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我很在乎你)
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
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
导语:项王故里,简称“项里”,又称为“梧桐巷”。是秦末农
民起义军领袖,“拔山盖世”英雄、西楚霸王项羽的出生地。它坐落
于宿迁市宿城区南郊、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徐淮路东侧。下面是小
编整理的关于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供您参阅。
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西楚霸王的出生地,项王故里。项羽字籍名羽。生
于公元前232年,二十四岁时,项羽跟随他的叔父项梁在苏州吴县率
子弟八千人揭竿而起,渡江北上,仅用三年时间便将秦王朝推翻,而
后在楚汉相争中失败,但其“力拨山兮气盖世”的气魄和宁死不屈的
精神至今为世人所称颂。
为了纪念这位历史英雄,早在康熙年间,知县胡三俊在此立碑一
方,定名为项王故里,民国初期建为项里公园,六十年代被破坏殆尽。
一九八三年起原宿迁县委县政府对项王故里的修复工程开始重新规划,
为了保证让这里的建筑风格与项羽生长的年代相符合,特聘请古建筑
专家潘谷西教授设计。项王故里总设计为三进院落,目前,已经初具
规模。
这是九六年建成的二组子母阙,古代建筑是有严格的等级界线的。
阙的本义是宫阙,引申指宫殿,古代只有皇宫前才能建阙。项羽虽未
称帝,但自秦王朝覆灭后至西汉建立的五年间,中国的政权主要控制
在项羽的手上,建都彭城后刘邦也是由他分封的,应该称得上是一代
帝王。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写道:三年,遂将五诸候灭秦,分裂
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按《史记》的写作体例,
项羽也被列为“本纪”即帝王的位置。所以这里建阙不仅与项羽的地
位相符,也是符合古建筑要求的。在这两组石阙的施工中,据开山采
石的工人说,他们为取不到大块石料正在发愁时,正巧夜间出现一次
山崩,这虽是自然现象,或者说是一种巧合,但他们认为是项羽在九
泉之下显了灵。
这是入第二道进院的过道屋,名叫“山门”。山门多用于佛寺大
门,因为汉代离我们已有两千多年了,我们所见到的汉代建筑均为仿
制。这里古建筑均仿扬州平山堂所建,但仍保持汉代的建筑特点,山
门上的横匾项王故居,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题写的。其书法风
格为皇族的馆阁体。只有皇家宫殿才能使用馆阁体,而项羽在人们心
目中一直是一代帝王,所以使用馆阁体与他的地位是相符的。
这是百米长廊,长廊的碑刻分为两大部分,东面是《史记·项羽本
纪》的'全文,大约有九千多字,分别镌刻在32块石碑上,《项羽本
纪》是汉代司马迁所著。本纪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体例之一,专
记帝王当国的事,项羽虽然未成帝业,但在秦亡汉兴之间,他曾一时
发号施令,权威同帝王一样,所以也把他引入本纪。字里行间无不透
露出对项羽的赞叹。西面是历代诵扬项羽的诗文。请随我来,这一首
就是烩炙人口的颂扬项羽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
羽,不肯过江东。”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
这是中院,中院植有四块草坪和四棵树,北面两棵是槐树,南面
两棵是橡树,它的喻意是表达了人们怀念项羽。“怀项”吗,取两个
字的谐音。
这是霸王鼎,高2。6米,直径1。9米,约8吨重。号称亚洲第
二大鼎,第一大鼎立于无锡三国城内。口沿及鼎足上的纹饰均为饕餮
纹,采用饕餮纹的意义主要是保持汉鼎的风格。我国古代的鼎不仅在
多种的典礼中使用外,还作为国家的权力的象征,有着至高无尚的、
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这里立此大鼎无疑是与项羽的地位和身份是相
符的。鼎的正面为霸王鼎三个字,后面铭文16行,共64个字。
铭文高度概括了项羽一生。表达了后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颂扬。
英风阁是项王故里的主体建筑,题字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
会主席,尤擅行楷。今人称书仙,画仙,诗仙的赵朴初。“英风阁”
三个字庄重有力,不同凡响。据说“英风阁”是项羽小时候练功习武
的地方。这是项羽的石雕像,项羽身披战袍,腰佩宝剑,怒视前方,
体现了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盖。这尊石雕像的另一个显著特
点是比较充分地反映了项羽的内在气质,请看他的神情,既有勇猛刚
烈,势不可挡,不怕牺牲的一面,又有仁慈大度,气概豪迈、耿直坦
率,不搞阴谋的一面。集中概括,形像地将司马迁对项羽的描写表现
得淋漓尽致。请看赵朴初先生为其题写的这副对联,上联为:“当年
初破秦军诸候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重瞳子。”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
想当年破釜沉舟一战,项羽率军不足五万人打败了秦军章邯部下二十
万人之后,驻扎在赵国周围准备救赵的其他诸候军,见此情景,前来
拜见项羽,都以双膝跪地行走,无一人敢仰视“重瞳子,”“重瞳子”
即指项羽,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写道:“吾闻之周王曰,舜目盖
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司马
迁认为项羽可能是舜的后代,因为舜也是重瞳子。
下联为:“垓下悲歌虞和拔山诗风旋不歇长留仁爱一杯羹。”这
句话的意思是:项羽身经七十二战所战告捷,从未打过败仗。军壁垓
下时,夜间楚歌四起,项羽误认为楚地已被汉人占领,大势已去,乃
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合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
兮虞兮奈若何!”其妻虞姬也赋诗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赋妾何聊生?”这一气壮山河的悲壮之歌风旋不歇,
“长留仁爱一杯羹”是写项羽与刘邦在广武山对峙时,项羽要刘邦与
其决一死战,刘邦不敢应战,当时刘邦的父亲正在项羽的营中作人质,
项羽说:“如果你不与我决一死战。我就把你的父亲放在锅里煮汤
喝。”刘邦却说:“我与你同受怀王之命,结为兄弟。我老子就是你
老子,你真的要把你老子煮汤喝,希望你能分一杯给我喝。”但项羽
出于仁慈之心,最后还是把刘邦的父亲及妻子儿女送还到汉营。
这是项羽手植槐,相传为第三代再生,我们现在所看到地面以上
的部份,并不是主干,其主干于明代万历年间(1576)的一次黄河决
口时所形成的泥沙埋在了地下。一九八五年,德国的一位植物学家来
到此地把它喻为“天下第一树”,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命
力旺盛,如果您春末夏初的时候来,展现在您面前的一定是枝繁叶茂
的画面。这棵老树,就像我们宿迁人民,即使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
雨,依旧笑傲江湖,历史弥久,意志更坚,这棵树就是“顽强拼搏”
宿迁精神的写照。
这是系马亭,亭子里是项羽的坐骑乌骓马。项羽被逼到乌江,剩
下单枪匹马、乌江亭的亭长备船在江边等候,项羽自认为无脸见江东
父老,便将随其转战南北,日行千里的乌骓马送给乌江亭的亭长,然
后拔剑自刎。乌骓马失去了主人,低头不语,悲痛万分,这个造型是
乌骓马失去了主人时的精神状态,所以为其题写的对联为:“瞳灵意
气垂今古,助战雄姿忆昔年。”
系马亭边的石马槽是出土文物。八一年在徐州铜山县境内,农民
修河时发现。当时发现三个石马糟,经专家鉴定是汉代文物。项羽建
都在徐州,当年乌骓马很可能使用过这只石马槽,铜山县人民将此马
槽送到项王故里,以此来纪念这位历史英雄。
这里是古老的梧桐巷,早在秦汉之际,这里广植梧桐树,因而得
名“梧桐巷”。秦朝设立郡县制,这里为下相县。《项羽本纪》《江
南通志》等史籍均注明项羽就出生在下相县的梧桐巷。这是梧桐巷中
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棵发根梧桐。专家们认为这是第四代再生。从其根
部的年轮可以看出它的古老程度。这里人们为了纪念项羽,至今仍有
栽梧桐树的习惯。这是“梧桐巷”石碑。碑文:“史记汉书,江南通
志名万历,宿迁方志,皆得项羽生于下相梧桐巷,考即此处。”
与“梧桐巷”石碑对称的,还有一块石碑,请随我来,这块石碑
由驮着,是传说中龙的小儿子,民间有句俗语“摸摸头,万事不用愁。
从头摸到尾,一辈子不后悔。”感兴趣的游客,不妨摸一摸,没准会
给你带来好运。这块石碑高2米多,是清代康熙年间知县加三级胡三
俊所立,背面有文:“项王故里古有坊,清初圮,康熙四十年(1703)
立碑于此,后碑身毁于文化革命现复元。”在复制项王故里石碑的时
候,得知我市区住东大街有一位名叫窦燕刻的老先生,笔名江苏一山,
在文革前曾将此碑文拓下,现在这块碑的“项王故里”四个字仍为胡
三俊字迹。胡三俊虽是宿迁知县,但与其它知县不同的是也加三级,
因为县官是七品,所以说胡三俊虽是县官,但他享受四品待遇,按现
在官职讲,就等于副省长放到县里做县长,这说明宿迁在康熙年间它
的政治,文化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地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这是故居纪念室,门上的横匾为著名的书画家林散之先生书。纪念室
为五开间,青砖屋顶,朴素典雅,古色古香。室内正中有尊洁白如玉
的虞姬的雕像,清芬、高洁、灵秀、英姿豪爽,栩栩如生,雕像上端
挂着由准阴书法家姜华先生书写的“巾帼英雄”的横匾,纪念室的前
墙上配置仿古的直木窗棱,后墙上悬挂着三幅油画,中间一幅是虞姬
牵着乌骓马,项羽随后,天空乌云翻滚,项羽望着虞姬和乌骓马,哀
叹大逝已去,东西二侧油画是讲述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及军壁垓下
被围困时,虞姬为了项羽重图霸业自刎而死的连环画。油画,塑像的
作者是宿迁市年青画家张劲扬,虞姬生于沐阳县的颜集乡,项羽生于
宿迁,所以自古以来,宿迁人和沐阳人有互称老表的习惯,虞是姓,
姬是我国古代对贵妇人的美称。虞姬就是泛称的“虞美人”。
虞姬是项羽一生中唯一的身边人。而且,她和项羽患难相依,生
死与共,是乱世中的一双英雄儿女,也是历史上一位完美无瑕的坚贞
女子。据史料记载,虞姬的哥哥虞子期制造兵器远近闻名,项羽练兵
习武购买兵器必出入其家,项羽武功超群,英俊潇洒,虞姬聪明漂亮,
文武双全,二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是自由
恋爱,感情特别好,项羽转战南北,枪林弹雨,虞姬从未离其左右,
所以才出现霸王别姬这一千古流唱的历史悲剧。
这儿就是项羽年青时候的习武场,据说项羽力大无比,在十九岁
的时候就能举起千斤大鼎,这个“斤”是古代的度量衡,换算成现在
的重量大约在420斤,所以说如果项羽参加现在的举重比赛,肯定能
得世界冠军,你看他一只手就能举起420斤,两只手举起一千斤应该
没问题。这是项羽家的一口井,有句话叫“吃水不忘挖井人”,也有
说“饮水思源”,每当我们看到这口井,就仿佛看到大英雄项羽。听
老一辈人说,往井水里望,只要您屏息凝视,心中默念“项羽”二字,
水中就会浮现项羽和虞姬的身影。不知今天哪位游客能和项羽有缘,
亲眼目睹项羽的雄姿。
项羽短短三十一个春秋,干出惊天动的壮举,自古以来,人们多
以成败论英雄,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而人们对项羽的评价却恰
恰相反,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从民间起来,只
有三个年头,就统率五路诸候军灭了秦朝,重新分割天下土地。封立
王候,掌握政权,发号施令,称为霸王,虽然没有能够始终保持他的
王位,近古以来,却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汉代大史学家在
《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道“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项王故里!
项王故里是为纪念推翻秦王暴政统治建立不朽功勋的盖世英雄项
羽而修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宿
迁城南。项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二十四岁时起兵反秦,
率诸侯入关,自称西楚霸王。在与刘邦楚汉争战中失败,在乌江自刎
而死,年仅3l岁。家乡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
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庙、树碑、建坊,至清初,庙毁、坊圯,僧人
他去,仅存项王手植古槐树一棵和因此而得名的梧桐树数棵。1931年,
西北军师长张华棠率部驻宿,积极倡导修复项王故里,在古槐树旁建
草亭一座,命名为槐安亭,又在院内建草厅三间,建项里小学。1935
年,县长张乃藩,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建,邀请乡绅举办菊花会,以馈
菊赏金名义集资,建起“英风阁”,英风阁内陈列有关项羽的传记,
诗词题咏,供人观赏。项王故里的大规模扩建改造是在改革开放,尤
其是地级市建立以后,市政府十分重视,拨出巨款,对其改造,增加
了新的内容。在我们面前的这座牌坊,这个广场,以及与城区相通的
道路、石阶都是本世纪初修建的。
我的讲解到这里,欢迎大家下次再来!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14:1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646071551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描写项王故里的导游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