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发(作者:老人与海读书笔记摘抄)
龙源期刊网
“砖”心致志:古砖的收藏故事
作者:胡斐
来源:《检察风云》2019年第07期
古砖收藏,金石门类里极不起眼的一条分支。《大戴礼记·劝学》:“故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犬马,百姓藏布帛。”金石学可以说是考古学的前身,在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学之前,通过研究古器物,收藏古器物来探究古代文化历史,即是金石学。金者,青铜吉金之属,石者,碑碣砖瓦之类。金石学的正式著录研究可推至北宋,虽然在此之前也有不少人把玩,记载金石。如《水经·渐江水注》:“江有琵琶圻,圻有古冢堕水,甓有隐起字云云。谢灵运取甓诣京,咸传观焉。”此处甓即古砖,因砖字起源甚晚,当在南朝之后。古人以甓、壁、塼、專、甎来指代现在我们知道的砖字。北宋真正意义上开始了金石学的研究,这一时期著作爆发,如刘敞《先秦古器记》、欧阳修《集古录》、吕大临《考古图》、王黼《宣和博古图录》、李清照与赵明诚《金石录》,等等,其中金石录里已有古砖的收藏记载,如汉阳朔塼记。
古砖收藏研究的高峰还是清末民国,有清一代大行文字狱,故沉首故堆才能免除风险。《清稗类钞》搜求古砖条:乾嘉巨卿魁士,相率为形声、训诂之学,几乎人肄篆籀,家耽苍雅矣。诹经榷史而外,或考尊彝,或访碑碣,又渐而搜及古砖,谓可以印证朴学也。于是苗先路得君子馆砖于河间,李申耆得廉颇墓砖于寿州,仪征太傅及桐城吴廷康所得尤夥。阳湖吕尧仙抚部《古砖文拓本》,著录者至二百五十三砖;嘉兴冯柳东著《浙江砖录》,编为四卷。其散见近贤诗文集者,几不可殚述,亦一时风气然已(近闻太仓陆莘农年丈、归安陆存斋观察,所得古砖尤富,惜尚未见其拓本也)。
从乾嘉时期考据、金石学大师钱大昕、翁方纲、张燕昌、阮元、张廷济、瞿中溶、张霞房等点缀式开启系统古砖研究考证的先河,到清末民国群星璀璨式将古砖研究几推至显学。陈经、王渔、钮苇村、严福基、宋经畲、冯登府、六舟和尚、吴廷康、陆增祥、潘兰陬、陈介祺、杨岘、陆心源、吴大澂、吴昌硕、端方、莫棠、罗振玉、吴隐、王修、周树人、周作人、郭沫若、马衡、谭建丞等等,无数学人收藏把玩古砖、题跋著述,学承不断。
虽以现代的眼光看,古人的砖缘确实可怜,最多者不过陆心源的千甓亭,千余而已,连阮元这样的大官不过仅得八块古砖,斋名“八砖吟馆”,大藏家张廷济也有八块古砖,斋名“八砖精舍”,连写出了《浙江砖录》的冯登府,斋名不过“八砖五砚斋”,更有甚者,民国徐福谦曾出版过一部著作《永安砖研唱和集》,整整一部书,都是知名文人学士围绕一块永安纪年砖唱和咏诗。可见古代的这些大咖级人物,对一块块看似粗鄙,零星文字的古砖多么珍爱崇敬。
近代书画宗师吴昌硕亦颇喜古砖,其书斋收藏砖砚甚多,他曾作诗一首:“缶庐长物唯砖砚,古隶分明宜子孙。卖字年来生计拙,商量改作水仙盆。”其斋中最有名的是出自安吉“吴黄武元年砖砚”,此砖为友人金俯将赠予,吴昌硕得砖后改制成砚台,并在砚侧刻铭“壬午四月金俯将持赠。黄武之砖坚而古,卓哉孙郎留片土,供我砚林列第五。仓硕。”以后一直置案头自
龙源期刊网
用,晚年談论书法的诗作中还说“清光日日照临池,汲干古井磨黄武”。这是吴昌硕自制、自铭、自用的文房珍品。此砚北京诚轩2005秋季拍卖会经众多藏家竞夺,最后落槌价达66万元之巨。同样,2010年出现在上海工美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上的一方张廷济刻铭、陆心源《千甓亭古砖图释》递藏的晋元康古砖,几番争夺,以103万成交。
更为传奇的藏砖故事为民国文学巨匠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兄弟。这两位大师堪称砖痴,其兄弟二人在日记及来往信札中屡有提及古砖,周作人所藏古砖中最有名的当属“凤皇三年七”东吴砖,甚至曾将斋号更名为“凤皇砖斋”,并于1929年3月15日请篆刻大家张樾丞刻了 “凤皇专斋”,(即“凤皇砖斋”)。张樾丞亦将此印章收入1935年出版的《士一居印存》。此后,周作人又请张樾丞刻了一方“会稽周氏凤皇专斋藏”印,唐弢曾评价说:“金石家中,张樾丞所镌藏书印风格浑厚,我觉得他的会稽周氏凤皇专斋藏一印刻得极好。”
废名的学生朱英诞曾在《苦雨斋中》写道:“斋中书架上放着一块砖,那便是凤皇砖,我曾写信说再去时要看看,而到那里看见它好好的躺着,却又觉得似乎不要去搬动它好了。”
刘半农见过周作人的凤皇砖后,也有幸得到一枚双凤皇砖,大喜。特意更名书斋为“双凤皇砖斋”,撰《双凤皇砖斋小品文》,并在此书《题记》中云:“昔苦雨斋老人得一凤皇砖,甚自喜,即以此名其斋。今余所得砖乃有双凤皇,半农他事或不如岂明,此则倍之矣。”邓云乡先生也在《知堂老人旧事》记述道:“书架前放着六七张软椅子,是接待客人的。临窗一张方桌,上铺浅色漆布,只有一方小砚,极为干净。老式窗,上面冷布、东昌纸卷窗,下面玻璃,窗台以下都是北京裱糊匠用大白纸裱的,一色雪白。竹帘、纸窗、瓦砚、绿茶……墙上未挂苦雨斋或苦茶庵的匾,却挂有双凤皇砖的拓片,或者说有晋人风度吧。”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政府定周作人为汉奸,在南京坐了三年多的牢,但“凤皇三年七”还在。周作人晚年在《监狱生活》中写道:“我这里没有其他宝贝,只有一块刻着‘圣清宗室盛昱’六字的田黄石章,和摩伐陀(Movado)牌的一只钢表,一总才值七八百块钱,也被那带枪的特务所偷去;幸而他们不要破砖瓦,所以那块凤皇砖和永明砚总算留下了。”
同样痴迷古砖的鲁迅,其藏砖故事更具传奇。其古砖专著《俟堂专文杂集》题记:“曩尝欲著《越中专录》,颇锐意蒐集乡邦专甓及拓本,而资力薄劣,俱不易致,以十余年之勤,所得仅古专二十余及打本少许而已。迁徙以后,忽遭寇劫,孑身逭遁,止携大同十一年者一枚出,余悉委盗窟中。日月除矣,意兴亦尽,纂述之事,渺焉何期?聊集燹余,以为永念哉!甲子八月廿三日,宴之敖者手记。”当时鲁迅拟编写绍兴地区古砖拓本集《越中专录》,1924年因与周作人夫妇发生矛盾,被迫迁出八道湾时移居砖塔胡同61号。6月11日下午往八道湾宅取书及物品时,受到周作人和其妻的骂詈殴打,紧急中随身抢带而出的古物只有这块大同十一年的剡中砖砚,可见鲁迅对这方剡中砖砚的重视和珍爱。而宴之敖者,宴从宀(家),从日,从女;敖从出,从放;即隐含是被家里日本女人赶出来的意思。可见编此砖学著作时,鲁迅多么无奈与辛酸。
龙源期刊网
别看小小的一块古砖,里面学问着实不少,这才让无数大师为之倾迷。砖光从门类分,即可归纳为纪年砖、画像砖、记事砖、箴言砖、吉语砖。古砖收藏亦有两大主要原则,一则以研究学问为主,以内涵取胜,证经补史,即便吉光片羽,也珍贵异常。二则以鉴赏把玩为主,则以外在取胜。字口好、砖清且端、头版头模,抑或藏专集系列,如时下西安某藏家的“万岁不败”系列,郑州某藏家的“富贵系列”,湖北某藏家的“鬼脸人物”画像砖系列,上海某藏家的纪年砖大全系列。在每一个古砖细分门类里,也都有着一些砖中翘楚。如纪年砖里的早期年号,西汉的“建平五年”,王莽时期的“天凤三年鄣郡都尉”,东汉的“建武中元年”;画像中的线描细工南朝拼镶画像、蜀地大面画像砖、河南南阳高浮雕画像砖、台州细工浅浮雕画像砖;箴言砖中“葬送不劳,功名不立,莫以今苦,以作於邑”“令子贤者在父母率道以椠(通渐)”“去苦怒力相思”“人生世上无几时男儿居世怒力之”;记事砖中“司马太上王复帝位易号永宁元年其年陈氏作壁”“大中三年旱,其年秋八月下雨”“斗米百廿也”“强无妇但得女儿”,等等。若从古砖制作工艺上又可归纳为模印砖与刻画砖。其中刻画砖分湿刻与干刻,湿刻尤为珍贵,因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古人原汁原味的笔触。湿刻是当时制作砖坯未干的时候有意无意地用锐器或手指刻画出文字或绘画,块块皆是孤品,著名如曹操宗族墓刻画砖、明止堂东汉永元双面满刻文字砖、隋扬州粮仓湿刻记事砖。
随着政府房地产大开发,人口规模递增,古时砖头的面世在今日来看,简直小巫见大巫。而今古砖迭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我们稍费心力即可超越任何前人古砖藏家。而今千甓藏家不稀,万砖大户亦有数人,不光收藏研究,更有一批以砖开创艺术衍生品,如古砖茶台、拓片清供图、古砖砚、书镇、花插、琴台、香台、菖蒲花草盆、印章印泥盒,等等,畅销海内外。
我们常言道在瓦甓。小小的不起眼的古砖,就如一支支竹简,一张张帛书,一幅幅六朝绘画,一段段民俗社会风情。可喜的是我们逐渐认识并发扬光大了这门学问,古砖姓氏研究、砖中民族迁移研究、古砖中的门阀大族研究,乃至公安刑侦专家也通过古砖上的掌纹做出了《掌纹砖分析》学术论文,道在瓦甓,岂是虚言?岂不让前辈学者拱手钦佩?
编辑:沈海晨; mapwowo@
本文发布于:2024-03-08 21:16: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903805536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砖”心致志:古砖的收藏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砖”心致志:古砖的收藏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