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加、减、乘、除、等于”这些运算符号是怎么来的吗?

更新时间:2024-03-09 16:48:5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瑰丽无比)

你知道“加、减、乘、除、等于”这些运算符号是怎么来的吗?

你知道“加、减、乘、除、等于”这些运算符号是怎么来的

吗?

你知道“加、减、乘、除、等于”这些运算符号是怎么来的吗?

来源:《中国儿童数学百科全书》

编辑:Gemini

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

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

活也离不开它们。别看它们这么简单,直到17世纪中叶才全部形成。

那么,你知道他们的由来吗?

+加号的由来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我国在商代就已

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埃及、希腊和印度等文明古国一样,都还

没有加法符号,只是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来表示相加。公元6世纪,

印度人开始把单词的缩当成运算符号。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人的做法,

如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N·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

第一个字母表示加。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当加

号,“+”是在橫线上加一竖来表示增加的意思。1514年,荷兰数学

家V·赫克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之一,后来又经过法数数学家F·韦达

的宣传和提倡,“+”开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公认。

德国数学家魏德曼首先使用了加号“+”

—减号的由来最初减号由拉丁文“minus”缩写成“m-”,意为

“减去”,后来又被略去字母m,表示为“-”。

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创造出来“+”后不久,经过多次

分析和研究,又创造了减号,即“-”。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

也有人说,“-”出现于中世纪。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用橫线标

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把原来画的横线

划掉。于是就出现了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以表示增加的“+”。

中世纪酒商用横线或竖线标示存酒量的变化

×乘号的由来

人类很早就掌握了乘法运算。在我国,早在2000多年之前就已出

现了“九九”乘法表,在西方也出现了格子乘法。1540年,德国数学

家史提非用拉丁字母“m”表示乘法,它是拉丁语乘法

“multiplicntio”一词的第一个字母。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

在其著作《数学之钥》(Clavis Mathematicae) 中首次以“×”表示

两数相乘,即现代的乘号,後日渐流行 ,沿用至今。据说是由加法符

号“+”变换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

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1698年,莱布尼兹在

给J.伯努利的一封信内提出以圆点“·”表示乘,以防“×”号与字

母X相混 淆。后来以“·”表示乘法的用法亦相当流行,现今欧洲大陆

派(德、法、苏等国)规定以“·”作乘号。其它国家则以“×” 作乘

号,“·”为小数点。

在我国,这两种符号都采用,数字的乘法用“×”,而数字和字母

相乘,或字母之间相乘则用“·”或者省略不写。

英国数学家W·奥特雷德发明了乘号“×”

÷除号的由来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上说:“凡除之法,与乘正异。”

当时,人们用算筹和口诀来计算除法。阿拉伯人曾用过两个数之间加

一条短线“-”的方法表示相除,1631年,数学家W·奥特雷德也曾设

想过用符号“:”表示除法,但没有推广开来。 此外,莱布尼兹在他

的一篇论文《组合的艺术》(Disrtatio de arte combinatoria)中

首次以冒号“ :”表示除,后来也逐渐通用,至今仍在采用。数学中

正式把目前的除号作为除法运算符号的,是瑞士数学家哈纳。哈纳在

计算时,遇到一个整数分成几份的问题,却没有恰当的符号表示这种

算法。于是他把阿拉伯人表示除法的小短线“-”和奥特雷德的除法记

号“:”合二为一,用一条橫线段“-”和两个小圆点“:”从中间分

开,产生了表示除法的新记号“÷”,即除号。

瑞士数学家哈纳发明了除号“÷”

=等号的由来

等号“=” 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用来表示两个量相等的

意思。它的产生比“+”和“-”晚大约100年。在没有发明这些符号

以前,人们运算都要用很复杂的文字进行说明才行。1557年,英国人

列可尔德认为:两条平行线是最相像的两件东西了,可以用这两条平

行线来表示相等的意思。过了大约100年的时间,德国著名数学家莱

布尼茨才提出倡议,把“=”作为等号,表示“等于”。等号“=”由

此产生。

英国人列可尔德最早提出用平行线表示相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产生两个量之间进行比较,会得出“等

于”“大于”和“小于”三种结果。等号用“=”表示,“大于”和

“小于”怎么办呢?

1631年,英国数学家T·哈里奥特首先用符号“>”表示“大于”,

“<”表示“小于”。与哈里奥特同时代的一些数学家也创造了另外的

符号表示大小关系,但都因为表示方法不容易记忆,很快就被淘汰了。

而大于与“>”和小于号“<>

英国数学家T·哈里奥特发明了大于号和小于号

你知道“加、减、乘、除、等于”这些运算符号是怎么来的吗?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16:48: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741341553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你知道“加、减、乘、除、等于”这些运算符号是怎么来的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你知道“加、减、乘、除、等于”这些运算符号是怎么来的吗?.pdf

标签:表示   符号   运算   数学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