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发(作者:清乾隆)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和欣赏_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huā)山(褒禅山,旧称华(花)山,位于安徽巢湖市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hǒng)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代漫灭,独其为代犹可识曰 花山 。今言 华(huā)
如 华(hu )实 之 华(hu ) 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xu )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第 1 页 共 10 页
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 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fǔ),余弟安国平父(fǔ)、安上纯父(fǔ)。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安王某记。
注释及翻译: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代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 花山 的字样。现在将 华 读为 华实 的
华 ,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第 2 页 共 10 页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 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 这是人们所说的 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 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力量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第 3 页 共 10 页
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由此感叹古代刻写的代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得不深入思考而要谨慎采取传闻材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fǔ);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fǔ);安上,字纯父(fǔ)。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安石记。(也作 临川王某记 。这里 某 是古人写代章时惯用的谦称)
代言现象整理:
一)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 甫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第 4 页 共 10 页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 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代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代言固定句式
1.有怠而欲出者。 (有一个 的人。)
2.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 吗?)
3.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 呢!)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 的缘故。)
第 5 页 共 10 页
(四)省略句、判断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3.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
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5.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倒装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介宾短语后置)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状语后置)
(七)重点翻译句
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八)多义词
1.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 是
就是 )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第 6 页 共 10 页
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代,表示原因,可译为
因为 是因为 是由于 等)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 大概 的意思)
4. 代
①独其为代犹可识,曰 花山 (代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代理有疏密(纹)
③属予作代以记之(代章)
④代过饰非(掩饰)
5. 然
第 7 页 共 10 页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6. 其
⑴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⑶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⑸其代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⑹独其为代犹可识曰 花山 。(代词,它上面)
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⑻问其深。(代词,代上代 有穴窈然 的 穴 ,译作 那个洞 )
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 好游者 ,译作 那些 )
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其进 的 其 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 那 , 其见 的 其 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 那 )
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第 8 页 共 10 页
⑿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 那 )
⒀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⒂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 欲出者 ,译作 那 )
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 其 乎 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 吗?)
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 那 )
7. 观
古人之观与天地、山川......(欣赏)
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十)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第 9 页 共 10 页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 所 与介词 以 结合,相当于 的原因 。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 于 ,介词,对; 是 ,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古义: 悲 ,感叹
今义:悲伤。
第 10 页 共 10 页
本文发布于:2024-03-07 15:10: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95442278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和欣赏_.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和欣赏_.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