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上海中考时间)
中秋节习俗15篇
中秋之日家家团聚,妇女一般在中秋节中午回娘家,晚上回婆家,团团聚圆。故中
秋又称“团聚节”。
●食俗
除月饼外,餐桌上常有牛肉炒茭瓜、芋头炖牛肉、鸭子、菱藕等。农村有食芋头者,
将剥芋头皮称为剥鬼皮,寓意辟邪消灾。此风俗在南中国地区广泛流行。
●拜月
旧时,长沙有拜月风俗。不过遵从“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规。拜月时,陈瓜果
等食物于庭院,祈拜月亮。未婚少女则摆鲜果拜月,祈获佳偶。
●提节
俗谚云;“八月桂花香,家家接姑娘”,娘家中秋将已嫁姑娘接回家过节,午后归
家,出嫁女向娘家馈赠月饼、菱藕等物。亲友间亦互馈月饼、瓜果,俗呼提节。
●偷南瓜送子
中秋之夜,乡土长沙亦流行“偷南瓜送子”,即将所偷南瓜放在久婚不育夫妇床上,
而南瓜瓜内多子,俗信以为可使生子。有的还说吃偷来的南瓜“可治腰痛”。一些人家有
意摆出南瓜让小孩来偷,还摆上油灯,以点缀瓜棚豆架之下节日气氛。
第 1 页
中秋节风俗2
“今日是什么日子?”刚一回到家,妈妈就连忙问我。我不解地说:“八月十五,
中秋呀!怎么了吗妈妈?”“哎呀,我就记得似乎是过节!可是我遗忘买月饼了!”妈妈
懊恼地皱了皱眉。我听了妈*的话,立刻明白了,原来是我这个忘性极大的妈妈把今日这
个重要的节日给遗忘了。
中秋节由来的传奇有许多种,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不过我最喜爱
的是嫦娥跟后羿的神话故事。这么重要的团聚佳节妈妈竟然也能遗忘,我无奈地叹了一口
气。“我想起来啦,今日我买了饺子皮跟鲜肉、香菇,还有你最爱吃的马蹄跟虾!我们干
脆包饺子吧!”妈妈兴奋地说。包饺子?我怀疑地看着妈妈。妈妈得意的告知我:“饺子
表示了一家人团团聚圆。饺子中的肉馅就代表了我们,用饺子皮来包饺子就代表吧我们和
起来——团聚起来!”哦,原来这样,我恍然大悟,对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中秋节风俗3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风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
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风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
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
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
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进展,也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节的风俗许多,形式也各不相同,全国各地也有不同,但是都寄予着人们对生
第 2 页
活无限的喜爱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其中吃月饼风俗最为普遍。
中秋节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风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
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
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
起,寓意家人团聚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
代,有了特地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讲究,外型美观,在月饼
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致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聚,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予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之情,
祈盼丰收、美好,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借月饼寄予对团聚之意。
中秋节风俗4
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穿着华美,三
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欣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
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
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别的祈盼之举:
第 3 页
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
生男孩〕。中华门外窑湾街的上码头有座“涧子桥”,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仆人则
来此往桥下摔瓦罐,据说能使妻子怀孕。久而久之,这座桥也讹称“见子桥”。
中秋祭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风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
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风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
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
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进展,也渐渐影响到民间。
赏月的风俗
来源于祭月,严厉 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
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
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
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
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
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玩耍连坐至
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季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
深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
的情感、愿望构成一般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
康乐和美好;以月寄情。
第 4 页
祭拜月神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
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肯定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
主妇切开团聚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改变,由早期纯道教
颜色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化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
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
〔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
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
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
中秋节风俗5
韩国的8月15称作秋夕,休息,就是我们中国的中秋节,秋夕对于韩国人来说,
是一年当中特别重要的一个传统的节日,代表着丰收,还代表着感恩,比起重庆来说会更
加的隆重。
韩国的中秋节其实也是源于中国,中国人过中秋节主要就是一家人团聚,韩国人过
中秋节,除了应当全家人聚在一起以外,还会追忆祖先恩德,是特别重要的祭祖的日子,
还需要扫墓。
每年到了中秋节,韩国都会上演一种大迁移的壮丽场面,和中国人过春节是一样的,
火车票和大巴的票都特别难以购置,对于韩国人来说,一般都是开私家车回家乡,所以高
第 5 页
速大路堵车也是特别常见的问题。
韩国人在中秋节的早上,每家每户都会摆好水果酒,松饼,各式各样的水果来祭拜
祖先,韩国的传统是有长子继承家族的正统,所以在中秋节祭拜祖先的时候,一般都是兄
弟们到大哥家里面祭祖,祭祖的典礼开头的时候,男人们都要恭尊敬敬地站在系坐前面,
阻击的家族长子应当先把家里面的大门打开,这个意思指的就是请老祖宗回到家里面,然
后再率领家族人员一起扣礼。
除了祭拜祖先以外,中秋节还有扫墓的风俗,一般都是在中秋前的一天,或者是前
两天进行,最近,许多人都是在当天进行,由于韩国人的祖坟一般都在山上面,所以也叫
做上山,中秋节上山是一年中最重大的事情,即便你那一天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也抵不过
上山的重要。
中秋节风俗6
1、吃团聚饭
老广州人的中秋从“吃团聚饭”开头。这一天,全部在外的家人都尽量赶回来,已
经分家单过的成年儿子也要和妻儿一同回到父母家,在月亮初升之时,合坐共吃团聚饭,
以示“月光团聚”。所吃菜式除了年节当令的蔬菜、肉类之外,还必有一道“圆蹄”——
即是用发菜、冬菇之类的作料焖烧猪蹄,也是取个团聚的好意头。
2、树中秋
旧时的广州,每逢中秋节,各家要用竹条扎灯笼。到了夜里,在灯内燃烛,下面再
第 6 页
联结很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挂到房屋的高处,如平台、屋顶或高树之上。入夜,满
城灯火,如繁星点点,以此庆贺中秋,羊城人也叫“竖中秋”,又叫“树中秋”。谁家的
灯笼挂得越高就越吉利,以往老人家都会给小孙子送灯笼,还要加上一支七星旗,盼望子
孙聪慧伶俐,快高长大。
3、耍禄仔
“耍禄仔” 是过去中秋节非常流行的儿童嬉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
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样子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
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途,
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
之类。
4、拜月光
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中秋节当晚,一家人吃完团
聚饭后,必需摆上各式果品进行“拜月光”的仪式。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没天台的人家
在家门前,摆开供桌,焚香礼拜,贡品除月饼外还有柚子、柿子、香蕉、杨桃、油甘子、
芋头等。
5、炒田螺
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关于中秋食田螺,在清咸丰
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
且此时最肥美。中秋当晚一家人聚在一起,拿着田螺,对月一举,再送到嘴边一啜,就是
第 7 页
“对月啜螺肉,越啜眼越明”。
6、吃芋头
广东有个传统风俗:中秋吃芋头。老人家认为,吃芋头寓意辟邪消灾。不仅是由于
芋头长至中秋季节最为肥美,更重要的是芋头是多子的生物,而且母芋头总是和一窝小芋
头同生在一处,象征母子团聚。粤语“芋头”又与“护头”谐音,一家人一起吃芋头表示
合家团聚平安的意思。
7、吃柚子
柚子形状浑圆象征团聚之意,同时,“柚”与“佑”谐音,代表盼望月亮护佑的美
妙意愿,再加上中秋节前后又适逢盛产期,柚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秋节的应节食物。
或者是“意头”够好,使得柚子成为中秋节一个必不行少的主角,在广东中秋吃柚子依旧
是一个传统。
8、吃菱角
假如家里有小孩,还要备上菱角。中秋节给小孩吃菱角,寄予大人盼望他们“聪慧
伶俐”的祝愿。菱角可以去壳后切成粒状煲粥,赏月吃过月饼之后食用,可削减油腻感;
用盐水煮熟后捞起,一边赏月一边食用也很好玩。
9、舞叶龙
还须一提的是,过去在广州西村、增步、南岸一带,中秋节晚上有舞叶龙的风俗。
用榕树枝叶扎成一条三四丈长的青龙,用两个芋头作龙眼,再斩两条树丫作龙角,由十几
第 8 页
个后生仔举着它舞,穿大街、过小巷,边舞边唱:“龙来到,?钱?很多;签钱买草绳,今
年又太平;签钱买蜡烛,年年起大屋;签钱买元宝,明年娶新抱〔媳妇〕!”儿童挽着彩灯,
跟随后面跟着唱。众人争着拜龙,把点着的香烛插在龙叶身上,这条青龙慢慢变成了一条
流光溢彩的火龙了。
中秋节风俗7
江西吉安在中秋节的黄昏,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
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
日止。
南昌最特殊的地方就应当是中秋节送鞋了。在过去,每当中秋节,已经嫁出去的女
儿,肯定要回到娘家。这其中,除了是与家人团聚外,最主要的就是要送一双千层底鞋给
父母。由于,在中秋节过后,立刻就要到重阳节,女儿们盼望老人能够在重阳节外出登高,
同时也是祈愿老人身体健康。
每年的中秋佳节,除了要吃月饼外,还习惯吃柚子。柚子在南昌的方言里面,谐音
是“有子”,因此中秋节吃柚子也有早生贵子的吉利寓意。有的家庭,在中秋节还会有吃
鹅的习惯。此外,在沿袭了古代祭月的风俗的同时,南昌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
风俗。
舞草龙灯是婺源乡村庆中秋的古老风俗,意在祈福、图吉利。草龙灯是由稻草、木
棍扎成的一条龙。中秋之夜,乡亲们会拿出祈福用的香灯,点燃插在草龙上,长长的草龙
灯星星点点,与天空的明月对应,煞是壮丽。
第 9 页
堆宝塔,是孩子们中秋最快乐的时间。这一风俗,在全国来说也是绝无仅有的。晚
饭后,孩子们在家门口、巷子里或在河边,用砖头堆砌起一个个圆形的空心塔,在塔上摆
着月饼和食品,塔下面烧着火。当灯塔内的火堆燃起之时,狂欢时刻便拉开帷幕。而在绩
溪,当地儿童会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
发出巨响。
赣南客家人,除了吃团聚饭和吃月饼之外,还有祭月、拜月姐、舞火龙等中秋风俗。
其中,舞火龙是赣南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晚上,一些村庄都会进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火龙有长有短,用
稻草扎成龙身,上面插满线香。盛会之夜,十多个年轻人生龙活虎地高举龙身,一阵鞭炮
响过后,一条曲折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锣鼓声中欢腾起舞,火苗快速化成一条条长长的火
龙,煞是壮丽。传奇,舞火龙还可将瘟疫驱除。据说舞了火龙后的村子可以趋吉避凶,风
调雨顺。
抬故事是寻乌县民间节庆的重要民俗活动,以历代传奇中的神话故事、古典戏曲及
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情节来展现。一般选择8岁以下的小孩进行人物造型和化妆,并站在
特制的故事棚木架上表演。故事棚多为方形木架,用彩布装饰起来,由青壮年轮番抬着巡
村游乐,长达三四个小时。
每逢中秋佳节,江西湖口县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做粑”庆祝,寓意团团聚圆。粑的
样子各异,有圆球形、有圆饼形、还有长方形等。粑的颜色为原料本色,经蒸煮加温后自
然变色形成。每逢“做粑”时,都是一大家人围在一起,大家分工协作,其乐融融。
与别的地方风俗不一样的是,每到中秋节前后,上饶县、玉山县、广丰县的一些乡
第 10 页
村平常供在庙里的菩萨都要出来行香,这也是一年之中仅有的一次,每到一家老百姓的家
中,老百姓都要拿出红包或捐出一些善款,以求得到降福。此外中秋节的晚上,每家每户
都要供奉月饼、水果,对祖先进行祭祀。
中秋节风俗8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中秋节就是其中一个。
每当农历八月十五,妈妈就会买各种各样的月饼,带着我们,去探望婆婆,送上祝
愿,妈妈说:“月饼象征着团团聚圆”。婆婆给我们烧了丰富的晚餐。
大家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快乐极了!
中秋节风俗9
月饼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聚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
传下来,便函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
日食俗。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聚和谐。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始于唐
朝,由于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天上的圆月;也有人说,圆圆的月饼应和天上的月亮,反映了
人们期盼团聚的美妙愿望。
祭月
祭月的传统来源于古代对月神的祭祀。先秦已有此神祭祀活动,称为“夜明”或“夕
第 11 页
月”。是中国炎黄子孙的重要团聚节日之一。每逢中秋夜都要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
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肯定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
切开团聚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
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在广东地区,人
们有着在八月十五晚上祭拜月娘的风俗。
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风俗。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
宫廷和民间赏月活动更具规模。还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
魏晋时期,盛于唐宋。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
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灯会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很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
由于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宠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
第 12 页
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常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
见。 中秋之夜,仰视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庆祝合家甜甜美蜜,
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相传桂花酒来源于天上的神酒,和吴刚折桂的神话传奇有关。
中秋节风俗10
拜月娘妈
拜月一般是妇女的活动。泉州人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非常崇拜。旧
时到了中秋之夜,民间妇女有拜月风俗。几乎家家户户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设时令瓜
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求称心如愿。
赏月
赏月是由古而今、最具群众化的风俗。月到中秋格外明。中秋赏月既可是家庭式的
活动,亦可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之间团体性的聚会。中秋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园
圃、阳台、屋顶天坪或露天公共场所,摆上美味月饼,沏上一壶香茗,对月当歌,边尝饼
品茗,边谈天叙旧,不亦悦乎!
博饼
博饼是赏月活动中的一种好玩的嬉戏。相传是300年前郑胜利的部下洪旭,为宽慰
第 13 页
士兵佳节思亲之情而设的,后来流传于民间。
中秋节前夕,商家就经销供戏饼用的“会饼”,共63块,隐含七九六十三吉利之
数。古代,九九八十一是帝王之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之数,七九六十三是王爷之数,郑
胜利为延平王,故用六十三。
博饼亦称“博状元饼”。会饼仿照科举规制,设特大号饼一个为“状元”饼,直径
约6寸,宛似一轮明月,饼上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
依此二号饼两个为“对堂”饼,直径4寸左右,代表“榜眼”;三号饼四个为“三
红”,直径2至3寸,代表“探花”;还有“四进”饼八个,直径1寸半左右,代表“进
士”;“二举”饼十六个,直径约1寸,代表“举人”;“一秀”饼三十二个,直径半寸
有余,代表“秀才”。
“博状元”的工具很简洁,只需六个骰子和一只碗。亲友相邀,每人轮番用六个骰
子在碗里掷数,依据投到碗里的骰子的红点的多寡获饼,直到把饼分完。
游笋江
这是成年人的消遣。过去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结伴游览笋江的习惯。“笋江月色”
是旧时泉州八景之一。传奇中秋之夜三更时分,月亮照在笋江桥中,每一个桥坎都能映出
一轮皓月。
而午夜时分,在笋江粼粼清波中,可见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影。于是,人
们总是在中秋之夜,踏着皎皎月色,迎着融融江风,步着南音丝竹余韵,三五成群,相约
第 14 页
游江,既给中秋佳节一个好心情,又期盼亲眼目睹笋江月奇观。
烧塔仔
烧塔仔乃孩子们的乐趣,是一项布满乡土气息和童趣的活动.中秋节到来的前两三
天,乡下的孩子们便处处拾砖头瓦片,在旷野中叠成一个圆形“塔仔”。这种“塔仔”大
小不一,一般叠成五层或七层,各层裱上花花绿绿的五色纸。
塔仔还供奉孩子们喜爱的泥塑偶像。为了烧塔仔,孩子们事先成群结队到各处捡来
干柴禾,装满塔内,在塔中燃烧,烧得越旺越有彩气。从农历八月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
孩子们每晚都兴致勃勃地烧塔仔。那熊熊的火光在月色下辉映,照射着乡村的各个角落。
孩子们还相邀相互参观,比“烧塔仔”的壮丽场面,沉醉在一片快乐之中。
据传烧塔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
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而烧塔仔
举火为号,也传衍至今而成为民俗。
放“孔明灯”
广场上,用两条长板椅垫足,4人站在椅上,捏住孔明灯的4个角,另几人扶起孔
明灯的底框,此时点燃灯中油枝,利用升起的热气和浓烟,把孔明灯高高涨起,飘飘欲飞。
待孔明灯涨满烟气后放手,孔明灯便腾起升空,到相当的高度,与明月争辉。
敬田头
这是一种布满田园风情的节日祭祀活动。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泉俗中秋“以月
第 15 页
饼、番薯、芋魁祭先及神。前一两天,亲友以此相馈。”千百年来,泉州不仅有用番薯和
芋魁祭祀祖先的习惯,还有用番薯和芋魁敬“田头”的风俗。由于番薯和芋魁是农家中秋
必备的食品,故泉州至今还有“八月十五众人芋”的俗谚。
在私有制的旧时代,土地是农夫的命根子,收成的好坏关系到一家人的生活,因此
农夫总是祈望苍天风调雨顺;祈望土地老爷保庇无虫无灾,耕作顺当,五谷丰登,于是便
在中秋这一天,用篮子装着已蒸煮的番薯和芋魁,分别到自家的田头地角去祭敬,以期来
年获得好收成。
听香
“听香”是封建时代妇女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热衷的活动。所谓听香,就是在中秋节
夜间到自己铺境内的土地庙或其他庙宇,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然
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倾听第一句入耳的话。
以此句话为根据,犹如“测字”一样,判别问卜的结果。这种风俗虽然带着肯定的
迷信颜色,但却含有猜谜般的嬉戏成分,因此劳动妇女乐而为之。泉州有句俗谚叫做“祖
师公听香”,就是由过去市区后城“祖师公”中秋夜听香的盛况流传而来的。
中秋节风俗11
我国传统的节日许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在众多节日中,我最惦记
的是中秋节。
在中国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此中秋也称仲
第 16 页
秋。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顺、美妙、舒适的象征。人们仰视天空如玉盘的明月,自
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我国人们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即祭拜月神。有些地方还
有活动,还形成了烧斗香、放天灯、走月亮等特别风俗。人们把酒问天,借此寄予对家乡
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风俗,月饼象征团聚。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
元璋领导汉族农夫抵抗元朝暴政,商定在八月十五这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方法把字条夹
在月饼中传递信息。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这样渐渐在民间传开了。
月饼是中秋节必食之物,外表与口味也算是色双美。款式层出不穷,有花边的、有
水果月饼、冰皮月饼……抹茶月饼以新绿茶味主馅料,口感清淡微香。五颜六色的月饼,吃
起来感觉也不一样。
中秋节不但月亮皎洁,花儿也伸展着身姿,尤其是桂花。人们在这一天除了赏月还
赏桂花。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有句诗说的好:“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
不正是赞美了桂花吗?
我喜爱中秋。花好月圆,共度良宵,浪漫温馨中秋节,只留祝愿在心中。
中秋节风俗12
每逢到了那天,奶奶就买来鸡鸭鱼肉用来祭灶,往上面贴圆形的红纸,往佛台前烧
纸钱。佛台前摆着一对蜡烛,插着香,一团火在铁盆里燃烧着,奶奶则在一旁不断添纸,
直到化为灰烬。屋里烟雾充满,可我们还得向佛祖磕头。
第 17 页
到了晚上,饥肠辘辘的我们迫不及待想吃月饼,由于爸妈今日休息,所以一家人团
聚在一起吃月饼会有种兴奋洋溢的感觉。奶奶切开了一个大月饼,首先她把两份月饼摆在
了灶台上,然后拜了拜,最终开头吃了…。。当我们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就要出去放纸灯了。
在中秋节放纸灯,是姐姐想的点子。这个程序,是一件非常烂漫的事情。奶奶拿出
了几张五颜六色的大彩纸,她将厚厚的纸放在手中搓来搓去,让纸变得松软起来,这样可
以折起来便利些。我们在一旁立刻拿出了蜡烛,点上了火,蜡烛便燃烧起来。心灵手巧的
奶奶三下五除二就把纸折成了一只较大的船。我们接过纸船,往它的下面和侧面匀称地滴
上了蜡烛油,然后将另外小巧玲珑的小杯子状的蜡烛放在了纸船的中间。一家人就到河边
放起了纸船,火光照亮了纸船,在水中慢慢漂去,我们都闭上了眼睛,悄悄许愿……
之后我们聚在阳台上,望着夜空中的圆月,吃着月饼,说有关于中秋的秀丽传奇,
猜有关嫦娥的歇后语……。就这样,我慢慢地睡着了。
每一次的中秋节,都由于这些风俗而特殊有意义!
中秋节风俗13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风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
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风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
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
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进展,也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第 18 页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厉 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
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
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
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
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
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
玩耍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
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季节日中世俗的情
趣俞益深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
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一般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
望团聚、康乐和美好;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改变,由早期纯道教颜色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
化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
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
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
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
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第 19 页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
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
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
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
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
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
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制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
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
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殊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制造。还
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爱。它虽为拜月的供品,
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
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处处都是兔儿爷摊子,
大大小小,高凹凸低,摆的`极为喧闹。
玩花灯
中秋节,有很多的嬉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
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第 20 页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
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
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美。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
小孩子们在家长帮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
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烁,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相互竞赛,看谁竖得高,竖
得多,灯彩最精致。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
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赶。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实的袖子灯、南
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洁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
光辉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实,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
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嬉戏。
广西有简洁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
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
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嬉戏,在江西、
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
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
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射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
第 21 页
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
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
动,但民间传奇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
勇敢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奇这种风俗与抵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
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抵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
点火起事,这种抵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风俗。这个传奇与中秋吃月饼的
传奇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风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
坑地区就一连三晚进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珠宝草扎成32节的龙
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曲折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
音乐下欢腾起舞,喧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奇: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攻击后,消
失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最终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
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
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今,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奇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
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
总指挥及指挥外,平安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第 22 页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风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
风俗。傣族传奇,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勇敢刚毅的青年,他曾率领
傣族人民战胜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
空,连续发出柔软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
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
鱼。他们都忙着预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
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
全家大小开头“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终,全家老
小快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扣拜;
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
亮,俗称“打月亮”;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
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
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
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唱;月
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中秋节风俗14
“中秋”一词并未是起源于唐朝,早在《周礼》的《礼记·月令》中就有:“仲秋之
月养年老,行糜粥饮食”的说法。在我国一年有四季,而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依据我
国的历法来看,农历八月是秋天的其次个月份,俗称仲秋,而八月十五恰好在仲秋的中间,
第 23 页
所谓就是“中秋”了。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它始于我国唐朝初期,盛行于宋朝,而明清时期,中秋节俨然
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主要节日之一。
始于唐朝
在唐朝就有“唐明皇游月宫”的传奇,讲的是唐明皇在八月十五的夜里做了一个秀
丽的梦,梦里在道人罗公元的陪奉下飞向了月宫,在这布满寒气的月宫门前有一个飘香的
桂花树,树下活波的白兔正在捣药,宫门牌匾上有“广寒清虚之府”的字样。明皇走进广
寒宫发觉处处琼楼玉宇,仙灵气派,而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有穿着轻纱罗曼的众多仙女
翩翩起舞,飘逸动人,乐曲悠扬动听,好不让人沉醉……
梦醒之后,唐明皇抓紧叫人登记了梦里的乐曲,经过乐师们的调整,才有了流传于
后世的《霓裳羽衣曲》。
后来,民间开头盛行过中秋节的风俗,并且中秋节开头成为了固定的节日,《唐书·太
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盛行于宋朝
在北宋时期,中秋节正式被定于农历八月十五,也就是我们现代中秋节的时间。中
秋节盛行于宋朝可以从许多有记载的著作中看出来。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第 24 页
《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
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
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吃月饼的风俗也是从北宋开头,当时北宋皇宫里吃的是宫饼,而民间也有类似于月
饼的小饼、团饼,那个时候称这些饼为“荷叶”、“芙蓉”、“金花”等,都是我们现代
“月饼”的前身。至今,吃月饼仍旧是中秋节最传统的风俗。
中秋节吃月饼风俗
到了明朝时期,中秋节俨然成为了妇女们归宁、团聚的节日。在这一天,凡是出嫁
的女儿都要回家探亲,并且在当日必需返回夫家,不能留在娘家过夜。
而在海南,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则有吃红薯和甘蔗的风俗。在广东、广西等地,中
秋节流行燃灯。
在清末明初时期,中秋节已经是个很隆重的节,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民间一般
老百姓,都特别重视中秋节,每逢佳节,必会有各种月饼糕点出售,最出名的莫过于开封
人民过中秋,有名的糕点铺子“稻香村”、“五美”、“野荸荠”等在中秋节之前都会提
前售出月饼。吃月饼俨然是一件再一般不过的一件事。
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社会的不断进展,中秋进展到今日仍旧是被人们重视的节日,
自20xx年起,中秋节被列我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风俗15
第 25 页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大家都很重视,关于它的风俗,也很好玩呢!
在70年月的农村,大人小孩都过不上如今的好日子,但是每逢中秋节,又圆又大
的月亮挂在蔚蓝的天空上,在这柔软的月光下,无论多么穷苦,家里都要买上四个又红又
大的苹果,放在桌子上,做成一个供盘,条件好一点的,还可以用上好的白面,里面放点
儿糖,蒸成圆形的,就成了梦寐以求的“月饼”,也做成供盘,恳求苍天保佑一家人的平
平安安、团团聚圆。
如今生活富有了,中秋节的食物琳琅满目,家里有各种各样可口的水果,还有大大
小小、种类繁多的月饼。这天一家人一起去赏月啦,一块儿在家里一边吃月饼,一边谈天
啦,小伙伴们一起做嬉戏啦,欢乐无比,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给亲人、伴侣送箱月饼,代
表团团聚圆;给家人送一些包装精致的苹果,代表平平安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李白的这首《静夜思》
反映了:不能回家团聚的人,到了这天特殊思念家乡的亲人。除了春节,这是人们最重视
的一个节。
八月十五正值农忙季节,人们欢高兴喜吃月饼,高兴奋兴收粮食,其乐融融。中秋
节,代表丰收,代表喜庆,代表团聚,农夫们收获辛辛苦苦种来的五谷,脸上不由露出会
心的微笑;小孩子们可以约好地方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天,晚上则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赏月,
或是在家里聊谈天儿,这是多么美妙的节日呀!
第 26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18:04: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786741553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秋节习俗1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秋节习俗15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