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广岛面积)
中秋节传统习俗(优秀7篇)
中秋节习俗篇一
中秋之夜,玉盘高挂,月光如银。各家在院中摆下桌案,上供月光神
码,供品有石榴、西瓜、苹果、月饼等物,香烛黄表、千张元宝等一应俱
全。家中妇女按长幼之序依次对月叩拜,民俗谓之“拜月”。拜月仪式结
束,焚化神码黄表,大家即可分食供品,赏月畅谈。在这个神圣的仪式中,
男人是不可参加的,因为传说中月神是女性,掌管人间妇女怀孕生子等诸
事,月亮盈亏周期28天,和妇女月经周期相近。因此,已婚、未婚女子
及婚后不孕的女子都将向月神拜祝,这些祷告内容是妇女们的私密话,男
人们如果在场会极不方便。所以留下民俗禁忌“男不拜月”之说。
中秋之夕,天津还有“螃蟹爬月”的习俗,上世纪50年代后,渐不
为人们所知。买回几只肥蟹,养在盆中,中秋月圆之时,用制钱(老钱)
包裹浸油纸捻,绑在螃蟹背上,点燃后放到院中,任其四处爬行,以卜来
年财运走向。若螃蟹向屋内爬行,则预示来年财源广进,如向院外爬行则
预示来年无财。家里的孩子们早就安排好了,一人一棵秫秸杆儿,有向外
爬的,一律用秫秸挡住,让它向屋里爬。院子里人声鼎沸,欢呼跳跃,地
面上灯光闪闪,八方游动。被逼着爬进屋里的螃蟹,被人捉住,除去灯捻,
丢入锅内,片刻之间,端上桌来,成为“节日狂欢”的人们的桌上佳肴。
说是祈求财运,其实是烘托节日气氛的一场游戏。不过自打海河里的螃蟹
越来越少以后,这个欢快喜庆的习俗也和螃蟹一起消失了。
中秋节的习俗篇二
1、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
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
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
“走月”时的赏月胜地。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吴地
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
《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
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2、祭月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
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至
今,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
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
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
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
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
形态。
3、赏月
4、追月
追月也是中秋一习俗,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
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
月”。
5、观潮
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
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
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
事。
6、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
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
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
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
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7、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
糖果最为多见。
8、赏桂花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
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各地的中秋节习俗篇三
1、拜月娘妈
拜月一般是妇女的活动。泉州人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
十分崇拜。旧时到了中秋之夜,民间妇女有拜月习俗。几乎家家户户摆香
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
求称心如愿。
2、赏月
赏月是由古而今、最具大众化的习俗。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赏月既
可是家庭式的活动,亦可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之间团体性的聚会。中秋
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园圃、阳台、屋顶天坪或露天公共场所,摆上
美味月饼,沏上一壶香茗,对月当歌,边尝饼品茗,边聊天叙旧,不亦悦
乎。
3、博饼
博饼是赏月活动中的一种有趣的游戏。相传是300年前郑成功的部下
洪旭,为宽慰士兵佳节思亲之情而设的,后来流传于民间。
中秋节前夕,商家就经销供戏饼用的“会饼”,共63块,隐含七九
六十三吉利之数。古代,九九八十一是帝王之数,89七十二是千岁之数,
七九六十三是王爷之数,郑成功为延平王,故用六十三
博饼亦称“博状元饼”。会饼仿照科举规制,设特大号饼一个为“状
元”饼,直径约6寸,宛似一轮明月,饼上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
兔”等图案。
依此二号饼两个为“对堂”饼,直径4寸左右,代表“榜眼”;三号
饼四个为“三红”,直径2至3寸,代表“探花”;还有“四进”饼八个,
直径1寸半左右,代表“进士”;“二举”饼十六个,直径约1寸,代表
“举人”;“一秀”饼三十二个,直径半寸有余,代表“秀才”。
“博状元”的工具很简单,只需六个骰子和一只碗。亲友相邀,每人
轮流用六个骰子在碗里掷数,根据投到碗里的骰子的红点的多寡获饼,直
到把饼分完。
4、游笋江
这是成年人的娱乐。过去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结伴遨游笋江的习惯。
“笋江月色”是旧时泉州八景之一、传说中秋之夜三更时分,月亮照在笋
江桥中,每一个桥坎都能映出一轮皓月。
而午夜时分,在笋江粼粼清波中,可见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
影。于是,人们总是在中秋之夜,踏着皎皎月色,迎着融融江风,步着南
音丝竹余韵,三五成群,相约游江,既给中秋佳节一个好心情,又期盼亲
眼目睹笋江月奇观。
中秋赏月篇四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
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
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
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的象征。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篇五
1、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
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
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
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
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
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
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
联络感情。
2、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
糖果最为多见。
3、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
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
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
气。
4、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
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
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5、放河灯
中秋放河灯对于少女们和孩子来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用油纸
做成荷花型、船型等各式各样,点上蜡烛,放于河中,放之前许下美好的
愿望,让河灯带着自己的愿望飘香梦想的目的地。
中秋节发展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
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
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
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
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
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
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
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
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
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
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
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
《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
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
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
“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
“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
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
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
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
“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
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
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
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
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
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
“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
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
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
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
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
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
节日。
中秋节简介:篇六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到了这一天,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
会抽空回到家中,与家人一起团聚,中秋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家人聚在一
起吃月饼赏月。
赏月篇七
除了祭月,中秋节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
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吃食和酒,一群人围在一起饮酒赏月。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18:1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790552803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秋节传统习俗(优秀7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秋节传统习俗(优秀7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