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外洗,要从天地人三个层面考虑

更新时间:2024-03-07 06:34:29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7日发(作者:企业资产)

湿疹外洗,要从天地人三个层面考虑

湿疹外洗,要从天地人三个层面考虑

中医治疗皮肤病,不拘泥于局部止痛止痒。人体皮肤可分为天地人三层,天部用药宜轻灵,多用风药,发越皮表邪气;地部用药宜重浊,多用除湿药,清除肌肉深层的伏湿;人部用药要灵活,多用藤类药,取其灵活走窜之意,并可调和气血,疏通培补中间的损伤。这样从天地人三才观出发来治皮肤湿疹,便可打开思路,取得疗效。

从天地人三才观看皮肤病外洗方

《黄帝内经》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又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 皮肤湿疹,看似小问题,治疗起来,常常反复难愈,因为它不像治表湿那么简单。这湿邪可夹风而为风湿,到处都发;可夹寒为寒湿,痛痒难耐;也可在局部变为郁热,皮肤流血水不止。

那该怎么治呢?

皮肤病这样治,五脏六腑也是这样治。

思路肯定不局限于某一邪气,必察全局而统观之,察其五脏六腑之升降出入。俗话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天下者不足以谋一域。所以即便是皮肤病,真正的传统中医也要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里取得思路,从全局去治理。

一位病人,女,四十多岁,2003年就开始皮肤开裂,手指部起硬皮,一活动、运动、洗衣服后,开裂就加重,流出血水,又痛又痒,真是血肉模糊。

这病一直伴着她十余年,这次老师看后说,病虽复杂,我们可以给她开个外洗方,用天地人三才观的思路,先把她的风湿郁热,该往皮表透的透发出去,该往下渗的渗出去,再把中间气血培补壮大起来,看看如何。

于是开方:

薄荷30g,蝉蜕20g,鸡血藤50g,白术40g,当归30g,艾叶30g,苦参30g。3剂。

一剂药煎水可以泡个两三天。

结果,病人六月份开的方子,回去泡手后,皮肤湿疹基本全收口了。这次十月份再过来看病时,是看另外的疾病了。

老师说,这个方子不错,可以成为协定方。你们回去参参,这个汤方里头,是如何体现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天地人合一的思路?

原来人体的皮肤也要分为天地人三层。湿气藏在最下一层,这叫湿伤于下。艾叶、苦参这两味药,能够燥湿清热,除湿于下,是地部用药。

而薄荷、蝉蜕,是疏风透热之药,这风邪就伤于上,伤于皮肤最外一层,此二药是天部的用药,要轻灵,能够把浮风散出去,这样风痒就会止住。

然后是中间人部的用药,有鸡血藤、当归、白术,主要是流通气血,把肉给补回来。这局部损伤必伴随气血受创,血脉不通,不通所以会痛,开裂后局部流血水,要让它长回来,就需要加用局部益气活血之药,以助正气把邪浊托透出来。

这样,三组药分天地人,天清地浊人要活。天部用药要轻灵,多用风药,将在皮表的邪气发越出去;地部用药要重浊,多用除湿药,将在肌肉深层的伏湿清除出去;人部用药要灵活,多用藤类药,取其灵活走窜之意,并且可以调和气血,疏通培补中间的损伤。这样从天地人三才观出发来治这皮肤湿疹,便得以打开思路,取得疗效。

可见中医治病的思路是多么开阔,绝不拘泥于局部止痛止痒,而是在人体大环境中去调风、调湿、调热、调气、调血,这样整体环境调和,人体便趋向健康,故曰:

调病必从五脏观,治疾不离天人地。

内外调节皆一理,着重看的是整体。

参究提示

1.皮肤湿疹要治水。

2.皮肤瘙痒要治风。

3.治水要治脾,治风要治血。

4.血行风自灭,湿毒撤走,皮肤不开裂。

湿疹主要表现为皮损肥厚粗糙、苔藓样变,可伴有抓痕、血

痂、色素改变,部分皮损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流液,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湿疹发于身体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名称。泛发全身,浸淫遍体,渗水极多者名“浸淫疮”;周身遍起红粟,瘙痒极甚为“粟疮”;抓之出血者名“血风疮”;若局限于一处,称为“湿毒疮”。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如发于耳廓者称“旋耳疮”;发于小腿者称“湿臁疮”;发于阴囊部称“肾囊风”或“胞漏疮”;发于脸部之脂溢性湿疹称“面游风”。

《诸病源候论·湿癣候》曰:“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亦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是其风、毒气浅,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湿疹多因外感风湿、暑热毒邪,或脾胃受损、湿热内生,或肝气不疏、气机壅滞,或肾阳不足、蒸腾气化失常,最终水湿蕴于肌肤而发病。其中外感六淫邪气为标,五脏虚损为本。

湿疹的病因以内因为主,不外湿、热、风三者。

1、湿

脾主湿,脾失健运,饮食失宜,湿从内生。如多饮茶酒而生茶湿、酒湿,多餐鱼腥、海味、五辛发物而生湿热,多吃生冷水果则损伤脾阳而水湿内生。

2、热

心主火,心主血脉,凡心绪烦扰,神志不宁,心经有火,血热内生。青年人血气方盛,婴儿胎中遗热,都是血热的由来。脾湿血热,湿热相结,浸淫肌肤而成疮。

3、风

或因流水日久,伤阴耗血;或因湿热内蕴,复受外风;或因过食辛辣香燥之物,而使血燥生风。

“外治法虽治在外,无殊治内”:湿疹病邪在皮表,煎药外用,药可直达病处,故以中药煎汤外用,可达内服之效,且不会增加肝肾负担,毒副作用小,无药物依赖性,适用范围较广。

外治法

1、溻渍法(相当于湿敷)

适用于急性渗水多者。用黄柏或马齿苋或生地榆,选用一种。每用30克煎水取汁,置于盆中,待凉,用纱布6~7层或小厚毛巾浸汁,稍拧,然后湿敷于皮损上,每5分钟重复一次,每次共20~30分钟,每日约3~5次。可达到收敛、清热、解毒作用。

2、药膏(包括软膏或糊剂)

多用于急性、亚急性期,渗水不多可用湿疹膏、湿毒膏;慢性期,皮损肥厚浸润可用皮湿二膏。以上可选用一种,亦可几种交替使用。

湿疹膏

青 黛60克 黄柏末60克 氧化锌620克

煅石膏末620克 麻 油620克 凡士林930克

制法:先将青黛人乳钵内研细,加入黄柏末研和,加氧化锌研和,煅石膏研极和,最后加入凡士林麻油调和成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婴儿湿疹或亚急性湿疹,渗水不多者。

用法:外搽患处。

湿毒膏

青 黛150克 黄 柏 末310克 煅石膏末310克

炉甘石末180克 五倍子末90克

制法:先将青黛和黄柏研细,后加入三种药研和,再加入凡士林,调成30%油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慢性湿疹,皲裂性湿疹。

用法:外搽患处。

皮湿二膏

密陀僧末930克 地榆末460克 凡士林2800克

制法:密陀僧及地榆末研和,再加凡士林调和成膏。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亚急性、慢性湿疹。

用法:外搽患处。

3、粉剂

适用于急性或亚急性期,一般用药粉加植物油(芝麻油或菜子油等)调成厚糊状,比药膏较薄,涂于皮损上,此剂型比药膏较易于渗透。常用的如青白散。

青白散

青 黛30克 海螵蛸末90克 煅石膏末370克

冰 片3克

制法:先将青黛研细,次加海螵蛸末研和,后加煅石膏末研和。冰片入研钵内轻轻研细,加入上药少许研和,再加全部药末研和。

功用:收湿止痒,消炎退肿。

主治:湿疹,过敏性皮炎。

用法:渗水多时,将药末掺上;渗水不多,用麻油调敷。

4、洗剂

适用于丘疹性湿疹,将不同的药物研成细末,与水溶液混合在一起而成。因加入的粉剂多为不溶性,故成混悬状,用时须加以震荡。常用的如三石水。

三石水

炉甘石90克 滑 石90克 赤石脂90克

冰 片9克 甘 油150毫升

制法:以上各药,研成细粉,加入蒸馏水10000毫升中,最后加入甘油,配成药水。

功用:收湿止痒。

主治:丘疹性湿疹、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

用法:用时摇动,然后涂于皮损上。

病案一则

患者,男,38岁。

主诉:全身泛发皮疹,反复不愈已3年。

现病史:3年前冬季开始在两小腿起两小片集簇之丘疱疹,发痒,

搔破后渗水,久治不愈,范围越见扩大。后渐播散至两前臂,一般入冬即见加重。今年交秋皮损已渐播散至胸、腹、背部。平时胃脘部疼痛,纳食不思,食后腹胀,大便日二三次,完谷不化便溏,不敢食生冷水果。脉缓滑,舌质淡,苔薄白腻。

检查:胸、腹及后背、四肢可见成片红斑、丘疹及集簇之丘疱疹,滲水糜烂,搔痕结痂,部分呈黯褐色,瘙痒无度。

中医诊断:浸淫疮。

西医诊断:泛发性湿疹。

证属:脾阳不振,水湿内生,走串肌肤,浸淫成疮。

治则:温阳健脾,芳香化湿。

方药:苍 术9克 陈 皮9克 藿 香9克

仙灵脾9克 猪 苓9克 桂 枝9克

茯 苓9克 泽 泻9克 六一散9克

蛇床子9克

水煎服,10剂。

外用:①生地榆30克,水煎后湿敷渗水处。②皮湿一膏。

二诊:药后皮损减轻,渗水减少,瘙痒不甚,便溏,胃纳仍差,脉苔同前。宗前法,方用:

苍 术9克 炒白术9克 藿 香9克 陈 皮9克

猪 茯9克 茯 苓9克 炒苡仁12克 山 药9克

仙灵脾9克 蛇床子9克 肉 桂1.5克(研末冲服)

水煎服,10剂。

三诊:服前方10剂后,躯干皮损显见减轻,四肢皮损亦趋好转,大便成形,胃纳见馨,舌苔白腻渐化。继从前法,上方去肉桂加泽泻9克,水煎服10剂。外用皮湿二膏。

四诊:躯干、四肢皮损均已消退,原发小腿皮损尚未痊愈,仍宗健脾理湿,以期巩固。药用:

苍 术9克 炒白术9克 陈 皮9克

藿 香9克 茯 苓9克 泽 泻9克

车前子9克(包) 扁豆衣9克 炒苡仁9克

嘱服10剂后,皮疹消退而愈。

本例泛发性湿疹,缠绵三载,其突出证候为脾阳不振的现象。症见胃痛腹胀,纳呆便溏,食则完谷不化。主要原因即由于脾阳不振,运化失健,水湿停滞,外窜浸淫肌肤,发为浸淫疮;而且每逢冬令,病即加重,亦说明冬令阳气衰微之故。治疗上抓住其主要环节,采用温阳健脾,芳香化湿之剂。苍术、陈皮健脾燥湿;藿香芳香化湿;猪苓、茯苓、泽泻、六一散淡渗利湿;桂枝、肉桂通阳化气;仙灵脾、蛇床子补肾壮阳,温化除湿;佐用山药、扁豆、苡仁补脾止泻。病程3年,服药40剂而获愈,不仅脾胃症状完全消除,而泛发性皮损,亦告消失。4年后随访,未复发。

1.祛湿散

配方:川黄连24g,川黄柏240g,黄芩144g,槟榔96g。

制法:焙干各研极细粉,混匀,瓶装。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主治急性湿疹、接触性皮炎、脓疱疮、婴儿湿疹等。

用法:直接撒扑,或调成油膏、软膏外用。

2.龙骨散

配方:龙骨90g,牡蛎90g,海螵蛸90g,黄柏380g,雄黄9g,滑石粉30g。

制法:焙干各研极细粉,混匀,瓶装。

功效主治:解毒收敛。主治湿疹、皮炎、脂溢性皮炎、足癣(糜烂型)等。

用法:直接撒扑,或油调外用。

3.普连软膏

配方:黄柏面30g,黄芩面30g,凡士林240g。

制法:前两味研极细粉,放入加热后的凡士林中搅匀,直至冷却时停止搅动,分装备用。

功效主治:清热除湿,消肿止疼。主治脓疱疮、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烫烧伤、单纯疱疹、红皮病型银屑病等。

用法:直接涂于皮损上,或用软膏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或加

入其他药粉作为软膏基质用。

4.普榆膏

配方:生地榆面30g,普连膏270g。

制法:药粉放入膏内,调匀即得。

功效主治:解毒止痒,除湿消炎,软化浸润。主治亚急性湿疹或皮炎、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阴囊湿疹、Ⅰ度烧烫伤等。

用法:涂敷患处,每日2~3次。

5.紫色消肿膏

配方:紫草15g,升麻30g,贯众6g,赤芍30g,紫荆皮15g,当归60g,防风15g,白芷60g,草红花15g,羌活15g,荆芥穗15g,荆芥15g,儿茶15g,神曲15g。

制法:共研细面过重罗,每120g药面加血竭面3g、山柰面6g、乳香和没药面各12g、凡士林120g,调拌均匀成膏,分装备用。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软坚消肿,止痛。主治慢性丹毒、淋巴结(管)炎、结节性红斑、新生儿头皮血肿等。

用法:外敷患处,每日1~2次。

6.清凉膏

配方:当归30g,紫草6g,大黄面3.5g,芝麻油500mL,黄蜡120g。

制法:以芝麻油浸泡当归、紫草三日后,用微火熬至焦黄,离火将油滤净去渣,再入黄蜡加火熔匀,待冷后加大黄面(每500g油膏加大黄面3.5g),搅匀成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痛。主治多形性红斑、银屑病等炎症性干燥脱屑性皮肤病。

用法:外敷患处。

7.芙蓉膏

配方:黄柏250g,黄芩250g,黄连250g,芙蓉叶250g,泽兰250g,大黄250g。

制法:以上共研极细面,过重罗,用凡士林调成20%软膏,分装待用。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丹毒、蜂窝组织炎、疖痈、脓疱疮等。

用法:外敷患处。

8.祛湿药油

配方:苦参120g,薄荷90g,白芷90g,防风60g,荆芥穗120g,连翘120g,白鲜皮150g,鹤虱草90g,大黄90g,苍术90g,威灵仙120g,大枫子(碎)300g,五倍子(碎)150g,芝麻油10000mL。

制法:将上药放入芝麻油内一昼夜后,文火炸黄焦,过滤,每500g药油加青黛面0.5g,搅拌均匀,分装备用。

功效主治:除湿润肤。主治湿疹皮炎、瘙痒症、鱼鳞病等干性瘙痒性皮肤病。

用法:外搽患处。本品也可作清洁剂,也可调药粉外敷。

9.伸筋草洗方

配方:伸筋草30g,透骨草15g,祁艾30g,刘寄奴15g,桑枝30g,官桂15g,苏木9g,穿山甲15g,草红花8g。

制法:将上药碾碎,装纱布袋内,加水煎煮后待用。

功效主治:活血通络,温经软坚。主治硬皮病(局限型)、下肢静脉曲张、象皮肿、结节性红斑等。

用法:熏蒸后热溻或浸泡,2天1次。

10.回阳生肌药捻

配方:鹿茸15g,雄精0.5g,乳香3g,琥珀6.5g,京红粉3.5g。

制法:制成药捻。

功效主治:回阳生肌,补血定痛。主治窦道、瘘管、脓肿久不收口者。

用法:插入法,2日1换。

湿疹外洗,要从天地人三个层面考虑

本文发布于:2024-03-07 06:34: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64469532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湿疹外洗,要从天地人三个层面考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湿疹外洗,要从天地人三个层面考虑.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湿疹   主治   皮损   皮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