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乒乓球团体赛比赛规则)
骆驼祥子手抄报内容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
予,满族人。他出生于北京城一个贫民家庭,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1924
年,老舍赴英国任汉语教师,一直工作到1929年。在那里他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著,
并开始了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幽默中
含有讽刺,颇近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笔致。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创作渐趋成熟,终于在
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重头戏《骆驼祥子》。
老舍长篇小说在结构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写人为中心,围绕人物的命运来展开情
节。《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便是全书的中心线索。祥子的主角地位始终是不可动摇
的,写到的所有其他人物,都因祥子而存在。人即以祥子为主,事情当然也以拉车为主。
小说以主人公祥子的生活遭遇为描写重点和结构中心,以祥子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
奋斗、挣扎、堕落过程为叙事线索,一线串珠地组织材料,安排情节,显得不枝不蔓、紧
凑集中。这种单纯、集中、明晰的结构,不仅使小说情节完整而谨严,而且有力地展示了
人物性格发展的完整过程及其悲剧性结局的必然性。同时,又通过祥子与周围人们错综纠
葛的复杂关系和各种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出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环境,单纯中有复
杂,从而在较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揭示了祥子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
“京腔”,清脆快当,俏皮生动,漂亮活泼。老舍来自社会低层,在语言运用上得天
独厚。他不用刻意走大众化、通俗化的道路,便已经“化”在其中了。“五四”以后,西
方的幽默传入中国。西方的幽默,章回小说的讽世,民间文学的情趣,加上北京话的俏
皮,使老舍的白话语言别具一格。老舍又是一个严肃、冷静的人,他每写一个字都力求精
第 1 页 共 3 页
炼和准确,力戒拖泥带水和平摆浮搁。他的目标是:争取用两句话就把一个人的性格交代
清楚;争取能用洋车夫的或糊棚匠的最俗浅的语言描写晚霞或者刮风,读了使人身临其
境。他要求不加任何酱油、味精,诸如专用名词、比喻、典故、诗句,就把白话文的真正
香味烧出来,而且永远地朗诵出声来。精湛的语言艺术技巧,是老舍文学作品最突出的特
点之一。
骆驼祥子的好句:
1、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河里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
不少的绿藻,象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窄长,深绿,发出些微腥的潮味。河岸北的麦子
已吐了芒,矮小枯干,叶上落了一层灰土。
2、大概有十一点多了,祥子看见了人和厂那盏极明而怪孤单的灯。柜房和东间没有
灯光,西间可是还亮着。他知道虎姑娘还没睡。他想轻手蹑脚的进去,别教虎姑娘看见;
正因为她平日很看得起他,所以不愿头一个就被她看见他的失败。
4、千载难逢、与众不同、一声不响、轻描淡写、任劳任怨、小心谨慎、一来二去、
自讨无趣。
5、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
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
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6、他不怕吃苦,也没有一般洋车夫的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他的聪明和努力
第 2 页 共 3 页
都足以使他的志愿成为事实。
7、拿着两包火柴,顺着大道他往西直门走。没走出多远,他就觉出软弱疲乏来了。
可是他咬上了牙。他不能坐车,从哪方面看也不能坐车:一个乡下人拿十里八里还能当作
道儿吗,况且自己是拉车的。这且不提,以自己的身量力气而被这小小的一点病拿住,笑
话;除非一交栽倒,再也爬不起来,他满地滚也得滚进城去,决不服软!今天要是走不进城
去,他想,祥子便算完了;他只相信自己的身体,不管有什么病!
9、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
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象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
的大人。
10、自从一到城里来,他就是”祥子“,仿佛根本没有个姓;如今,”骆驼“摆在”
祥子“之上,就更没有人关心他到底姓什么了。有姓无姓,他自己也并不在乎。不过,三
条牲口才换了那么几块钱,而自己倒落了个外号,他觉得有点不大上算。
第 3 页 共 3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21:06: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895992539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骆驼祥子手抄报内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骆驼祥子手抄报内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