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发(作者:万念俱灰的意思)
生死、母爱与命运——《我与地坛》的再解读
一、国内对《我与地坛》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已经对《我与地坛》进行过深入的阅读和研究。对于这一篇文章的主题,学者们的研究基本上得出了一般性的结论——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和阐述。确实,这一篇散文中包含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这与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是有关的。史铁生在其21岁时便双腿瘫痪,身体上的残疾让他有和健全人不一样的经历,他本人的人生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因此,在参悟人生的生与死的时候,史铁生有着特别的感悟。他曾经说过:“万事万物,你若预测它的未来,你就会说它有无数种可能,可你若回过头去看它的以往,你就会知道其实只有一条命定的路。”对于这样的生和死,史铁生认为是命定的,国内的不少学者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在关于生与死的问题上,李延凤通过研究《我与地坛》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解决死的意义,这样的死与无意义的活没有什么两样。可是,死的意义不是容易解决的,它关涉到人的生命的根本问题。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说,人就是向死而生的存在。”1换句话说,生和死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活着要有意义地活着,死也要有意义地死去,每一个人活着会迈向死亡,死亡就是人生命的终点。广东商学院的司马晓雯教授也这样评价史铁生的生死观,她说:“那是一种‘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视死如归’,但又明显地少了古人于其中流露出来的那份无奈与消极,而多一份澄静与清明。于瞬间看见永恒,在残缺中看到圆满,这该是生命的一种大欢喜境界。”2可见,一些学者对史铁生的生死观是抱着敬仰的态度。当然,在文学界出现这样一种多数认同的情况是很少的,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史铁生对人生的生与死有着极高的感悟。
然而,目前的学者对此研究绝大多数立足于对生死的讨论上,和生死这一个话题相比较,学者们对于这篇文章讨论的另外两个主题——母爱与命运则讨论较少。而我认为,《我与地坛》这一篇文章在阐述母爱以及命运这两个主题上也有其十分鲜明的特色。因此,本文在其他一些学者对《我与地坛》中母爱和命运这
1李延凤.《生命的追问与救赎——史铁生<我与地坛>之内蕴探析》,2007
2司马晓雯.《史铁生与<我与地坛>》,2007
两个话题的研究的基础上,希望能对母爱和命运的话题作更深一层次的讨论和阐述,以表达本人对此的看法。
二、《我与地坛》中对母爱的思考
史铁生文章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在文章中表达出母亲对他的爱和他对母亲的思念。他在短篇散文《秋天的怀念》中表达出的母爱更是感动了很多人。他在描写自己对母爱的思考时,对这一内容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母亲对他的爱,另一方面是他对母亲的思念。以下,本人将会从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母亲对史铁生的爱
母亲对史铁生的爱这一主题在《我与地坛》中有直接的体现。他在《我与地坛》中这样写道:“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史铁生在描写母亲对他的爱时是采用第一人称去叙述的,即通过史铁生阐述自身的内心活动来描写因儿子患病母亲在心灵上受到的折磨。这样灵活的写作手法让读者感受到的是两方面的痛苦,既有来自史铁生因残疾感受到的身心痛苦,又有作为母亲却无能为力的那种折磨,而且后者给读者以更深的震撼与冲击。史铁生通过这样的描写,把母亲对自己的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史铁生曾把他一直活下去的勇气归结于他的母亲——是母亲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秋天的怀念》里母亲那一句“要好好地活”或许就是史铁生勇气的来源。学者王树君在其研究论著中说:“母亲的爱唤醒了他的意志,他决定把自己的心变成一片沃土,重新播种生命的种子,等待其再次萌发。”3由此可见,母亲对史铁生的爱在其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原文中这样写道:“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
3王树君.《母爱的另一种诠释——以<我与地坛>为例》,2015
1
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与上面的写作方法不同,此处史铁生则是直接描写母亲的心理活动。母亲的良苦用心,目的只是能心情落到低谷的史铁生一个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母亲宁可这一切都由自己来承担。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这里的直接描写,让每一位读者都深入到史铁生母亲的内心世界中,就像感同身受一般地理解到,面对儿子自暴自弃甚至想放弃生命时一个母亲内心所想的。作为母亲,希望的是用自己的爱让儿子继续好好地活下去。这样一来,母亲的爱成为史铁生活下去的勇气这样的观点也就不难理解了。
由此,史铁生在对母爱这一个主题上,他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叙述视角,让读者透过“我”的视角去体察母亲的内心,另一方面又通过对母亲内心的直接叙述,让读者感同身受,领略母爱对史铁生人生的重大影响。这两方面超越了生活中对母爱的一般阐释,蕴藏着更深层次的思想。
(二)史铁生对母亲的思念
另一方面,在描写母爱这一个话题上,史铁生延续其一贯的作风,在文中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思念。
《我与地坛》中有这么一段心理描写:“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同样的感情史铁生在另一篇作品《合欢树》中也有体现。不难看出,史铁生对母亲的思念是深沉的。史铁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表达。自古以来,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史铁生则转换了角度,他从自身出发,不直接写母亲对自己的期盼,而是通过希望能让母亲看到自己得奖这一个心理活动的角度来写,以传达出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可见,史铁生把自己对母亲的思念放到了一个比母亲爱自己更高的高度上,他对母亲的爱和思念绝不是简单的、肤浅的,而是高于一切,甚于自己的生命。
总的来说,关于母爱这个话题,史铁生通过《我与地坛》一文毫无保留地把2
自己内心的感受都抒发出来。母爱也是一直支撑着史铁生走得更远的信念。有人评价说,《我与地坛》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作者通过对自己心灵的窥视与拷问,所突出的母亲在沉默中支撑自己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用爱的光芒照耀作者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4在母爱这个话题上,本人认为《我与地坛》超越了许多描写母爱的作品,对我们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这也是《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的魅力所在。
三、《我与地坛》中对命运的思考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讨论较多的另一个话题就是命运——对人生的感悟。此处本人需要做一个解释,即本人认为,命运和生与死并不是相同的话题,生与死是作者立足于自身不幸命运有所感悟而得出的自身的生死观,而此处的命运则是包括幸与不幸人生在内的整个人生历程的总结。
史铁生对命运的感悟是从自然开始的。原文中对春夏秋冬与地坛四季进行了记述,他分别用乐器、园子的声响、园中的景物、心绪、艺术形式以及梦来比喻四季,在一连串的比喻后,史铁生说:“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史铁生与地坛结缘的原因。本人认为,史铁生此处所要传达的是自己对命运轮回的理解,他把自身的命运与园子的四季绑在一起。四季的更替是自然界不变的规律,而他自身的命运就如同园子的四季一般,也会经历一个轮回,其中会经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或有磨难,或有幸福,人的一生总会经历这样的轮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史铁生在地坛里找到了其不幸命运的起源,同时他也抒发出自身坚信命运轮回,自己的一生不会一直不幸的乐观情绪。
而作者对命运感悟的再一次突破是通过对生存意义的思考得出的。学者温江斌是这样评价史铁生这一突破的,他说:“从理解苦难到勇于生存,从敢于生存到懂得生活,作家实现了普通人精神上的一次大突破,成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真的猛士’,让我们看到闪耀在历史和宇宙洪荒中无法荒凉的生命。”5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在这园子里坐着,园神成年累月地对我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人一生下来注定是要历经苦难和幸福的,这是每一个人必定会经历的命运。作者在上面提到了自己对活着的意义的思考,“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每一个人都为欲望而活。然而,就是欲望制造出了人生的
4王锐.《浅析<我与地坛>蕴含的母爱主题》,2011
5温江斌.《从<我与地坛>看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2007
3
幸福,即欲望得到暂时满足时的快感,同时又是欲望制造出了人生的苦难。由此可见,人生是充满罪孽和福祉的,因为人生来是有欲望的,消灭了欲望,就是消灭了恐慌,但同时人性随之而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欲望是让人有激情地活下去的理由。因此,人的命运生下来就是定的——必定经历幸与不幸。史铁生再一次通过地坛这一个神圣的地方传达出了自己对命运的思考。
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是史铁生对自己对命运思考的升华,也是他心灵归于沉静的原因。他在地坛里回想起曾经的老太太,仿佛看到了过去的自己。然而,此时的他已不再是过去的孩子,命运和岁月让他不再年幼。史铁生说:“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这就是史铁生对自身命运发出的最终感叹。太阳是永恒,人却不是。可是人又有和太阳相似的地方,人的生命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生和死永久地交替着。史铁生在这园子里发现了他认为的人生命运的最高境界的思考——心灵的皈依和生命的轮回。“作者在用孩子、老人、情人的出现和渐行渐远,耳边缭绕起了生命归结号角,逐步寻找到了真正的心灵的祭奠。面对宇宙的无穷,‘我’心皈6史铁生对命运的感悟就是通过从自然再到人生幸与不幸最后再到命运轮回依。”这样发展过来的,人的一生不断地经历苦难,同时也会感受到幸福,在幸与不幸之间人逐渐成长,最终走完自己的人生,完成命运的轮回。而这,也是史铁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四、总结
综上,本人已对《我与地坛》中母爱及命运这两个话题讨论完毕。对于这两个话题的讨论,本人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出一些结论:
6陈璇.《<我与地坛>:寻觅心灵的皈依》,2015
4
一方面,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灌注了不少关于母爱的内容,其通过两方面对此进行讨论。其一是母亲对自己的爱,他通过从自己的内心活动这一个角度去描写,将自身所经历的苦难以及母亲内心所受的煎熬表达了出来。其二就是描写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在这个问题上,史铁生通过自身希望母亲看到自己得奖这一心理活动去叙述。前后两个方面,叙述的角度不同,但都传达出了同一个主题,即母爱的主题,让读者感同身受的同时,体会到史铁生与母亲之间真挚的感情。
而另一方面,史铁生也在文中表达出自己的命运的思考,也就是整个人生历程的总结。首先,史铁生通过的四季的更替,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幸与不幸轮回的思考。再者,他通过人性和欲望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人的一生注定是要经历幸与不幸的。最后,史铁生用孩子、老人、情人的出现和渐行渐远的情节,阐释人生的命运轮回,使得自己的生死观得到了升华。
总的来说,本人认为《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关于人生问题思考的巅峰之作,其中既有他的想象,又渗入了对自身经历的思考,用切身的经历传递给读者关乎生死的感悟。引用学者王婧丹的话来说:“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参透了生命大书的意义,苦难让他坚强,母爱开启了他封闭的心灵,他于宁静中感悟生命之永恒,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力量与启示。让生命的激情在地坛延续,让生命的意义在地坛诠释,让生命的永恒在地坛呈现。”7本人认为,正是史铁生在地坛中的一系列经历和思考,让生命保有了激情,保有了希望,使得他得以参透生死,使生命得以熠熠生辉。而这,也是《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最感动人、鼓舞人的地方,不愧为阐释人生生死的绝唱。
参考文献:
[1]史铁生.《我与地坛》[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第2~22页
[2]陈福民.《超越生死大限之无限欢悦——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J].《当代文坛》,2009,6::第890~894页
[3]李延凤.《生命的追问与救赎——史铁生<我与地坛>之内蕴探析》[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4:第76~78页
[4]司马晓雯.《史铁生与<我与地坛>》[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6):第32页
7王婧丹.《找回生命之永恒——解读<我与地坛>》,2007
5
[5]王树君.《母爱的另一种诠释——以<我与地坛>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5,3:第13~14页
[6]朴晓琳.《生命的沉思 人生的解读——重读<我与地坛>》[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1:第23~24页
[7]王锐.《浅析<我与地坛>蕴含的母爱主题》[J].《语文学刊》,2011,10:第52页
[8]陈永祥.《“大地·母亲·生命·生活”的沉思与断想——重读<我与地坛>》[J].《中学语文教学》,2003,4:第28~30页
[9]温江斌.《从<我与地坛>看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2):第91页
[10]陈璇.《<我与地坛>:寻觅心灵的皈依》[J].《名作欣赏》,2015,3:第134页
[11]林巧云.《从<我与地坛>看生命价值和最终意义》[J].《芒种》,2014,8:第69~70页
[12]王婧丹.《找回生命之永恒——解读<我与地坛>》[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8:第54页
6
致 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学校、老师各方面的帮助。在此感谢何广顺教授等导师两年来对人文经典阅读课程教学的关注和付出,同时感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提供大量纸质及电子文献资源。在此谨向各导师、学校表示衷心的感谢!
7
本文发布于:2024-03-07 18:34: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8076542789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生死、母爱与命运——《我与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生死、母爱与命运——《我与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