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川南油砂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08 23:50:07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8日发(作者:治疗失眠症)

川南油砂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川南油砂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张强;孙茹;陈科旭

【摘 要】泸州古隆起位于四川盆地,形成于印支运动时期。川南油砂充填在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砂岩孔隙和裂隙中,油砂多层分布,厚度变化大。通过薄片分析确定,储集层砂岩有效面孔率为7.43%-9.73%,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中等,储层次生孔隙和裂缝发育。

【期刊名称】《资源信息与工程》

【年(卷),期】2016(031)003

【总页数】2页(P39-40)

【关键词】油砂;地质特征;成藏模式

【作 者】张强;孙茹;陈科旭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四川乐山614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618

油砂是指出露地表或近地表包含有烃类的砂岩和碳酸盐岩。在常规能源日益紧缺的现状下,着力开发包括油砂在内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势必成为未来各国重要的探索热点。四川盆地泸县油砂位于泸州古隆起中部古佛山背斜和梯子岩背斜。泸县油砂充填在侏罗系下沙溪庙组砂岩孔隙和裂隙中,野外观测可见两层油砂出露。通过薄片分析确定,储集层砂岩有效面孔率为 7.43%~9.73%,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中等,湖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为有利储集层。泸县油砂是古油藏经历燕山期和喜

山期多次强烈构造活动改造而形成。

1.1 野外油砂地质特征

川南油砂主要位于华蓥山断裂带东南、长垣坝断裂以北区域。油砂主要含油层位于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地层,主要赋存于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的岩石孔隙及其层面的裂缝中。油砂点主要分布于泸县牛滩、古佛、海潮、大城等地。据观测,下沙溪庙组油砂出露主要有两层,其中下部油砂含油状况略优于上部油砂:下部砂岩层多为沿层面分布,油砂为层状、条带状,含油性较好;上部油砂多为条带状、透镜状、鸡窝状。油砂分布与断层有关,靠近断层,油砂分布较好。

1.2 油砂地质构造

川南油砂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东陷褶束和泸州穹褶束南段北部,该穹褶束位于纳溪东西向隐伏断裂以北,重庆北碚以南,北东向华蓥山断裂以东,外形似一帚状构造,明显向北东收敛,向南西撤开。区内地表构造以北东向为主,由长条形高陡背斜与平缓开阔的向斜相间排列,形成“隔挡式”褶皱。断层多与褶皱伴生,位于背斜轴部或近轴部。

主要褶皱有螺观山背斜(55)、梯子崖背斜(75)、古佛山背斜(57)、海潮背斜(73),断层主要为逆断层,其中有黄泥垭断层(24)、天洋坪断层(25)、堆金湾断层(15)(图1)。由于本区具有油气输导作用的断层发育,为深层油源的油气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1.3 油砂沉积特征

据普通薄片观察及鉴定,研究区含油砂岩以中-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砂岩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中等。碎屑颗粒分选中等,磨圆中等,呈次棱角状-次圆状,颗粒以点、线接触为主,孔隙式胶结,局部为孔隙式-基底式胶结,粒径以0.06~0.5 mm为主,碎屑颗粒含量75%~94%。其主要矿物由石英、长石及岩屑组成,次要矿物见重矿物、云母、燧石、放射状的玉髓等。石英占碎屑颗粒的含量为

60%~97%,在单偏光镜下,石英表面干净,正交偏光镜下,石英具消光性,可见多晶石英;长石有钾长石、聚片双晶的斜长石及格子双晶的微斜长石,长石含量0%~13%;岩屑含量约2%~23%,主要岩屑类型为变质岩岩屑和沉积岩岩屑,变质岩岩屑以变质石英岩、板岩及千枚岩岩屑为主,含量约3%~20%;沉积岩岩屑以石英砂岩、泥岩岩屑为主,含量约0%~20%;填隙物含量2%~15%,其中硅质胶结物不发育,以石英次生加大边方式产出,可见高岭石粘土矿物和大量的泥质、沥青充填于颗粒孔隙之间,泥质含量约1%~12%。古佛及福集地区油砂样品中偶见少量亮晶方解石胶结物充填于孔隙之中,方解石胶结物含量约3%~12%,平均值为7%。

1.4 油砂孔隙结构特征

据川南油砂样品薄片观察,研究区侏罗系千佛岩组和下沙溪庙组油砂发育的孔隙类型有剩余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及粒内溶孔,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呈三角孔状或规则状。原生孔隙主要分布1%~10%之间,沥青分布区间相对均匀,次生孔隙相对较少。据统计,砂岩面孔率介于3%~15%,平均达8.44%。多数剩余原生粒间孔被大量的沥青(油)或泥质充填,沥青面孔率1%~13%,平均值为4.48%。

1.5 成岩作用类型

据川南地区油砂样品薄片观察,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主要表现在石英等脆性岩石矿物被压实变形破碎,云母片被挤压变形。胶结作用主要是钙质胶结和硅质胶结,亮晶方解石胶结物多出现于古佛地区,呈连晶或局部连晶胶结;硅质胶结物以石英次生加大边产出。据薄片观察分析,研究区硅质胶结物较少,长石或岩屑经过溶蚀作用,还保留其原有矿物碎屑的形状,被溶蚀的部分已经形成次生铸模孔、粒内溶孔,这些孔隙增大了储集空间,对储层的形成起建设作用。

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嘉陵江祖、飞仙关组、吴家坪组的顶界面构造轮廓及褶皱强度

均与茅口组顶界面相似,并与地表一致,到宝塔组顶界面褶皱强度开始变缓,直到寒武系顶界面。在印支运动、燕山-喜马拉雅运动期间,推测至少经历了两期油气运移,其中燕山-喜马拉雅运动对本研究区油砂的形成具重要作用。

川南油砂区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烃源岩为下二叠统或下三叠统须家河组,有充足的油源供给。二叠系栖霞组、梁山组、茅口组为下沙溪庙组油砂层提供充足的油源。川南地区烃源岩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深灰色、灰色泥页岩、灰岩、泥灰岩及煤层。在层位上有寒武系、志留系、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中下三叠统、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寒武系主要为下寒武统下部的筇竹寺组及石碑组,是一套较深水和局限浅海相灰黑色页岩及暗色灰岩,剩余有机碳含量较高,其中页岩为0.3%~0.6%,灰岩为0.1%~0.2%。下寒武统上部因海退,暗色灰岩减少,至中上寒武统,红色白云质泥岩及浅色白云岩增多,生油气条件相对变差,生油指标也显著下降。

本次对川南地区油砂矿野外地质调查是首次开展川南油砂区的野外调查工作,由于过去没有针对研究区油砂开展过相应的工作,对油砂分布区的前人研究资料有限。根据此次野外勘探发现,川南油砂区显示普遍较差,其中部分靠近断层和褶皱带的大城、古佛、牛滩、海潮地区可能存在油砂资源,只是由于地表岩层被风化剥蚀等各种原因,油砂岩基本已成沥青质砂岩,并发现有呈条带状、顺层分布的沥青砂岩。

【相关文献】

[1] 臧春艳,单玄龙,李 剑,等.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生代油砂分布特征及开发前景[J].世界地质,2006,25(1):49-53.

[2] 马 力,陈焕疆,甘克文,等.中国南方大地构造和海相油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

[3] 戴鸿鸣,刘文龙,杨跃明,等.龙门山北段山前带侏罗系油砂岩成因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7,29(6):604-608.

川南油砂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本文发布于:2024-03-08 23:5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13007279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川南油砂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川南油砂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pdf

标签:油砂   砂岩   岩屑   川南   孔隙   地质   胶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