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发(作者:读书摘记)
财政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政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詹红梅(吉林省审计厅)
【时间:2008年12月25日】【来源:】【字号:大中小】
目前,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中发现,一些部门在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批复和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笔者认为应从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行为、完善预算编制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面:一是预算编制内容过粗,分配随意性大。上报人大批准的预算草案过于笼统, 执行中难以操作,预算安排没有细化到预算部门、单位和具体项目上。二是预算编制范围不完整。例如,在编制预算时将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的中央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很大部分,应该纳入地方预算而没有纳入。三是部门预算编制不公开透明。四是上报上级财政部门的预算与本级人大报批的预算不一致,财政预算因上报对象不同而数据不同。此外还存在超范围安排专项资金预算支出指标等问题。
(二)预算批复方面:一是部分预算支出指标批复不完全,形成的待分配资金不适度、不合理。这虽然是多年习惯作法,并有一定客观原因,但不符合预算法有关规定,降低了人大对预算分配的约束力。二是向各部门批复预算不及时,批复预算时间过晚,失去了财政预算的意义。三是基本建设资金、城市维护费、科技三项费用等批复的部分预算支出指标未细化到具体项目或单位,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三)预算执行方面:一是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追加、调减支出随意性较大。专项资金的科目调剂、本年超收安排支出未履行向人大的汇报程序和备案手续,冲击了预算的严肃性,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二是预备费管理使用不规范。预备费成为地方政府的机动财力,大部分在上半年被超范围动用,用于安排正常经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政府用财政资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预备
费的审批程序不合规,有的未向政府办理请批手续,有的用款单位未经财政部门直接向政府请批,有的未按规定向地方人大备案。
(四)预算平衡方面:结转下年支出核算不规范,未真实体现地方实有财力。大部分地方财政部门将年末滚存结存全部转入结转下年支出,使净结余为零,隐瞒地方实有财力。有的采取收入不入帐、支出挂帐等手段人为调节财政结余。有的不属于结转下年支出项目,如各种事业费、行政经费等也结转下年;有的无预算、无项目空头结转;有的事业项目已完成或不需要完成,资金结余继续结转下年。也有的隐藏机动财力,故意减少净结余而有意安排项目。
二、几点建议
(一)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行为,增强预算执行的法律约束力。认真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改进预算编制方法,严格履行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收支项目,深化财政改革。单独向人大编报各地方本级的财政收支预算。及时足额批复预算,努力压缩预留预算支出指标,完善追加支出审批程序,减少资金分配随意性,依法进行预算的调整变动,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二)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健全预算编制程序。一是要改变预算编制长期沿用的“基数法”,
全面实行零基预算,公平合理地确定预算支出;二是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将预算资金直接安排到具体单位和项目,减少财政性资金的二次分配。改变专项资金分散性的分配体制,体现专项资金的重点使用效果;三是公开预算内容,预算要具有刚性约束力,就必须透明;四是预算编制权和执行权分立,财政部门主要具体负责预算的管理和执行,预算编制授予政府其他部门。
(三)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的法律内容。一是规范预算调整行为,明确规定超收节支部分资金、预算科目间调剂等预算调整行为,应经本级政府审定,并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查和监督,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和变更,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的保障措施,加大违反预算法的处罚形式和力度,对有关违反行为的处罚不仅追究行政责任,还要增加刑事责任和经济性制裁方
法;三是增强预算法律意识,建立预算执行的奖惩激励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
(四)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完善预算执行监督体系。一是强化人大预算监督力度,逐步实现预算审查监督批准由程序性向实质性过渡,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实效性;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审计要事前参与预算编制过程,在编制部门预算的环节增加审计机关协助政府审定各部门预算的程序和职责,从源头、过程、结果全方位对预算进行监督;三是逐步实现向社会公开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使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保证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工作健康规范发展
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受许多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制约,目前不少地方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
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预算编制不科学。1.预算编制范围不完整。一是部分财政资金未纳入“体内循环”,或未在当年及时纳入预算管理,预算收入规模不完整。二是各级预算收支没有包括全部政府资金,各种预算外资金和政府或有负债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范围。三是财政资金内部分配管理权分散,出现多头管理、重复安排、扯皮推诿等现象。四是政府财权、事权不明确,无法科学地确定政府的预算收支范围。2.预算编制方法大多采用“基数加增长”,固化了财政资金在部门和单位的分配格局,助长了财政支出的刚性增长,苦乐不均现象严重。3.预算编制内容过粗,分配随意性大。一是预算安排没有细化到预算部门、单位和具体项目上。二是专项资金分配主体分散,削弱了财政资金的积聚作用。三是预算追加随意性,预算约束软化。4.预算编制程序不规范。一是部门预算编制不透明,当各预算部门与财政部门意见不一致时,没有规定裁决程序。二是没有明确具体规定政府审定本级预算草案的程序。
(二)预算审批不到位。政府把预算接受人大审查和批准看作是履行法律程序,致使本来不尽科学、合理、合法的预算变为合法了。
(三)预算执行不力。1.未按规定批复预算。财政部门对人大批
准后的预算没有及时、如数细化批复到各部门,专项经费批复数占年初预算安排数更少。2.预算调整随意。任意变更预算收支,随意调整预算科目,有关农业、工业、教育、社会保障预算科目的调减未经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冲击了预算的严肃性,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四)预算管理不规范。1.实行分散支付制度。财政资金被分散滞留在各预算单位,致使财政部门为应急短期资金调度需要,不得已向银行借贷,而加大利息成本负担;预算单位支出过程
则脱离财政监督,截留、挤占、挪用预算资金等问题久禁不止;多头开户也为私设“小金库”、“账外账”提供了藏身之地,极易诱发腐败现象。2.政府和财政部门预算管理权责划分不明确。政府的预算管理权限基本上都落在财政部门,但责任是政府的,其结果是政府预算软约束现象严重。
(五)支出预算执行中问题多。1.财政预算支出结转结余不真实。部分财政性资金年末结余结转数额较大,有的结转结余无单位无项目,存在预留机动财力的现象。2.法定支出预算不落实。财政部门在年初安排预算时未安排或少安排法定支出,留有缺口,或在执行中未按预算指标足额到位。
(六)县级财政困难、政府债务负担过重和收支不实,影响了预算的执行,隐含着很大的财政风险。
规范和完善财政预算执行的对策
强化预算约束的法律效力。预算是具有刚性约束和法律效力的收支计划,要通过修订预算法,进一步完善预算法律内容。一是重新界定公共财政预算范围,明确政府综合预算覆盖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预算外资金。二是扩大预算调整的范围,规范预算调整行为,明确规定超收节支部分资金、预算科目间调剂等预算调整行为,应经本级政府审定,并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查和监督,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和变更,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三是强化预算执行的保障措施,加大违反预算法的处罚形式和力度,对有关违反行为的处罚不仅追究行政责任,还要增加刑事责任和经济性制裁方法,增强预算的惩罚和
威慑效应。四是增强预算法律意识。财政部门应树立依法理财理念,建立预算执行的奖惩机制,增强执行预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责任。
加快推行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尽快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支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管理和控制,并将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与建立会计核算中心相结合,实现对部门、单位财政资金的全面监督,减少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从源头上堵住滥用财政资金的问题。
改革预算编制方法。一是要改变预算编制长期沿用的“基数法”,全面实行零基预算,公平合理地确定预算支出,提高预算编制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二是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将预算资金直接安排到具体单位和项目,减少财政性资金的二次分配;改变目前专项资金撒胡椒面式的“大锅饭”分配体制,体现专项资金的重点使用效果,实现政府特定的预算政策目标。
全面实行综合预算和部门预算。一是明确财政预算资金范畴应包括一般预算、预算外资金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内的所有财政收支预算,明确规定政府将全部财政预算资金和政府的或有负债纳入预算管理,监控或有负债,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切实体现预算的完整性。二是明确政府财政预算涵盖的范围包括政府财政、部门和单位所有收支活动。三是全面编制部门预算,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并把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进行统筹安排,捆绑使用,提高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改变过去长期存在的预算内硬、预算外软、财政调控能力差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预算资金“两张皮”和体外循环问题。
健全预算程序。一是强化政府审定预算程序,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完善政府的预算审定职责。同时,针对部门预算编制不透明和缺少仲裁程序现象,政府在审定预算过程中,要反复协调出现的有关问题。二是预算编制权和执行权分立。财政部门主要具体负责预算的管理和执行,预算编制授予政府其他部门。三是公开预算内容。预算要具有刚性约束力,就应当像法律一样公开、公正、透明(国防安全机密除外)。
完善预算执行监督体系。一是强化人大预算监督力度,逐步实现预算审查监督批准由程序性
向实质性过渡,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实效性。二是加强审计监督。建议修订审计法赋予审计对预算编制、本级决算审计的权限,审计要事前参与预算编制过程,在编制部门预算的环节增加审计机关协助政府审定各部门预算的程序和职责,从源头、过程、结果全方位对预算进行监督。三是逐步实现向社会公开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使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有机结合。
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存在的困难。严格执行预算法,夯实县乡财政收支预算,引导和督促县级财政部门如实列报收支,杜绝新的虚收虚支行为发生;对已形成的虚收虚支、假平衡真赤字问题,应建立领导责任制,研究出台逐步消化的办法,树立增收是政绩、消化赤字还债也是政绩的观念,对弄虚作假搞政绩的要追究责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逐年增加财政收入总量。同时,深化县乡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取消乡级预算,实行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县级预算管理体制,集中收到省级财政统一管理,试行省管县
当前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7-5)
-------------------------------------------------------------------------------- www./doc/, 2006年07月05日 17:17 审计署网站
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它在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促进财政改革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预算执行审计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
一、当前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作思路模糊,审计作用难以完全发挥。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还不是很清楚,工作缺乏思路。因此造成有的部门机械地参照上级执行;有的则延续财务收支审计的路子,把重点放在财政部门本身的违规问题上,导致“同级审”失去应有的作用。
2、缺乏创新意识,审计层次不高。目前,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大多
数仍停留在合规性审计上,涉及效益审计的内容不多。审计报告关于预算管理体制中的深层次问题反映得不够透彻,缺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加强预算管理的指导作用不大,审计的角度和层次还有待提高。
3、适应能力较弱,发展相对滞后。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相继建立与完善。部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财政职能变革的新情况、新问题还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审计重点还不明确,审计方式和方法也没有及时调整到位,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相对于形势的发展较为滞后。
二、进一步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几点对策
1、明确指导思想,树立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在预算执行审计的指导思想上应坚持服务于政府和人大的思想,妥善处理及协调部门间的关系。树立大局意识,确保审计监督的重点和审计报告反映的事实即为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树立创新意识,改革传统审计模式,将预算执行审计不断朝向效益性审计发展,逐步实现“两个并重”。
2、围绕预算改革,改进审计方法,选好审计重点。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细化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预算的刚性和透明度都得到了增强和提高。因此,审计部门在审计方法、方式的选择上,应该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同级审”与“上审下”、乡镇财政审计的有机结合;二是传统审计技术与现代审计技术的充分结合;三是其他专业审计与财政审计的紧密配合;四是审计与审计调查两种方式灵活结合。同时,在充分掌握本级财政资金的运作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好重点审计事项:①预算执行偏差大、影响预算平衡的项目;②直接影响预算收支变动的政策性项目,如超收分成及预备费等;③涉及税收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变动的项目;④列收列支事项;⑤弱化预算管理的事项,如应纳入而未纳入预算管理事项;⑥财政性预算外资金、基金和财政信用资金等项目作为。
3、适应形势需要,不断拓展审计内容。一是向预算编制延伸,探索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审计或审签的有效办法和措施;
二是向政策执行延伸,加大对执行政策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的审计;三是加强对财政支出的审计分析,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四是探索效益审计、跟踪审计,加大对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五是加强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工作运转情况的监督;六是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加强审计结果向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再利用。一是狠抓审计整改,保障审计建议落到实处;二是谨慎推行审计公告制度,逐步扩大审计影响;三是加强审计要情、审计信息的编写工作,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四是以审计专家经验库、审计科研论文等形式,注意归纳审计案例和总结成熟的审计经验。
5、加强培训,精心组织,提高审计效能。有计划组织审计人员学习财税专业知识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整合审计资源,精心组织实施,倡导团队意识。以此来增强审计队伍的战斗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效能。(作者:安徽省淮南市审计局陈宏伟
长沙市城管局改变专项资金使用用途,使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形成新的资金缺口;
2007年长沙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存在四大问题
长沙市城管局改变专项资金使用用途,使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形成新的资金缺口;
市商务局部分财政资金长时间闲臵;
部分单位欠缴住房公积金;
108万污水处理费未返还市财政……
作为长沙市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以来的第1号公告,昨日公布的《长沙市2007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直指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四大问题。
问题一、预算编制管理
A、立项欠严谨,预算编制重叠
2007年市财政批复的公共项目预算、部分单位项目支出预算,存在功能类似的项目重复申报
及预算编制交叉重叠的问题,涉及资金总额4549.6万元。
B、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
2007年,市国土局下属市土地信息中心、市国土资源测绘院、市土地交易中心2007年收入共计4081.13万元、支出共计2929.17万元,未按规定纳入市国土局部门预算管理。市财政安排的福彩公益金2298万元未被市民政局严格纳入单位预算管理。
C、项目资金预算编制不够细化
2007年,市高新区年初预算安排土地开发专项资金24647万元、产业发展资金5000万元,均未细化到具体项目。
处理意见
责成市财政严格项目审核,清理整合项目资金;将部分具有特定职能且收费收入较多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收支纳入部门预算;责成相关部门准确完整地编制预算。
问题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
A、7千多万科技资金仅收益10万
至2007年末,科技三项经费资本金注入项目累计61个,总金额7510.78万元,但2005年至2007年实现的现金收益仅10.2万元。
B、3000万元“养”160家项目单位
2007年市本级安排节能专项资金3000万元,涉及项目单位和政府机关部门竟有160家,而其中投放3万-10万元的节能项目88个、12万-20万元的节能项目46个,分别占投放项目总数的55%和28.75%。
C、2亿项目资金8千万没用到项目上
比如,2007年,市财政预算安排市城管局“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资金2亿元,该局在其中列支非项目资金竟达8146.20万元,致使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形成新的资金缺口。
D、3年闲臵3千多万资金
市商务局专项资金2006年结转到2007年共计1191.84万元,2007年结转至2008年共计2593.32万元,财政资金长时间闲臵。
E、项目安排资金使用随意
经抽查2005年至2007年部分商贸的发展资金项目中的部分专项
资金,在申报、审核、拨付及使用程序上不规范,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处理意见:
责成专项资金管理使用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责成相关部门做到专款专用;责成市财政和主管部门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问题三、住房公积金管理
审计查出,部分单位未严格执行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欠缴超过半年,部分单位未按每人每月100元的保底要求进行缴存。
处理意见:
对欠缴额度大、欠缴时间长和未按保底要求缴存的单位要加大处罚力度。
问题四、14.83亿元未及时清缴预算
A、应退而未退财政资金
至2007年底止,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双控账户土地出让金余额14.83亿元未及时清缴预算。同时存在应退而未退财政资金。另外,至2007年末,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及下属单位有108.65万元污水处理费滞留账上,未及时返还市财政,其中局机关滞留9.54万元、下属单位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滞留99.11万元。
B、财务管理欠规范
2004年至2007年,市司法局下属市工读学校往来账中,共计有1742.05万元应列未列收入。
处理意见:
责成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加强土地出让金双控账户管理,及时清缴预算;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及下属单位应退未退财政资金,予以全额收缴市财政;责成市司法局进行账务调整。
浅谈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发布时间: 2010-1-13 浏览:106 字号: [大中小] 打印收藏满洲里市审计局李艳董波随着审计机关每年一度对同级财政预算执行的检查, 审计的监督制衡作用日趋明显,审计对于规范财政预算执行管理,促进预算执行的科学、透明,提高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同级预算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以根除的问题。
一、同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平衡预算、滞留资金问题仍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是财政部门对预算的编制缺乏细化和科学性,致使一些项目预算额度相对不足,满足不了项目资金的需要,缺口较大;而极个别的项目预算又较大,资金剩余,财政部门又不能全额拨付给预算单位,因此财政部门作为预留资金,机动使用或转做下年度使用,这种做法导致了预算和决算的失真。二是财政部门对一些专项资金的下拨缺乏长期的监督制约机制,下拨到项目实施单位后对其没有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检查,造成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
(二)不按预备费科目的功能使用。《预算法》明确规定预备费使用范围为:“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开支及其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而实际情况是自然灾害开支及其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很少发生,财政部门因此将其大部或全部用于其他方面,比如追加经费、基建支出等。这样,势必导致一旦发生难以预见的特殊情况时,就没有可用资金。
(三)土地出让金的挤占和挪用等现象普遍,土地出让金的挤占和挪用等违规现象已成“顽疾”。由于地方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驱使,土地出让金的管理和使用相对混乱,严重违反了国家关于土地出让金支出、使用、管理的规定,表现在违规减免、先征后返、挤占挪用、违规配套等。有的甚至出借或给职工开工资,而由于体制的原因审计只能提出意见和建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的监管不到位。一是个别自定收费项目仍然存在。为增加地方和企事业单位收入,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在没有得到物价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对一些违规收费项目采取默认或暗中支持的做法,变相增加地方财政的非税收入,加重了纳税人的负担。二是个别非税收入流失于财政管理之外。由于财政部门对一些有非税收入项目的单位和部门缺乏了解,致使这些单位的非税收入没有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规定上交地方财政,致使这些资金长期游离在收费单位
之中,任由他们自行支配。三是存在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减免城市建设配套费和人防工程建设费的行为。
二、税务部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欠缴建筑企业营业税的问题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政府建筑项目的资金大都由各建筑企业垫付,从而导致因资金短缺项目停工待料或拖欠民工工资,使项目施工无法按正常进度进行,因此按期交税成了泡影。二是税务部门欠发税收手续费的问题时有发生。一方面对于有代扣、代收、代征“三代”手续费的单位,税务部门不能及时下拨手续费,而是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办公经费;另一方面税务部门对其下拨手续费的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手续费的使用支出混乱。如:个别单位没有将取得的手续费计入单位账内,而是全部用于福利费和业务招待费支出,改变了手续费的使用用途。
三、针对同级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认识和对策
(一)应进一步强化预算编制和安排的科学性,提高预算和财政分配的严肃性,促进财政管理制度和改革的完善。严格按《预算法》的规定,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重点资金和项目采取不同形式的跟踪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
(二)强化财政资金的安全预警机制,特别是由于机制、体制原因审计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在国家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之前,要有责任为政府防范风险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确保财政资金
的安全、合理及有效。要加强对财政收入征收管理的监督,既要防止征收环节上的跑冒滴漏,又要防止已实现的各项收入未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统筹使用。
(三)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经济运行的主体,受政府支配进行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因此作为政府部门更要从严执法,跳出地方利益的圈子,从国家的大局出发,减少地方性的减免政策。
2006江门市市本级预算执行总体较好财政资金管理仍存在问题
报告指出,2006年,市审计局主要审计了市本级财政管理、税收
征管、15个市直预算执行部门、63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3项专项资金和2个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清单1 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从审计结果看,2006年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80591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179216万元,结余1375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而且,“三农”、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城市维护等重点支出比上年均有较大增长。总的来说,市财政部门依法理财,预算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财经秩序继续好转,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清单2 专项资金未能及时发挥效益
审计发现,在预算执行管理方面,存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初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相差较大、个别专项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部分基金存放不规范、采购资金未及时投入使用影响效益发挥、部分单位的部门预算项目填报不完整等。在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纳税申报不实和欠缴税费等现象。审计机关对78户纳税户进行抽查,发现51户存在申报不实、偷逃税款及缴税不及时,涉及金额1394.88万元。
在部门预算执行方面,存在部分专项资金未纳入年度预算、部分部门未严格执行预算、专项资金安排使用滞后未能及时发挥效益和会计处理不够规范等现象。
清单3 3个单位违规支付参观学习费用共68万元
在对62个单位63位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制审计中,发现部分单位存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规收费、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往来款未及时清理和会计核算不规范等,其中,3个单位违规支付参观学习费用共68.33万元;7个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超支严重;7个单位的罚没款未及时上缴财政共228.7万元。
清单4 职工公积金缴存额相差较大
审计发现,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不广,2005年度,我市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的单位共3169家,占应缴单位个数的14%。不同收入群体、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之间公积金缴存额相差较大。
报告还对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了通报。
据介绍,通过整改,已上缴财政2194万元。据了解,这次预算执行审计发现的问题,市审计局已依法进行处理,各单位正进行认真整改。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梁清兆强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依法理财观念,抓好财政监管,查处违法行为,规范财经秩序,增强部门预算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严格执行人代会审批的预算,完善部门决算及政府性基金决算报告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同时,要狠抓增收节支,广开税源,增强税收后劲,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推动和谐江门的建设。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整改,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将整改和处理情况书面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2010年1月5日在余庆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余庆县财政局局长田洪明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提出宝贵意见。
编辑本段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9年,财政工作紧紧围绕“争项目、保增长,强管理、增效益”的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全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与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以组织财政收入为中心,以争取财力补助和政策支持为重点,以“增收节支、提高绩效,保障民生、促进消费”为手段,促进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基本保证了全县人员经费、机构运转、“三农”各项政策补贴及“四在农家”等重点支出的需要,促进了全县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2009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预计完成情况
1、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情况。2009年全县一般预算总收入预计完成2311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471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部门预计完成情况:国税部门970万元,
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36.8%;地税部门1130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4.3%;财政部门244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65.5%。
2、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情况。2009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855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加支出5095万元、增长9.53%。扣除上级专项补助支出18000万元,本级预计完成40557万元,比上年增加支出2207万元,增长5.75%,其中:人员及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22402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8.26%;公用及项目经费支出18155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1%。
3、可用财力预计完成情况。根据目前掌握的省对下转移支付补助政策,我县2009年地方可用财力预计为58828万元,具体由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710万元、地方债券转贷收入470万元、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3648万元构成。其中:上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3648万元,比调整预算增加3665万元,具体包括固定基数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9658万元(含工资补助7272万元、所得税返还137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2315万元、结算补助-66万元)、列收列支的专款性补助和财力性补助收入19207万元、综合因素挂钩的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4783万元(含收税返还补助1050万元、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补助6253万元、民族地区转移支付补助441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7039万元)。
4、预算收支平衡预计情况。预计全县当年地方可用财力58828万元,减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8557万元,减上解上级支出347万元,收支相抵当年财政赤字76万元,加上上年财政结余收入682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滚存结余606万元。
二、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投资评审有序开展,成效显著。严格按照《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建设工程造价结算审核(审计)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重点对建设规模较大、财政资金投入较多、社会关注程度较高的工程建设项目,加大其投资评审和建设工程造价的审查力度,严堵管理漏洞,有效防止了高估冒算,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共计审减金额930
余万元,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2.厉行节约八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根据财政部《关于压缩2009年出国费等三项经费预算支出的通知》精神以及市纪发[2009]6号文件精神,按照有保有压、科学安排的支出原则,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对县直各预算单位2009年日常公用经费统一压缩5%,共计调减预算指标130余万元,大大压缩了“人、车、会、话”等非生产性支出,节约了财政开支。
3.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配合相关部门积极争取省厅支持,将我县纳入整县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试点县,并争取和筹集5500万元对6759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二是安排资金1000万元进一步推进“四在农家”为载体的新农村建设步伐,主动对接全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挤入了全省32个试点县行列,已到位财政奖补资金650万元,全年有望争取2000余万元;三是安排80万元资金,家大对城乡一体化试点乡镇的投入,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破解的进程。
各位代表:2009年我县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但是财政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依然长期存在,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
定差距;财政支出结构需继续优化,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财政各项改革工作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编辑本段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0年按照市列经济强县对财政税收收入年均增长13%的考核指标要求,综合考虑“十一五”规划目标、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县在东部率先崛起、省直管县改革、财政收入上台阶省定目标等因素,结合构皮滩电站建设完工发电致地方财政收入失去主要税源、人员经费和债务偿还等支出大幅度增加的实际,2010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及全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组织财政收入为中心,以“保工资、保运转、保民
生、保平衡”为重点,进一步调优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对“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坚持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一、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编制情况
(一)一般预算收入草案编制情况
财政总收入安排27956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下同)增加4845万元、增长20.96%。分部门情况为:国税部门9570万元,增加2125万元、增长28.54%;地税部门15946万元,增加2720万元、增长20.57%;财政部门2440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建强县税收总收入22626万元,比市定目标任务20652万元多1974万元,增加4022万元、增长21.62%。
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7186万元,增加2476万元、增长16.83%。分部门情况为:国税部门1210万元,增加240万元、增长24.74%;地税部门13536万元,增加2236万元、增长19.79%;财政部门2440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建强县地方税收收入14396万元,与市定目标任务持平,增加1831万元、增长14.57%。
(二)一般预算支出草案编制情况
本年一般预算支出预算安排63485万元,其具体情况为:
(1)人员经费支出:人员经费支出预算为27563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22402万元增加5161万元。组成:根据各单位预算汇总实际人员支出为24283万元,加上预安排公务员津补贴和义教绩效工资、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经费合计5450万元;减去从原已列支的工资改革经费中支付700万元,采取综合财政预算编制的方式从部分事业单位组织的非税收中调控安排绩效工资1470万元;实际安排27563万元。
(2)公用支出:公用支出乡镇及村级按上年定额标准安排638万元,县直部门按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在2009年公用定额的基础上统一压缩10%安排2055万元,合计安排2693万元。
(3)本级项目支出:合计安排12295万元,其中:乡镇级项目支出按体制文件规定安排427万元、县级项目支出11868万元。县级项目支出安排具体为:四在农家创建等农业类项目1964万元、科普等科技类项目30万元、粮油储备等政策性补贴类项目63万元、公
路养护等交通类项目410万元、计生投入750万元、教育投入965万元、债务还本付息2250万元、综合会议水电等行政管理类项目1224万元、低保等社会保障类项目163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公共卫生类项目307万元、旅游等经济发展类项目358万元、消防业务等社会稳定类项目321万元、春节慰问等离退休干部类项目83万元、兵役征集等国防类项目100万元、环卫工人工资及社会保险等城市维护类项目437万元、千分制百分制等考核类项目960万元、民族宗教类项目10万元。
(4)上级列收列支的专款性补助支出和财力性补助支出:安排20207万元。
(5)预备费及上解支出分别安排300万元和427万元。
(三)上级财力补助安排情况
上级补助收入按收入预算任务全面完成的基础上满打满算,预算安排45857万元,具体明细情况是:列收列支的专款性补助和财力性补助根据今年完成情况安排20207万元;固定基数的转移支付补助部分严格按照补助基数安排9658万元;与增消两税完成数及增量、税收收入增幅、地域面积、总人口、少数民族人口、粮油产量、政策性减收因素、自然灾害、人均财力等综合因素挂钩的转移支付补助,结合我县2010年收入预算安排以及各相关因素算账安排15992万元。
(四)地方可用财力及预算平衡情况
当年一般预算可用总财力为63649万元。其组成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8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5857万元,上年预计结余606万元。当年一般预算总支出63485万元,收支相抵累计财政结余164万元,当年财政赤字442万元。
(五)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1.收入预算方面。一是地税部门在2010年构皮滩电站建安营业税
全部没有、烟叶税基本没有增量的情况下,2010年总收入和地方收入的增量仍然高达2700余万元、2300余万元。经初步测算,2010年常规税收能够完成8050余万元,根据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按照含税投资12亿测算能够完成4500余万元,合计12550万元,缺口3400余万元,主要的风险压在项目投资和耕地占用税两方面。二是国税部门经初步测算能够完成9200万元,主要组成是:常规增值税4000余万元、构皮滩电站增值税3000余万元、烟叶所得税等纯上划收入2170万元、其他企业所得税25万元。收入缺口为370万元,主要的风险压在构皮滩电站发电量必须达70亿度才能弥补。三是财政部门收入按上年基数安排2440万元难以完成。扣除上年一次性收入及垫缴收入890万元,实际可完成2110余万元,缺口330余万元,风险压在非税收入的征管上。
2.支出预算方面。一是事业人员(除义务教育)绩效工资部分从政府非税收入安排1470万元是一个不确定数,细化财政综合预算方案的难度较大。二是受财力限制,部分县级项目支出预算安排不足,将可能导致2010年相关工作推进的难度加大。三是构皮滩电站已划为市属重点企业,按体制政策及2010年预计可实现的税收市级应集中调控的345万元未列入支出预算安排,如年终必须上解,将严重影响预算平衡。四是省直管县改革初步方案对原专项补助收入中的市级配套部分(仅社保、教育、计生三方面的投入预计1000万以上)未明确完全由省级承担,有可能加重县本级的负担,预算支出及平衡的难度进一步增大。五是预算支出是按资金项目口径进行编报,在具体办理支出时将按照规定列入相应的支出预算科目,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决算中反映。
二、基金预算收支编制情况
根据2009年政府性基金收支预计完成情况,结合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已将学校收费和教育考试考务费纳入基金预算管理的实际,2010年基金预算收支编制情况为:
1、基金收入预算为4716万元,其中:地方教育附加收入90万元、育林基金收入55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5万元、残疾人就
业保障金收入32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10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9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250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2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1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50万元、学校收费收入1062万元、教育考试考务费收入40万元,上级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500万元。
2、基金预算支出486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彩票公益金支出)11万元、教育支出1192万元(地方教育附加支出90万元、学校收费支出1062万元、教育考试考务费支出4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22万元(残保金支出42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38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932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2500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支出90万元、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32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1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15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305万元(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5万元、育林基金支出55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支出240万元)。
3、收支结余情况:当年收入4716万元加上年预计结余1103万元减当年支出4862万元,累计结余957万元。
三、2010年工作任务
开拓创新,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10年工作任务
(一)狠抓收入征管和财源建设,努力完成财政收入任务。面对电站建设完工,地方财政收入失去最直接、最主要的税源和当前国家拉动经济发展采取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效应,采取超常措施,力争完成预算收入任务目标。
一是依法治税,强化征管,做到应收尽收,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税收调度,持续推进综合治税,深挖隐性税源,提高组织收入效率。全面清理全县常规耕地占用情况,加大对耕地占用税的清收清缴力度,重点加大构皮滩电站淹没区耕地占用税的清缴协调力度,力争实现3000万元税收。
二是巩固和壮大主体税源。抓住烤烟支柱税源不放,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确保烟叶
税收稳定增长和及时足额入库。
三是全方位加大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力度。坚持引资与引税并举,营造更加宽松的招商引资环境,以开发构皮滩电站库区旅游为契机,加快龙溪工业集聚区建设进度,吸引县外原材料供给、生产配件提供、物流服务等中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工业集聚区,积极动员县外建筑施工企业总部迁入我县或成立法人机构;全方位调动各乡镇、各部门向上争取和对接新项目的工作力度,认真研究和落实项目争取、项目对接和项目启动的相关责任制度,弥补和解决2010年投资不足和税收来源的问题。
四是加大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非税收入的征管力度,拓宽非税收入渠道。充分利用好政府资源增加收入,加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城市公共设施资源、带有垄断性经营牌照等
资源的营运,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筹规划,统一利用,盘活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统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把收入统一纳入财政管理,增加财政收入,确保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任务不留缺口。
(二)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支持和解决民生问题。
牢固树立“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理财理念和“勤俭办事、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纪委厉行节约八项要求,进一步深化综合财政预算职能,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特别要压缩车辆采购、会议开支以及接待费用,最大化的节约财政支出,重点支持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建设,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是继续抓好支农补贴政策落实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涉农补贴发放工作,确保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油菜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机购臵补贴等各项惠农补贴不折不扣兑现到农民手中;推进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为重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廉租住房建设,逐步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及各项临时追加,切实保障
全县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资金需要,集中财力支持民心工程,重点支持农村水利设施、人畜饮水解困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实施新农村建设、创业、文化、绿色、平安和党建等六大工程投入,大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有效改善城乡医疗条件。继续支持和加快乡镇卫生院所、县中医院综合楼县医院医技楼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
能力;健全城乡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解决城乡居民病有所医的问题。
四是加大其他社会事业投入,全面提高均衡发展水平。调整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相关配套政策,落实“两免一补”,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健全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及奖励扶助政策,全力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扶持乡镇社区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建设。
(三)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是继续完善和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乡财县管等改革工作,针对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完善措施和办法。
二是健全政府基建项目投资评审机制,完善政府工程管理办法,加强项目台帐管理,提高工程资金核算的准确性,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
三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建立和完善与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相适应的先进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实现财政上与省市财政、下与镇乡财政、横与县直部门、银行、国税、地税、金库联网运行,实现财政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管财、高效用财的水平。
四是继续完善县乡政府债务偿还机制,促进政府债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规范的政府债务偿债准备金制度,逐步消化存量债务,控制新增债务,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各位代表:2010年我县的财税工作是近10余年来收支矛盾最为
突出的一年,收入缺口大,支出矛盾大,财政预算综合平衡的压力大,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排难争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全年财税工作任务,为构建“和谐余庆”实现“富民兴余”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去年全国卖地收入2.9万亿超出预算113%(1)
2011-03-06 14:22:40 中国网【大中小】查看评论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关于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
一、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全国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比2009年(下同)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支出89575.38亿元,增长17.4%。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和地方财政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为9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差额10000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2470.52亿元,完成预算的111.6%,增长18.3%。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42570.52亿元。中央财政支出48322.52亿元,完成预算的103.6%,增长10.3%。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972.89亿元,增长4.7%;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2349.63亿元,增长13.3%。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支出总量为50570.52亿元。收支总量相抵,赤字8000亿元,比预算减少500亿元。2010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67526.91亿元,控制在年度预算限额71208.35亿元以内。
地方本级收入40609.8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2349.6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总量72959.43亿元,增长19.3%。地方财政支出73602.49亿元,增长20.6%,加上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为74959.43亿元。收支总量相抵,差额
2000亿元,经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
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主要执行情况如下:
1.中央财政收入预算执行及超收使用情况
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4410亿元,主要是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导致收入超过预算。
中央财政超收收入使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要求,在中央财政超收的4410亿元中,用于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650亿元,增加对地方公路养护等经费转移支付242亿元;增加教育支出260亿元,增加科学技术支出56亿元,增加公路建设支出454亿元。其余2748亿元,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500亿元,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
2.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教育支出2547.34亿元,完成预算的117.9%,增长28.6%。科学技术支出1728.34亿元,完成预算的105.8%,增长14.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医疗卫生支出1485.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6.9%,增长1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84.99亿元,完成预算的105.7%,增长14.8%。住房保障支出1125.73亿元,完成预算的113.4%,增长15%。农林水事务支出3879.66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增长10.5%。国土气象等事务支出370.04亿元,完成预算的110%,增长51.4%。环境保护支出1443.1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增长25.3%。交通运输支出2599.25亿元,完成预算的122.7%,增长19.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827.77亿元,完成预算的118.9%,下降2.8%。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793.24亿元,完成预算的73.6%,下降28.2%。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802.85亿元,完成预算的94.2%,增长29.9%。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794.34亿元,完成预算的101.8%。国防支出5182.27亿元,完成预算的99.8%,增长
7.3%。公共安全支出1475.42亿元,完成预算的106.1%,增长
14.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92.7亿元,完成预算的97.8%,下降8.3%。国债付息支出1512.36亿元,完成预算的98.5%,增长14.5%。
汇总以上各项支出,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19.9%。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用于民生支出。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8579.7亿元,增长18.3%。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35781.94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32582.64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175.57亿元,完成预算的124.3%。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3016.75亿元,完成预算的94%。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32606.37亿元,完成预算的201.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109.94亿元,完成预算的213.2%。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30298.59亿元,完成预算的17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6975.79亿元。
(三)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收取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558.7亿元,完成预算的132.7%。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563.43亿元。
(四)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情况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资,优化投资结构。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五)财税改革进展情况
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归并和清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办法,健全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规模逐步扩大。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健全公共财政预算,全面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继续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范围,启动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资源税改革相继在新疆
和西部地区试点。统一了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制度。积极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全面落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加快实施。
(六)落实全国人大预算决议有关情况
按照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着力保障重点支出,完善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预算法、注册会计师法修订和车船税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明显增强。制定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具体实施方案,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机制不断健全。预算公开全面推进。顺利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对2009年中央决算询问的应询工作,年中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根据审议意见落实相关改进措施。
回顾过去的五年,财政发展改革呈现新的面貌。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时期,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30.3万亿元,年均增长21.3%;全国公共财政总支出31.9万亿元,年均增长21.4%。全国公共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支出达到4.45万亿元、1.49万亿元、3.33万亿元和5600亿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6倍、2.6倍、1.3倍和1.4倍。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近3万亿元。财税政策不断完善,财政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财税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健全。财政管理不断加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一)当前我国财政形势
2011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从财政看,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2011年
财政收入增幅将比上年有所回落,财政支出压力很大。
(二)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二是着力优化投资
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1年要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一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三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推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四是支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五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支持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三)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收入45860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下同)增长8%。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合计收入总量为4736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总量54360亿元,增长12.5%。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7050亿元,增长6.7%;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7310亿元,增长15.3%。中央财政收支总量相抵,赤字7000亿元,比2010年预算数减少1500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77708.35亿元。
根据地方预算初步安排情况,中央财政代编的地方本级收入43860亿元,增长8%,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73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合计81170亿元,地方财政支出83170亿元,收支相抵,差额2000亿元,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并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地方财政收支安排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为准。
汇总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安排,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
量为9122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0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5%下降到2%左右。
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2010年底余额为2368.13亿元,2011年预算调入使用1500亿元,剩余868.13亿元。
1.中央财政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
国内增值税17570亿元,增长10.5%。国内消费税6500亿元,增长7.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1220亿元,增长7%。关税2170亿元,增长7%。企业所得税8380亿元,增长7.5%。个人所得税3120亿元,增长7.5%。证券交易印花税550亿元,增长4.2%。出口退税8005亿元,增长9.2%,相应冲减财政收入。车辆购臵税1927亿元,增长7.5%。非税收入2080亿元,增长5.7%。
2.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
(1)教育支出2963.57亿元,增长16.3%。(2)科学技术支出1944.13亿元,增长12.5%。
(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74.43亿元,增长18.5%。(4)医疗卫生支出1727.58亿元,增长16.3%。
(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14.34亿元,增长16.6%。(6)住房保障支出1292.66亿元,增长14.8%。
(7)农林水事务支出4588.83亿元,增长18.3%。(8)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454.89亿元,增长22.9%。(9)节能环保支出1591.85亿元,增长10.3%。(10)交通运输支出2866.91亿元,增长10.3%。
(1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44.86亿元,下降10%。(12)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1130.5亿元,增长23.9%。(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706.14亿元,增长3.3%。(14)国防支出5835.91亿元,增长12.6%。(15)公共安全支出1617.32亿元,增长9.6%。(1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18.84亿元,增长4.3%。(17)国债付息支出1839.84亿元,增长21.7%。
汇总以上各项支出,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
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1%。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9884.5亿元,增长15.2%。中央基建投资安排合计3826亿元。
3.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安排情况
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2011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7310亿元,增长15.3%。其中:税收返还5067.99亿元,增长1.4%;一般性转移支付17336.77亿元,增长18.5%;专项转移支付14905.24亿元,增长17.1%。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11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826.27亿元,下降11%。加上上年结转收入790.16亿元,可安排的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3616.43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616.43亿元,增长19.9%。中央财政代编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22995.47亿元,下降29.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9753.41亿元。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对地方转移支付1231.5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为24226.97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24226.97亿元,下降20%。其中: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征地拆迁补偿成本性支出、城市建设等支出20339.57亿元。
汇总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支,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25821.74亿元,下降27.8%,加上上年结转收入790.16亿元,可安排的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26611.9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26611.9亿元,下降18.3%。
(五)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44.39亿元,增长51.1%。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4.17亿元,可安排的预算支出858.56亿元。
三、依法理财,加强管理,圆满完成2011年预算
(一)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机
制。(三)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四)坚持勤俭节约,狠抓增收节支。、
本文发布于:2024-03-08 21:30: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046161546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财政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财政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