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发(作者:中小企业创新)
百度文库
7个读音特多的常用字
4个八读字,2个九读字,1个十读字
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本来读音和含义,这叫本音、本义。由于汉字的内涵丰富,往往一个字除了本字的本音、本义外,有时用作借字(也叫通假字或通借字),那么就还有通假音、义,有的字甚至有多个通假音义。此外,作为方言或是古汉语含义时,它和本字或现代汉语常是同一字形而音义都不一样。就字音而言,还有的字一个字而发两字的合音;再有个别字,古人用作姓氏或古代特殊事物的名称时,其读音也和本字有差异。这样,就形成了一些字的多种读音,造成汉字的一字多读现象。
综观浩如烟海的大量汉字中,一字多读的字很不少。据《辞海》中收录的多音字2641字分析统计:其中一字二音的2112个,一字三音的422个,一字四音的81个,一字五音的18个,一字六音的7个,一字八音的只有1个。而《汉语大字典》收录的多音字多一些,一字读6音以上的字有29个,其中:6音的15个,7音的7个,8音的4个,9音的2个,10音的1个。可见一个常用的字读成二、三个音的虽然时常见到,但能读成六、七音以上则是风毛麟角,寥寥可数了。
有趣的是,在这极少数的字中,却有7个字,它的读音分别竟达8、9、10个(含同音异调)之多,这不能不说是稀见和罕闻。
下面介述的:那、番、单、贲、湛、缪和敦7个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见字,可能没有料到它们却就是汉字中读音特多的字例:
一、可读8个不同字音的有:那、番、单、贲四个: (一)那字:
1.nà,代词,指远处人和事物。如那人,那边,那些。
2.nǎ,代词,表疑问,同“哪”。如那(哪)儿?
3.Nā,姓。《清史稿》:那桐的那。见《那桐传》。
4.nèi,“那一”的合音。如毛泽东《蝶恋花》词:“赣水那边红一角。”
5.něi,“哪一”的合音。如翟灏《通俗编》:“那个鱼儿不识水?”
6.nuó,多。《尔雅》:“那,多也。”美好。《国语》:“使富都那竖赞焉。”安闲。《集韵》:“那,安貌。”奈何。《玉篇》:“那,何也。”于。《尔雅》:“那,于也。”移动,同“挪”字。《清平山堂话本》:“新人那步过高堂。”姓(Nuó)。西魏有扬州刺史那椿。
7.nuò,语气词,表疑问,用在句末。犹奈也。杜甫《北征》:“那无囊中帛”。尽也,见《广韵》。
1
百度文库
8.né以(又读nuó)那吒。佛教护法神名。
(二)番字:
1.fán,同“蹯”,兽足;通“藩”,篱笆;通“蕃”,茂盛。
2.fān,更代,轮值;次,回;旧时对异族和洋人的称呼;通“翻”。
3.bō,“番番”勇武貌;通“播”,传布。
4.pō,同“鄱”,古楚国地名。即江西波(鄱)阳县。
5.Pān,广东番禺,县名。姓,武帝时有番系。
6.pàn,同“潘”,古县名,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
7.pí,同“蕃”,汉代鲁国的县名,在今山东滕县境内,或作番。
8.pán,“番须”,古代陕西省的一个山谷名。
(三)单字:
1.dān,单独,奇数,薄弱,记事的纸单,仅仅;通“殚”,竭尽也;大,《说文》:“单,大也。”
2.dǎn,通“亶”,诚,厚。《说文通训定声》:“单,借为亶。”
3.chán,古代纪年用名。十二地支中卯的别称。
4.chǎn,同“啴”,宽舒。
5.dàn,通“惮”,畏惧;厚,《诗·周颂》:“单厥心。”
6.zhàn,通“战”,战斗。《马王堆汉墓帛书·十六经·雌雄节》:“以求则得,以单则克。”
7.Shàn,姓,隋末有单雄信;县名。
8.Tán,姓,也作檀,东周有单伯。
(四)贲字:
1.bì,文饰。《玉篇·贝部》:“贵,饰也。华美,光彩貌。”《广雅·释诂一》:“贲,美也。”
2.fén,大。《集的·文韵》:“贲,大也。”
3.bēn,鬲,即膈膜。《索问·缪刺论》:“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
4.fèn,同“坟”,隆起。同“忿”,愤怒。通“偾”,覆败。又通“奋”,显露。
2
百度文库
5.Féi,姓。今读奔。
6.bān,同“斑”。杂色花纹或斑点。
7.lù,贲浑,古地名,见《集韵·屋韵》。
8.pān,贲禺,即广东番禺。见《山海经》
二、可读9个不同字音的有湛、缪二个: (一)堪字:
1.chén,沉没,为沉的古字;深邃。《说文·水部》:“湛,没也。”段玉裁注:“湛,沈,古今字。”
2.dān,喜乐,《诗·小雅》:“孙其湛。”沉迷,《诗·大雅》:“荒湛于酒。”
3.zhàn,清彻,浓重,深,盈满,湿润,淬;古水名;姓,明有湛若水。
4.jìn,浸泡,也作浸。《集韵·沁韵》:”湛,渍也。”“浸,渍也,或作湛。”
5.yǐn,“湛”,水动貌。
6.Tán,水潭,舒缓。
7.chēn,水貌,《集韵·寝韵》:“湛,湛潭,水貌。”
8.yín,同“霪(淫)”,久雨。
9.shèn,古水名,注河南济源县,现已湮。
(二)缪字:
1.móu,麻十束为缪;帛的一种:“绸缪”,绵密、缠绵,情意深厚。
2.jiū,交错;细;通“纠”,纠正;通“棹”,绞,上吊。《汉书·外戚传下》:“即,自缪死。”
3.miù,欺诈;虚伪;通“谬”,错误,如纰缪。
4.mù,通“穆”,肃敬;左昭右穆,多作右缪;“缪然”,深思也。
5.Miào,姓,宋有缪若虚。明有医学家缨希雍。
6.liǎo,同“缭”,纠结,缠绕;“缪绕”同“缭绕”。《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缪绕玉绥。”“玉绥”,女衣上的玉饰。
7.liáo,“缪缪”,丝貌。见《广韵·萧韵》。
3
百度文库
8.liào,蜩缪,也作蜩蟉,掉头也。《集韵·啸韵》:“龙首动貌。”
9.lù,通“戮”。《古文苑·诅楚文》:“昔我先君穆公,乃楚成王,是缪力同心,两邦有壹。”章樵注:“缪,读作戮。”
三、可读10个不同字音的有敦字1个:1.dūn,厚。《易经》:“敦临吉。”敦,怒也,见《说文》。督促。《孟子》:“使虞敦匠。”劝勉,《管子》:“下敦其业。”和睦。《新唐书·王世充传》:“敦邻好也。”
2.dùn,竖。《庄子》:“敦杖蹙之乎颐。”敦,古同“墩”。
3.duī,治理。《诗·鲁颂》:“敦商之旅。”逼迫。《诗·邶风》:“王事敦我。”
4.duì,敦,黍稷器,古代以敦盛食。
5.tún,通“屯”。《集韵》:“屯,通作敦。”
6.tūn,“敦恨,同憞恨”,心不明也。见《集韵》。
7.dào,复盖。《周礼·春官》:“每敦一几。”
8.diāo良山曲,画饰,《睛·大雅):“敦弓既坚、”敦弓画弓也-
9.tuán,聚拢。《诗·大雅》:“敦彼行苇。”通“团”。《诗·豳风》:“有敦瓜苦。”
10.zhūn.通“淳”,布帛的宽度.见《集韵》。
这“敦”字是一个多义、多音的字,既有本义本音,又有多个通假义和通假的字音,如通“屯”、“团”、“淳”,又同“憞”、“墩”等,因此,读音特别多。
著名的章回小说《镜花缘》作者清代李汝珍是一个擅长韵学的名家,他抓住“敦”字这个突出的特征,在《镜花缘》第16回中专门写了一大段文章假借黑齿国才女“紫衣女子殷勤问字”的情节,借多九公之口畅谈“敦”字有十音的字学和韵学知识,强调辨音对于读书识字之重要,大讲反切叶韵之说,以炫示作者精通音韵之学。他引经据典摆出了这“敦”字十个不同的读音。无疑,这个“敦”字是汉字中迄今所知读音最多的一个了。
4
本文发布于:2024-03-08 22:05: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06713536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7个读音特多的常用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7个读音特多的常用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