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更新时间:2024-03-07 14:42:2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7日发(作者:国际收支顺差)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相关内容:

《中华人发共和国宪法》(节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关于人权

人权的概念涉及人权的主体、客体、形态、本源四个基本范畴。

人权的主体指的是人权的享有者,具有普遍性。人权的主体可以是所有的人或者人类,还包含部分个人的集合体、国家意义上的民族。

人权的客体指的是人所享有的权利、尊严和自由。一是公民权和政治权利,包括生命权、生存权、财产权、安全权等;二是经济权、社会权和文化权,包括劳动权、休息权、知识产权等;三是自决权、发展权、和平权、环境权、自然资源权、民族权利等。

人权客体的范围大小,标志着一个国家保障人权的水平。

人权的形态指的是人权的存在方式和形态,或人权的表现形式。理论界通常将其概括为三种存在形态,即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应有权利是基于人的本性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它是人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法定权利是应有权利的法律化。实有权利是人权主体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实际拥有的权利。

人权的本源回答是人权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说人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人权是历史的产物,是自然与社会两种属性的统一。

误区

1、在任何社会,人民都可以当家作主?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1)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都是剥削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始终处于被统治地位。(2)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广大人民才能翻身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2、有人认为,只有年满18周岁的人才是公民?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我国,年满18周岁的人在法律上称之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对所做出的行为负完全责任。

1 / 5

3、有人认为,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犯人依然可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其混淆了人民和公民的区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已经不属于或在一定时间内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只能称其为中国公民。公民的范畴比人民广泛,公民中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当然没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训练题

一、选择题: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 )

A工农联盟 B工人阶级 C全体人民 D全体公民

2、朱德有诗云:“锦绣山河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这里的“民”是指( )

A公民 B人民 C农民 D国民

3、下列不属于我国人民的是( )

A 未成年人 B犯罪分子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残疾人

4、雷锋曾说;“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这里的“我们”是指( )

①工人和农民 ②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③知识分子 ④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各方面的保障才能充分实现,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 )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法律保障 D家庭、学校、社会保障

6、在巴基斯坦人质事件中,中国政府要求巴方政府要保证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这里的“中国公民”是指( )

A在中国拥有财产的人 B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

C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D人小在中国长大的人

7、下列不属于我国公民的是( )

A正上小学一年级的小王 B留学北大的韩国女学生

C退休在家的工人老张 D被剥夺政治权利在监狱服役的李某

8、公民和人民的区别是( )

A人民享有政治权利,公民不享受有政治权利

B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

C人民享有的权利多,公民享有的权利少

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公民不参与国家管理

9、法律本该是国家机关执法行政的依据,可是,有个别执法机关却与法律“赌上了气”:据新华社报道,2009年,云南省某自治州交警支队对百姓的“民告官”之举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不应诉、不举证、不出庭、不答辩。最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老百姓胜诉。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 ②老百姓依法维权的意识在增强 ③国家机关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事 ④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2 / 5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 )

A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B国家加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

C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 D依法治国的贯彻和实施

走进中考

11、下列各名中对“公民”和“人民”概念使用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害

C人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我国是公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是指( )

A长期居住在中国的人 B出生在中国的人

C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D长期旅华的美国人

13在一次讨论会上,小苏同学说,只要是中国人,就属于人民的范围,显然,他是错误理解了人民的含义。下列不属于人民范围的是( )

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

14、2010年5月22日凌晨,中国篮球巨星姚明妻子叶莉在美国休斯敦当地医院顺利产下一女。姚明女儿将是哪国公民,引起了广大球迷的关注。公民是( )

A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B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C居住在中国的人 D只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15、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到第五十条,全面详细地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负责对公民人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案件进行审判。这些规定说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其( )

A立法保障、司法保障 B司法保障、经济保障

C经济保障、行政保障 D行政保障、司法保障

16、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体现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制中的( )

A社会保障 B司法保障 C制度保障 D立法保障

17、近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防震减灾法、残疾人保障法等一系列保障民生的法律。这为公民享有权利提供了( )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制度保障 D社会保障

18、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 )

A直接选举各级人大代表 B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C消除城乡间的所有差距 D切实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19、2010年3月 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善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首次实现“同票同权”,即我国城乡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为1:1。这表明我国( )

①公民基本权利有法律保障 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④城乡之间已经不存在差别

3 / 5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于2010年7月1日起实施,它对生命权、健康权、继承权等一系列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进行了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保护。它的实施为公民权利提供了( )

A法律保障 B物质保障 C社会保障 D精神保障

21大学生刘某因名字“中西合璧”,在换发第二代身份证时遇到麻烦,民警要他把名字全部改为原汁源味的汉字,否则不予换发。刘某不服,一纸诉状将公安局告上法庭。经审理,法院一审判决刘某胜诉,公安局必须允许刘某使用原名换领身份证。这体现了( )

①公民权利需要法律保障 ②法律总是维护公民个人权利 ③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依法办事 ④当个人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劳动合同法、城乡规划法和职工带薪休假条例等一批新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正式施行,对公众的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这是对公民权利的( )

A立法保障 B司法保障 C社会保障 D家庭保障

23、四川大学毕业生蒋某因中国银行成都分行在招聘中限制身高,蒋某以侵犯某宪法赋予的平等权为由提起诉讼,迫使招聘单位取消该限制。此案说明( )

①公民享有平等权 ②公民享有的权利是无条件的 ③公民权利的实现有司法保障 ④法律是公民维权的利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某校八年级有两名学生辍学。经调查,他们的理由分别是:学生甲,其父母认为孩子是女孩,与其上学花钱,不如趁早打工挣钱;学生乙,父母双亡,生活相当困难。

(1)从公民权利的角度简要评析学生甲的做法。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解决的办法使两个学生重返校园。

2、从理论上讲,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人民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而就一个具体的从事某一工作的人而言,如个体户小王,他既是我国公民,也是人民中的一员。所以公民和人民没什么区别。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4 / 5

答案:

1

A

6

C

11

B

16

D

21

D

2

B

7

B

12

C

17

A

22

A

3

B

8

B

13

D

18

B

23

C

4

D

9

C

14

A

19

A

5

C

10

A

15

A

20

A

二、非选择题

1

(1)学生甲的父母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甲的受教育权,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2)对学生甲:①帮助她做好父母的工作,告诉他们,这样做侵犯了学生甲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有关法律;②请学校老师或有关部门上门动员;③帮助该同学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对学生乙:①鼓励他树立生活信心。②号召同学们为他捐款,帮助他克服生活中的困难。③向学校申请减免学杂费。④向政府、社会或希望工程寻求帮助。

侵犯公民权利的角度来答出其父母侵犯了什么权利。2需要考虑公民的权利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最有效的保障是法律保障。

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民是区别于

5 / 5

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本文发布于:2024-03-07 14:4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937442532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pdf

标签:公民   人民   法律   权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