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发(作者:经历的近义词)
游褒禅山记原文原文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③。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④。问其深,那么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⑤。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⑥。盖其又深,那么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那么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险以远,那么至者少⑦。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⑧。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缺乏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⑨。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⑩!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注释 ①浮图:或作浮屠,这里指僧人。
②褒之庐冢〔zhǒng〕:慧褒生前居住和死后安葬的地方。
③仆道:谓碑倒在路上。其文漫灭:指碑上的文字因多年风雨侵蚀而模糊不清。漫,浸坏。
④窈然:幽深貌。
⑤拥火以入:手中拿着火把进入深处。拥,持。
⑥记:指题词记游的文字。
⑦夷以近:平坦而又浅近,意指前洞。
⑧瑰怪:瑰丽怪特。非常之观:不寻常的奇观景象。
⑨幽暗昏惑:谓幽深昏暗、迷乱莫辨。无物以相之:没有外物用来相辅助。相〔xiàng〕,辅助、扶持的意思。
⑩谬其传而莫能名:错误地流传而一直不能说出其真相的。何可胜〔shēng〕道:哪能说得尽。
深思而慎取:深入地思考,慎重地选取。
◇鉴赏 本文是一篇游记形式的议论文。文章开头介绍褒禅山命名的由来,并初步点出华山洞的方位与道旁的仆碑残文,为下文的探幽和议论提供了依据。第二段写游前洞后洞的经过。写前洞,极其简略,大致勾画出轮廓,以与后洞相较,也为下段议论作现实依据。写后洞,颇为详尽,记下游览的全过程。首先渲染气氛,接着写众人“拥火以入〞的游程。既出,
依然为洞中奇妙之景所牵,于是又冷静地分析一下实际情况:从到达的深度来说,还比不上以往好游者进程的十分之一,完全可以通行;从众人的体力来说,也足以继续前进;从火把来说,也足够用来照明引路。各种条件都具备了,只是主观思想为“怠〞所限,以致深为悔恨“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这里叙事愈详,其所寓之理那么愈深愈透。
第三段即从实际游览中写心得,发议论。首先以感慨导入,增强情韵。随之以古人作比,引出议论。而由此生发出来的这些心得又是从游洞的实际经历中引申而出的,正反映照,使理说得淋漓酣畅,精辟周备。
第四段以简洁笔触掀起余波,补足心得,回应篇首。作者由路边仆碑,联想到“古书之不存〞,而后世“谬其传〞者甚多,因之学者就必须探求根源,“深思而慎取〞,切不能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充分表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末段记下同游四人的名字,以示实有其事以及作者对此次游洞的重视。
文章前两段重在叙事,写游中见闻;三、四段重在议论,写游罢感受。事中寓理,论从事出,环环相扣,愈引愈深,而出之以必然之理,令人信服。如此以具体形象的记游来论证抽象的道理,既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并又曲折多变,在游记中别具一格。而且,本篇虽为说理,但超逸之致却洋溢其间,促人发奋。
◇妙评 借游华山洞发挥学道。或叙事,或诠解,或摹写,或道故,意之所至,笔亦随之。逸兴满眼,余音不绝。可谓极文章之乐。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
以游喻学,记之兼说体者。
——清·吕留良?古文精选·王文?
荆公?游褒禅山记?云:“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余谓“深〞“难〞“奇〞三字,公之学与文得失并见于此。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本文发布于:2024-03-07 15:0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952572788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游褒禅山记原文原文及翻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游褒禅山记原文原文及翻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