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新奇的意思)
中国成语故事15篇
中国成语故事1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
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
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
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大伙砍伐
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
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
燕(项羽的祖父)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
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大泽乡的`农
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
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中国成语故事2
神武挂冠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
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
尔虞我诈十分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
上表辞官。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
【出处】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
第 1 页 共 11 页
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解释】指辞官隐居。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列】置吾兄于神武挂冠,华顶高服之间,而兄亦不
受。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中国成语故事3
鹬蚌相争
赵国在战国末期出兵打燕国,苏代是燕国的谋士,他知道以
后马上去见赵惠文王,并且跟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夏天,
有一只河蚌在河滩上张开蚌壳晒太阳,这时有一只鹬鸟看见了就
用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壳给合上,结果鹬鸟的嘴被河蚌
夹住了,鹬鸟支吾的说道:“快张开你的'嘴,要不几天不下雨的
话你就会被太阳晒死的。”河蚌说道:“我把你嘴夹住,若是几
天不放你,你也要被活活的饿死的。”于是它们始终不肯相让,
这时侯一位渔翁从这里路过随手就把它们抓了回去。说到这里苏
代接着说道:“燕赵两国的势力相当,两国开战肯定互不相让,
这样秦国就像那位渔翁那样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获利,即然
如此,大王何必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呢?”赵惠文王听了以后觉得
苏代说的非常有道理,便马上放弃了进攻燕国的行动。中国成语
故事4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
第 2 页 共 11 页
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
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
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
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
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
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
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
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
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
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
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
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中国成语故事5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
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hu)
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
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
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
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鸽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
第 3 页 共 11 页
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
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
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
正和,来个公报私仇。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
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
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
劝梁鹄说:“喂养鹰鸢(yuan),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
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
有什么用呢?”中国成语故事6
这个典故出自《图画见闻志.吴道子》。唐玄宗开元年中,裴
旻因为家中父母亡故,到吴道子那里,请他答应到天宫在几个墙
壁上画鬼神,凭借这几个鬼神赏善罚恶,帮助劝善。吴道子回答
说:"我长久不动画笔了,您若有意让我画几个鬼神,就为我舞剑
一节,剑锋犀利犹如风猛,可以通过舞剑通到阴府幽冥。"裴旻听
到这,立即脱去丧服,像平常的装束一样,跑马如飞,左旋右旋,
把高剑抛到云空中,剑高数十丈,仿佛一道电光下射。之后裴旻
手握剑鞘收剑回套。围观的人达数千人,没有人不惊讶战栗的`。
吴道子于是握笔在壁上画图。运笔神速有力,风声飒然,确为天
第 4 页 共 11 页
下的壮观一景。吴道子平生绘画,都是从这得到的益处。
形容书法、绘画笔势遒劲有力。中国成语故事7
这个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楚国国
君楚庄王因左司马申舟去齐国路经宋国被杀,一气之下,发兵攻
打宋国。宋国被楚国军队围困了半年,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便向
晋国求援。晋国国君晋景公认为,晋国实力较雄厚,不出兵怕世
人耻笑,便打算出兵救宋。但是大夫伯宗却不同意出兵。他对晋
景公说:"我们决不能派救兵去帮宋国打楚国,古语说得好,'马
鞭子虽长,也不能抽打马肚子,不能去攻击它。楚国现在正是强
盛的时期,我们和它相争只能有害无益。即使像江河湖泊都能够
容纳污浊之水,山林草丛可以隐藏猛兽毒蛇,就是一块美玉有时
也难免有斑点,那么做国君岂不能容忍一时的屈辱呢?"晋景公经
过伯宗的开导,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不派兵救宋了。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人们在做某件事时,由于受客观因素所
限,力量达不到(要求)。中国成语故事8
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
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
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
往视之,苗则槁矣。
第 5 页 共 11 页
《孟子》是一部儒家经典,记载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轲
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这部书中有个故事
十分有名: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
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往上长。他
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办法帮助它们生
长。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地
拔,从早上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十分疲劳,气喘吁吁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
力气总算没白费,我帮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听了,急忙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轲借用这个故事向他的学生们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
律而主观地急躁冒进,就会把事情弄糟。中国成语故事9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
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
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
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中国成语故事
10
东晋时期,赫赫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书画俱
第 6 页 共 11 页
佳,尤其是书法,行书、草书都写得出神入化,后人把王羲之、王
献之父子并称“二王”。王献之与哥哥王徽之情深意厚,后来,
兄弟两人都患了重病,王献之先去世。家人怕王徽之悲痛,没有
把消息告诉他。王徽之老得不到弟弟的消息,忧心忡忡。一天,
他实在忍不住问家人:“子敬的'病怎样了?为什么长久没有听到
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家人含糊其词地回答,不向他吐露真
情。王徽之恍然大悟,悲哀地说:“看来子敬已经死了,是吗?’
家人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便说了实话。王徽之听了也不痛哭,下
了病榻,吩咐准备车辆去奔丧。到了王献之家,王徽之在灵床上
坐了下来。他知道王献之生前爱好弹琴,便对王献之的家人说:
““把子敬的琴取来。”琴拿来后王徽之就在灵床上一面弹,一
面想着过去兄弟两人的情谊,他越想越悲伤,弹了几次,都不成
曲调。于是,举起琴向地上掷去,然后叹道:“子敬!子敬!如今
人琴俱亡!”叹罢他悲痛得昏了过去。一个多月后他也病入膏肓
离世而去。中国成语故事11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是不爱
读书。起初,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当居要职,要多读
些书。”吕蒙说军务繁忙没有时间,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精
通经史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要你读点书,增长一点见
识,开阔一些视野。你说军务繁忙,难道比我还忙吗?我常常抽
第 7 页 共 11 页
时间读书,感到收获很大。”吕蒙于是开始利用空余时间读书。
后来鲁肃要到陆口,路过吕蒙的辖区时,他觉得吕蒙是个大
老粗,不想去见他。有人劝他说:“吕将军已经今非昔比了,应
该去看看他。”于是他来见吕蒙。大家喝酒喝得高兴时,吕蒙问
他:“现在将军重任在身,要与关羽为邻了,要怎么防备他呢?”
鲁肃说:“还没想过,到时候再说吧。”吕蒙说:“现在吴蜀虽
然结成了联盟,但关羽是虎狼之人,怎么能不早作准备呢?”于
是给鲁肃筹划了五条计策。
他非常惊奇,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吴下
的.阿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
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了!”
“刮目相看”比喻重新认识事物。中国成语故事12
视同儿戏
【成语故事】汉文帝时期,匈奴与汉朝关系紧张,汉文帝安
排宗正刘礼驻守灞上、祝兹侯徐历驻守棘门、河内郡太守周亚夫
驻守细柳抵御匈奴,并亲自视察灞上与棘门,见到刘礼与徐历把
防守视同儿戏,十分生气,见到周亚夫严密防卫才放心。
【出处】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解释】把事情当成小孩儿玩耍一样来对待。比喻不当一回
第 8 页 共 11 页
事,极不重视。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极不重视
【近义词】率尔操觚、视为儿戏、视若儿戏
【反义词】三思而行、小心翼翼
【示例】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可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中国成语故事13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
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
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
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
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他手下的人便以为主人害怕
廉颇,非常不解。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
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
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
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像老虎一样相斗,必定有一虎受
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
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为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
怀深深感动,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
第 9 页 共 11 页
杖,请人领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后用“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中国成语故事14
衣袖中没有暗拿任何进贡的财物。形容为官清廉。
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曾经担任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
山西。(作为地方最高长官,他前后在任十九年,遍巡州县,考官
访民,兴利除弊,发展生产,政绩优异,而且自奉简朴,不结私
交。)他回京城的时候,总是不带一件礼物。
人们传颂着他的一首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和线香这些土特产,本是这些地方老百姓过日
子用的东西,现在却因为一级一级向上进贡而成了地方和百姓被
搜刮的祸殃。自己偏偏这些东西什么也不拿,就带两袖清风进京
去朝见天子,免得民间也怨怒、议论!)(后来他被奸邪权贵陷害
抄家时,“家无余赀,萧然仅书籍耳”。)中国成语故事15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
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
子”的绰号。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
举人的考试。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
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
却没有考上。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
第 10 页 共 11 页
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
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解
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
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
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
山的后面。”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
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第 11 页 共 11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08:58: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459101549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成语故事1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成语故事15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