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原文_解释

更新时间:2024-03-07 23:58:1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7日发(作者:英文教案)

礼记原文_解释

《礼记·儒行》今译

《礼记·儒行》的内容,是鲁哀公与孔子的一次对话。孔子在这篇对话中解释了“儒”的含义。中国最迟在汉初就有“百家”、“儒家”之类的概念,这是对先秦思想的一种归类,也可能是对当时真实存在的思想派别的描述。但是,“儒”这个字的含义却从来没有明确的解释,至少,我们不清楚“儒”最初是指哪些人?也不清楚为什么“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的人或者思想会被称为“儒家”?。

在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1》中,“儒”字被解释为“术士”。后世多将“儒”简单地解释为“学者”。汉代郑玄对《儒行》这篇文章篇名的解释是:“以其记有道德者所行也。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

我们今天所说的“儒家经典”,其实并不包含“儒”、“儒家”之类的概念,甚至没有作为思想派别的“家”的概念,这篇《儒行》几

1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献给汉安帝)。《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现代有同名书籍和电视节目。

乎是唯一的例外,其中借孔子之口解释了“儒”的含义。

宋代的朱熹认为这篇《儒行》“非圣人之书”,“乃战国贤士为之”。

〔译文〕

1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鲁哀公问孔子说:“夫子的衣服,是儒服吗?”

孔子回答说:“我年少时在鲁国居住,因此习惯穿这种‘逢掖’之衣,成年以后,曾经在我祖先的国家——宋国居住,按照传统,成年人要戴这种‘章甫’之冠,我听说‘君子学问广博、穿戴随俗’,我不知道什么是‘儒服’。”

2哀公曰:“敢问儒行?”

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哀公说:“我冒昧地问一下儒者的行为规范?”

孔子回答说:“如果仓促地加以概括,则无法全面描述,如果逐条讲述,则需要很长时间。”

3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哀公宴请孔子,孔子陪坐。孔子说:“儒者确实有些珍馐美味等待他人来享用,但儒者有自己的原则:不通过日以继夜的学习和思考,

就不敢回答他人的询问;没有做到忠诚和信实,就不会接受他人的举荐;没有努力践行过自己的原则,就不敢接受聘任。这就是儒者获取社会地位的原则。” “儒者衣冠适中,动作谨慎。推辞重大的利益,如同傲慢一样,仪态威严;推辞小利,则举止夸张,如同内心有愧。招徕他很难,但让他离去很容易。他举止谦卑,不张扬自己的才能。这就是儒者的容貌。”

4“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者平日庄重,举止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途之中不与人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与人争阴阳之所。他们谨慎地对待死亡,因为他们内心有所期待,他们保持健康的身体,希望将来有所作为。这就是儒者为未来做准备的方式。”

5“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信为宝。儒者不祈求土地,道义就是他的土地。儒者不祈求财富,学识就是他的财富。他不容易被招徕,但很容易被器重。他可以被器重,但不能被役使。如果环境不合适,他就不会来,这不就是‘难以招徕’吗?如果不符合道义原则,他就不会服从,这不就是‘不能被役使’吗?即使没有人付给酬劳,他们

却已经付出努力,这样不就‘容易被器重’吗?这就是儒者帮人做事的方式。”

6“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者不会为了财货和享乐而放弃道义原则。面对众人的胁迫、武器的恐吓,至死不会放弃自己的坚守。他不必通过与猛禽、野兽搏斗来展现自己的勇敢。他不必通过举起重鼎来显示自己的力量。他所做过的事没有需要后悔的,而对于将要发生的事,都能平静面对。他不会把错误的话说两次,流言在他这里终止。他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尊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用权谋。这就是儒者的特立之处。”

7“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者可以与众人保持亲和,但不能用情感来挟持。儒者可以帮人做事,但不能被役使。儒者可以被杀死,但不会为了苟活而做那些可耻的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放纵自己,饮食不过分。犯了错误,可以听取他人的辨析,但不接受当面的羞辱。这就是儒者的刚毅。”

8“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者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盾牌。戴仁而行,抱义而处,

即使遭遇暴政,也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这就是儒者维护自己原则的方式。”

9“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幷日而食。上荅之,不敢以疑。上不荅,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儒者可能只有十步见方的院子,一丈见方的屋子,柴草为门,败瓮为窗,家里只有一套体面的衣服,几天才能吃上一顿饭。但是,即使如此,如果君主不听从自己的意见,他不会随便猜疑,如果君主还不了解自己的观点,他不敢谄媚以进。这就是儒者出仕的原则。”

10“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者生活于今世,但他们的精神与古代的圣贤在一起,他们今天的行为,也将成为后世的楷模。如果遭遇黑暗的时代,他们对上不攀援,对下不推卸责任。即使受到谗谄暴民的聚众威胁,生命处于危急之中,他们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志向,起居之间,仍然坚信自己的志向,仍然不会忘记百姓的痛苦。这就是儒者悲天悯人的忧思。”

11“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者广博地学习从不停止,真诚地践行自己的原则从不厌倦。平淡的生活中不会放纵自己,显赫的生活中不会迷失自己。他认为礼

节的意义在于达成和谐,他赞美忠信、宽容地对待他人,他尊重贤者,也能包容大众,他懂得适当放弃自己的观点来与他人达成合作。这就是儒者与他人相处的方式。”

12“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者推举贤能的时候,对内不回避自己的亲人,对外不回避自己的怨仇。他们愿意帮助他人获得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们推举其中贤能的人,不指望任何回报。只要君主能任用这些贤能的人、只要能有利于国家,他们不求自己的富贵。这就是儒者推举和提携贤能的方式。

13“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儒者听到友人有善言,就急着转告他人,见到友人有善行,就急着为他宣扬。爵位相先,患难相死。友人失意,不会丧失对他的信心,路途遥远,不会减少对他的关心。这就是儒者对待贤能友人的方式。”

14“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麤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者用品德来洁净自己的身心,陈述观点,然后耐心地等待,平静地端正他人。如果君主不了解自己的观点,就耐心地解释和启发,不急于求成。他不会用深渊来衬托自己的高大,不会用他人的少来衬

托自己的多。世道清明不轻浮,世道混浊不消沉。熟人的观点不一定赞成,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不会简单地排斥。这就是儒者的特立独行之处。

15“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者可能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严谨而宽容,刚强而平易,博学而有原则。阅读圣贤的文章,磨砺自己的棱角。得到爵位和封地如同得到几个小钱,只要意见不合,就不臣不仕。这就是儒者的自我约束。”

16“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儒者与志向相合的友人互相勉励,追求共同的理想。看到友人有能力指出自己的缺点就感到快乐。相互学习,没有厌倦的时候。久不相见,听到流言不会相信。他们用言行体现自己所追求的道义原则,符合这些原则,就参与,不符合,就退出。这就是儒者交友的方式。”

17“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本性温良,这就是仁。恭敬、谨慎,这是仁最根本的体现。宽厚、包容,这是仁者与他人的相处之道。谦逊、认真,这是仁者对

待工作的态度。礼节是仁心的外表,言谈是仁心的表达,歌乐来自于仁心的喜悦与和谐,慷慨施与源自仁心的利他。儒者珍视所有这些品德,仍然不敢说自己已经懂得了什么是仁德。这就是儒者的谦逊。”

18“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儒者不会被贫贱夺去志向,不会被富贵夺去礼仪,不会让君主为他感到羞耻,不会连累长上,不用官府为他操心。这就是儒!今天众人所说的‘儒’与儒者无关,大家只是随意使用‘儒’这个词羞辱他人罢了。”

19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礼记原文_解释

本文发布于:2024-03-07 23:58: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8270932791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礼记原文_解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礼记原文_解释.pdf

标签:儒者   不会   原则   友人   没有   解释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