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裁员遇到博客

更新时间:2024-03-09 06:23:1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甜到炸的句子)

:当裁员遇到博客

维普资讯

'月1 7日.当百度连续发了第四份有关 针对此次裁员的声明,随即遭到媒体质疑。 7月14日下午.百度再次发表声明。 在两次声明均被媒体纷纷质疑后.百度 出,事件的导火索也正是因博客而起,百度曾 指责搜狐方面“滥用媒体公器”,据知情人介 , 公司的裁员声明后.也没能与博客上的 声音达成妥协的时候.他们忽然疲惫地意识 到,他们面对的不仅是那些有怨言的被裁员 工.也不仅是竞争对手,而是另外还有数不清 的嘴。 除了有“恩怨”和“是非”者。这里面还有 更多的与百度毫无纠葛、毫无恩怨之人.但作 为看客.他们同样义愤填膺.同样对百度“嫉 恶如仇”。 而他们的信息源.更多地来源于博客.他 们的阵地.也更多地依赖博客。 百度与前年的联想似有颇多相似之处. 绍.搜狐确实在百度发表声明后,撤下了百度 裁员录音的博客,也对征集博文的专题做了 修改。 于7月16日第三次发表针对裁员事件的声 明,将矛头对准搜狐。 7月1 7日.百度方面突然发表声明表 示,搜狐对百度已经有所改善。将暂缓下一步 行动,而搜狐并没有对百度的态度有所松动, 并于当日傍晚予以回击。对于“幕后黑手”的 指责,搜狐公司称百度“蓄意中伤”,“没有事 实依据.纯属子虚乌有”。 在搜狐推出“搜狗”之后.搜狐和百度的 关系发生了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令双方冲 突一触即发,百度裁员事件也演变成了二者 应该说,此次.百度深陷“裁员门”漩涡, 很大的一个催化剂和放大器.就是因为离职 员工的博客成了新闻源。 过去职工在面对企业裁员时常常表现得 无能为力,因为他们说企业嘴大,自己嘴小, 说了也没人听。但博客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 种境遇。当一件事情演变成一场争论.当一张 嘴繁衍出无数张嘴,公众的情绪为当事双方 加上了很多意外的砝码,越发的难以评判了。 也是闪电裁员,也一样受到关于企业责任与 道德方面的质疑,也一样在网上广为传播。只 是,当时引起热议的是论坛上一篇名为《裁员 纪实:公司不是我的家》的贴子.现在是被裁 员工的博客。 不过,现在看起来,播客时代的传播。放 大和破坏作用似乎更明显了,因为博客的主 动性和互动性都更强了。 之间的对骂。 就在人们认为由百度“裁员门”升级的搜 名叫“公司凶猛”的前百度员工在博客 上表示自己正是ES部门的被裁员工.他在这 狗百度“口水战”将形成最终的对峙时,7月 18日.网上突然爆出两个自称是百度被裁员 工的博客。将双方的口水战意外升级。 个博客中公开了百度内部的告全体员工书和 些公司内幕.以及自己对此事的评价。“公 司凶猛”认为,百度即将发布2006年第2季 度财报,裁撤Es部门是为了使财报更好看一 些。同时。这些国内被裁员工的控诉是不会传 到美国去的,因此他们的呼声不会对百度有 丝毫的负面影响。 另一名叫做“给最佳雇主上上课”的博客 就这样,一次原本平常的、而且规模也不 甚大的裁员事件,在加上了期权利益之谜,再 加上竞争对手互骂,然后又加上了被裁员工 从“裁员门”到“博客门” 7月10日,百度宣布裁撤企业软件事业 部,理由是“该 ̄lh'7成长性不够好。与百度整 体发展目标不一致”。 博客爆料之后,变得无比热闹起来。关于裁员 行为是否违反劳动法以及补偿标准等关键问 题之争,Jtl:,N倒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不过,对于处在漩涡中心的百度来说,心 中是否烦忧就不得而知了。 在百度发给全国媒体的声明中可以看 已上传了三篇文章,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此人 称自己是百度PMD部门惟一被裁撤的有期 权的员工,并详细记录了5月12日百度裁 7月12日下午,百度方面向媒体发表了 撤PMD部门员工的情形,在其中一篇博文 6O 经营者EXECUTIVE Aug 2006 

维普资讯

中甚至提到了百度HR总监,称其是“HR老 手,避重就轻”,“怪不得当年血洗联想做得那 有人说,企业裁员,短期利益受损的是个 人,而长期利益受损的,却是企业。对于企业 那时的平面媒体,都仍在维护着联想的 正面形象,几乎无~涉及被裁员工的情绪:而 这篇《公司不是我的家》的帖子,却在网上以 惊人的速度被传播。 于是一个个问题都被放大,都被细化: “为什么被裁员工必须两小时走人?”“为什么 么驾轻就熟”。该博客的文章点击已超过1 万,跟贴也达百条。 来说,不管裁员的动机是多么的积极和正面, 但结果却必然会有负面的一面。而如何将负 面影响控制到最小,考较的是管理的水平。和 “很简单,这场战斗远未结束,”~名从业 近7年的lT人士分析道,“百度极有可能再 谐是一个社会的高级标准,又何尝不是一个 企业管理的高级标准,而实现和谐的途径应 该是:不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在保护自己 利益的同时,也懂得尊重和保护别人的利益。 度陷入博客门”,“从博客透露的一些内幕,都 是之前报道未曾涉及的,因此,他们还会有什 么样的内幕抖露,目前很难猜测,但可以肯定 的是,对百度是非常不利的。” 他们的邮箱、人力地图、IC卡全部被注销?” “为什么不提前告诉员工被裁的消息?” 而联想裁员是经常性的行为,而为什么 独独这次会让被裁的员工怒火中烧,原因除 了裁的急了些之所,更主要的让员工感觉到 了一种被戏弄的感觉。因为一直以来,联想向 从文化到文化 从利益到利益 有-N MBA的典故颇为耐人寻味。 IT业界的乱象,使得一切机会都会成为 武器。当双方都掌握舆论公器的时候,似乎应 保持一种平衡,就像当今国与国之间,从核恐 怖到核平衡。因为一旦有~方不遵守规则,把 公器变成武器,打破这种平衡,将会带来一场 灾难。 “当企业发展遇到困境的时候,怎么办?” 员工灌输的企业文化是员工把企业当成家, 可是当他正在家中享受温暖的时候,却忽然 被推出屋子独自走进风雨中,其间的落差会 导致心里的不平衡。 MBA课上,教授突然发问。一个学生站起来, 很轻松地回答:“裁员渡过难关。”教授接着问 其他学生:“你们也这样认为n-57”大家都一脸 当时的联想,此时的百度,都宣称是战略 性裁员,都选择迅速解决战斗。也许这是中国 IT企业心照不宣的裁员方式,但在员工当中, 不论被裁的,还是留下的,“能够理解。但难以 接受”的现象依然存在。 有人说,中国IT企业用人太“狠”。前不 久,因员工“过劳死”而引发的对华为“床垫文 微笑,彼此心照不宣。教授略感失望并微愠地 说:“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说完教 或许这是发展中的问题,或许这是应该 付出的代价。但应该有更好的方式可以避免, 授立刻大声叫那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出去,那个 学生被请出了课堂。五分钟后,教授叫他进来, 问到:“你现在尝到了被除名的滋味了吧”。 故事可以很轻松却又让人回味,可故事 比如规则,比如公德。从一个人的生存到一个 公司的生存,再到一个业界的生存,应该是相 互关联的,因为社会再大,都是由一个个细胞 组成的。 旦变为真事jL-4+]是另外一种感觉。 2004年2月,联想曾进行过一次闪电裁 化”的质疑声还不绝于耳。现在,对百度的批 评又再度引发了大众对这个行业员工生存现 博客时代则加重了这种关联。 关于百度的博客中有种有点激烈的说 法,说百度的裁员,用“裁”都不足以表明速度 之快。用“锯”似乎更为贴切。 但是,这“锯”却显然是双面锯,锯痛的不 仅是被裁的员工,更锯痛了百度自己。博客时 代的到来,使这“锯”的锋芒更为尖锐了。 短短8天时间,百度针对裁员事件连发 四份声明,且均被质疑、回击。非但没有澄清 此次事件,反而使这一事件的走向更加扑朔 迷离起来。日前,多名百度被裁员工声称,早 在ES裁员事件之前,已有员工因期权问题导 致被裁。 员。3年的多元化战略尝试失败,被迫进行战 略收缩,重回PC市场;3月份,联想裁员 状的关注。在这个充满活力和财富机会、遍布 传奇和精英的领域,很多管理和文化上的缺 陷与偏执,被增长和繁荣掩盖了。 裁员本身是一种刚性的人力资源退出机 制,而裁员的对象又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如果在裁员的操作过程中,过于刚性而缺乏 柔性,最后必然导致裁员矛盾激化,使企业失 1O%,多元化失利的苦果由这1000多名员工 来承担和品尝。 而这1000多名员工承担的另一个层 面,则是联想新旧文化碰撞的苦果。从杨元庆 的《狼性的呼唤》到被裁员工《公司不是我的 家》,从文化到文化,正在经历一种不同寻常 的交锋与转换。 3月6日启动计划。7日讨论名单,8日提 去道义,员工失去信心,裁员成本也必然会大 大增加。结果非但是得不偿失,可能还会带来 长久难以抹去的负面影响。而风暴过后。组织 中一片肃杀之气,士气涣散,人人自危。也绝 非企业之福。 交名单,9—1O日HR审核,并办理手续,11日 面谈。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在面谈之前,他们的 切手续公司都已经办完,等他们被叫到会议 再说到百度,关于整桩事件是否有违法 之处以及补偿标准的问题,乃至其他一切争 端,一旦诉诸法律,自有司法机关和相关仲裁 部门裁决,我们更多的,是想从企业管理和文 化的角度来思考:从联想到百度,都可以称得 上是中国的优秀企业,甚至是属于最优秀的 事情演变到这个地步,是百度绝想不到 的。当公众的声音充满了质疑的时候,百度的 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或许直接利益没有 室的同时,邮箱、人力地图、IC卡全部被注销, 当他们知道消息以后,两个小时之内必须离开 公司。所有这一切,都是在高度保密的过程中 进行。联想员工在《公司不是我的家》一文里痛 苦地描述了联想的闪电裁员过程。 仅仅5天之内,联想宣布完成了战略裁 员5%(600人左右)的任务,而在此之前,联 受到损失,但间接利益肯定已经受到的损失, 而不管直接还是间接的,利益终归是利益。这 是企业的根。 这也正是员工在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 不通过诉诸法律而通过诉诸博客的主要动因 之一: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 企业之列,而他们在裁员事件上的败笔,反映 出来的正是中国企业在管理和文化上的幼稚 想已经完成了末位淘汰5%。联想的出手很 快,也是无奈。 和低级,不能克服这些硬伤,他们何时才能长 大成熟起来呢? 经营者EXECUTIVE Aug 2006 6' 

:当裁员遇到博客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06:2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365912536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当裁员遇到博客.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当裁员遇到博客.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百度   裁员   员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