寂,欢乐终了入悲愁的情景与体验。一个“渐”字,慢慢道出作者委

曲幽怨之情。

全词层次分明,构思新巧,造语工丽,感情真挚,写景细腻,有

真实的人生体验,含蓄而有余味。

名家点评

唐圭璋:刘克主《陈敬叟集序》云:“敬叟诗才气清拔,力量宏

放,为人旷达如列御寇、庄周;饮酒如阮嗣宗、李太白;笔札如谷子

云,草隶如张颠、李潮;乐府如温飞卿、韩致光。余每叹其所长,非

复一事。为颣城黄子厚之甥,故其诗酷似之云。”(《宋词三百首笺

注》)

俞陛云:后村序《陈敬叟集》云:“旷达如列御寇、庄周,饮酒

如阮嗣宗、李太白,笔札如谷子云,行草篆隶如张颠、李潮,乐府如

温飞卿、韩致光。”推许甚至。此词云戏赠者,殆以敬叟之旷达,而

情入中年,易萦旧感,人归良夜,渐入愁乡,其襟怀亦不异常人,故

戏赠之。(《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欧阳修——《生查子》13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两耳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诗词赏析:

从新月想到未能团圆,从红豆感到相思之苦,用的都是比兴的方

法。此词所咏新月、红豆、桃穰,既切于情事,又别有生发。写法上

用下句进而解释上句,表达女子对爱情的热切追求,保持着乐府民歌

的本色。词中用语亦雅俗并行,且兼用六朝乐府的谐音双关。

这首词写少年对意中人的相思之情。上片以新月起兴,描绘少年

迫切期待与心上人团圆的心情。「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把弯弯

的新月比作心上人的弯眉,看见月儿就想到恋人。「未有团圆意」,

明说初月还未到圆满时,暗写心上人欢聚团圆也有阻隔。「红豆不堪

看,满眼相思泪」,写尽少年相思之苦,相思之深,也流露出对爱情

不能圆满的无限悲伤。下片以「劈桃瓤」的比兴,表达少年深藏内心

的情思。「终日」突出了对心上人永无休止的思念。结尾用连理枝这

一形象比喻,倾吐了与心上人永远相爱,生活在一起的美好愿望。全

词语言质朴生动,情感纯朴真挚,带有浓厚民歌情调。

欧阳修——《生查子》14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泪湿 :一作:满)

译文

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

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

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鉴赏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

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

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

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

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

“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

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

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

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

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

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

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

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

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

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

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

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

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

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

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

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

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

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

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

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

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

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

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

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

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

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

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

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

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

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

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

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

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

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

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

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

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

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

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

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

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

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

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

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欧阳修的诗词甚多,而我独爱

《生查子·元夕》。反复低吟浅唱“去年元夜时……”无限伤感,隐隐

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赏析

明代徐士俊认为,元曲中“称绝”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来,

可见其对这首《生查子》的赞誉之高。此词言语浅近,情调哀婉,用

“去年元夜”与“今年元夜”两幅元夜图景,展现相同节日里的不同

情思,仿佛影视中的蒙太奇效果,将不同时空的场景贯穿起来,写出

一位女子悲戚的爱情故事。

词的上片是女主人公对一年前与情人约会的回忆。首先明确地交

代了时间,点出了词的题目。接着用“花市灯如昼”一句描写了当今

风光。花市,每年春天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是一种富有诗意的

民间风习。花市未收,华灯已上,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这就写

出了元夜的繁华热闹。因为是三五之夜,此刻那徐徐升起的一轮明月,

正爬上柳树的枝头。灯、月交辉,已经为节日增添了异彩;而在婀娜

多姿的柳树的映衬下,明月更显得妩媚多情,仿佛在注视着人间的一

切。

这里写“灯”,写“月”,固然紧紧扣住了“元夜”的特点,但

更重要的,还是为了设置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下文将要写到的人事

的美好。这“人事”自然是指女主人公与情人的约会。你看,她止不

住内心的欢悦和激动,终于道出了只属于她与情人之间的秘密:“人

约黄昏后。”有了上面的渲染和铺垫,这约会便显得无限甜蜜和温馨。

女主人公只用一句话轻轻点出,而把约会的具体情事推到“幕后”,

不仅多少表现了少女的羞涩,令人想见她的欲言又止的情态,而且给

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表现了作者刻画人物心理与剪裁的

精湛技巧。

下片是女主人公直抒当前境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情绪,与上

片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再度点明那一特定时间后,仍从“月”与

“灯”着笔,而以“依旧”二字简而言之,只是由上文映带,这就省

去了不必要的笔墨。但对人事的叙说有所强化:“不见去年人,泪湿

春衫袖。”虽然着墨不多,却也勾勒出了一位伤心美人的形象,读者

从她的衫袖上泪水之多(“湿”)不难看出她感伤情绪的浓重。这完

全是由“不见去年人”所引起的。尽管造成这种可悲的现状,是由于

某种原因而暂时离别,还是由于外力的强制而永远分手,我们不得而

知,因而无法判定那种感伤情绪是离愁别恨,还是失恋的悲哀,不过

从女主人公深切的怅惆之情中,还是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极大痛苦。下

片是女主人公直抒当前境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情绪,与上片恰好

形成鲜明的对照。在再度点明那一特定时间后,仍从“月”与“灯”

着笔,而以“依旧”二字简而言之,只是由上文映带,这就省去了不

必要的笔墨。但对人事的叙说有所强化:“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

袖。”虽然着墨不多,却也勾勒出了一位伤心美人的形象,读者从她

的衫袖上泪水之多(“湿”)不难看出她感伤情绪的浓重。这完全是

由“不见去年人”所引起的。尽管造成这种可悲的现状,是由于某种

原因而暂时离别,还是由于外力的强制而永远分手,我们不得而知,

因而无法判定那种感伤情绪是离愁别恨,还是失恋的悲哀,不过从女

主人公深切的怅惆之情中,还是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极大痛苦。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

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

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

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

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

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

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

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

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

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

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

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

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

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

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

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

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限广。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多被认为是公元1036年(景佑三年)作者怀念他的第二任

妻子杨氏夫人所作。一说朱淑真所作。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

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

“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

四大家”。

欧阳修——《生查子》15

风流紫府郎,痛饮乌纱岸。柔软九回肠,冷怯玻璃盏。

纤纤白玉葱,分破黄金弹。借得洞庭春,飞上桃花面。

诗词赏析:

这首咏物小词,写得很有特色。上片写仙郎风流痛饮,金杯柔软

可爱。下片写纤手斟酒,一杯“洞庭春”,飞上桃花面。全词柔和细

腻,曲折有致。

下载全文

欧阳修——《生查子》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21:40: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916472805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欧阳修——《生查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欧阳修——《生查子》.pdf

标签:女子   词人   相思   作者   主人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