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论文正文格式)
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
专家质疑三顾茅庐故事 篇一
其实这个也不能说很奇怪,而且诸葛亮登门自荐的这个说法,虽然是非主
流意见,也还是有一批历史学家支持这种说法。比方说有一位刘啸先生就曾经
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三顾茅庐”质疑》,他就认为“三顾”的说法靠不住,为
什么呢?他认为,就刘备和诸葛亮双方而言,刘备固然需要诸葛亮,而诸葛亮
更需要刘备。
因此他提出这样三点意见,第一点,就是诸葛亮这个人是一定要出山的,
因为这个《三国志》里面说得很清楚:“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他就
是要出将入相、建功立业,要做事情的,而刘备对于他来说是最好的人选,就
是作为一个老板的人选,这个道理我们在前面也已经说过了。诸葛亮不投靠曹
操,不投靠孙权,甚至不就近就便为刘表服务,他就是要为自己选一个最好的
老板,而刘备无疑是最好的人选,他岂肯在隆中坐等刘备“三顾”呢?那刘备
不顾呢,不来找他怎么办?所以刘啸说,这等于说诸葛亮在那儿下了一个决
心,你刘备不出来请我三次,我就在这个地方做一辈子农民了,这可能吗?你
说他这样一个自比管仲、乐毅的人,他待在隆中干什么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
第二点,刘备是需要人才,但他需要的是一群人,不是一个人;诸葛亮需
要老板,他需要的不是一批老板,是一个老板。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是需要一
群人的迫切呢,还是需要一个人的迫切呢?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刘啸先生说,以诸葛亮的智慧和当时他的社会地位,他发现刘备
应该比刘备发现他要早。刘备因为很有名了,天下枭雄了,真是天下谁人不识
君,谁不知道有一个刘备呢?刘备未必知道有一个诸葛亮。那么在这样的情况
下,应该是诸葛亮去找刘备,何况当时形势已经非常紧急,已经到了燃眉之急
的这样一个程度,他怎么可能坐在隆中还去等这个不一定有把握的三顾茅庐
呢?所以刘啸先生得出一个结论来,三顾茅庐在逻辑上无法让人接受这个结
论。应该说他这个分析还是有他的道理,那么这样一来就意味着我们要否定
《三国志》、否定《出师表》,而这个是不可以否定的,就是《三国志》你可以
第 1 页 共 7 页
否定,《出师表》否定不了,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说《出师表》是伪作,《出师
表》怎么说呢?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
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
帝以驱驰。”
这说得非常清楚,“由是”“遂许”这两个词把因果关系说出来了,是因
为刘备三顾茅庐,而且和他讨论了当世之事,使他产生感激之心,这才同意追
随刘备,遂许嘛。所以《出师表》否定不了,那么现在问题就只有这样一个办
法了,就是既不否定《出师表》,也不否定《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说法,那
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有一个猜想,就是《魏略》和《九州春秋》所说的这个事
情也是真的:诸葛亮去找了刘备,有了那一番谈话,而且刘备也采纳了他的建
议,但是还是没把他当做一等一的人才,于是诸葛亮他又回去了。回去了以
后,刘备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恍然大悟,这个人才是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我
必须把他请回来,那么就去了三次,再把他请回来。先有登门自荐,后有三顾
茅庐。但是这个说法我说清楚,纯粹是我的猜想,没有任何其他的佐证。
顾茅庐故事真实性 篇二
三顾茅庐,这个被世代传唱的经典故事,在史书《魏略》和《九州春秋》
里却是另外一个面孔,不是刘备亲自上门邀请,而是诸葛亮的自我推荐。这多
少让喜欢诸葛亮的人接受不了。如果《魏略》和《九州春秋》记载的是事实的
话,那么在诸葛亮的《出师表》里,“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话又该如何解
释?难道是诸葛亮说了假话?还是《出师表》根本就不是诸葛亮所作呢?那
么,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三顾茅庐的故事呢?
要解清这个谜呀,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刘备从袁绍那儿跑出
来,然后投奔了刘表,在荆州待了多少年呢?六年,六到七年,为什么六年工
夫诸葛亮和刘备都没有见过面?这其实也是本案的一个关键,那么也有不少历
史学家试图来解释这个问题,因为觉得这个事情说不过去,于是提出一种说
法,说实际上刘备是找过诸葛亮的,第一次去没见着,第二次去又没见着,所
以到了建安十二年,也就是他来荆州六年之后,第三次他才见着了。这个说法
第 2 页 共 7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14:36: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66175538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