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裁员风波

更新时间:2024-03-09 06:21:2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9日发(作者:跑步机减肥)

三一重工裁员风波

1.三一重工裁员被指违法梁稳根三年前承诺成做秀2012-07-1208:53:00来源:中国经济网(北京)尽管三一集团的裁员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但有法律界人士表示,以此种方式进行人员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涉嫌违法。而对于三年前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做出的“宁可高管降薪也不让员工减薪、裁员”的承诺,如今也成了市场质疑的对象。但更重要的是,对于缓解三一重工现金流窘境的H股上市,似乎也不被市场人士看好。看来,面对比08年更严峻的市场环境,三一重工需要想出更加治本的方法才行。1.1.裁员门阴霾笼罩三一重工经过三一集团一段时间的努力,“裁员门”事件似乎已经出现了转机。7月7日,一名刚刚与三一重机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的工程师表示,现在的心情很复杂,需要重新面试找工作了。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当天下午,上海地区约有70多位同事做出了和他一样的选择——拿着1.5万元赔偿金离开三一。另外约20位工程师则同意留岗或转岗。而相比于上海的转岗,沈阳发生的则是一场由培训而引发的“裁员”争议。200多名重装研究院的研发工程师,在6月29日收到邮件通知,称被列入“优化30%的人员名单内”,需于7月2日前至人力资源部报到培训。

而当涉事工程师们反对参加培训后,公司又说要进行一场考完无法查卷的‘任职资格评定考试’,不合格者才参加培训。7月4日,在向人力资源部门要求答复未果后,沈阳三一重装的部分员工于7月6日至沈阳市信访局投诉。随后在重装公司老总承诺,员工可自愿选择培训,而无论参加培训还是留岗,公司都会一视同仁不会区别对待后事件才平息。而据上海君拓律师事务所主任俞敏律师介绍,现在有不少单位采用上述这些方式进行人员调整,其实有些时候涉嫌违法。俞敏律师表示,比如员工参与培训学习,首先工资待遇不能有变化;如果是转岗,或其它涉及劳动合同条款内容的变更,这必须要劳资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如果是单方变更,那么必须有‘依法变岗’的理由——比如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即使如此,转岗后的岗位也得与员工的知识结构水平有一定关联性。1.2.行业低迷致三一祭起裁员大旗而从三一裁员风波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整个行业和企业的不景气。从去年4月份开始,伴随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不景气,我国工程机械市场开始出现持续低迷现象,在此前,该行业曾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继前4个月持续下滑之后,今年5月份主要工程机械25.77%、压路机、装载机、推土机和挖掘机销量同比分别下滑29.70%、

29.90%和23.92%。市场不景气,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也随之而起,一些企业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销量。据了解,以往国内工程机械的销售主要以融资租赁和银行按揭为主,客户需要支付20%~30%的首付,才能提取设备,但是进入今年上半年,不少公司开始以零首付方式销售,在下游企业资金收紧、无法支付余款的情况下,坏账大量增加。从经营业绩来看,今年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下滑近20%,而国内市场占三一重工主营收入接近90%。业内人士认为,三一重工在目前的环境下,将不得不过苦日子。更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裁员是三一重工为此前的快速扩张埋单。但是,市场好时就疯狂扩张,而市场不好时就先拿裁员应对的行事方式有些不负责之嫌。1.3.梁稳根承诺成空三一重工被疑难自救还记得2009年初,面对席卷而至的全球金融危机,三一集团曾以“董事长梁稳根只领一元年薪、董事全体降薪90%、高管降薪50%”,但对普通员工则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不接受员工降薪申请”的姿态,迎接挑战。如今却因“变相裁员”而引发市场持续关注,这似乎也可以说明此时的市场要比之前更加严峻。三一重工应收账款高达201.23亿元,现金紧张,这是从数据上直观反映出的问题。但是过度的销售政策,粗放的管理政策则是引起资金问题的根本原因。而引起这根本原因的客观因素则是因为整体经

济的放缓,房产限购带来的工程建设减速。在经济放缓、整体行业低迷,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之时,三一重工为了实现自己的全年销售盈利目标,采取了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或融资租凭等信用销售模式来拉拢客户,当然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当然能够以此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大批客户,实现利润快速增长。但是,一旦市场需求下降,行情不好,还款风险必然增大,而这些风险最后只能由设备生产商和银行来承担。环球网援引分析称,三一重工开始裁员,这正是随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放缓、中国工业部门所遭遇痛苦迄今最为明显的迹象。巴克莱银行分析师维多利亚-李说:“中国机械行业过去10年从未发生过裁员,即便在2005和2008年的下滑期间也没有。此次下滑肯定比以前要严重得多。”外部经济寒冬之时,机械行业下滑这些客观因素可以作为导致三一的过度销售,进而资金紧张而导致裁员的最好的理由,不过企业要想在这经济寒冬之时通过裁员,也不过是一时自保。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企业员工的成功。只有通过企业员工改进生产技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是在寒冬之时企业自救的根本方法1.4.三一重工H股二度上市前景堪忧除了要脱离“价格战”之外,现金储备不足70亿元的三一重工也把融资希望寄托于香港的资本市场。今年5月份,三一重工重新启动H股上市进程。

早在去年8月24日,三一重工就宣告,香港证监会核准其发行的H股股份数为15.41亿股(含超额配售2.01亿股)。而后,由于当时香港股市处于大幅调整之中,上市环境不理想,公司不得不缩减发行规模,降低融资量。直到去年9月22日,三一重工再次宣布,由于市况波动,暂时搁置H股上市计划。此次,三一重工将于7月16日举行发行前的推介会。据悉,其融资规模将由原计划的33亿美元,降至20亿美元,发行股数占扩大后的股本比例也由15%降至10%。有行业分析师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都一片低迷,现状并不比去年好,加上20亿美元的融资金额也不算小,能否成功发行,关键在于价格,如果发行价格继续调低的话,上市不成问题,但三一重工可能不会接受太低的价格。2.揭秘三一重工裁员真相人才“阳澄湖效应”显现正文我来说两句(129人参与)2012年07月18日11:28来源:华声在线作者:张建平打印字号保存到博客华声在线湘潭讯(记者张建平)近日,关于三一裁员的消息不断,作为一家世界500强的企业,三一是否真的在变相裁员,更是引发媒体关注。昨日,记者来到三一长沙总部进行实地调查,一探究竟。

2.1.员工称下车间培训,并非强制“公司对研发人员非常重视,研发投入相关公司股票走势三一重工11.78-0.33-2.73%上不封顶,并一直视研发为核心竞争力,对研发人员的培训更是花尽了心思,比如深入车间的岗前培训、卓越工程师的培训,自己都有亲身参与,但这些培训,研发人员都非常喜欢,公司针对培训也从”三一研发项目管理工程师唐俊告诉记者。来没有出台强制性的措施。7月9日,记者首先来到了三一工业城里的研发大楼,唐俊就在这栋大楼里工作。这栋占地面积约为17000平米的五层白色建筑可以容纳1300人左右。在总面积330万平方米的三一工业园里,这栋孵化出众多世界领先技术与产品的大楼,显得有些另类,又有些神秘。在这次裁员风波中,三一的研发人员可谓站上了风口浪尖,坊间更是传言,三一强制下放研发人员到车间培训,并称是变相裁员手段。研发楼里,略显拥挤,过道上甚至都安排了办公位。每个人都在紧张而忙碌地工作。开会、打电话、围坐讨论,言语间,各种话语交锋、融合,此起彼伏,气氛融洽。在这里,丝毫察觉不出外界有关裁员传言中的冷肃气氛。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研发人员。面对外界的裁员传言,他们表示均有所了解,但他们并不同意一些媒体的说法。这些员工都曾有在车间实习过的经历,他们均表示:“车间实习能非常直接地对公司的产品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懂得公司的生产方

式、加工工艺,能对今后的研发工作有一个指导性作用。如果把下车间培训就理解为变相裁员,实在有些偏颇。”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研发人员下车间的培训项目在三一早已有之,以前只针对新入司员工,而现阶段,在市场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为了响应集团号召,加大培训力度,所以才进一步扩大了培训范围,把一些储备人才也纳入车间培训的范围,这与变相裁员没有任何关系。据悉,在三一,从入司开始,研发人员就要进行为期6个月的岗前培训,包括车间实习、售后实习等环节。这项制度起源于2007年,当年,三一第一次在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等全国重点院校大规模招聘应届工程硕士,以满足三一的人才需求。为培养好这批人才,梁稳根董事长要求人力资源总部拿出与之匹配的培训方案,最终几经修改,确定了包括车间实习、产品介绍等长达数月的培训计划。在记者的采访中,研发人员提的最多的三一首席科学家易小刚的名字。据员工反映,易小刚之所以能成为三一的首席科学家,跟他非“易总一个月总会抽出那么几天,常重视一线车间的试验有莫大关系。深入车间一线,做试验、调设备。他曾告诫大家,搞研发光在办公室是搞不出来的。”2.2.车间里有少量研发人员培训走出研发大楼,记者带上安全帽,在三一工业城里的各个厂房里走访了起来。7月的天气,甚为炎热,但车间里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比起这天气,更为火爆。在这里,记者更为留意起一些相对文静,手脚并不熟练的一些另类“实习生”。在行业内亚洲最大的18号装配厂房里,记者遇到了来自研究总院的王新阳。他告诉记者,他作为研发人员除了呆在办公室画图设计外,在车间实习培训也是他喜欢的事情之一。王新阳向记者道出了心声,他说,研发人才下到车间以及在各系统轮岗培训,确实是非常必要的培训手段,他说,研发产品不是生搬硬套,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要多问自己,你的产品要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样的结构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而来到车间制造一线,让我比未参加生产实习的人对产品和项目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廖中杰是王新阳的带班老师,他说,他以前还带过许多岗前培训的研发人员,“这些人都比较虚心,并且很珍惜一线的实习经验,他们都是高兴而来,满载而归。在我带的学生中,公司也从来没有通过下车间培训的方式,裁过一个人。”说起三一此次加大研发人员下车间培训的力度,廖中杰更是道出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三一的研发人才一般较为年轻,对于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如果不经过基层的锻炼,一出学校就想冲到研发一线,这对一个视研发为核心力的企业来说,本就是一个危险的举动。”另一方面,据行业专家介绍,在工程机械行业中,标杆企业的研发人才结构中,专家级人才约6%,高级人才约12%,中级人才约32%,初级人才约50%,各层级比例基本是1:2的关系。而三一相比标杆企

业,尽管高端研发人才突出,但研发团队整体较为年轻,中坚研发人才的基础还不够厚实,三一加强对初级研发人员的培养,并提高初级研发人员的实践功底变得迫在眉睫。但是,三一为了调整人才结构,把一些初级研发人员分到制造等部门培训的良好初衷,却被某些流言解读为一种对人才的放弃。三一集团总裁更是站出来解释:“我们不可能让研发工程师当一线工人。但是如果研发工程师连拆装机器都不会,连机器的基本构造都不会,如何进行贴近实际的创造和研发。”谈起网上的某些新闻,王新阳有些不解,他说,有些新闻紧紧凭看到办公室里坐着几个人,就判断三一裁员,这实在很是牵强。“即便如此,如果大家都坐在办公室,不去调研跑市场,不是锻炼跑车间,那我们就是坐井观天,世界500强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坐出来的。”2.3.三一人才“阳澄湖效应”显现江苏有一个著名的淡水湖,名曰阳澄湖,吃蟹的人几乎不用看蟹,单凭“阳澄湖出品”,就认定其色、味、香之极,是蟹中极品,甚而其它产地的蟹,只要在阳澄湖转上一圈,其卖价也会倍增。近段时间,工程机械行业进入市场调整期,行业内洗牌加剧,人才流动加大,三一正是利用自身良好的人才平台,吸引了众多行业内优秀人才聚集,从而形成了一种人才的“阳澄湖效应”。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张焱,2006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毕业后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没过几年,他已经在港机设计研发方面

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今年5月份,他选择加盟三一。说起加入三一的原因,张焱告诉记者:“三一目前正在实施自己的海洋重工战略。当我来到珠海海洋重工产业园时,被其中浓烈的创业气氛所感染,在这个新平台,我能得到更好的研发项目。这是我选择三一的原因。”其实,三一作为一个成长性良好的企业,随着体量的加大,业务的拓展,研发项目越发高端,这种项目逐渐增多且更具挑战性,这对那些希望得到锻炼,进一步向尖端迈进的研发人才来说,极具诱惑力。陈彦与张焱正好相反,他选择离开三一。毕业于英国德比大学的他在英国拿到了市场营销管理的硕士学位。在2006年12月,他刚加入三一即被分到三一的国际部,做了常驻英国的营销代表。在三一,他把产品卖到了世界五大洲的十几个国家,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一度做到了三一印度的区域总经理。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陈彦的梦想就是自主创业。2011年,机会来了,他的几个同学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保温材料,拉他一同创业。这一下点燃了陈彦昔日的梦想,他选择离开三一,奔向自己新的目标。但陈彦还是坦言:“在三一,让我有了了解世界的资历与经验,我也学到了,开拓市场的许多经验。感谢三一为我提供这样好的一个平台。”现在,陈彦与他的伙伴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把公司做到向三一一样优秀。其实,有媒体更是将三一员工比喻为“阳澄湖的大闸蟹”,并认为,三一员工之所以这么吃香,并不单是因为“蟹”质好,更因其出自于三

一这个“阳澄湖”。对于社会关于“三一员工流失率较高”的传言,一系列数据足以证明其不实与片面。专家测算,优秀企业的人才流动率应在15%左右,然而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动率接近50%。有关调查显示,目前,三一的人才流动率低于15%;员工的平均司龄已超过3年,呈增长趋势,而剔除业务增长带来人员增长的因素,从司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司龄的分布比例最大,为3-5年,占员工比例的30%。事实表明,在“帮助员工成功”经营理念下,广大三一员工获得了事业平台和晋升发展阶梯,员工流动性减弱,队伍日趋稳定。2.4.周永亮博士:三一重工,值得尊敬连续两年了,春节最后一次内训都是为三一重工进行的,去年是在北京为其桩机培训,今年在苏州为其挖掘机进行培训。其实,我们公司与三一重工在培训方面多有合作,特别是我们的长沙办事处,但此次培训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上海虹桥机场到苏州昆山的路上,接我们的司机就滔滔不绝地介绍三一,并说三一的人工作都很玩命。我以为他也是三一的人。结果一问,他还不是三一的员工,是一家汽车租赁公司的,与三一重工是合作关系。看到他对三一如此敬重的样子,我觉得三一应该是一家有魅力的公司。到了培训地点后,三一方面培训的负责人来给我介绍三一重机的情况并就培训问题进行交流,让我看到了他们对于工作的认真和执着。

通过沟通,我了解到,三一的挖掘机2010年已经做到过万台。我当时觉得有点玄乎,就问了一个问题:你们这几年销售额的增长速度是多少?他们说:100%,如果到了40%以下,老板就不能接受了。目前挖掘机这个领域里所有的巨头都是国外的,如小松、蔚山现代等,三一已经是国内挖掘机的龙头了。但是,三一不满足,他们的口号是:“改变世界对中国制造的看法,为世界奉献一个世界级挖掘机品牌。”为了这样的目标,三一的人们,从上到下,将玩命工作变成了习惯!有人说,这是不是太残酷了?三一的人对我讲:“我们本来就比别人晚了几十年,别人的技术本来就比我们好,如果再不玩命,人家休息咱也休息,那还能赶上对方吗?更别提超越了。”话,是如此的实在!很多人希望看到中国企业的崛起、很多人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超越发达国家的企业、很多人希望看到中国企业打造出世界级的品牌,但是他们往往希望我们的企业也能够像发达国家的企业,该休息了休息,该上班了上班,一切按部就班,一切的规则都与发达国家的企业一样。请问:这样的状态能够超越对方吗?因此,我对三一这样非常规发展、玩命工作、力争超越的中国企业感到由衷的敬佩和尊敬!我们还不是发达国家、我们的技术底子其实还很薄、我们的技术人员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我们的发展环境也不是那么如意,如果没有超常规的发展路数、没有超出发达国家的玩命精神,

真正能够将GDP总额第二变成人均GDP进入前列,从而成为真正的强国,那将是一场美丽的梦!希望三一这样的企业更多一些。他们承载着中国制造真正进入强者行列的希望!3.三一重工裁员被指违法2012-7-128:55:35作者:佚名出处:水泥商情网★★★尽管三一集团的裁员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但有法律界人士表示,以此种方式进行人员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涉嫌违法。而对于三年前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做出的“宁可高管降薪也不让员工减薪、裁员”的承诺,如今也成了市场质疑的对象。但更重要的是,对于缓解三一重工现金流窘境的H股上市,似乎也不被市场人士看好。看来,面对比08年更严峻的市场环境,三一重工需要想出更加治本的方法才行。3.1.裁员门阴霾笼罩三一重工“裁员门”事件似乎已经出现了转经过三一集团一段时间的努力,机。7月7日,一名刚刚与三一重机签署解除劳动合同协议的工程师表示,现在的心情很复杂,需要重新面试找工作了。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当天下午,上海地区约有70多位同事做出了和他一样的选择——拿着1.5万元赔偿金离开三一。另外约20位工程师则同意留岗或转岗。而相比于上海的转岗,沈阳发生的则是一场由培训而引发的“裁

员”争议。200多名重装研究院的研发工程师,在6月29日收到邮件通知,称被列入“优化30%的人员名单内”,需于7月2日前至人力资源部报到培训。而当涉事工程师们反对参加培训后,公司又说要进行一场考完无法查卷的‘任职资格评定考试’,不合格者才参加培训。7月4日,在向人力资源部门要求答复未果后,沈阳三一重装的部分员工于7月6日至沈阳市信访局投诉。随后在重装公司老总承诺,员工可自愿选择培训,而无论参加培训还是留岗,公司都会一视同仁不会区别对待后事件才平息。而据上海君拓律师事务所主任俞敏律师介绍,现在有不少单位采用上述这些方式进行人员调整,其实有些时候涉嫌违法。俞敏律师表示,比如员工参与培训学习,首先工资待遇不能有变化;如果是转岗,或其它涉及劳动合同条款内容的变更,这必须要劳资双方协商一致同意,如果是单方变更,那么必须有‘依法变岗’的理由——比如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即使如此,转岗后的岗位也得与员工的知识结构水平有一定关联性。3.2.行业低迷致三一祭起裁员大旗而从三一裁员风波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整个行业和企业的不景气。从去年4月份开始,伴随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不景气,我国工程机械市场开始出现持续低迷现象,在此前,该行业曾呈现爆发式增

长。数据显示,继前4个月持续下滑之后,今年5月份主要工程机械25.77%、压路机、装载机、推土机和挖掘机销量同比分别下滑29.70%、29.90%和23.92%。市场不景气,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也随之而起,一些企业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以刺激销量。据了解,以往国内工程机械的销售主要以融资租赁和银行按揭为主,客户需要支付20%~30%的首付,才能提取设备,但是进入今年上半年,不少公司开始以零首付方式销售,在下游企业资金收紧、无法支付余款的情况下,坏账大量增加。从经营业绩来看,今年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下滑近20%,而国内市场占三一重工主营收入接近90%。业内人士认为,三一重工在目前的环境下,将不得不过苦日子。更有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裁员是三一重工为此前的快速扩张埋单。但是,市场好时就疯狂扩张,而市场不好时就先拿裁员应对的行事方式有些不负责之嫌。3.3.梁稳根承诺成空三一重工被疑难自救还记得2009年初,面对席卷而至的全球金融危机,三一集团曾以“董事长梁稳根只领一元年薪、董事全体降薪90%、高管降薪50%”,但对普通员工则承诺“不裁员、不减薪、不接受员工降薪申请”的姿态,迎接挑战。如今却因“变相裁员”而引发市场持续关注,这似乎也可以说明此时的市场要比之前更加严峻。

三一重工应收账款高达201.23亿元,现金紧张,这是从数据上直观反映出的问题。但是过度的销售政策,粗放的管理政策则是引起资金问题的根本原因。而引起这根本原因的客观因素则是因为整体经济的放缓,房产限购带来的工程建设减速。在经济放缓、整体行业低迷,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之时,三一重工为了实现自己的全年销售盈利目标,采取了分期付款、按揭贷款或融资租凭等信用销售模式来拉拢客户,当然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当然能够以此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大批客户,实现利润快速增长。但是,一旦市场需求下降,行情不好,还款风险必然增大,而这些风险最后只能由设备生产商和银行来承担。媒体援引分析称,三一重工开始裁员,这正是随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放缓、中国工业部门所遭遇痛苦迄今最为明显的迹象。巴克莱银行分析师维多利亚-李说:“中国机械行业过去10年从未发生过裁员,即便在2005和2008年的下滑期间也没有。此次下滑肯定比以前要严重得多。”外部经济寒冬之时,机械行业下滑这些客观因素可以作为导致三一的过度销售,进而资金紧张而导致裁员的最好的理由,不过企业要想在这经济寒冬之时通过裁员,也不过是一时自保。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企业员工的成功。只有通过企业员工改进生产技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是在寒冬之时企业自救的根本方法

3.4.三一重工H股二度上市前景堪忧除了要脱离“价格战”之外,现金储备不足70亿元的三一重工也把融资希望寄托于香港的资本市场。今年5月份,三一重工重新启动H股上市进程。早在去年8月24日,三一重工就宣告,香港证监会核准其发行的H股股份数为15.41亿股(含超额配售2.01亿股)。而后,由于当时香港股市处于大幅调整之中,上市环境不理想,公司不得不缩减发行规模,降低融资量。直到去年9月22日,三一重工再次宣布,由于市况波动,暂时搁置H股上市计划。此次,三一重工将于7月16日举行发行前的推介会。据悉,其融资规模将由原计划的33亿美元,降至20亿美元,发行股数占扩大后的股本比例也由15%降至10%。有行业分析师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都一片低迷,现状并不比去年好,加上20亿美元的融资金额也不算小,能否成功发行,关键在于价格,如果发行价格继续调低的话,上市不成问题,但三一重工可能不会接受太低的价格。

三一重工裁员风波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06:21: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364882536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一重工裁员风波.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一重工裁员风波.pdf

标签:培训   重工   员工   裁员   企业   车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