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体能活动走平衡木教案40篇

更新时间:2024-03-08 22:07:0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8日发(作者:西瓜作文)

大班体能活动走平衡木教案40篇

大班体能活动走平衡木教案40篇

《大班体能活动走平衡木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体能活动走平衡木教案40篇!

(1)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含反思设计意图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渗透着平衡原理。平衡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每天都接触很多平衡现象,如撑起的雨伞,一上一下的跷跷板等,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设计了这节活动。如何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原理,解开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动探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整个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等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从而萌发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我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平衡。

2.尝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

3.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

第 1 页 共 46页

见。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铅笔、彩笔、剪刀、纸,各种积木,瓶子、硬纸板、球、盒子、木棒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

1.出示纸和铅笔

这是什么?它们可以干什么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今天我们要用铅笔和纸来玩一个游戏,用铅笔把这张纸顶起来。

2.幼儿操作:六个小朋友一组,自己去试一试。

3.师生交流。

你是怎么样把纸顶起来的?请幼儿示范。

小结:用铅笔顶在纸上,纸就保持平衡了,我们把能让纸保持平衡的这个点叫“平衡点”。请小朋友再来试一试,找到平衡点用彩笔作出标记。

4.幼儿再次操作。

小结:纸的一个面上只有一个平衡点。

二、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1.教师示范将纸剪去一个角,请幼儿猜测纸的平衡点是否有变化。

第 2 页 共 46页

2.幼儿猜测。

3.幼儿操作: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4.师生交流。

小结:纸的形状改变了,它的平衡点也会改变。

三、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

1.出示玩具积木,请幼儿用铅笔使他们保持平衡。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积木各个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小结: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只要找到积木每一个面的平衡点,它们都能保持平衡。

四、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物体保持平衡。

出示泡棉大型积木,请幼儿想办法把它们平稳地顶起来。

用头顶、用手掌顶、用膝盖顶、用脚顶、用拳头顶、用肩膀顶、用手指顶,两人或三人合作顶等。

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许多物体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个神奇的平衡点。

五、说一说,看一看,生活经验拓展

1.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平衡原理的运用。

小结:吊灯、吊扇、吊饰都是我们身边的平衡现象,科学

第 3 页 共 46页

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东西像跷跷板、天平、秤等。

2.请幼儿欣赏杂技,感受平衡的奇妙。

杂技是高技术的平衡,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杂技的神奇吧!观看杂技视频。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运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发明更多东西。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加深对平衡的认识和理解,探索物体平衡的秘密,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动分五步完成:首先,通过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找到纸的平衡点;其次,通过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会随着纸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再次,通过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接着,通过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物体神奇的平衡点,使物体保持平衡;最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杂技视频等扩展延伸,让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本次活动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了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观察、比较、思考和细心做事的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但这个活动也带给我们很多很深的思考,比如,幼儿园教师如何对许多科学现象既准确又合理的解释,在掌握各年龄段科学内容难易的同时,如何才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更明白更了解,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做进

第 4 页 共 46页

一步的探讨。

(2)大班科学教案《找平衡》含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渗透着平衡原理。平衡现象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撑起的雨伞,一上一下的跷跷板等,幼儿对此也很感兴趣。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设计了这节活动。如何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原理,解开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动探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整个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等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从而萌发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我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平衡。

2.尝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

3.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第 5 页 共 46页

人手一只铅笔、彩笔、剪刀、纸,各种积木,瓶子、硬纸板、球、盒子、木棒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

1.出示纸和铅笔。

这是什么?它们可以干什么呢?今天我们要用铅笔和纸来玩一个游戏,用铅笔把这张纸顶起来。

2.幼儿操作:六个小朋友一组,自己去试一试。

3.师生交流。

你是怎么把纸顶起来的?请幼儿示范。

小结:用铅笔顶在纸上,纸就保持平衡了,我们把能让纸保持平衡的这个点叫“平衡点”。请小朋友再来试一试,找到平衡点用彩笔作出标记。

4.幼儿再次操作。

小结:纸的一个面上只有一个平衡点。

二、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1.教师示范将纸剪去一个角,请幼儿猜测纸的平衡点是否有变化。

2.幼儿猜测。

3.幼儿操作: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4.师生交流。

第 6 页 共 46页

小结:纸的形状改变了,它的平衡点也会改变。

三、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

1.出示玩具积木,请幼儿用铅笔使他们保持平衡。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积木各个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小结: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只要找到积木每一个面的平衡点,它们都能保持平衡。

四、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物体保持平衡

出示泡棉大型积木,请幼儿想办法把它们平稳地顶起来。

用头顶、用手掌顶、用膝盖顶、用脚顶、用拳头顶、用肩膀顶、用手指顶,两人或三人合作顶等

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许多物体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个神奇的平衡点。

五、说一说,看一看,拓展生活经验

1.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平衡原理的运用。

小结:吊灯、吊扇、吊饰都是我们身边的平衡现象,科学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东西像跷跷板、天平、秤等。

2.请幼儿欣赏杂技,感受平衡的奇妙。

杂技是高技术的平衡,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杂技的神奇吧!

第 7 页 共 46页

观看杂技视频。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运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发明更多东西。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加深对平衡的认识和理解,探索物体平衡的秘密,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动分五步完成:首先,通过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找到纸的平衡点;其次,通过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会随着纸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再次,通过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接着,通过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物体神奇的平衡点,使物体保持平衡;最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杂技视频等扩展延伸,让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本次活动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了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观察、比较、思考和细心做事的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但这个活动也带给我们很多很深的思考,比如,幼儿园教师如何对许多科学现象既准确又合理的解释,在掌握各年龄段科学内容难易的同时,如何才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更明白更了解,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做进一步的探讨。

(3)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实验》含反思

活动意图:

第 8 页 共 46页

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2、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

第 9 页 共 46页

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活动重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第 10 页 共 46页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第 11 页 共 46页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第 12 页 共 46页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第 13 页 共 46页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4)大班健康教案《平衡木行进拍球》含反思

【活动目的】

1、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

2、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3、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皮球若干、低矮的平衡木。

【活动过程】

幼儿双脚站在平衡木上,横着走,一边拍一边往边上走,不能掉球,同时也不能掉下平衡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爱动这一特点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体育活动。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准备材料,制作青草、小路,还有路边的小花,我还选用了幼儿能够接受的高矮适中的平衡木,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第 14 页 共 46页

(5)大班体育优质课教案《平衡凳》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平衡凳游戏,发展幼儿的灵敏、力量和协调性。

2、培养幼儿积极思维、主动创想团结合作、富有责任感的品质及遇事沉着冷静、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

3、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运动的快乐。

4、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平衡凳12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活动手腕、脚踝

2、热身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自由选择平衡凳,探索创造平衡凳的各种玩法。

2、教师组织幼儿集中展示比较有新意和锻炼价值的几种玩法,并让幼儿选出三种感兴趣的进行练习。

3、将选出的三种动作串起来,幼儿分成四队进行平衡凳竞赛。(两遍)

第 15 页 共 46页

4、老师教授平衡凳趣味游戏①幼儿尝试十人同时站上一条平衡凳。(如果都成功直接进入④)②择优示范,请他们谈谈为何能成功,并总结归纳出如下几点:

a、要稳住重心,不要摇晃,不要推挤。

b、多想到同伴,采取紧贴和侧站的方式,以增加空间。

c、间隔幼儿手臂互拉的技巧。

③请幼儿们再次活动,牢记同伴获得成功的经验:控制平衡,站的姿势,要有序。

④结合已有经验,增加难度,再次游戏。

将两条平衡凳并在一起,减小空间,让二十名幼儿站上去。

⑤如果失败,引导幼儿分析原因,再次尝试。如果再次失败,教师将协助幼儿完成,并告诉他们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再集体完成一次。

⑥如果成功,老师加入再玩一次。用表扬的方式告诉他们成功的所在。

⑦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欢呼。

三、结束部分“玩了半天,身体累累的吧?,现在两个小朋友互相帮助按摩一下,放松放松”。

(老师可对活动进行讲评)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交流分享没完成任务时的沮丧心情,及通过合

第 16 页 共 46页

作,互相帮助后全体站上平衡凳的喜悦心情,引导幼儿认识到只要开动脑筋,相信自己,团结合作,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6)大班优秀体育活动教案《幼儿平衡攀爬游戏》含反思

游戏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2、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增强幼儿的体质。

3、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走过平衡木、渡过攀岩墙,发展幼儿平衡、攀爬、协调等基本动作。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游戏准备:

攀岩墙一面、平衡木一条、荡木一条、跳绳两根、大皮球若干。

游戏玩法:

1、小班:"过小桥"。从起点开始自己独立走过平衡木,到达终点后连续拍球20下,即可获得奖品。

2、中班:"过荡桥"。从起点开始自己独立走过"荡桥",到达终点后连续跳绳10下,即可获得奖品。

3、大班:"过攀岩"。从起点开始自己独立走过"攀岩",到达终点后连续跳绳20下,即可获得奖品。

第 17 页 共 46页

游戏规则:

1、幼儿必须按规定数量完成游戏。

2、一切活动都要幼儿自己独立完成,家长可以提醒,不可以帮助。

活动反思:

一、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攀爬》一课我从教案的设计上进行改变,使课的目标更具体细化、更有针对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自主、合作、创新的模仿各种动物的爬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过程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攀爬》一课,从教学内容上看体现了知识性、趣味性、实效性的有机整合。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散点自锻、分组结伴(分组创新尝试练习),如:创想活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言语启发、鼓励,让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积极创想、合作探究,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螃蟹、蜗牛、小蛇和毛毛虫等动物的模仿爬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想也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在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调动。

第 18 页 共 46页

三、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攀爬》一课学生在“模仿各种动物的爬行、模仿各种动物的跳的接力”的自主学习中,为了使学生体验快乐和成功,我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势,在模仿各种动物的爬行创想练习中,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在模仿各种动物的跳的接力时,学生分组合作,显示出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小伙伴一起研究性学习。

四、实践与反思在《攀爬》一课的实践反思中,我感到对教材的目标把握还得不够,要进一步学习、研究、探索、运用学生自主学习这个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引导、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思考了什么,感悟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还得实践、反思、实践、反思、再实践。今后我在教学中还有待改进的地方是:1、由于创想活动的时间我没有掌握好,只好把调节游戏给省了,直接进入到下一步的教学中,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分钟,但是却给我留下了不小的遗憾,也使整节课显得不够完美,所以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我今后要更加注意。2“模仿各种动物的跳的接力”的教学设计上,我还要动些脑筋,采用更多的不同形式进行教学,注意小组成员间的通力配合。在巡视指导方面,我照顾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应更加注意对差生(行为偏差生、完成动作不好的学生)的帮

第 19 页 共 46页

助,使他们取得进步,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步伐,也让他们体会到进步、成功的喜悦。

(7)大班健康教案《快乐平衡台》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在户外游戏时喜欢玩平衡台,有些幼儿会自主地将平衡台拼成一座“桥”,从“桥”上走来走去,但由于合作意识不强,常常因为谁先过桥、怎么拼桥等问题闹得不欢而散。为满足幼儿游戏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一健康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平衡台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求异思维,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2.能按一定的规律将平衡台组合成“桥”,发展幼儿观察、推理能力。

3.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平衡台若干(平衡台上贴有各种几何图形及数字1~lO)。

2.幼儿已玩过找规律的游戏。

第 20 页 共 46页

3.音乐及鳄鱼胸饰。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平衡台操

幼儿手持平衡台走进场地。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有没有玩过平衡台?请你们每人找一个空位子坐下来,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

(师生随音乐自由地在平衡台上做操:坐在平衡台上勾绷脚、踢腿,站在平衡台上做腹背运动等。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做热身运动,幼儿动作较舒展,情绪较好,为开展下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自由探索平衡台的不同玩法

师:除了刚才做的动作,平衡台还可以怎么玩?请你们每人找一块空地玩一玩,看谁玩得花样多。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个别指导。

集中幼儿,交流玩法。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玩法,你们真棒!

(这一环节,幼儿想到了从平衡台上跳过去,单脚站在平衡台上,坐或趴在平衡台上摇小船,推平衡台,几个幼儿将平衡台拼起来玩等。通过幼儿主动作用于平衡台进行各种活动,对幼儿多种技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游戏:过桥

第 21 页 共 46页

1.启发幼儿寻找规律合作搭“桥”,并自由练习。

师:请小朋友看看平衡台上有什么。

平衡台上有数字和各种图形,可按什么规律排队?

请你们帮它们找找规律,给它们排排队。

你们是怎样给它们排队的?(幼儿介绍)

(此环节与数学领域相结合,变讲授学习为探索学习,为幼儿提供了探索的机会。幼儿根据平衡台上的数字、图形、颜色找规律,进行拼桥并玩过桥游戏,通过探索、尝试以及运用自身已有的经验,不断寻求新的活动方式,在提高活动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2.按要求合作搭“桥”,玩“过桥”游戏。

(1)师:请你们按平衡台的颜色分成红、黄两队(幼儿分别站在红、黄线上),红队按平衡台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列成“桥”,黄队按平衡台上的数字从大到小排列成“桥”,看哪队排列速度快。

(2)师:请你们把双数的平衡台抽出组合成“曲桥”(一组平衡台之间的距离小,另一组平衡台之间的距离稍远些)。幼儿自由选择并练习。集合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走得又稳又快。

(3)将抽出的平衡台还原。师:红队走单数过桥,黄队走双数过桥,过桥时如果从桥上掉下,退回重走,要求走得又稳又快。

第 22 页 共 46页

变换过桥要求,幼儿练习过桥。

(走曲桥、走单数或双数过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组织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平衡台引发的动作由易到难地进行练习。)

四、游戏:大鳄鱼

集合幼儿成一路纵队。

师:老师来做大鳄鱼,小朋友从曲桥上通过,要走得又稳又快,注意安全,不要被大鳄鱼“咬”到。

幼儿游戏。

师:一点东西也没吃到,让我来抓几个。

幼儿四散跑。

(在玩大鳄鱼吃小朋友的游戏时,幼儿四散跑动,目的是为了放松幼儿紧张的情绪。此环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体现了师生互动。)

五、放松游戏:吸尘器

启发幼儿将平衡台想象成吸尘器,整理场地结束活动。

师:大鳄鱼刚才吃东西吐得地上到处是脏东西,让我们用平衡台傲吸尘器,一起来打扫干净。

(体育活动与故事情节、幼儿兴趣相结合,让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第 23 页 共 46页

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驱力来自于他们的好奇、好动的心理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渴望,在活动中教师应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教师的适当引导,实际上是给幼儿一个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机会,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增强幼儿的社会合作能力。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是创新教育中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不能仅仅注意幼儿体育教学的生物功能,更要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使儿童得到充分发展。

(8)大班教案《平衡板》

活动目标

1.探索平衡板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求异思维,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2.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1.平衡板若干(平衡板上贴有各种几何图形及数字1~lO)。

2.幼儿已玩过找规律的游戏。

3.音乐及鳄鱼胸饰。

活动过程

第 24 页 共 46页

一、热身运动:平衡板操

幼儿手持平衡板走进场地。

师:小朋友,你们平时有没有玩过平衡板?请你们每人找一个空位子坐下来,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

(师生随音乐自由地在平衡板上做操:坐在平衡板上勾绷脚、踢腿,站在平衡板上做腹背运动等。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做热身运动,幼儿动作较舒展,情绪较好,为开展下面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自由探索平衡板的不同玩法

师:除了刚才做的动作,平衡板还可以怎么玩?请你们每人找一块空地玩一玩,看谁玩得花样多。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个别指导。

集中幼儿,交流玩法。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玩法,你们真棒!

(这一环节,幼儿想到了从平衡板上跳过去,单脚站在平衡板上,坐或趴在平衡板上摇小船,推平衡板,几个幼儿将平衡板拼起来玩等。通过幼儿主动作用于平衡板进行各种活动,对幼儿多种技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游戏:过桥

1.启发幼儿寻找规律合作搭“桥”,并自由练习。

师:请小朋友看看平衡板上有什么。

第 25 页 共 46页

平衡台上有数字和各种图形,可按什么规律排队?

请你们帮它们找找规律,给它们排排队。

你们是怎样给它们排队的?(幼儿介绍)

(此环节与数学领域相结合,变讲授学习为探索学习,为幼儿提供了探索的机会。幼儿根据平衡台上的数字、图形、颜色找规律,进行拼桥并玩过桥游戏,通过探索、尝试以及运用自身已有的经验,不断寻求新的活动方式,在提高活动能力的同时,发展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2.按要求合作搭“桥”,玩“过桥”游戏。

(1)师:请你们按平衡台的颜色分成红、黄两队(幼儿分别站在红、黄线上),红队按平衡台上的数字从小到大排列成“桥”,黄队按平衡台上的数字从大到小排列成“桥”,看哪队排列速度快。

(2)师:请你们把双数的平衡台抽出组合成“曲桥”(一组平衡板之间的距离小,另一组平衡板之间的距离稍远些)。幼儿自由选择并练习。集合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走得又稳又快。

(3)将抽出的平衡板还原。师:红队走单数过桥,黄队走双数过桥,过桥时如果从桥上掉下,退回重走,要求走得又稳又快。

变换过桥要求,幼儿练习过桥。

(走曲桥、走单数或双数过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组织活

第 26 页 共 46页

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平衡板引发的动作由易到难地进行练习。)

四、游戏:大鳄鱼

集合幼儿成一路纵队。

师:老师来做大鳄鱼,小朋友从曲桥上通过,要走得又稳又快,注意安全,不要被大鳄鱼“咬”到。

幼儿游戏。

师:一点东西也没吃到,让我来抓几个。

幼儿四散跑。

(在玩大鳄鱼吃小朋友的游戏时,幼儿四散跑动,目的是为了放松幼儿紧张的情绪。此环节,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体现了师生互动。)

五、放松游戏:吸尘器

启发幼儿将平衡台想象成吸尘器,整理场地结束活动。

师:大鳄鱼刚才吃东西吐得地上到处是脏东西,让我们用平衡台做吸尘器,一起来打扫干净。

(体育活动与故事情节、幼儿兴趣相结合,让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结束活动。)

(9)大班教案《平衡实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第 27 页 共 46页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第 28 页 共 46页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第 29 页 共 46页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 30 页 共 46页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

第 31 页 共 46页

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10)大班教案《平衡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按快慢节奏过平衡木,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2.敢于挑战,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第 32 页 共 46页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平衡木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T:今天我带来了一段很特别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2.幼儿自由走平衡木。

小结:刚才你们在平衡木上走圆场的时候手都伸平了,走得稳稳的,很棒。

3.幼儿示范各种方法走平衡木,教师抓典型讲解要领。

T:你们刚刚是行走过了平衡木,那还有其他什么方法过平衡木呢?(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跟着在原地练习。)

T:现在请你们选一种方法来过平衡木。

4.幼儿练习。

T:你们刚刚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1)没困难——你们真厉害,都能稳稳的过平衡木。

(2)有困难——那你选一种最稳、最安全的方法再来过一次平衡木。

T:这一次我有一个新的要求,请你们听好我的哨声有节奏的过平衡木。

第 33 页 共 46页

5.听音乐,比较两段音乐旋律。

T:下面我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们听一听哪里快、哪里慢?

6.幼儿分别根据快、慢的音乐选择走的方法进行练习。

(1)慢音乐——原地练习两个动作,要求按照音乐节奏;熟练后再上平衡木练习。

T:请你用分合的方法,有节奏的来走一次平衡木。

T:你还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再走一次。

(2)快音乐——直接上平衡木练习。

T:这次音乐变快了,你能又快又稳又安全的走过平衡木吗?好,来试一试吧!

7.教师示范完整的表演。(加高平衡木:两低一高)

T:你们都能稳稳的走过平衡木,真厉害!我也很想来试一试,你们可要看仔细啦!

T:你们刚刚发现了什么?

T:平衡木加高了,我刚刚走了几个慢的?听到什么音乐后亮相?

T:你会做一个很帅气的亮相吗?(教师喊口令,幼儿自由做出亮相的动作。)

8.幼儿尝试跟音乐完整表演两遍。

9.幼儿坐在平衡木上进行放松运动。

第 34 页 共 46页

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爱动这一特点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体育活动。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准备材料,制作青草、小路,还有路边的小花,我还选用了幼儿能够接受的高矮适中的平衡木,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11)大班教案《平衡木》

教学目标:

1.探索用平衡木来锻炼身体的方法,在上面平衡走、跑、跳、爬等。

2.发展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培养运动中的合作能力。

3.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教学准备:

平衡木4根、小动物图片4张:小鸟、乌龟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奶牛舞》:

师:天气不错,我们来跳跳舞吧!(一次)

二、游戏:自由探索玩平衡木的方法。

师:你们跳得真好!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平衡木)

平衡木可以怎么玩呢?你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自由在平

第 35 页 共 46页

衡木上玩各种各样的方法。)

三、用平衡木来锻炼。

1.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在平衡木上锻炼身体,看谁的锻炼方法好而且多呢?

2.幼儿分散在物体中独自或结伴尝试各种运动,如:跳、走、跑、爬等等。

3.教师观察指导,称赞好的锻炼方法,并鼓励幼儿一起模仿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四、幼儿展示在平衡木上玩的方法。

1.在教师的带领下,全体幼儿一起进行鸟飞、大步走、乌龟爬等方法。

师:大家想出了很多方法,我们现在请一些小朋友给大家表演一下。

鸟飞、大步走、乌龟爬等方法来锻炼。

五、竞赛游戏《小乌龟运粮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小乌龟运粮食吧。出示图片让幼儿模仿过平衡木。(游戏1-2次)

六、整理各种材料,离开运动场地。

师:你们帮小乌龟运了粮食它们真高兴,现在你们也累了,现在我们开着小火车一起到教室休息一下吧!

(12)大班教案《有趣的平衡》含反思

第 36 页 共 46页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平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第 37 页 共 46页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第 38 页 共 46页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第 39 页 共 46页

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第 40 页 共 46页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13)大班教案《平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重量,探究平衡方法。

2、发现操作规律,培养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第 41 页 共 46页

物质准备

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

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重点、难点:

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

1、回忆并巩固上次实验结果与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

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第 42 页 共 46页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

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幼儿:要在短的那边多放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

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

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幼儿:我觉得是要在长的那边多放,因为那边长。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

3、介绍实验规则和记录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

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幼儿: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要不就不稳了。

第 43 页 共 46页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

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

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幼儿④:

第 44 页 共 46页

“不是多一块。”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幼儿④说:“不对。”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请每一组幼儿把成功的积木的数量填写在大的记录表板子上。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

幼儿:和我猜想的一样,长的那边积木少。我猜想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

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

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

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

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

第 45 页 共 46页

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

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大班体能活动走平衡木教案40篇这篇文章共57915字。

第 46 页 共 46页

大班体能活动走平衡木教案40篇

本文发布于:2024-03-08 22:0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06829154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班体能活动走平衡木教案40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班体能活动走平衡木教案40篇.pdf

标签:幼儿   活动   教师   积木   探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