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3蜀道难蜀相

更新时间:2024-03-09 16:14:10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光彩夺目的近义词)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3蜀道难蜀相

3 蜀道难 蜀相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高

B.开国何茫然

..

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因为

D.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频繁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开国何茫然

①映阶碧草自春色

②天生丽质难自弃

①难于上青天

②以其无礼于晋

①三顾频烦天下计

②君臣相顾尽沾衣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砯崖转石万壑雷

D.舞幽壑之潜蛟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B.以手抚膺坐长叹

..

C.剑阁峥嵘而崔嵬

..

D.隔叶黄鹂空好音

..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能反映盛唐精神、代表盛唐诗歌成就的是李白。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着他鲜

明的个性。

B.“蜀道难”原本是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在李白之前,也多有人咏蜀地山川之险。

C.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璀璨,出现了李白、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

多诗人。

D.古体诗分为四、五、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对偶。

6.下列对《蜀相》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B.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 )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急流和瀑

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蜀相》中概括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两句

是: , 。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李白在《蜀道难》中引入了边塞诗的历险主题,却去除了

① ,这样,描绘的自然山水只剩下山水的艰险,滤掉了传

统山水诗中山水意象的各种附带意义,滤掉了本应该有的功利色彩,山水意象首次作为崇高的审美对

象在诗歌中出现。李白写作这首诗时袭用乐府古题,

② ,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而想象

属于文学创作表现手法,是浪漫主义作家的宝剑。《蜀道难》中,作者奇特的想象力表现在哪里呢?这

主要表现在超越时空限制,不受任何约束,任思绪放飞等方面。从“蚕丛开国”“五丁开山”的古老传说

到“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可怕现实,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的险峻到“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的深

渊,从“百步九折”“连峰去天不盈尺”的曲折高峻到“枯松倒挂倚绝壁”的险要,从“悲鸟号”“子规啼”“砯

崖转石万壑雷”的凄厉或轰响之声到“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切身感受等,无不是凭借神

奇的想象而实现的,展现了奇特想象所产生的审美效果。

8.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醒自己,他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眼到、口到。”

B.不速之客陨石真的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

C.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港澳台同胞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

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分析。

1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

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

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① ,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

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② 。而一座有

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诗的传统,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

草堂,那也许就③ 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 )。它靠的不是④ ,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

和基因。如今,草堂的工部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

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

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我们

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

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让

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也才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

性。

1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的底蕴,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B.有底蕴的文化,其实就是诗的传统

C.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

D.诗的传统,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4. 右面是同学们熟悉的杜甫画像,请你认真观察这幅画像并结合你对杜甫的认识与理解,刻画出你

心目中的杜甫形象。

要求: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

100个字。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①这首诗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

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占卜为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从送别和入蜀两方面落笔。首联从蜀道之难写起,但与《蜀道难》强烈感叹的写法迥然不同,

这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

B.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想象奇特,境界奇美,形象地表现出入蜀道路之险,

隐含着对友人的关切担忧。

C.尾联含蓄蕴藉,语短情长,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羡慕,又暗含着对自身浮沉难测

的感慨。

D.整首诗风格清新俊逸,以叙述语气开篇,中间展开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体现主旨,笔力开阖顿挫,变

化万千,富有韵味。

16.颈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7~18题。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7.下列关于陆游《书愤》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回顾年少时气涌如山,立下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深感此志难成。

B.颔联一方面赞扬历史上两次辉煌的胜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难忘的两段征战生涯。

C.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

D.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情怀,整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18.《书愤》与《蜀相》的尾联都使用了诸葛亮的典故,请问所表达的对于诸葛亮的情感有何不同?

3 蜀道难 蜀相

1.C 解析 C项,坐:空,徒然。一说坐下来。

2.B 解析 A项,①疑问代词,什么;②副词,多么。B项,代词,都是“自己”的意思。C项,①介词,表

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项,①动词,拜访,探望;②动词,看。

3.B 解析 B项中“愁”是为动用法,指“为……发愁”。其余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4.A 解析 “然后”在句中意为“这样以后”;现在为连词,意指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情。

5.C 解析 白居易不是盛唐诗人,应为中唐诗人。

6.D 解析 “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错误,应是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7.(1)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

朝开济老臣心

8.A 解析 题干中句子与A项中的引号均为标示直接引用。B项,标示特殊含义。C项,标示着

重论述或强调对象。D项,标示特定称谓。

9.①把“想象”比作“宝剑”,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想象”是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法,“宝

剑”也是剑客们的重要武器,两者具有相似性;③“想象”如“宝剑”一般作用巨大,是浪漫主义作家写

作的利器。

10.①此类诗歌中明显的功利色彩 ②展开丰富的想象

11.示例 ①自得其乐 ②平起平坐 ③另当别论 ④一朝一夕

12.D 解析 本题中,前文的话题是“诗的传统”,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此处的主语应是“诗的传统”,

据此可排除A、B两项。根据括号后面的“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这座城市的血脉

和基因”可知,此句强调“底蕴”,故选D项。

13.答案示例 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

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解析 本题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创造”与后面的宾语不搭配,应改为

“造就”;二是语序不当,“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先是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再是造就了“成都

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从而“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14.参考答案 风急天高,残阳西下,淡云渐染。杜甫,你为何如此孤独、忧郁?我知道,是身世的飘

零,为国事的渐衰。你愁眉紧锁,如一抹挥之不去的浓云久久地笼罩在你那沧桑的额头。你的目

光幽然,若有所思;你的两鬓霜染,面容憔悴;那稀疏的胡须在秋风中瑟瑟作抖。你注视着远方,用

目光亲抚着这一片你深爱着的大地,然而天高地迥,你越发地孤寂。你双手抱膝,宽大而陈旧的衣

袍却永远罩不住你那旷世的傲骨。秋风为你的漂泊而痛苦,淡云为你贫病的窘境而忧愁,苍山为

你难酬的壮志而低泣,但你依然用高远的目光寄托着对盛世的期盼。

解析 描述时着重于外在的形象〔抑郁的眼神、消瘦的脸庞、(风中)萧疏的须发〕,突出画像人

物的生活境遇(颠沛流离、苦难艰辛、年老多病),以及内在情感和精神(壮志难酬、忧国伤时、

黯然神伤等),表述当中可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15.C 解析 “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羡慕”错误。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

富贵的目的入蜀的,因而临别赠言时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

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尾联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

中,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自身在长安政治上遭人排挤的深深感慨。

16.“笼”和“绕”。“笼”字写出山上树木繁茂、枝叶婆娑并笼罩栈道的景象,生动传神;“绕”字写出

山下春江环绕蜀城奔流的美景,形象贴切。

17.C 解析 “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理解错误,“塞上长城”句,诗人

用的是南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檀道济曾自比长城,诗人用此典故是说自己当年也曾以万里长

城来自我期许,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

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两相比照,满是悲怆。所以此句情感不是自豪,而是遗憾、无奈。

18.①《书愤》中陆游通过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典故,赞美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

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②《蜀相》中杜甫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

不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惋惜。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3蜀道难蜀相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16:14: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72050538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3蜀道难蜀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3蜀道难蜀相.pdf

上一篇:扬州运河诗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诗歌   城市   想象   诗人   下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