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药——鹿角

更新时间:2024-03-07 09:50:48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7日发(作者:代路)

补阳药——鹿角

补阳药——鹿角

性味归经

味咸,性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肾助阳,强筋骨,活血散瘀消肿。可作为鹿茸的代用品,但药力薄弱。

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筋骨疼痛,虚劳内伤。

鹿角功能温补肝肾而强筋骨,主要用于肾阳不足引起的各种病症,常与地黄、山萸肉、肉苁蓉、菟丝子、巴戟天、杜仲等配合应用。

鹿角既能温补肾阳,又有活血消肿之功,故常用于虚寒疮疡之症,有良好的消散作用,为外科常用之品,可配肉桂、白芥子等内服,也可醋磨外用。此外,本品又能用于乳痈初起,可用单味研粉吞服;如乳痈红肿热痛,可配合蒲公英、全瓜蒌、夏枯草、象贝母、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药物同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研末,5-15g;再用磨汁涂或研末敷。

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来源

本品为鹿科动物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 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砍角:在10月至翌年2月间,将鹿杀死后,连脑盖骨砍下,除去残肉,洗净风干。退角:又称"解角"、"掉角"或"脱角",系雄鹿于换角期自然脱落者,故不带脑骨,多在3~4月间采收,分别习称“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脱盘”。砍角不利于动物的保护和资源再生,一般不采用。

性状

马鹿角呈分枝状,通常分成4~6枝,全长50~120cm。主枝弯曲,直径3~6cm。基部盘状,上具不规则瘤状突起,习称“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侧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与主干几成直角或钝角伸出,第二枝靠近第一枝伸出,习称“坐地分枝”;第二枝与第三枝相距较远。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状突起,习称“骨钉”,并具长短不等的断续纵棱,习称“苦瓜棱”。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微带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或青灰色,具蜂窝状孔。气微,味微咸。

梅花鹿角通常分成3~4枝,全长30~60cm,直径2.5~5cm。侧枝多向两旁伸展,第一枝与珍珠盘相距较近,第二枝与第一枝相距较远,主枝末端分成两小枝。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显骨钉,纵向排成“苦瓜棱”,顶部灰白色或灰黄色,有

光泽。

鹿角脱盘呈盔状或扁盔状,直径3~6cm(珍珠盘直径4.5~6.5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光泽。底面平,蜂窝状,多呈黄白色或黄棕色。珍珠盘周边常有稀疏细小的孔洞。上面略平或呈不规则的半球形。质坚硬,断面外圈骨质,灰白色或类白色。

炮制

洗净,锯段,用温水浸泡,捞出,镑片,晾干;或锉成粗末。

经方验方

1.鹿角散《备急千金要方》

鹿角60克、甘草15克,上药研末过筛。用鸡子黄加温,调敷患处,日三次。治妇人乳痈或疮,久不愈,出脓疼痛不可忍。

2.鹿角散《普济方》

鹿角,锉、为屑。用白蜜5升淹之,微火熬令小变,晒干,更捣筛服。轻身益气,强骨髓,补绝伤。

3.鹿角散《普济方》

上党人参4分,鹿角(去上皮,取白处作末,炒令黄,秤)2分。

上为散。每服方寸匕,平旦粥清饮调下,1日2次。用于老人患积痢不断,兼不能饮食。

4.鹿角丸《千金翼方》

鹿角5分,石斛5分,薯蓣5分,人参5分,防风5分,白马茎5分,干地黄5分,菟丝子5分,蛇床子5分,杜仲4分,泽泻4分,山茱萸4分,赤石脂4分,干姜4分,牛膝6分,五味子6分,巴戟天6分,苁蓉7分,远志3分,石龙芮3分,天雄2分(一方无干姜、五味子)。上为末,每服如梧桐子30丸,酒调服,1日2次。补诸虚,益精血,壮阳充饥。

5.鹿角丸《太平圣惠方》

鹿角半斤(镑细,以少牛乳拌和得所,于小瓶子内以大麦压蒸一复时),黄耆半两(锉),补骨脂2两(微炒),韭子3两(微炒),蛇床子1两,人参2两(去芦头),石龙芮1两,覆盆子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远志1两(去心),续断1两,石斛1两(去根,锉),当归3两,龙骨2两,柏子仁1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用于虚劳,肾气久弱,阴下湿痒,小便遗失,因梦鬼交,精泄不禁。

6.鹿角酒《证类本草》

鹿角1枚(长5寸),酒2升。上烧鹿角令赤,纳酒中浸1宿,饮之。用于腰痛暂转不得。

7.鹿角屑豉汤《千金翼方》

鹿角屑,搅令调,频服,须臾血下。用于妇人堕身,血不尽去,苦烦闷。

8.鹿角秋石丸《医略六书》

鹿角屑1两,香豉1升半。以水3升,先煮豉1-2沸,去滓,纳鹿角8两(烧灰),秋石1两(煅灰)。上为末,炼蜜为丸。每服3钱,乌梅汤送下。用于溺血久不止,脉细数者。

9.鹿角菟丝丸《中医妇科治疗学》

鹿角霜2两,菟丝子5钱,牡蛎5钱,白术5钱,杜仲5钱,莲

须3钱,银杏5钱,芡实3钱。上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钱,1日2次,空腹时盐汤送下。寒甚者,加肉桂1钱,附片3钱。

补肾温阳。主妇人白带清稀,久下不止,面色苍白,精神疲乏,形寒肢冷,头晕眩,心悸气短,腰痛如折,小便频数,五更泄泻,带不甚多者。

10.金主杖鹿角霜丸《万氏家抄方》

鹿角霜12两,天门冬末(净)2两,麦门冬末(净)2两,生地末(净)2两,熟地末(净;俱如法制)2两,厚黄柏4两(先用酒浸1宿,焙干,又以盐水浸1宿,焙干,碾为细末,净)。

前药末,搅匀,外用蜜12两炼,滴水成珠,入酒化鹿角霜4两,待温和前药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空心温酒送下,或盐汤亦可。冬,加干姜1钱5分(炒黑)。

益力气,补精髓,强阳壮阴,固精补肾,滋血补脑,济阴阳,固元气,久服延年悦色,面如童少。

文献摘录

1.《药性切用》

甘咸大寒,生用,散热消肿,行血辟邪,为消散阴毒专药;炙熟,则消阴助阳,暖肾腰;煎汁炼膏,大能温补命门精血,专通督脉而缘合冲任,为却老延年专药。炼取角霜,阳理湿,为虚寒痛痹、肾泄专药。角灰∶行血止血,专理精血崩中,其散瘀止血之功可见血虚者忌之。鹿胎∶功力纯阳,专于温补下元。鹿骨∶补骨续经理伤。鹿肉∶温中补阳,健多力。鹿脯同功。鹿筋∶大补筋骨,兼壮宗筋,不畏寒冷。鹿血∶冲酒服,起阴器,止痛,疗折伤。鹿精∶名鹿 ,设法取之,大补虚劳羸弱。

2.《药笼小品》

温经,强筋补血。治巅顶虚寒头痛。稍涉热体,服之即鼻衄便血。其性温热可见矣。煎胶茸,力更大。

3.《药鉴》

气温,味苦咸,气薄味浓。生精血,秘精髓,止血崩,除腰脊之疼,补虚羸劳绝之剂,血家之圣药也。与川芎同用,上补头角,及面部之血。与白芍当归同用,中补脾胃之血,使脾胃永不受邪。与熟地同用,下补肾家之阴。与条芩槐角同用,能补大肠之血而凉之。随其所至,而各有所补焉。予尝治一人肠风下血并血痢者,诸药不效,即用鹿角胶以治之,服一斤愈。或问其故,予曰,大肠虽云多血,亦多气也,其人患血病数月,则血愈亏,而气愈盈,邪火灼真阴,即草根树皮,安能疗之哉。故用鹿角胶为主,人乳为辅,大佐以凉血药,则血生以配气,而气不得逼血妄行,故其患乃止。方用鹿角胶一斤。

何首乌赤者六两,分三制,一用旱莲草汁浸,一用冬青子汁浸,胎发漆一两,晒熟地五两,茯神四两,乳浸加倍为良,浑沌皮一付,俱为细末,炼蜜和胶为丸。久服诸病不染,极能黑须发,美颜色,壮精神,填骨髓,固肾元。内加家白菊乳制,又能明目清心。此天一生水之要药也,痘家热症,用之于凉血解毒药中立效。盖热毒既盛,则真阴为其所灼烁矣,真阴既损,则热毒用之益炽,世之治者,每每用

一用桑椹汁浸,当归六两制同。白芍三两,川芎一两,自己发漆一两,解毒汤单服,是救一息之危,不知真阴不至,则热邪虽退,刻即生矣。予尝用此剂于凉血解毒药中以养阴,则养阴者,乃所以退阳也,悟者得之。又脾泄之人,服之亦妙。药后不可食鹿肉,鹿肉忌雉肉。

4.《本草新编》

鹿角,味淡,气温。逐鬼辟邪,轻身益气,续绝伤,强筋骨,消痈疽,愈恶疮,止妇人梦与鬼交,令病者招实鬼话。

5.《本草害利》

〔害〕升阳性热,阴虚而阳浮越者,目击误用而血脱于上以陨者多人矣。而不可嗅之,有虫恐入鼻颡伤脑。肾虚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于补阳也。上焦有痰热,胃家有火者亦勿用,凡吐血下血,俱阴虚火炽者,概不可服。

〔利〕咸温,补肾生精髓,强筋骨,壮腰膝,止崩中与衄血,除腹痛而安胎。生角散热行血,消肿毒,逐恶血。熬膏炼霜,则专于滋补。肉甘温,补中强五脏,通脉益气力。鹿肾气有余,足于精者也。茸较佳于角,肉有益于脾。

〔修治〕七月采角,以鹿年久者,其角更好,煮以为胶,入药弥佳。造胶霜法∶取新角寸截,河水浸七日刮净,桑火煮七日,入醋少许,取角捣成霜用,其汁加无灰酒熬成胶用。

6.《本草分经》

咸温,熬胶炼霜,功专滋补,益肾强骨生精血,能通督脉,生用散热行血辟邪,能逐阴中邪气恶血,治梦与鬼交。麋角功用相仿而温性差减,鹿筋治劳损续绝。鹿 鹿精也大补虚劳。7.《本草撮要》

味咸温.入足少阴厥阴经.功专补肾益肝.敛精止血.生用散热行血消肿辟邪.治梦与鬼交.熬膏炼霜.则专滋补.益肾生精血.强骨壮腰膝.鹿 大补虚劳.鹿筋主劳损续绝.鹿肉甘温补中.强五脏.通血脉.益气力.上焦有痰热.胃家有火.吐血属阴衰火盛者俱忌服.畏大黄.鹿名斑龙.

8.《本草从新》

咸温.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醋磨、涂肿毒、为末、酒服、治折伤、医余曰∶有疮赤肿而痛、用凉药久不愈者、却当用温药、如鹿角灰、发灰、乳香之类、此阴阳暑寒往来之理也、辟邪.治梦与鬼交.(酒服一撮、鬼精即出、能逐阴中邪气、恶血.)熬膏炼霜.则专滋补.益肾生精血.强骨壮腰膝.(笔谈云∶凡含血之物、血易长、筋次之、骨最难长、故人二十岁、骨髓方坚、麋鹿角、无两月、长到二十余片、凡骨之长、无速于此、草木亦不及之、头为诸阳之会、钟于茸角、岂与凡血比哉、时珍曰∶鹿乃仙兽、纯阳多寿、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角肉食之有益、鹿一名斑龙、西蜀道士常货斑龙丸、歌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穴、盖用鹿角胶与霜也.)鹿 、鹿相交之精也.设法取之.大补虚劳.鹿筋、主劳损续绝.鹿肉、甘温补中.强五脏.通脉.益气力.

9.《本草崇原》

气味咸温,无毒。主治恶疮痈肿,逐邪恶气,留血在阴中,除少腹血痛,腰脊痛,折伤恶血,益气。(《别录》附。)

鹿角功力与茸、胶相等,而攻毒破泄,行之瘀逐邪之功居多,较茸、胶又稍锐焉。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

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图片选配于网络,侵删

补阳药——鹿角

本文发布于:2024-03-07 09:50: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762481537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补阳药——鹿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补阳药——鹿角.pdf

标签:用于   行血   益气   消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