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更新时间:2024-03-08 05:40:3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8日发(作者:行政工作内容)

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1.(2014)下列有关法学基础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条法律条文规定的法律规则属于授权性规则

B.在湄公河惨案中,糯康犯罪集团在泰国境内行驶的中国籍船舶“华平号”和缅甸籍船舶“玉兴8号”上杀害了13名中国船员,中国司法机关对该案行使管辖权的依据是刑法规定的属地原则和保护原则

C.刘某故意伤害案由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院审查后认为刘某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作出不起诉决定,免除了刘某的刑事法律责任

D.最高人民法院将某地法院审判的陈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作为指导性案例进行发布。判例属于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规则、法的效力、法律责任、法的渊源。

(1)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指规定人们有权做或者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义务性规则分为命令性规则和禁止性规则。本条规定的是禁止人们作出故意伤害他人行为及承担后果的规则,没有规定有权做或者不做故意伤害他人行为的规则,所以属于禁止性规则。因此,A项错误。

(2)《刑法》第6条第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该法。这是关于属地原则的规定。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

1

犯罪,而按该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该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这是关于保护原则的规定。因此,B项正确。

(3)免除法律责任,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免除或全部免除,其前提是行为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检察院审查认为刘某不构成犯罪,即刘某不应当承担刑事法律责任,不是免除刑事法律责任。因此,C项错误。

(4)我国法的正式渊源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习惯、法院判例、党的政策为非正式渊源。因此,D项错误。

2.(2014)刘某在超市购物时被怀疑偷了一瓶洗发水,保安金某将刘某带到办公室询问,要搜身。刘某不允许金某搜身,金某便将办公室反锁,不许刘某离开。僵持2个小时后,刘某报警,民警张某、王某来到现场,未出示工作证件即检查刘某身体,并查看了刘某的手机短信和通话记录,在查看过程中王某不小心将手机掉落地上,造成手机损坏。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CD)。

A.金某侵犯了刘某的人身自由,对金某可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民警检查刘某身体不符合法律规定

C.民警侵犯了刘某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D.刘某有取得赔偿手机损失的权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宪法》第37条第3款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

2

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金某无权将刘某限制在办公室,由于限制人身自由时间只有2个小时,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构成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A项正确。

(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7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检查时,人民警察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民警未出示工作证件即检查刘某身体,不符合法律规定。因此,B项正确。

(3)《宪法》第40条规定,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本案属于行政案件,且不涉及国家安全,不能对刘某的通信进行检查。因此,C项正确。

(4)《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民警非法检查刘某的手机并造成损坏,刘某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因此,D项正确。

3.(2015)某直辖市地方性法规规定在风景区游玩征收环境保护税。某日,张某开车带着家人前往风景区游玩,购买门票时旅游局工作人员欲收环境保护税,并向张某出示了该规定。张某称国家没有环境保护税,不同意缴纳。工作人员侮辱张某,并将张某及其家人带到办公室不许离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3

A.工作人员扣押张某及其家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

B.该市有关征收环境保护税的规定,违反了《立法法》的规定

C.工作人员对张某进行侮辱,侵犯了张某享有的宪法的基本权利

D.张某可以就限制其人身自由提起行政诉讼,且可以一并要求对该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立法权限、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工作人员扣押张某及其家人,违反上述规定。因此,A项正确。

(2)《立法法》第8条第6项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在没有国家法律依据的前提下,直辖市无权制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地方性法规。因此,B项正确。

(3)《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因此,C项正确。

(4)《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1款第2项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

4

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诉讼。第5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地方性法规不属于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就旅游局工作人员限制其人身自由,张某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不可以一并请求对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因此,D项错误。

3.(2016)某省人大制定了规范某行业创造劳动就业条件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某部的规章,对在该行业创造劳动就业条件也作了规定。二者的规定不一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省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B.省人大是该省的国家权力机关,其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

C.该省的地方性法规可以依照本地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D.国务院可以决定在该省适用地方性法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性法规的备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自治条例、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冲突的适用。

(1)《宪法》第100条第1款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因此,A项正确。

(2)《宪法》第96条第1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

5

国家权力机关。第97条第1款规定,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因此,B项正确。

(3)《立法法》第75条第2款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该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属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能作出变通规定。因此,C项错误,本项当选。

(4)《立法法》第95条第1款第2项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因此,D项正确。

4.(2015)张某因盗窃被行政拘留15日。释放后,张某不思悔改,某日在公交车上将吴某的钱包(内有100余元钱)盗走,准备下车时被民警抓获。民警正欲将其带离,张某突然挣脱,一名民警被拉倒,造成手掌、手臂和膝盖轻微擦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经出示工作证件,民警可以口头传唤张某,因张某逃避传唤,可以对其强制传唤

B.张某拒捕逃跑,如其下车后周围没有其他群众,民警可以鸣枪警告

C.张某实施盗窃,其拉倒民警并造成民警轻微擦伤,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D.对张某可以先行拘留

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盗窃的罪与非罪、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传唤的适用、刑事拘留措施、武器的使用。

(1)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构成盗窃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4款规定,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应当认定为“扒窃”。因此,张某的行为涉嫌构成盗窃罪,不能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强制传唤,A项错误。

(2)《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规定,实施放火、决水、爆炸、凶杀、结伙抢劫或者其他严重暴力犯罪行为后拒捕、逃跑的,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武器。张某盗窃后逃跑,不属于可以使用武器的情形。因此,B项错误。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条“关于转化抢劫的认定”规定,行为人实施盗窃行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具有使用凶器或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但对于以摆脱的方式逃脱抓捕,暴力强度较小,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可不认定为“使用暴力”。因此,张某突然挣脱造成民警被拉倒轻微擦伤,不应认为是使用暴力,C项错误。

(4)《刑事诉讼法》第82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

7

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张某在盗窃后即时被民警发现,涉嫌盗窃罪,可以对其先行拘留。因此,D项正确。

5.(2014)下列有关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说法正确的是(BD)。

A.张某因犯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拘役5个月,王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法院判处管制1年。两人的刑罚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

B.黎某醉酒后在车来车往的主干道上行走,造成交通混乱和人身危险。民警接到群众报警将其带至派出所后,可以采取约束性保护措施

C.周某在某高校学习期间因严重违纪被学校开除,后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法学本科学历并报考了某县公安局,虽然周某符合担任人民警察的条件,但因曾被开除不得被录用为人民警察

D.江某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讽刺县公安局执法不作为。县公安局局长洪某指令民警钱某、刘某对江某进行刑事拘留,钱某认为洪某拘留江某的指令错误,可以向洪某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执行拘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约束性保护措施,担任人民警察的禁止条件以及对上级决定、命令、指令的执行。

(1)《人民警察法》第6条规定,对被判处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执行刑罚属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刑法》第38条第3款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刑事诉讼法》第269条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因此,A

8

项错误。

(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5条第2款规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因此,B项正确。

(3)《人民警察法》第26条第2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人民警察:①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②曾被开除公职的。周某被学校开除学籍,并非被开除公职,不属于担任人民警察的禁止性情形。因此,C项错误。

(4)《人民警察法》第32条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因此,D项正确。

6.(2014)下列有关警务管理的做法或者说法正确的是(BC)。

A.甲省公安厅报经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科信、技侦、装财、督察等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实行聘任制

B.民警张某酒后殴打他人,其所在公安机关督察部门决定采取禁闭措施,并将该禁闭决定报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部门备案,同时通知张某的家属.甲省乙市丙县境内发生多车相撞、多人伤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因情况紧急,甲省公安厅直接向丙县公安局下达了救援、处警命令。丙县公安局应当在执行的同时向乙市公安局报告

D.民警金某在香港旅游时散布支持“占中”的言论,并称中央政

9

府打压香港民主。由于公民有言论自由,金某的行为不属于违纪行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督察条例、内务条令、纪律条令。

(1)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22条的规定,公安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但是,对公安执法职位或者涉及国家秘密的职位,不实行聘任制。技侦、督察属于执法职位,且技侦涉及国家秘密。因此,A项错误。

(2)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公安机关实施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措施的规定》的规定,决定禁闭审批表报同级公安机关督察长批准后执行,并报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备案。《公安机关实施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措施的规定》第9条第5款规定,对被采取禁闭措施的人民警察,应在12小时内通知其家属。因此,B项正确。

(3)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第11条第1款的规定,上级有权对下级下达命令。命令通常按级下达,情况紧急时,也可以越级下达。越级下达命令时,除特殊情况外,下达命令的上级应当将所下达的命令通知受令者的直接上级。第12条第3款规定,下级接到越级下达的命令,必须坚决执行。除下达命令的机关有明确要求外,在执行的同时,应当向直接上级报告;因故不能及时报告的,应当在情况允许时迅速补报。因此,C项正确。

(4)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第8条的规定,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属于违纪行为。因此,D项错误。

10

7.(2013)甲市乙区公安分局民警赵某下班后和朋友李某到餐厅吃饭。晚上11点,服务员告知赵某餐厅要打烊了。赵某喝了1斤白酒,借着酒意辱骂服务员,拦截其他结账的客人不让离开,并强行要餐厅打折。乙区公安分局督察机构决定对赵某禁闭10日。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A.对赵某采取禁闭措施,应当收回其枪支、警械和执行职务的有关证件

B.对赵某采取禁闭措施应当由乙区公安分局局长批准,禁闭10日超过期限

C.禁闭期满后,根据调查情况,可以对赵某采取停止执行职务措施

D.赵某对禁闭决定不服,应当向甲市公安局提出申诉,申诉期间禁闭决定暂停执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禁闭的适用、期限和救济渠道。

(1)根据公安部“三项纪律”和《公安机关实施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措施的规定》第6、8条的规定,赵某酗酒滋事,对其可以采取禁闭措施。采取禁闭措施的,应当收回其枪支、警械和执行职务的有关证件。因此,A项正确。

(2)《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12条规定,督察机构认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反纪律需要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措施的,由督察机构作出决定,报本级公安机关督察长批准后执行。停止执行职务的期限为10日以上60日以下;禁闭的期限为1日以上7日以下。第3条规

11

定,公安部设督察长,由公安部一名副职领导成员担任。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设督察长,由公安机关行政首长兼任。因此,B项正确。

(3)根据《公安机关实施停止执行职务和禁闭措施的规定》第11条的规定,对同一违法违纪行为涉及的同一名人民警察需要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措施的,只能使用其中一种。因此,C项错误。

(4)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14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禁闭决定不服的,可以在被禁闭期间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的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申诉期间,禁闭决定不停止执行。因此,D项错误。

8.(2013)下列关于公安机关组织管理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对李某担任甲市乙县公安局副局长的任命,应当事先征得甲市公安局的同意

B.民警张某休病假一周后无正当理由连续7日未上班,后经领导规劝上班,但工作未满一周,又连续旷工10日。对张某应当予以辞退

C.民警陈某因执行任务时受伤导致双腿截肢,丧失执法一线工作能力。所在单位拟将其调离一线执法岗位,陈某坚决不同意。不能因此辞退陈某

D.民警王某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特殊贡献,对其可以记特等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安机关的设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务、

12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管理。

(1)《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17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正职领导职务的提名,应当事先征得上一级公安机关的同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副职领导职务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公安机关的意见。因此,A项错误。

(2)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30条第5项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应当予以辞退。张某不符合上述应当予以辞退的情形。因此,B项错误。

(3)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31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因公致残,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不得辞退。因此,C项正确。

(4)根据《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32条第2款的规定,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奖励没有特等功。因此,D项错误。

9.(2013)某县发生一起集资诈骗案件,关某组织数百名被骗群众聚集在当地县政府门前,非法进行集会、示威,要求当地政府解决案件、返还投资,严重影响了当地交通、治安秩序。现场处置的民警告知关某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其立即解散聚集人员,迅速离开现场。关某拒不服从,继续滞留现场。后民警向聚集人员喊话要求离开,并告知现场人员若再不离开现场,公安机关将采取强制措施,但现场人员仍聚集不离开。下列关于民警现场处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BD)。

13

A.应当通过广播、喊话等明确方式告知在场人员在限定时间内按照指定通道离开现场

B.可以使用警棍驱散聚集群众

C.可以使用手枪向空中鸣枪示警

D.可以将关某强行带离现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警械和武器的范围,以及警械、武器的使用和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

(1)《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第23条规定,对非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严重破坏社会秩序情况的,人民警察有权立即予以制止。对不听制止,需要命令解散的,应当通过广播、喊话等明确方式告知在场人员在限定时间内按照指定通道离开现场。因此,A项正确。

(2)《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第1款第3项规定,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因此,B项正确。

(3)《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规定的可以使用武器的15种情形中,不包括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第23条规定,对在限定时间内拒不离去的,人民警察现场负责人有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命令使用警械或者采用其他警用手段强行驱散。因此,C项错误。

(4)《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第23条规定,对继续滞留现场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因此,D项正确。

10.(2020)荣某因需办理房产登记,向县公安局申请信息公开,

14

要求提供将原光华路10号改为现光华路8号的相关文件。县公安局函告荣某:其申请事项不属于公安局信息公开范畴,但出于便民考虑,可以向城关镇公安派出所通过咨询户籍人口信息方式予以确认。荣某遂要求城关镇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值班民警告知不能出具证明,建议其到民政部门咨询。为泄愤,荣某向公安派出所门口扔下一个点燃的炮仗,引发人群围观,导致出警车辆无法通行。荣某骑摩托逃走时,正遇巡逻民警,被抓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县公安局应当告知荣某该信息不属于本机关公开的理由

B.巡逻民警应当直接使用警棍、催泪喷射器等制服性警械控制荣某

C.公安机关应当直接依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对荣某违规燃放烟花爆竹予以处罚

D.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荣某以扰乱单位秩序行为予以处罚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信息公开、制服性警械使用、烟花爆竹燃放管理、非法使用危险物质行政违法行为。

(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36条第5项规定,所申请公开信息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负责公开的,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能够确定负责公开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的,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因此,A项正确。

(2)《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7条第2款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棍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

15

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民警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分别采取口头制止、使用警械制止,不能直接使用警棍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将其制服。因此,B项错误。

(3)《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42条第2款规定,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部门责令停止燃放,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荣某在派出所门口仅燃放一个炮仗,不能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公安机关不应当直接依照《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处罚。因此,C项错误。

(4)《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第1款第1项规定,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因此,D项正确。

11.(2019)某县城乡接合部的朱家村和杨家村均向县公安局申请“双11”期间举办焰火晚会。县公安局只向朱家村核发了焰火燃放许可证。杨家村村民怀疑朱家村采取不正当手段,申请县公安局公开对朱家村和杨家村申请举办焰火晚会的行政许可审批材料,遭到拒绝。焰火晚会当晚,杨家村村民数百人持灭火设备,欲破坏朱家村燃放焰火活动,朱家村村民驱赶杨家村村民,发生暴力冲突,致使多人受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为确保焰火燃放安全,县公安局可以控制核发焰火燃放许可证

16

的数量

B.县公安局可以不向申请人公开核发焰火燃放许可证工作流程信息和在核发过程中形成的过程性信息

C.公安机关可以依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处置朱家村和杨家村的暴力冲突

D.县公安局在处置时,可以决定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征用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

解析:本题考查焰火燃放许可、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突发事件的定义、突发事件处置措施。

(1)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33条的规定,申请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主办单位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规定,向有关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受理申请的公安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应当核发焰火燃放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说明理由。举办焰火晚会的申请只要符合条件,公安机关都应当核发焰火燃放许可证,而不应当限制数量。因此,A项错误。

(2)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6条的规定,行政机关的内部工作流程信息可以不予公开。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过程性信息可以不予公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上述信息应当公开的,从其规定。县公安局可以不公开核发焰火燃放许可证工作中产生的内部工作流程信息和过程性信息。因此,B项正确。

(3)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条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

17

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48条的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该法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0条的规定,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杨家村与朱家村的暴力冲突涉及人数众多并造成多人受伤,属于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社会安全事件,公安机关应当依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和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因此,C项正确。

(4)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2条第1款的规定,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县公安局无权征用。因此,D项错误。

12.(2018,单项选择题)谷某是甲县人,担任本县某国有企业销售部经理,后到乙县长驻。其间,谷某认识乙县人庞某,在庞某的下开始吸毒,庞某还教唆谷某侵占企业货款,谷某按照庞某的办法,侵占本企业货款10万元。企业得知后,到甲县公安局举报谷某和庞

18

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谷某涉嫌贪污罪,应当由甲县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B.庞某涉嫌侵占罪,应当由乙县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C.甲县公安局可以依法对谷某吸毒行为进行处罚

D.乙县监察委员会可以对庞某采取留置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贪污罪,监察机关的管辖,公安行政、刑事案件的管辖。

(1)《刑法》第382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构成贪污罪。谷某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所在国有企业货款10万元,涉嫌贪污罪。庞某教唆谷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所在国有企业的货款,与谷某是贪污罪的共犯。《刑事诉讼法》第19条第1款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监察法》第11条第2项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该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谷某是公职人员,涉嫌贪污罪,应当由监察机关负责调查。庞某虽不是公职人员,但其涉嫌贪污罪,不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因此,A、B项错误。

(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0条第1款规定,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违法行为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管辖,但是涉及

19

卖淫、嫖娼、赌博、毒品的案件除外。甲县并非谷某吸毒行为地,甲县公安局无权管辖谷某吸毒行为。因此,项错误。

(3)《监察法》第22条规定,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其留置在特定场所:①涉及案情重大、复杂的;②可能逃跑、自杀的;③可能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④可能有其他妨碍调查行为的。对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监察机关可以依照前述规定采取留置措施。庞某与谷某是贪污罪的共犯。乙县是贪污行为地,乙县监察委员会可以对庞某采取留置措施。因此,D项正确。

12.(2015)长盛公司和春秋公司是生产某民用爆炸物品的竞争对手,长盛公司申请区公安分局公开春秋公司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和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许可信息,区公安分局认为该信息可能涉及春秋公司的商业秘密,未予公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

B.公安机关对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不得公开

C.对区公安分局不予公开的做法,长盛公司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D.如长盛公司再次就同一事项申请区公安分局公开信息,区公安分局可以不答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安机关行政许可事项、信息公开。

(1)根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12条第1款的规定,

20

申请从事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的企业,应当向国务院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民用爆炸物品生产许可证。因此,A项错误。

(2)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5条的规定,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公开会对第三方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不得公开。但是,第三方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予以公开。因此,B项错误。

(3)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51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因此,C项正确。

(4)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3条的规定,对于同一申请人向同一行政机关就同一内容反复提出公开申请的,行政机关可以不重复答复。因此,D项正确。

13.(2014)下列有关信息公开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B)。

A.张某就拖欠工资事项多次向劳动局、司法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后张某又就同一事项向公安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公安局以其曾就同一事项多次向劳动局、司法局提出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为由,不予答复

B.郑某以政府信息公开名义向公安机关申请查阅其被王某殴打的治安案件的案卷材料,公安机关告知其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21

C.谢某听说有恐怖分子到其所在城市实施恐怖活动,便向公安机关申请公开涉恐人员名单及侦控方式。考虑到上述信息虽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但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影响,公安机关可以予以公开

D.李某认为某县公安局没有在互联网上开设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的咨询,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

(1)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3条的规定,对于同一申请人向同一行政机关就同一内容反复提出公开申请的,行政机关可以不重复答复,但向不同机关提出的不在此列。因此,A项错误。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第4项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程序中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以政府信息公开名义申请查阅案卷材料,行政机关告知其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的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B项正确。

(3)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的规定,依法确定为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的政府信息,以及公开后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谢某申请的内容属于国家秘密,不得公开。因此,C项错误。

(4)根据《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第37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公安机关未按照该规定履行执法公开义务的,可以

22

向该公安机关或者其上一级公安机关投诉。因此,D项错误。

14.(2013)以下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处理正确的是(BC)。

A.杨某申请某县公安局公开行政处罚的有关信息,但申请内容不明确,公安机关决定不予受理

B.陈某向某市公安局提出申请,要求对近五年来出台的有关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进行汇总后予以公开,该市公安局答复不予公开

C.宋某就同一内容反复向某市公安局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该市公安局答复一次后,不再答复

D.某市公安局于2013年8月9日制定了办理治安案件执法便民措施,该市公安局最迟应当于8月29日前向社会公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序、时限。

(1)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30条的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内容不明确的,行政机关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补正,说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因此,A项错误。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第3项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要求行政机关为其制作、搜集政府信息,或者对若干政府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加工,行政机关予以拒绝的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B项正确。

(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3条的规定,对于同一申请人向同一

23

行政机关就同一内容反复提出公开申请的,行政机关可以不重复答复。因此,C项正确。

(4)根据《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第17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向社会公开执法信息,应当自该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之内进行。因此,D项错误。

15.(2018)下列公安机关的行为,违反宪法规定的是(ABD)。

A.甲市公安局要求机场对来自某省人员开设专门的安检通道,采用更为严格的安检措施进行人身和携带物品的安全检查

B.乙市公安局对赴省、进京上访人员一律处以行政拘留

C.丙市公安局要求民警在对犯罪嫌疑人执行拘传、拘留、逮捕、押解等任务时,视情使用头套、手铐罩

D.丁市公安局为更多录取男性,在面试时,对女性给予较低评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信仰自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互相监督和制约,人格尊严。

(1)《宪法》第33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甲市公安局的做法,是一种地域歧视,违反了宪法的上述规定。因此,A项当选。

(2)《宪法》第41条第1款、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

24

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乙市公安局的做法违反了宪法的上述规定。因此,B项当选。

(3)《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丙市公安局要求民警在对犯罪嫌疑人执行拘传、拘留、逮捕、押解等任务时,视情使用头套和手铐罩,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符合关于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宪法规定。因此,C项不当选。

(4)《宪法》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丁市公安局的做法,违反了关于性别平等的宪法规定。因此,D项当选。

16.(2016)某省人大制定了规范某行业创造劳动就业条件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某部的规章,对在该行业创造劳动就业条件也作了规定。二者的规定不一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省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B.省人大是该省的国家权力机关,其代表由下一级人大选举

C.该省的地方性法规可以依照本地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D.国务院可以决定在该省适用地方性法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性法规的备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自治条例、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冲突的适用。

(1)《宪法》第100条第1款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25

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因此,A项正确。

(2)《宪法》第96条第1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第97条第1款规定,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因此,B项正确。

(3)《立法法》第75条第2款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该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属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能作出变通规定。因此,C项错误,本项当选。

(4)《立法法》第95条第1款第2项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因此,D项正确。

17.(2015)某直辖市地方性法规规定在风景区游玩征收环境保护税。某日,张某开车带着家人前往风景区游玩,购买门票时旅游局工作人员欲收环境保护税,并向张某出示了该规定。张某称国家没有环境保护税,不同意缴纳。工作人员侮辱张某,并将张某及其家人带到办公室不许离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工作人员扣押张某及其家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权利

26

B.该市有关征收环境保护税的规定,违反了《立法法》的规定

C.工作人员对张某进行侮辱,侵犯了张某享有的宪法的基本权利

D.张某可以就限制其人身自由提起行政诉讼,且可以一并要求对该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立法权限、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宪法》第3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工作人员扣押张某及其家人,违反上述规定。因此,A项正确。

(2)《立法法》第8条第6项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在没有国家法律依据的前提下,直辖市无权制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地方性法规。因此,B项正确。

(3)《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因此,C项正确。

(4)《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1款第2项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诉讼。第53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

27

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时,可以一并请求对该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地方性法规不属于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就旅游局工作人员限制其人身自由,张某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不可以一并请求对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因此,D项错误。

18.(2014)刘某在超市购物时被怀疑偷了一瓶洗发水,保安金某将刘某带到办公室询问,要搜身。刘某不允许金某搜身,金某便将办公室反锁,不许刘某离开。僵持2个小时后,刘某报警,民警张某、王某来到现场,未出示工作证件即检查刘某身体,并查看了刘某的手机短信和通话记录,在查看过程中王某不小心将手机掉落地上,造成手机损坏。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BCD)。

A.金某侵犯了刘某的人身自由,对金某可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B.民警检查刘某身体不符合法律规定

C.民警侵犯了刘某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D.刘某有取得赔偿手机损失的权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宪法》第37条第3款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金某无权将刘某限制在办公室,由于限制人身自由时间只有2个小时,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构成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A项正确。

(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7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检查时,人民警察应

28

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对确有必要立即进行检查的,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当场检查。民警未出示工作证件即检查刘某身体,不符合法律规定。因此,B项正确。

(3)《宪法》第40条规定,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本案属于行政案件,且不涉及国家安全,不能对刘某的通信进行检查。因此,C项正确。

(4)《宪法》第41条第3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民警非法检查刘某的手机并造成损坏,刘某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因此,D项正确。

29

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本文发布于:2024-03-08 05:40: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8476312792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标签:规定   公安机关   应当   信息   行政   法规   民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