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重点问题分类汇总

更新时间:2024-03-09 11:34:5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二十四节气的谚语)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重点问题分类汇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重点问题分类汇总

概括类

1

.“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是指什么?

冰塔林有哪些奇异的景观?

2

.拍摄冰山时意外跌倒,导致尾椎骨折断、腰椎错位。

冰峰、冰河、冰凌、冰谷、冰山、冰洞等。

3

.本文记叙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请理清文章的脉络。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在各拉丹冬就近安营扎寨、第一次进入冰塔林、第二次进入冰塔林。其中,第一次进入

冰塔林是写作的重点。先写在砾石堆旁看到的各拉丹冬奇美的景象;再写接近冰山、爬过冰洞时看见的奇景;接着写

因滑倒摔断了尾椎骨留在冰窟时听到强烈的风声和看到的冰塔林仙境般的景象。

4

.本文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①美丽。如“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

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

发披肩”,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塑造了一个美丽神异的童话世界。

②威严。如“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

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

缝里”,写出了冰塔林严寒,凛冽,充满力量,令人敬畏。

5

.参考下面例子,概括5-11自然段在不同的立足点所写的景物的特点。

(1)在砾石堆上四顾,突出冰峰晶莹、冰河辽阔和冰雪天地浩茫。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靠近冰山,突出图案随意,难以名状。 (3)置身于冰窟,冰体千姿百态,冰的世界光彩夺目(闪闪发光)。

(意思对即可)

6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

.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时的所见所感。

B

.到长江源头探险是十分困难的,作者就曾摔倒在冰河上,摔断了尾椎骨。

C

.文中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

D

.在冰塔林的砾石滩上,作者找到了贝壳、植物的化石。

D(D.结合“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滩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

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可知作者没有找到贝壳、植物的化石。)

7

.选文中景物的特点随立足点变化而变化,阅读选文填写下面表格。

立足点 景象

在砾石堆上 ①

② 发现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难以名状的图案

③ 看到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纹、褶皱

第二天去冰河中的砾石堆 听到阳光下冰河融化的流水声

①看到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②接近冰山;③进入冰塔林,置身于冰窟。

8

.阅读3-11文段,填写下表,梳理作者游览冰塔林的游踪。

所至

冰山近旁

视角

四面张望

所见

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

一壁冰山像屏风,有随意性很强的各种图案

试卷第1页,共5页

冰山脚下的冰窟 远观、近观 ③

①砾石堆 ②近观 ③风雪中的琼瑶仙境,在阳光下闪光的各种冰体,冰山上的皱纹等。

9

.请你用几句话概括8-10段的段意。

文段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冰塔林游览的非凡经历。在同伴的鼓励下,作者忍受极端恶劣的天气,经受

各种折磨,不畏艰险在冰面上爬行。

10

.游记既描绘所见,更抒写自己的独特感受。选段中,作者书写了哪两方面的感受?请简明概括并简述其作用。

一方面通过展现驻地条件的艰苦和环境的危险来表述身体的痛苦;另一方面表现大自然神奇美景对自己精神的震撼

和心灵的触动。

作用:①作者的身体状况也是一条线索,随着作者身体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的理解和感受也越来越细致深

刻;②写自己的痛苦感受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作者在旅行过程中的展现的乐观坚强与顽强毅力;③从作者的

自我感受中展现出冰塔林的奇异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1

.第3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主要叙写“我”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用“我”在各拉丹冬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来衬托这里隆冬时节天气严寒以及

海拔高的特点。

12

.选文中作者写到“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这样写是不是显得作者很

悲观?为什么?

参考示例:不是;作者是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描写冰河、雪域高原给人带来的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13

.联系选文内容来看,冰山上纵横的裂纹记录的是什么?

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

词语、句子理解赏析类

1

.“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句中的“凄凉”一词应如何理解?

是指“我”窘困的现状: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外加新伤痛,哪儿都去不了。

2

.说说你对“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这句话的理解。

写出了风的大与无休止,再次表现了雪域高原气候的恶劣。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阳光和风以人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千万年累积下来的巨大力量。

4

.“小小

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如何理解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

......

“巨人之发”是指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下来的冰,这里的“小小”与“巨人”形成对比,表

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宏伟。

5

.下面四个选项中的加点词语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项是( )。

..

例句: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

....

A

.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明媚,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

的各拉丹冬主

.....

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

B

.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

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

C

.这一壁冰山像屏风

,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

D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

披肩。

...

B(A.把“各拉丹冬主峰”比作“金字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结合“巨人”一词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C.把“冰山”比作“屏风”,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把“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

挂冰的流苏”比作“长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

.赏析选文第5段中的“卖弄”一词。

“卖弄”一词在这里贬词褒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高高在上,

无所不能。

7

.根据要求赏析、理解文中划线句子。

1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从修辞角度赏析)

(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呼啸的风比作刻刀,赋予阳光和风以人的行为动作,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冰

河上形成的各种形状是被阳光和风经年累月照耀和吹刷的结果。

2

)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东的近旁。(说明其深刻的含义)

(2)说明格拉丹冬不再是生命的禁区。这里不仅孕育了长江,也孕育了生命。这是作者对格拉丹冬的由衷赞美之

情。

8

.请赏析“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

在巨

..

试卷第2页,共5页

大的冰谷中,一列小小身影。”一句中“蠕动”的表达效果。

蠕动,缓慢挪动,既写出人们在冰谷中行走得艰难缓慢,也对比写出冰塔林的辽阔、雄伟。

9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窟内冰体的形状千姿百态。表达了作者对奇特美景的喜爱和对大自然伟

大、神秘的赞叹。

10

.你能理解“……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这句话中划线的词

语“扫荡”的含义吗?

“扫荡”的本义是彻底清除,也指一种军事行动。这里指冰河上的雪粒肆虐大地,衬托这里天气极其恶劣,表现摄

制组考察队员不畏艰险的精神。

1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同伴的话有何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同伴用鼓励的话语激励“我”鼓起勇气战胜一切困难,表现了同伴

之间相互关心、乐观进取的精神。

12

.对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A

.“眩晕”在这里指“浩浩荡荡”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B

.“卖弄”在这里有显示、炫耀的意思,带有贬义色彩。

C

.“创造力”指藏北奇伟瑰丽的美,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D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受到的震撼,及对自然产生的敬畏之情。

B(解答时,一般要关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选项B中动词“卖弄”,本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这里贬义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峰、冰河、冰谷等自然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冰塔林奇美景

色的赞美之情。)

13

.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与其它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

B

.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

C

.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D

.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D(A.“欢迎”“领教”赋予“圣地”以人的特性,将“圣地”拟人化,生动刻画了各拉丹东神秘感;B.“喜欢”“不

为所动”等词,也用了拟人化手法;C.“十分情愿地露了面”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各拉丹东的神奇美妙的景象;

D.写“冰山像屏风”则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冰山耸立,阻挡在人们面前生动刻画出来;)

14

.在《藏北游历》中,作者写道:“最艰苦的历程成了最诗意的体验。”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虽然作者在冰塔林摔了一跤,摔断了尾椎骨;在海拔六千米以上的地方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产生了

高原反应;过冰河时没有力气返回;但正是在这样的旅程下作者才欣赏到了琼瑶仙境般的冰塔林,感受到了在时间

的长河中,大自然所体现出来的鬼斧神工的力量。

15

.赏析下面句子的节奏之美。

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

肩。

第一句三字、五字短语并列,第二句前半部分二字词并列,节奏短促,体现了冰体形状之多令人目不暇接;第二句

后半部分句子变长(第一句三字短语到五字短语也是由急促到舒缓),节奏放缓,让句子又融入段落主体比较舒缓

的节奏中去;整体张弛结合,体现一种音乐美。(意思对即可。)

16

.“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运用拟人修辞,表现对大自然亿万年来奇伟创造力由衷的赞叹以及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之感。

作用类

1

.请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收束全文。内容上,既写出格拉丹东环境险恶,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也表现出人类探

索与发现的勇气与意义。

2

.探究下列语句在文章构思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①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这项人类事业。

②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

③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

④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⑤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

示例一:这些内容让读者在阅读“所见”的同时也读到“见者”,了解到“见者”的艰辛与顽强,对阅读“所见”

试卷第3页,共5页

感到真实、可信,也对“见者”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示例二: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各拉丹冬的原始与神秘,体现探索的价值;另一方面说明其自然环境的险恶,探索它

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示例三:作者身体的各种痛苦体验与各拉丹冬雄伟、圣洁、瑰奇的风景形成强烈反差,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

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感受和理解也更细致,这种“悖反”使文章产生独特的内在张力,深化了散文的主题。

示例四:这些内容表明了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人类经历各种磨难甚至生死,最终还“活”在自然“近旁”,表

现人类的伟大,为全文笼罩了一层悲壮美和苦难美的色彩,增加了文章的审美内涵。

示例五:这些内容都是人类探索自然、敬畏自然的一种存在与体验,展现人在伟大而恒久的自然面前的脆弱和渺小,

有丰富文章内涵,突出散文主旨的作用。

示例六:①句在文章首段,⑤句作为结尾独立成段,相互呼应,既彰显出人类大无畏的探险精神,又表达出人类敬

畏自然但不征服自然的主张,深化了散文的思想意义。

3

.第4段中引述传说有什么作用?

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现象显得迷离有趣;为后文摔跤受伤埋下伏笔,引发读者的阅读

兴趣,让读者好奇作者“领教”了什么。

4

.有人说第6段写拍照、摔跤、受伤的细节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不同意。写用新相机退后拍照,是为了显出完整的冰山之大之壮观;写摔了一跤受伤是为了说明冰河的坚硬,并且

照应前面引述的传说。这些都从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的条件恶劣,景观壮美,让人叹服畏惧。

5

.文中多次写到作者承受的疼痛,这对本该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游记来说是否偏题?

作者反复叙写自己承受的疼痛,让读者更真切地体验考察的艰苦,也侧面写出各拉丹东自然环境的险恶。这种对“所

感”的记录是游记可以呈现的内容,正体现各拉丹东的独特之处,当然不偏离游记的主题。

6

.5-11自然段作者多次写到自己糟糕的身体状况,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1)使读者见景的同时,也“见人”:感受作者的感受,亲切、真实、可信;

(2)从侧面写出各拉丹冬环境的艰险,突出所至、所见、所感的独特性;

(3)构成文章的潜在线索:身体状况越来越糟,对各拉丹冬的感受与理解越来越细致,想象越来越富有诗意;

(4)身体痛苦坚持心灵行走,为文章染上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

(5)身体的痛苦也是表达敬畏自然的一种方式,人的痛苦在伟大而恒久的自然面前微不足道。

(这些内容的作用,既有对写景的作用,又有对主题及表达效果的作用,答出四点,意思对即可。)

任选角度赏析类

1

.选文语言极富审美价值,试任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语言平实、自由、随性,又简洁而形象。“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

的水。……我就更不在话下了。”语言平实,简洁、形象地将我们喝上水和“我”的窘境描绘清楚了。

示例二:语言朴素,亲切、自然。如“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东值得你

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给人亲切的感受。

示例三:善用修辞,生动形象。如“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

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以比喻手法生动活泼地表现冰的

形态、情态和作者强烈的情感,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富有感染力。

示例四:语言幽默,富有哲理。“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脚下一滑,分外利

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

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等语言,有的幽默而富有情趣,透视出作者的

乐观坚强;有的精炼而富有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华。

示例五:用词精简而准确,形象性强。如第二段用“凿”“旋”“切”“剁”等动词,形象而确切地展示出石的不

同状态,反映出水流的多种形态和神奇的力量,刻画出河水柔中有刚、顽强无畏的个性。

2

.细致阅读第11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选择两个角度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角度一: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呼啸的风比作刻刀,赋予阳光和风以人的行为动作,生动形象地表明了

冰河上形成的各种形状是被阳光和风经年累月照耀和吹刷的结果。

角度二:运用想象联想的表现手法,由冰山的裂纹和皱褶想象到漫长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并通过对“是否就

是年轮”的疑问,表现了作者对冰山奇景的惊叹,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

3

.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提示: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或句式安排等任一角度分析)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1)作者写景时把造物主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雄奇别致美景面前的心理感受;“卖弄”一词贬义褒

用,充分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2)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

长发披肩。

(2)该选句由短句与中长句交替的形式组织语言,句上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让读者仿佛身处冰雪世界而感到目

试卷第4页,共5页

不暇接。

写法类

1

.5-11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第②段略,简要概括。第⑦段详,不仅写其形态多样、光彩夺目,还细写对裂纹皱褶

的端详和联想、想象。(2)主观感受、想象与客观描写融在一起,文章丰厚,韵味独特。如第⑥段既有“感觉不到

冷”的主观感受,又有风对雪粒“扫荡”的客观描写,还有“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的恒久想

象。(意思对即可。)

2

.结合选文(9-11段),从写法角度谈谈作者景物描写的特色(写出两种即可)。

示例一:主客相融,虚实相生。如选文第二段作者由眼前冰山上“纵横的裂纹”“波状皱褶”之景,联想到冰川、

冰山在漫长时光里的形成变化,继而有把冰川上的褶皱想象成“树的年轮”,写景中融入作者的思绪,写实的同时

又带有诗意,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洪荒伟力和漫长历史的敬畏,给读者一种厚重的美。

示例二:巧用对比。如选文第一段用杰巴等人“蠕动”的“一列小小身影”表现人类之渺小,用“连绵”“辽

阔”“巨大”“浩浩苍苍”等词语描写自然之壮观,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大自然“无所不能的创造力”,使读

者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从而对自然产生敬畏之情。

示例三:移步换景,变换视角。选文第一段是站在“砾石堆上”远观,整体描绘冰峰的晶莹,冰河的壮阔和整个冰

天雪地的浩茫;第二段则“置身冰窟”静观,细致描摹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纹、皱褶,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

分别展现了各拉丹冬的雄伟浩荡和圣洁瑰丽,层次丰富,富有变化。

试卷第5页,共5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重点问题分类汇总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11:34: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55294538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重点问题分类汇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重点问题分类汇总.pdf

标签:作者   冰山   冰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