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发(作者:永乐电器)
对比英法两国,从地理的角度看法国经济发展
英国、法国和德国都位于欧洲西部,是欧盟重要的成员国。三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相互临近,经济水平也不相上下,但近来大家对于英法德三国的综合实力争论颇多。本篇文章将以辩证的观点,从地理的角度,剖析法国的经济发展,并对比英德两国,找出法国发展的优劣势。
一.农业分析
1.自然地理背景
1.1地理位置:法国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欧洲大陆西部,领土呈对称的六边形,三边临海。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是欧洲重要的海陆兼备的国家。
1.2地形地势:法国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向英吉利海峡倾斜,全国有4/5的领土是平原和丘陵。山地大部分偏于东南和南部边缘地区,中部是中央高原,西部是丘陵、平原,北部是肥沃的巴黎盆地和卢瓦尔平原,西南部是加龙平原。总之,法国具有平原盆地占优势的地形,平原盆地面积广阔。
1.3气候:法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常年受温暖湿润的西风影响,再加上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冬季气温比较温和,降水年纪分配也比较均匀。但是由于法国面积较大,不同地区气候差异明显:西部为典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受海洋影响小、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山地地区属高山气候。
1.4水文:法国水系丰富而完整,大部分发源于中央高原,向西北或东南两个海域入海,形成辐射状水系。同时,在其众多的河流间有运河相通,形成便利的内河运输系统,为工农业发展提供极大便利。
2.农业发展状况
总的来说,法国的农业发展条件在欧洲三国中是最优的:平原盆地面积辽阔,大部地区降水充足,法国平原地区土壤多为河流冲击而成、土层厚而肥沃,宜农作。相对在法国的西部地区,盛行温带海洋性气候,晴天少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畜牧业;而在中东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发展种植业;在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光照充足,宜于种植水果等经济作物和花卉等园艺作物。
2.1农业的巨大发展
二战之前,法国农产品极度匮乏,甚至依赖于殖民地进口。长期以来,个体农场是法国农业最为基本的经营组织形式。这种个体农场制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首先,它把广大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造成工业缺乏劳动力;其次,随着农业人口的增长,一家一户的土地越来越少,生活贫困,并大都是自给自足的生产,造成国内市场狭小,不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第三,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买不起机器,有机器在小块土地上也不宜使用,使农业生产发展不适应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战后,法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良种化和化肥化,因地制宜地实行农业地区专业化,再加上法国优越的农业发展条件,农业发展迅速。法国一跃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是世界上特别是欧洲的重要农产品供应国,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2.2农业结构与布局
从农业结构上看,法国畜牧业与种植业并重发展,主要集中在地形平坦地区:巴黎盆地是全国小麦、甜菜生产的专业化地区;布列塔尼和诺曼底地区是全国集约化
程度最高的乳、肉畜牧业区;地中海沿岸、阿基坦盆地与罗讷河下游谷地是葡萄、水果、蔬菜、花卉等的专业化种植区。
法国的葡萄酒享誉全球,其主要产区便位于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这与当地的自然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适宜葡萄生长;另外地中海沿岸,地理纬度低,热量充足,光照时间长,生长期长。而法国另一知名的农产品—鹅肝,其主要产区则位于法国东北部,其地理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
2.3欧洲三国农业剖析
从整体上看,英法德三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专门化程度都比较高,这与他们国家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但在农业结构上看,英国和德国都以畜牧业占绝对优势,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三国自然地理背景关系巨大。
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晴天少,云雾天多,全年降水充足,适于多汁牧草生长而不宜发展种植业;北德平原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极大而终年降雨,与英国气候类型相似,而中南部气候适宜发展种植业,但又由于海拔高,限制了种植业的发展。但是两国的气候和地形都十分有利于畜牧业的开展。法国的气候和地形都有利于农业多样化的发展。因而,三国中,以法国的农业最为发展。
二.法国工业
1. 自然资源概况
法国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工农业生产,但能源资源十分贫乏。铁矿石储量少,质量差。煤炭资源储量低、矿床条件差、埋藏深、煤层薄、煤炭品种不全、煤质劣、无烟煤少、缺少炼焦煤,而且煤炭资源多分布在交通不便地区。法国是西欧石油储量最少的国家,也是生产原油最少的国家,所需石油99%需要进口。由于能源缺乏,法国每年需大量进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之后,法国大量减少石油煤炭消费,加快发展核能和新能源,来代替煤、石油的不足。尽管如此,法国每年煤石油天然气的进口额仍占到进口总额的1/5以上。法国的能源资源在欧洲三国中,是最为恶劣的。英国能源资源丰富,在欧盟国家中居首位,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德国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德国所需天然能源的2/3为进口所得。德国虽然自然资源贫乏,但其褐煤、硬煤和钾盐的贮藏量还是较为丰富的。褐煤产量在其国内的能源工业中居首位。
最近发生于北非的利比亚战争,法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与其能源背景有莫大的关系。由于本国缺乏石油,法国在阿拉伯国家投资大量资金于能源领域。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而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声称,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2. 工业发展
尽管自有矿产资源不足,但法国却有着完善的工业体系,是发达的工业国家。目前,法国GDP低于美日德,居于世界第四位,而其工业产值就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4。
2.1工业体系
法国工业化在产业构局方面伴随现代工业和企业蓬勃发展,大量的古典成分(传统工业)被保留,两种工业都发展较好:
法国的传统工业历史悠久,并且一直是法国的优势部门,包括纺织、食品、服装、化妆品等消费性的轻工业。在这部分轻工业中,奢侈品占据了重要份额。据统计,全球品牌价值最高的15大奢侈品品牌中,法国品牌占据绝对优势,仅仅是路易威登的
品牌价值,就占到15大奢侈品牌价值总和的近30%;而路易威登和其他四个法国品牌占据53%。
法国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迅速,许多工业产品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宇航、汽车和陆路运输设备、核能、军火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是主要的创汇部门。其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仅次于美国居于世界第二位;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于世界第三位;汽车出口占世界第三位;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占世界第四位。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其化学工业中的香料化工制造。法国香水品牌—香奈儿、化妆品—兰蔻,享誉全球,它们所走的也是奢侈品路线。
2.2工业布局
相对而言,以罗讷河河口和诺曼底岛连线为分界线,其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集中,工业人口占全国工业人口 3/4以上,全国 3/4的10万人以上的城镇分布于此,其中以巴黎地区更为集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农业人口比重大,多农业区,失业率高,近年来宇航工业、军事工业等有所发展。
法国有四大经济区:巴黎地区、里昂—罗讷地区、地中海沿岸区、北部地区。
a) 巴黎地区包括巴黎盆地大部分,地势低平,便于开展大规模农业种植;受海洋影响大,气候温和湿润;塞纳河流经此区,使的当地航运便利,同时该区土壤由河流冲击而成,土质肥沃;位于全国的中心位置,交通便利,易于运输各种原材料和产品。巴黎地区是全国高度集中的经济核心、最大的综合工业区和农业集约化地区。各种工业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里昂—罗讷地区位于法国东南部,里昂及其地区坐落在西欧的十字路口,被地中海,大西洋以及东欧地区围绕,同时罗纳河和索恩河在城市的南端汇合。可见该地区具有极其便利的区位条件,对外交流方便。该区的优势工业主要侧重于新兴工业:是新兴的核能、电子工业基地,同时纺织、化学工业占重要地位。
c)地中海沿岸区位于地中海沿岸,该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水文、地理位置)使得该区工农业均具有发展优势。在该区的产业结构中,葡萄、蔬菜、水果、花卉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铝土矿的开采和氧化铝的生产具有全国意义,马赛—福斯的石油化工工业、飞机制造业、造船业、建筑材料工业等部门发展较好;福斯建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d)北部地区位于法国的最北端,该区隔英吉利海峡与英格兰相望,海运便利,使得钢铁、石油化工、造船业得到较快发展。该区有诺尔—加来煤田,在开采的基础上,发展了采煤、冶金、纺织工业。
2.3欧洲三国工业发展剖析
从发展程度上看,英法德三国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三国工业重心正在由产业链的中端向高端发展,即发展技术与时尚。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在英国,已没有了传统的汽车制造业。英国曾经生产名车劳斯莱斯,但现今生产已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英国所经营的是劳斯莱斯的品牌。德国的汽车制造也逐渐向高端发展,其生产阶段正在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但是在中端产业链的发展方面,法国和英国是落后于德国的。二战之后,德国将国家工作重心放到工业发展,目前德国的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电子电器工业、钢铁工业都在世界上居于前列。故而我们可以得出法国工业居中发展的结论。
三.法国第三产业
提到法国的第三产业,最不能忽视的便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
3.1旅游业
在自然资源方面,法国既濒临地中海又濒临大西洋,还拥有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山地景观,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来自寒冷地区的人们特别钟爱夏季的阳光,所以夏季法国地中海沿岸的阳光、沙滩、大海吸引了无数的游客;而法国西南部的比利牛斯山、中南部中央高原、东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则为冬季的滑雪和夏季的登山提供了圣地。
在人文背景下,法国自中世纪以来由于国力的强盛而成为欧洲文化的中心,其城市建筑、艺术、服饰甚至语言曾长时期代表着欧洲和世界的时尚,历史的丰厚积淀给法国带来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法国因此有了世界上最发达的旅游业。
除了自身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法国政府加大在国外(尤其是欧盟各国)的宣传力度,制定一系列政策降低入境旅游的复杂程度。这些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国旅游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2文化产业
法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欧洲三国中法国的人文精神是最为浓厚的。法国是一个充满文化、艺术的国家,而在法国文化中,他们的文学、电影、绘画、建筑等都使人再三回味。几百年来,法国都一直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之一。
近年来,法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也是不容忽视的。法国把文化发展作为基本国策之一。政府积极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和资助,使图书出版、影片生产、音像制品、报刊杂志等行业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既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收入,又增加了政府的税收。除此之外,为了限制美国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保护和扶持民族文化的发展,法国还采取了以下几项具体措施:规定电视台播放比例;大力宣传本国文化;资助本国影视制作业;加强同欧盟国家的文化合作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法国文化产业高度发展,与其国家的政策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国家借鉴。
3.3欧洲三国第三产业剖析
由于奢侈品经营的不是生产工艺,而是品牌优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各国的奢侈品产业应当视作第三产业范畴。当前,不论是奢侈品、旅游业还是文化产业,三国中都以法国发展最有优势。
法国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良好,宜于发展旅游的自然资源丰富;再加上法国人文精神最为浓厚,几百年来一直是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这些条件为发展奢侈品行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比而言,英国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的限制,自然风景单一,偏居欧洲一隅,文化辐射不够强大;而德国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多战争,长期以来形成以严谨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缺乏人文主义精神,相对而言,难以形成适宜旅游和文化产业业发展的文化氛围。
当然,三个国家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各有千秋,法国侧重于旅游业、文化产业和奢侈品产业。英国正在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和商务服务业。而近年来德国服务业发展迅速,尤以贸易、金融、保险、旅游和会展业等最为发达。在电信、邮政、交通运输、物流等领域,随着原有垄断的打破和市场管制的逐步放宽,行业发展迅猛,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四.总结
对比08年三个国家各产业部门GDP比重可知,法国的农业和第三产业占据绝对优势,而其工业发展大大落后于英国和德国。综合前面所述,我们知道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旅游也则受自然和人文的综合影响。而法国的工业相对落后,首先,受制于国内自然资源不足,由于各种能源资源匮乏,工业发展严重依赖于进口,使得工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其次,法国工业与其国内经济文化背景也是关系极大,这一点可以从其优势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农业比重
0.9%
2.1%
1%
工业比重
23.4%。
19%
23.7%
第三产业比重
75.7%
78.9%
75.3%
然而对于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而言,发展第三产业是其进一步发展经济的明智选择。因而,我们说,法国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本文发布于:2024-03-07 10:18: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778891537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对比英法两国,从地理的角度看法国经济发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对比英法两国,从地理的角度看法国经济发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