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么形成的

更新时间:2024-03-09 11:46:5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我的好老师)

喜马拉雅山脉是怎么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是怎么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脉(梵语:himaalaya,意为雪域),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不过喜马拉

雅山脉的形成你知道多少?以下就是店铺做的整理,希望对你们有用。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原因: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 印澳板块与 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

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 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 地

震构造带上。

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 大海,称古

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 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3000万年前的 新生代早第三纪末

期,那时这个地区的 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 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

达30000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 造山运动,在地

质上称为“ 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地

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仅在 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

1300~1500米。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喜马拉雅山脉是从 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山脉这一连串 欧亚大陆山脉的组成部分,

所有这些 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万年间由造成地壳巨大隆起的环球板块构造力形成的。

大约18000万年以前,在 侏罗纪,一条深深的 地槽——特提斯洋与整个欧亚大陆的

南缘交界,古老的贡德瓦纳超级大陆开始解体。贡德瓦纳的碎块之一、形成印度次大陆的

岩石圈板块,在随后的13000万年间向北运动,与 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印度-澳大利亚板

块逐渐将特提斯地槽局限于自身与欧亚板块之间的巨钳之内。

在其次的3000万年间,由于特提斯洋海底被向前猛冲的印-澳板块推动起来,它的较

浅部分逐渐干涸;形成西藏高原。在高原的南缘,边际山脉(外喜马拉雅山脉)成为这一地区

的首要 分水岭并升高到足以成为气候屏障。

中国地处 欧亚板块东南部,为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所夹峙。自早 第三纪以来,

各个板块相互碰撞,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自始新世以来, 印度洋

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

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早喜马拉雅运动, 印度

洋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 褶皱成陆,

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与此同时 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

盆下沉,使 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

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更新世的晚 喜马拉雅运动。在 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中国地势出现了大规

模的高低分异。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

印度洋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

幅度抬升。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 印度洋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

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 塔里木、中朝、扬子)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

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 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

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

原,构成中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地貌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最典型的特征是扶摇直上的高度,一侧陡峭参差不齐 的山峰,令人惊

叹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被侵蚀作用深深切割的 地形,深不可测的河流 峡谷,复杂的

地质构造,表现出动植物和气候不同 生态联系的系列海拔带(或区)。从南面看,喜马拉雅

山脉就像是一弯硕大的新月,主光轴超出 雪线之上,雪原、高山冰川和 雪崩全都向低谷

冰川供水,后者从而成为大多数喜马拉雅山脉河流的源头。不过,喜马拉雅山脉的大部却

在雪线之下。创造了这一山脉的造山作用依然活跃,并有 水流侵蚀和大规模的 山崩。

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分为4条平行的纵向的不同宽度的山带,每条山带都具鲜明的地形

特征和自己的地质史。它们从南至北被命名为外或亚喜马拉雅山脉;小或低喜马拉雅山脉;

大或高喜马拉雅山脉;以及 特提斯或西藏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千米,由几列大致平行的

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在 中国和尼泊尔境内是它的主干部分。 平均海拔高达

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

峰有10座(截止1997年,全世界8000米以上高峰仅14座),主峰 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地质结构

喜马拉雅山脉在地势结构上并不对称,北坡平缓,南坡陡峻。在北坡山麓地带,是中

国 青藏高原湖盆带,湖滨牧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流向 印度洋的大河,几乎都发源于

北坡,切穿大喜马拉雅山脉,形成3000—4000米深的大峡谷,河水奔流,势如飞瀑,蕴

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因

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较少,植被稀疏,形成鲜明的

对比。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区的自然景象也不断变化,形成明显的 垂直自然带。

冰塔分布

在喜马拉雅中段北坡,山谷冰川上有世界上最雄伟壮丽 、形态多姿的 冰塔林。冰塔

高度为数米至30多米不等,其形貌如丘陵和金字塔。有的冰塔表面有密集的浅圆形消融

坑,晶莹闪耀,有的冰塔间有星罗棋布的冰湖,十分奇妙。有的冰塔内部有河道,在这些

冰融水的长期作用下,又形成了冰桥和水晶宫殿般的 冰洞、冰帘、冰 钟乳石、冰柱和冰

笋等,鬼斧神工,好似天然形成的 冰雕群。

形成冰塔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多支冰流汇合后,冰川运动使冰层产生褶皱和纵

横裂隙,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其次,在低纬度的高山区,极强的太阳辐射使裸露冰面的

温度升高,冰面的消融强度远远大于中高纬度的冰川,冰塔间的融水侵蚀下切能力很强。

这也是地球上其他高山冰川地区,如 阿尔卑斯山、 昆仑山、 祁连山、天山等都没有发育

出如此壮观的冰塔的原因。

全球 气候变暖是当下非常关心的问题。经过中外科学家们的考察和研究,已经在树

木年轮和冰芯记录中获得了有关喜马拉雅山地区现代冰川及古冰川的大量信息,比如古今

冰川特点、变化趋势等等。珠峰北坡的绒布冰川,总长22.4千米,裸露冰长16.6千米,

末端海拔5158米。冰塔末端从1966~1997年间后退270米,平均每年退缩8.7米,而

1921~1966年间,平均每年退缩6米。如果按每年8.7米的速度继续后退,到2035年,

还要退缩418米,到那时仍然有16千米长的裸露冰面和冰塔林,仍然是十分壮丽的冰川。

喜马拉雅山脉的传说:

在 广泛流传的藏族民间故事中,有这么一个关于喜马拉雅山区的 传说:“在很早很

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卷起波浪,搏击着长满松柏、 铁杉和棕榈的

海岸,发出哗哗的响声。森林之上,重山叠翠,云雾缭绕;森林里面长满各种奇花异草,

成群的斑鹿和 羚羊在奔跑,三五成群的 犀牛,迈着蹒跚的步伐,悠闲地在湖边饮水; 杜鹃、

画眉和 百灵鸟,在树梢头跳来跳去欢乐地唱着动听的歌曲;兔子无忧无虑地在嫩绿茂盛的

草地上奔跑。有一天,海里突然来了头巨大的五头毒龙,把森林捣得乱七八糟,又搅起万

丈浪花,摧毁了花草树木。生活在这里的飞禽走兽,都预感到灾难临头了。

它们往东边跳,东边森林倾倒、草地淹没;它们又涌到西边,西边也是狂涛恶浪,打

得谁也喘不过气来,正当飞禽走兽们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大海的上空飘来了五朵彩云,

变成五部慧空行母,她们来到了海边,施展无边法力,降服了五头毒龙。妖魔被征服了,

大海也风平浪静,生活在这里的鹿、羚、猴、兔、鸟,对仙女 顶礼膜拜,感谢她们救命

之恩。众空行想告辞回天庭,怎奈众生苦苦哀求,要求她们留在此间为众生谋利。于是五

仙女发慈悲之心,同意留下来与众生共享太平之日。五位 仙女喝大海的水,于是,

东边变成茂密的森林,西边是万顷良田,南边是花草茂盛的花园,北边是无边无际的牧场。

那五位仙女,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五个主峰,即:祥寿仙女峰、翠颜仙女峰、贞慧仙女

峰、冠咏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屹立在西南部边缘之上,守卫着这幸福的乐园;那为首的

翠颜 仙女峰便是珠穆朗玛,她就是今天的世界最高峰,当地人民都亲热地称之为“ 神女

峰”。

喜马拉雅山脉是怎么形成的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11:46: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560151550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喜马拉雅山脉是怎么形成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喜马拉雅山脉是怎么形成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