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8日发(作者:光明正大)
龙源期刊网
近期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郭晓军
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7期
【摘 要】得益于现代高科技影音技术的发展,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因其丰富深厚的思想意蕴和奇幻多姿的故事情节,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改编热点。因此孙悟空的银幕形象也被不断赋予新的意义和生命力,其形象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更是社会文化趋向的折射和电影艺术审美取向发展的标志。
【关键词】孙悟空;影视改编;人物形象;解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7-0121-01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今,陆续出现了六十多部关于改编于《西游记》的影视作品。已然成为中国影视文化的超级“IP”,从20世纪 80 年代国家主流的精英文化主导话语权到90 年代大众文化兴起,港台风无厘头的流行,再到 21 世纪多元化的文化杂糅,孙悟空呈现出多元化的银幕形象,而其特点都与各个时代文化思潮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人物形象的改造——多元化的孙悟空形象
“身穿一副黄金锁子甲,头戴一顶凤翅紫金冠,足踏一双藕丝步云履。”是孙悟空的典型特征,他有七十二般变化,长生不老之身,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八卦炉中炼成一双能识真假变化的火眼金睛,都是他鲜明的人物特征。从1920 年开始,出现在银幕的孙悟空形象不下 60个,而其中大多都沿袭和模仿了这一经典的造型。但是有一些作品也另辟蹊径,比如孙悟空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孙悟空是个白衣秀才的猴行者,在《西游记杂剧》中的孙行者贪恋女色,抢女为妻。而2015 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变成了长身、马脸、尖耳朵,宽肩窄腰的萌的形象,他失去了法力却武功高强,并且与少年江流儿一起主持正义,最终救赎自己,重新回归齐天大圣,这里则体现了孙悟空对于自身人性本质的回归。纵观近几十年来对于《西游记》改编,孙悟空的银幕形象有了很大变化,在不断迎合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也用现代的眼光不断地挖掘和其中承载着的内涵。
二、人物命运的改造——从悲剧性主角转向最大反角
《大话西游》是20 世纪90 年代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标识,而当时所处的环境是一个价值颠覆的时期,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消解、戏谑和颠覆一切宏大敘事,抗拒任何以集体、国族名义裹挟个人特性的意识形态宣教,告别“重”,转向“轻”,告别严肃,转向滑稽和玩世不恭,质疑、嘲讽曾经主导社会的一切道德的美学观念。而90 年代的“大话”热,则使这种本已暗流汹涌的价值颠覆倾向汇集成一股席卷社会的解构风潮。
龙源期刊网
孙悟空形象已经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从一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孙悟空成为一只桀骜不驯、作恶多端的猴子,似乎加入了一些猪八戒的性格符号,他甚至与牛魔王串通害唐僧,但所有这些颠覆仍然没有超出他作为“人”的局限,他的缺陷只是“人”的缺陷。而《西游降魔篇》中的孙悟空形象则被彻底“妖魔化”,使观众在情感上无法认同这个悟空。但是其形象却符合最初孙悟空的造型。在《西游记》原著中多处提到悟空“身高不满四尺”,说明孙悟空不到130厘米。另外原著中同样提到“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的一个痨病魔鬼,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象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1]等等。因此在《西游降魔篇》中孙悟空沦为最强大的反角,被挖掘出黑暗的“前史”。
三、人物情感的改造——从不食人间烟火到矢志不渝
《大话西游》系列中对孙悟空形象最大的颠覆,就是将其塑造成一个“大情圣”。孙悟空和白晶晶、紫霞、青霞、香香、铁扇公主等女子都有了感情纠葛,作品中有一处更是对孙悟空爱情观的描写进行到了极致,当紫霞拔出包间抵在至尊宝的喉咙上时,有一段至尊宝的内心独白:“当时那把剑离我的喉咙只有零点零一公分,但是四分之一柱香之后,那把剑的主人将会彻底的爱上我……”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对于孙悟空形象的解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于孙悟空形象从爱情方面进行的解读,丰富了原著中的孙悟空形象,更加的多元化和立体化。
《大话西游》让观众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孙悟空的命运问题,还刻骨铭心的浪漫爱情。爱情在整个作品中起到了制作笑料的作用,爱情也是一开始作为制造笑料工作性符码出现的。在大多数人眼中,爱情事严肃的,美好的,是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互相吸引的,而影片中的爱情发生得特别迅速,显得有些轻率。这仿佛是我们目前这个时代最明显的标志——“快节奏”成为主旋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讽刺了现实的生活。
最后影片把孙悟空的爱情似乎又推到了悲剧的层面,也许他的一生就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悲剧。正如佛教的轮回观念,即便是穿越时空,轮回转世,爱情依旧不变,反而历久弥新。
今天距离第一部有关孙悟空电影的诞生已过去九十多年,距离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也已过去四百余年,然而关于孙悟空题材的电影及文学作品一直层出不穷。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秉承态度是:一定要立足于原著本身并且结合现代元素,不能因为一次改编成功,创作就止步不前,而是要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去丰富和创新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叶雄. 西游记人物神怪造像[J]. 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3(12).
[2]邵杨. 《西游记》的视觉传播研究[D]. 浙江大学,2009.
本文发布于:2024-03-08 16:04: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8850972794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近期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及其文化内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近期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及其文化内涵.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