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7日发(作者:经典歌曲推荐)
龙骨(附:龙齿)
龙骨(《神农本草经》)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骨骼的化石。主产于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甘肃等地。全年均可采挖,但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与考古单位联系,不得任意滥采。采得后,除去泥沙杂质,贮于干燥处。药材性状:无臭,无味,“舐之著舌”。根据药材质地及花色不同,又有五花龙骨和白龙骨之分。白龙骨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五花龙骨以体较轻、质松脆、分层、有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一般认为五花龙骨为优。用时打碎,生用或煅用。炮制品有煅龙骨。
【历史】龙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言龙骨能“主咳逆,泄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初步记述了龙骨的主治病证。在张仲景著作中,已有多方伍用龙骨,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至《名医别录》则详论了龙骨之效用,日:“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又日:“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其在《肘后方》、《梅师集验方》等方书中还用于久痢、遗尿淋沥的治疗。唐·《药性论》谓本品“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此间临床以收敛固脱为常用。宋·《日华子本草》谓本品主“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其临床应用虽广,但仍以滑脱诸证为主。明·《本草纲目》补充龙骨“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诸功效,进一步扩大了其主治范围。清末民初,张锡纯对龙骨的应用颇有心得,他独辟蹊径,将其用于咳逆、中风诸证,《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性尤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可谓是龙骨功用主治的再发展。至此,可以认为人们对龙骨功用主治的认识已趋于完善。现
在通过对龙骨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的研究,对龙骨功效的认识更为深入,临床应用也更为广泛。
【性能】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功效】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收敛固涩。
【应用】
一、肝阳上亢证、中风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善动。若忧郁恼怒,气郁化火,肝阴暗耗,阴不维阳,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则见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少寐多梦,耳鸣等;或肝肾阴亏,肝阳亢极,卒然中风,头痛且胀,眩晕,口眼喎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龙骨能平肝而潜镇浮阳、止眩息风,用于上述诸证甚宜。张锡纯善用龙骨平肝潜阳,云:“龙骨既能入气海以固元气,更能入肝经防其疏泄元气,且能入肝敛戢肝木,愚于忽然中风,肢体不遂之证,其脉甚弦硬者,知系肝火肝风内动,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之,至脉象柔和,其病自愈”(《医学衷中参西录》),常以龙骨与生白芍、生牡蛎、生赭石等配伍,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镇肝熄风汤、建瓴汤,方中龙骨生用,则平肝潜阳作用更强。现代常用治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伴头痛、眩晕属肝阳上亢者。据报道,采用六味地黄汤加龙骨、牡蛎、菊花、钩藤治疗高血压属阴虚阳亢者有良效[陕西中医,2002,23,(8):696]。采用温肾潜阳法,以龙骨配伍牡蛎、制附子等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有效[陕西中医,2010,31(2):no]。《中国中医秘方大全》载定眩汤,以本品配天麻、半夏、白术等化痰息风之品,对内耳性眩晕证有效。
二、惊痫、癫狂
龙骨质重祛怯,能“逐邪气,安心神”(《药性论》),主“小儿热气惊痫”(《神农本草经》),入心经,有镇惊安神之功,可用于惊痫癫狂之证。《本草经读》云:“惊痫颠痉,皆肝气上逆,挟痰而归迸入心,龙骨能敛火安神,逐痰降逆,故为惊痫颠痉之圣药”,常与牡蛎相须为用。
1. 癫狂、烦躁 《景岳全书·癫狂痴呆》言:“凡狂病多因于火,
此或以谋为失志,或以思虑郁结,屈无所伸,怒无所泄,以致肝胆气逆。”若恼怒惊恐,损伤肝肾,或喜怒无常,心阴亏耗,心火暴张,则症见狂言乱语,骂詈不休,不避亲疏,不食不眠,或烦躁不安,心神不定。“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气,固大肠而镇惊”(《本草纲目》),有重镇潜敛之功、收宁心安神之效。《伤寒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即以龙骨与柴胡、黄芩、牡蛎等相配,用于伤寒误下,病邪内陷,邪气弥漫,心神被扰,胸满而烦,惊惕谵语之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用治伤寒脉浮,误以火迫发汗,以致亡失心阳,心神浮越,烦躁不安,惊狂不宁。烦躁惊狂而偏于实热者,可与石膏、知母等配伍,如《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虎加龙骨牡蛎汤。心神扰乱,惊惧哭泣,口发狂言者,可以本品配人参、酸枣仁、天南星等共用,如《瑞竹堂方》龙虎丹。治五志过激,痰火内扰,喜怒无常,狂走疾奔者,可以龙骨配牛黄、远志、朱砂等同用,如《圣惠方》牛黄丸。治阴虚阳亢,烦躁不安,哭笑无常之脏躁证,可以本品伍枳壳、橘叶、牡蛎等共用,如《经验方》橘枳龙牡汤。现代常将龙骨用于精神障碍的治疗,如用龙牡甘麦大枣汤(龙骨、牡蛎、甘草、淮小麦、大枣)治疗精神分裂症获效[浙江中医杂志,1982,(6):37]。乔氏精神分裂症方以龙骨配大黄、青礞石、黄连等,治肝火过旺、狂躁不宁之精神分裂症有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10):12]。解郁清心汤以龙骨与柴胡、香附、菖蒲相配,治心因性精神病有效[河南中医,1986,(4):27]。加味百合地黄汤以本品配百合、地黄、远志等,可治癔症[陕西中医,1980,(4):18]。宁神灵以龙骨与生牡蛎、柴胡、黄芩等相伍,用于神经官能症效佳[中医杂志,1984,(12):26]。
2. 癫痫、惊风 肝阴受损,阴不敛阳,则易生热生风;痰浊内聚,或随气逆,或随火炎,或随风动,则易蒙闭心神清窍。龙骨性平,长于安神镇惊,而清热息风之力不足,故肝经热盛,痰火内扰,引动肝风而发惊痫抽搐者,多与清热化痰、息风止痉之品相伍。《本经逢原》云:“小儿热气惊痫,亦肝经之病,为牛黄以协济之,其祛邪伐肝之力尤捷”,如《普济方》以龙骨、牛黄为散,治小儿体热烦躁欲惊。《方脉正宗》以龙骨配牛黄、钩藤、琥珀等共用,治大人、小儿癫狂、
惊搐、风痫、神志不宁之证。治肝阳亢盛,风邪内动,惊痫频发者,可用本品配寒水石、紫石英、石膏、大黄以潜肝阳之亢、泻化风之火,如《金匮要略》风引汤。治风痫发作,筋脉抽掣,夜卧惊悸,心神不宁,可用龙骨配天竺黄、钩藤、白僵蚕等共用,如《圣惠方》天竺黄散。现代亦常以本品用于惊痫诸证,如《名医名方录》之止痉除痫散,以本品配牡蛎、紫石英、钩藤等,有镇痉止搐之功,可治各种癫痫。止痫灵以龙骨配伍珍珠母、青礞石、菖蒲等化痰解痉之品,治小儿癫痫有控制发作之效[中医杂志,1986,:20]。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加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痫,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4):54]。
三、失眠、心悸
龙骨入肝敛魂、镇惊安神,可用于多种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致心神不安、失眠多梦、心悸怔忡之证。如《伤寒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以桂枝、甘草补益心阳,龙骨、牡蛎潜敛心神,治心阳虚烦躁不寐之证。治思虑过度,阴虚火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可用龙骨配远志、菖蒲、龟甲共用,如《千金方》孔圣枕中丹。治虚阳浮越,多梦心悸,潮热汗出者,以之与牡蛎、白芍、白薇等相伍,如《小品方》二加龙牡汤。治心脾两亏,惊悸不寐之证,可用本品配茯苓、桂心、远志等共用,如《杂病广要》深师龙骨汤。现代报道,用龙骨、牡蛎配茯苓、炒酸枣仁、夜交藤等共奏养心安神、镇静催眠之效,治重症失眠有效[江苏中医杂志,1984,(6):31]。《名医名方录》潜阳宁神汤以龙骨配生地黄、玄参、川黄连等,滋阴潜阳、清热宁心,可用于心烦不寐、耳鸣、心惊诸证。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情志不畅,脏腑失调,阳不入阴所致的失眠有良效[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82]。以龙骨、牡蛎、桂枝、炙甘草加减,治疗心律失常见心悸、胸闷、烦躁、失眠者有良效[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55):84]。
四、滑脱不固诸证
龙骨味涩而主收敛,“其性收阳中之阴,专走足厥阴经,兼入足少阴经,治多梦纷纭,多寐泄精……胎漏肠风,益肾镇心,为收敛精气
要药”(《本经逢原》)。龙骨煅用,收敛固涩之力更强,能固肠道、涩滑脱、敛精气、止虚汗、摄气血。凡肾虚精关不固,冲任失调,脾虚统摄无权,阴液不藏而致各种滑脱不固之证,均可应用。主要用于:
1. 遗精、滑精 《药性论》云:“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凡肾失封藏、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均宜用龙骨行收敛固涩之效。《金匮要略》治虚劳阴阳两虚,夜梦遗精,即以龙骨牡蛎纳于调和营卫、滋阴和阳之桂枝汤中,使阳守阴固,则阴精不致外泄;治男子失精,腰膝冷痛,则以龙骨与天雄(现已无天雄商品,可改用附子)、白术、桂枝相伍,如天雄散。徐之才所言涩可止脱,龙骨牡蛎之属,实际源于仲景之书。后世多利用其固涩之性,而用于梦遗、滑精之证。如《圣济总录》玉真丸(龙骨、菟丝子、鹿茸、韭菜子)主治肾虚遗精,腰膝酸软。《三因方》锁阳丹(龙骨、桑螵蛸、茯苓)主治脱精,滑泄不禁。《医方集解》金锁固精丸以龙骨、牡蛎配沙苑子、芡实、莲须补肾涩精,用于腰酸耳鸣、肾虚精滑之证。现代亦有报道以龙骨、牡蛎配金樱子、锁阳、黄柏等治相火妄动,精滑无度之证效佳[内蒙古中医药,1990,(3):28]。
2. 遗尿、尿频 《名医别录》言龙骨可“缩小便”,对下元虚寒,气化失司,不能固摄水液而致遗尿、小便频数之症,可以之敛涩而止遗尿。如前述《金匮要略》之桂枝龙骨牡蛎汤,亦宜用于下焦虚寒,少腹拘急,脐下悸动之遗尿证。《梅师集验方》以龙骨与桑螵蛸共末,治遗尿淋沥。《慎斋遗书》以之配诃子肉、砂仁作丸,朱砂为衣,治精气不固,小便不止。小便频数涩痛,可配知母、黄柏、泽泻等共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之清肾汤。据报道,单用龙骨煎液煮鸡蛋,食蛋喝汤,治遗尿有效[新中医,1981,:28]。用龙骨30~60g,配五味子10~20g煎服,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满意[河北中医药学刊,2002,17,(6):30]。
3. 久痢、脱肛 龙骨甘涩性平,能“涩肠胃,止泻痢……肠风下血”(《日华子本草》),可“固大肠脱”(《珍珠囊》),常用于久痢、脱肛之症,而奏固涩肠道之功。如《肘后方》单用龙骨煎服可治久痢不止。《全幼心鉴》以白龙骨、白石脂各等份为丸,治泄泻不禁。
《普济方》普贤丸以煅龙骨配黄连、吴茱萸、莪术各等份,主治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大便溏泄。《玉机微义》涩肠丸以龙骨、海螵蛸、诃子各等份,主治小儿下痢赤白,后重频并。治小儿湿热痢疾,延久不愈,腹痛,里急后重者,可以龙骨配黄连、黄柏、诃子等共用,如《圣惠方》龙骨丸。久痢经年不愈,可用龙骨配云母粉、白茯苓、赤石脂、附子共用,如《圣济总录》云母散。治小儿久泻脱肛,可以龙骨、诃子、赤石脂为细末,腊茶和药,掺肠头上,绵帛揉入,频频用之,以愈为度,如《婴童百问》涩肠散。现代报道,以煅龙骨、煅牡蛎、生石膏、寒水石各等份,煎汤代水,频频饮用,治小儿重症腹泻,日行数十次,发热口渴者有效[陕西中医,1988,(4):37]。《实用中医肛肠病学》之收肛散(龙骨、琥珀、浮萍、木贼),麻油调敷,可治I、II度直肠脱垂,有收涩固脱之效。
4. 盗汗、自汗、脱汗 龙骨能入心经,汗为心之液,其有固涩敛汗之功,可用于多种原因迫津液外泄之盗汗、自汗、脱汗诸证。如《方脉正宗》以龙骨与人参、茯苓、莲子、麦门冬为丸,治心气虚弱之盗汗。《圣惠方》以龙骨、麻黄根为散,治产后虚汗不止。治阴虚火旺,失眠多梦,心悸盗汗者,可以本品配知母、黄柏、玄参等滋阴降火之品共用,如《医醇賸义》潜龙汤。肾阳虚弱,汗出清冷,四肢不温,可以龙骨配牡蛎、五味子、山茱萸等共用,如《杂病源流犀烛》五味子汤。治心气不足,自汗不止,可以本品配黄芪、茯苓、五味子等共用,如《济生方》黄芪汤。治阳虚卫弱之盗汗,可以之配黄芪、人参、牡蛎同用,如《医部全录》治盗汗方。治气阴欲脱,汗出不止,以龙骨配山茱萸、人参、白芍等益气养阴之品共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既济汤。心阳欲脱,大汗亡阳之证,可用参附龙牡汤以回阳固脱。《医方考》还以本品与牡蛎、糯米研粉外扑,治汗出过多。现代报道,以煅龙骨、五倍子研末调敷脐上,治疗虚汗症有效[江西中医药,1987,(6):52]。以煅龙骨、煅牡蛎与当归六黄汤、玉屏风散、桂枝汤相配,用于小儿多汗症之属阴虚、气虚、气阴两虚者有效[浙江中医杂志,1982,(2):87]。以煅龙骨、煅牡蛎配桂枝、白芍等为主的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汗证属肺卫不固、营卫不和者有效[新中医,
2010,42(9):81]。
5. 崩漏、带下 龙骨可藉收敛固涩之性,而行固崩止带之功,可疗“女子崩中带下”(《药性论》)、“怀孕漏胎”(《日华子本草》)。《景岳全书》龙骨散以本品配当归、香附、棕榈灰为散,治血崩不止。《宣明论方》当归龙骨丸以龙骨配当归、芍药、艾叶等,治经水过多,带下不止,或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及产后恶露不尽。若治脾不统血,冲脉不固,崩漏不止者,可配黄芪、白术、山茱萸等益气健脾摄血之品共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汤。同书清带汤(龙骨、牡蛎、桑螵蛸、山药、茜草)则可用于带下赤白之证,收固涩止带之功。治带下赤白,喜暖畏寒,四肢不温者,以本品配附子、吴茱萸、干姜等温暖下元之品,如《济阴纲目》鹤顶丸。现代报道,安冲汤以龙骨与牡蛎、海螵蛸、川续断等配伍,治崩漏之证,常3~10剂取效[湖南医药杂志,1982,(6):52]。以龙骨、牡蛎配白芍、川续断、桑寄生等共用,主治先兆流产[辽宁中医杂志,1982,(9):36]。以本品配黄柏、苍术、椿根皮等,治白带效佳[新中医,1983,(3):29]。
五、 出血
出血原因复杂,部位各异,既有外伤出血,又有衄血、咳血、吐血、二便下血等诸多非外伤出血。然无论何种原因,出血量多时均应采取急则治标的原则,先行摄血止血。龙骨性质黏涩,“最能摄血之本源”(《医学衷中参西录》),故常以本品为止血之用,可单用或配入止血剂中。除可用于上述崩漏下血外,尚能“治尿血”(《药性论》),“肠风下血……鼻洪,吐血”(《日华子本草》)。《千金方》单用龙骨内服治妇人尿血。《济生方》以本品研末吹鼻,能止鼻衄。鼻衄久不止者,可服《鸡峰普济方》之棕榈散(龙骨、棕榈、桦皮、小蓟)治之。《杂病源流犀烛》以龙骨配、荆芥炭、小蓟等治九窍出血。胃火上炎,牙龈出血,吃食不得,可以龙骨配黄连、龙脑、芒硝等为末外敷,如《证治准绳·类方》黄连散。张锡纯用龙骨止血颇有见地,《医学衷中参西录》言:“龙骨善化瘀血,牡蛎善消坚结。二药并用,能使血之未离经者,永安其宅;血之已离经者,尽化其滞。”该书创
补络补管汤,即以生龙骨配生牡蛎、山茱萸肉、三七治咳血、吐血;滋阴清降汤、保元寒降汤亦是以本品配伍赭石、生地黄、白芍等治吐衄失血过多、烦热、咳喘等证;还以龙骨、牡蛎配海螵蛸、茜草等收涩而不留瘀之品,治尿血、便血,如理血汤。《普济方》神仙止血散(龙骨、诃子、白石脂、苎麻叶)水调服之,可用于金疮出血之证。《救伤秘旨》铁扇散以龙骨、松柏香、象皮、枯白矾、陈石灰共研末,敷破伤出血处,立时止血收口。现代亦常以本品用于出血之证,如以龙骨、牡蛎配白茅根、三七、白及粉等,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效佳[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12):48]。对外伤头皮血肿,根据范围大小,用龙骨20~60g,配牡蛎、当归、川芎等水煎服,有收敛消肿止血、去瘀生新的功效[中国临床医生,2003,31(2):20]。
六、 疮疡
龙骨有“生肌敛疮”之功。若疮疡溃后,脓液清稀,腐肉虽脱,新肉不生,色败臭秽,疮口经久难敛,多因正气虚弱,气血不足,正不胜邪所致。常以龙骨外用,收敛疮口,生肌止痛。如《医宗金鉴》黄蜡膏(煅龙骨、煅赤石脂、血竭,依法制膏药),贴臁疮以去腐生肌。《疡医大全》八宝丹以龙骨配珍珠、牛黄、象皮等,研末掺患处,用于溃疡脓水将尽,可生肌收口,阴证、阳证均可应用。治溃疡、肛裂经久不愈,肿痛不已,可以龙骨配熊胆、乳香、没药等解毒、化瘀、止痛之品,如《外科正宗》生肌散。《疡科纲要》二龙丹以龙骨配蛇蜕、海螵蛸、炉甘石等,鸡子黄熬油调敷可治下疳,有消毒退肿、生肌长肉之功。《中医外科学》九华膏以龙骨与滑石、川贝母、冰片等合用,有消肿止痛、生肌润肤作用,涂敷患处,可用于内痔、外痔肿痛、肛裂、溃疡之证。现代报道祛腐生新膏以龙骨配白芷、紫草、石膏等,制成膏剂,能活血化瘀、解毒去腐、生肌敛疮,治疗下肢慢性溃疡有效[新中医,1986,(6):27]。以龙骨配石膏、儿茶、血竭等为末外敷,配合中药汤剂分型内服,治疗臁疮有效[吉林中医药,2012,32(6):601]。压疮膏以龙骨配象皮、当归、白芷等制膏涂疮面,有养血活血、去腐生肌作用,用治压疮效佳[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1):49]。《中医外科证治经验》凤雏油(以鸡子黄熬油,加入龙骨、
没药、血竭、轻粉、冰片,调匀)涂患处,能去腐生肌,治疗瘘管或慢性肉芽肿有效。
七、皮肤病
龙骨可“收湿气”(《本草纲目》),可治湿热蕴阻,皮肤湿疹瘙痒诸症。如《医宗金鉴》掺胳散,以龙骨配枯矾及少许麝香,研末敷脐,治小儿脐湿;龙骨儿茶散以之与儿茶、轻粉、冰片共敷患处,治湿疹黄水淋漓。《本草汇言》以本品同赤石脂、海螵蛸共研末,吹患处,治两耳湿烂。《医宗三法》与牡蛎共末扑之,治阴囊汗痒。《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龙骨散(以龙骨配牡蛎、海螵蛸、黄柏、滑石、雄黄)治湿疹、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有效。《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狼毒浸剂(黄柏、龙骨、狼毒)外用,治稻田皮炎效佳。临床报道用龙骨配牡蛎、黄芪、桂枝等煎服,治慢性荨麻疹有效[四川中医,1986,(7):24]。马齿苋解毒汤以本品配马齿苋、大青叶、紫草等清热解毒、祛湿,治带状疱疹有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4):15]。另外,治风燥日久,伤阴耗血,内风不息所致泛发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可以本品配生地黄、当归、何首乌等潜阳息风、养血和营,如《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潜阳息风汤。
【用法用量】15~30g,宜先煎;或入丸、散剂,每次1~3g。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患处。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生用。
【使用注意】
1. 本品味涩收敛,血热积滞、内有实邪者慎服。
2. 个别接触龙骨粉可致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采用抗过敏治疗即愈。
3. 有报道服用龙骨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多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等严重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及频发期前收缩的患者忌服。
【按语】
一、关于龙骨炮制的讨论
古本草记述龙骨的炮制方法较多,大体有捣碎、研细、酒煮、焙干、醋煮、蒸制、煅烧、醋淬、水飞等。现代认为,龙骨炮制时用酒、醋等辅料,可能起到溶媒的作用,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蒸制可使
龙骨受热,又被蒸汽水溶,将利于可溶性成分析出,改变龙骨的组分结构,但有无有效成分溶失尚待研究。水飞法主要是为去除龙骨里的黏土成分,而黏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与龙骨的某些功用有关,因而应针对临床应用,考虑黏土成分的利害后,再作决定是否采用水飞。目前沿用的主要为打碎研细、生用或煅用,其他炮制方法已渐少用。
近代名医张锡纯认为龙骨生用可以“存其本性”,其治心悸怔忡,虚汗淋漓,神魂浮荡诸疾,均生用龙骨。其解释为,龙骨“借其所含之元阴以翕收此欲涣之元阳,则功效立见。若煆用之,其元阴之气因煅伤损,纵其质本黏涩,煅后其黏涩增加,而其翕收之力则顿失矣。”强调龙骨煅用只在两种情况下适宜:一是意欲专取其收涩之力,收一时之功;二是意欲使“其质稍软,与脾胃相宜”,而作丸、散用。除此之外以不煅为佳。此论也为现代一些医家推崇,其临床意义应该引起重视。现代研究证实,龙骨煅制后质地由坚硬逐渐变酥脆,总钙含量、总成分煎出率和煎液中钙离子含量均有增加。其中一部分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增加,也有一些成分含量降低。这种成分的变化与药效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关于龙骨“治痰”、“止咳喘”的讨论
龙骨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固涩功用为世所公认,近世医家张锡纯善用龙骨,并立妙论,认为龙骨还是“治痰之神品',可用于咳喘之证。如治真阴虚损,不能潜藏元阳,阳无依恋而上奔,证见喘嗽连连,时发灼热,口苦舌干,张氏常用生龙骨、生牡蛎配伍熟地、山茱萸肉、玄参等,如既济汤。若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以生龙骨、牡蛎配野台参、赭石、苏子、芡实等同用,如参赭镇气汤。张氏曾治一妇人,忽喘逆大作,迫促异常,误服敛补元气药及小青龙汤后,喘益甚,拟参赭镇气汤,首剂病愈强半,又服数剂痊愈。《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性尤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喘上气。”盖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气上逆,夹痰犯肺,木火刑金,能致咳逆,用龙骨敛火降逆,祛痰肃肺,咳逆可平。若有劳肾,阴阳乖戾,水亏火旺,龙骨益肾镇心,潜火下归,启水上济而收功。故龙骨对虚而兼实之痰较为适宜。如《神农本草经读》所言:“痰,水也,
随火而生。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神品”。张氏“治痰”、“止咳喘”之说拓宽了龙骨的主治范围,对临床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龙骨主要含有碳酸钙、磷酸钙及少量铁、镁、铝、钾、钠、氯、锌等元素。
二、 药理作用
龙骨含丰富的钙,内服遇胃酸可变为可溶性钙盐,吸收入血后可促进血液凝固力,增强血管壁的致密性,以阻止白细胞及血清渗出血管外;同时又有减轻骨骼肌兴奋的作用。龙骨水煎剂可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次数,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的睡眠时间,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的人睡率,有对抗硝酸士的宁惊厥发作的作用。促进损伤神经组织的功能恢复,并可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三、 临床新用
1. 治疗地西泮片戒断综合征 以柴胡加龙骨牡顿汤(龙骨、牡顿、柴胡等)治连续服地西泮片3年,停药后出现焦虑、头晕、心悸、噩梦纷纭、乏力、手指微颤等症,8剂而愈[黑龙江中医药,1993,(1):22]。
2. 治疗佝偻病及营养不良性缺钙症 以龙骨、牡蛎、龟板等15味中药组方的龙牡壮骨冲剂可用于防治小儿佝偻病及营养不良性缺钙,能明显改善患儿多汗、易惊、夜啼、发稀、齿迟和发育迟缓等症状。服药2个月,上述症状消失率达95%以上,同时增加血清钙、磷,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改善X线骨象。经576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0,(4):211]。
3.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用甲亢灵(煅龙骨、煅牡蛎、夏枯草、旱莲草、丹参、淮山药)每天1剂,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41例,痊愈5例,显效12例,好转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4%。对突眼、甲状腺肿大、心悸、善饥或月经紊乱等均有改善作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12):739]。
4.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通心阳、潜镇安神,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阳虚型,症见心悸、烦躁不宁、怵惕不寐、多汗、脉虚浮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9):1361]。
5. 治疗压力性溃疡 以龙骨粉(龙骨1000g,硼砂、冰片各20g,分别研成细粉,混匀,加热灭菌4小时置消毒容器内备用)外用治疗压力性溃疡,对瘀血红润期和炎性渗出期采用直接撒敷,对溃疡期感染严重的创面采用生理盐水调和龙骨粉湿敷,对干裂、红肿明显且皮肤燥硬不易吸收的创面采用油剂混悬龙骨粉涂搽,结果总有效率为100%[贵州医药,2008,32(9):816]。
6. 治疗中耳炎 煅龙骨、煅牡蛎等量研末,过120目筛,混匀。患耳常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乙醇消毒,拭干。将药粉适量吹入患耳道内,每天1次,渗液多者可早、晚各用药1次。治疗58例,全部治愈[四川中医,1991,(9):37]。
附:龙齿
龙齿与龙骨来源相同,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牙齿化石。采掘龙骨时即可收集龙齿,除去泥土,敲去牙床,碾碎,生用或火煅用。味涩,性凉。主归心、肝经。有镇静安神作用,可除烦热。主治惊痫癫狂,烦热不安,失眠多梦。入煎剂15~30g,宜久煎。龙齿与龙骨的主要成分相似,安神、镇静之力接近,但龙骨兼有收敛固涩之效。习惯上,龙骨常作收敛止泻、涩精、固脱用,龙齿多作安神、镇静、止惊悸用。
本文发布于:2024-03-07 06:29: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641692785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龙骨(附:龙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龙骨(附:龙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