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风俗习惯及寓意

更新时间:2024-03-09 18:20:0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蝙蝠的英语)

中秋节风俗习惯及寓意

中秋节风俗习惯及寓意

中秋节风俗习惯及寓意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下面

是小编带来的中秋节风俗习惯及寓意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秋节风俗习惯及寓意1

登高揽月

大都市里现在最不缺的是高楼。住在高层的自然可邀约亲友对月

玩赏,关了灯,让看得见月亮的房间撒满清辉。或者可去酒楼赏月。

金茂大厦87层是上海离月亮最近的餐厅,差点就可以与月亮碰杯,而

在和平饭店顶层的露天酒吧可邀月共饮,浪漫非凡。

月夜游江

月夜游江也是中秋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在外滩或浦东滨江大道

闲坐品茗喝咖啡,看着江中之月与天上之月相互呼应,是情侣们约会

的好时刻。中秋节那天,黄浦江上还将有彩船大巡游,不可错过。如

果到水乡古镇夜游,乘着游船去追水中之月,岸上的人看到你们已在

水月中,而你却觉得月亮总是离你那么一点点,也很有意趣。

中秋赏灯

豫园是老城厢传统中秋聚会的好去处。先在得月楼预订一桌中秋

宴,寓意近水楼台先得月。经典的九曲桥湖心亭赏月是不成了,中秋

节将成“浦江月·中华情”晚会会场,但豫园商业区的各色彩灯中,有

许多古色古香的灯彩,还有原汁原味的江南民间艺术表演,热闹程度

也同以前的灯会一样,

中秋节的习俗

当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人还习惯到南京路去看灯,那么,

不妨再试一次中秋看商业区的辉煌灯火,或许心境会不一样。

月夜行街

在上海的月夜,结伴漫步街头,看一年之中最大最圆的月亮,看

商业楼的剪影,看快乐的人群,走累了在公共绿地小坐,饿了按旧俗

分吃块月饼,或走进小店吃碗桂花糖芋艿,还可以给朋友发个“节日

快乐,我正在街头乐着呢”的短信,将传统习俗进行到底。

阿细跳月

现在的城市青年晚上也喜欢跳舞,跳迪斯科、拍拉拍拉、街舞,

趁中秋圆月之夜,走出迪厅,约几个年轻男女朋友,学苗族“阿细跳

月”,到人民广场或绿地广场跳月光舞,真正释放心情,相信这夜将

会创出新的时尚。

月下赏桂

中秋月下赏桂是古代文人的风雅之举。桂林公园04年中秋夜曾再

现盛唐赏桂风俗,但要全盘唐装,而且限额1000人。大观园的桂花园

和东方绿舟的桂花可以白天观赏,晚上只适合有车族。桂树最多的是

上海植物园,有一万多株,交通也方便,中秋还将开赏桂游园会。住

进松江花桥的青青旅游世界里,可以闻到许多百年老桂弥久的馨香,

不过消费水平较高。

中秋节风俗习惯及寓意2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

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

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

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

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

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

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

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

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

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

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

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

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

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

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

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

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

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

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

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

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

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

“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

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

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

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

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

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

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

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

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

中秋节风俗习惯及寓意3

吃月饼

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象征着大团圆,

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燃灯

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

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赏月

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楼,好游者则或登

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

宵达旦。

吃鸭子

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

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

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

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

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

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

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

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

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中秋节风俗习惯及寓意4

(一):吃月饼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

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

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

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

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

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

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传说,元朝初年,

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

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

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

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

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

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二):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

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

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

《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

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三):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

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

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

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

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

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

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

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

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

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

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四):玩兔儿爷

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

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

中举行了祭月之礼。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

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

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

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

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

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

现象的有力佐证。

(五):玩月

中秋玩月,今人称之为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究

其玩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彩楼,贪者多寄圩酒楼,好游者则或登于

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

达旦。除了贵族和民间玩月的情况,此外还有赏游型的玩月。如登山

玩月、泛舟玩月。当然,古人玩月,并不仅仅是只玩赏中天朗月,而

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连带在一起观赏,比如著名的景观-

-卢沟晓月、三潭印月等,无疑都是人们中秋玩月的绝好所在。

中秋节风俗习惯及寓意5

1、吃月饼

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

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

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

饴。”其美味可想而知。

2、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设

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摆上月饼、西

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

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块。

3、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才盛行开来。待到宋时,便形成了以赏月

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

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宋人赏月多感物伤怀,

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

宋人的伤感。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

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

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

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可见,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

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

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

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观潮记载表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

巅峰。

6、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一种泥塑玩具,人形而有兔嘴兔耳,是中秋节期间给孩

子们玩耍娱乐的。如今,很少在市面上见到兔儿爷了,是作为民俗文

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

7、走月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

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这种中秋活动称为“走月”。旧

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

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

男孩)。

8、偷葱偷菜

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这是说,

中秋夜,如果未婚少女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

遇到一个如意郎。

9、吃鸭、螺和芋头

在八月十五这天,我国云南的仫佬族乡亲有买饼子、杀鸭子欢度

中秋节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以游村卖糖动员乡亲杀番

鬼佬的卖糖佬一家三人,同时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略的斗争。

此外,中秋前后,田螺肉质特别肥美,人们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

明目。因而,在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中秋节吃芋头有辟邪消灾的寓意。

10、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

句。在中秋佳节,民间自古有饮桂花酒的习俗。中秋之夜,仰望着明

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

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中秋节风俗习惯及寓意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18:2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796061553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秋节风俗习惯及寓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秋节风俗习惯及寓意.pdf

标签:赏月   月饼   月亮   观潮   民间   一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