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建筑风格

更新时间:2024-03-06 22:58:03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6日发(作者:邮政网络学院登录入口)

宋朝建筑风格

宋代建筑风格(一)

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大进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时期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宋代的建筑也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

木结构建筑采用了“材”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使建筑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序的规范化。

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宋代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著。此书的颁行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新的水平。、

宋代有北宋和南宋,和辽、金、西夏基本属于同一时期!如果单是该时期汉人统治下的只木构建筑确实没有几座了!太原晋祠圣母殿、宁波保国寺大殿、正定隆兴寺、少林寺初祖庵、肇庆梅庵大雄宝殿、玄妙观三清殿、江油飞天藏莆田元妙观三清殿、福州华林寺大殿、虎丘云严寺二山门(同时期的有:应县木塔、独乐寺、上下华严寺、善化寺、佛光寺文殊殿、朔州崇福寺、涞源阁院寺大殿、文殊殿、济源奉先观三清殿,晋东南的辽金建筑还有很多)。

----------------------------------------------------------------------------------------------------------------------------------------

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上较为衰落的朝代,但在经济、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更有很大进步,这使得宋代的建筑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科学园设计主要是佛塔和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体育馆设计的典范。 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宋代颁行了有关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规范书《营造法式》,这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著。此书的颁行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已达到新的水平.

-----------------------------------------------------------------------------------------------------------------------------------------

六和塔,位于杭州,高60米,于公元1156年重建,于1165年完工。

宋朝建筑,泛指在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的宋朝时期,于北宋南宋境内的建筑,一如以往的朝代,继承著前朝的建筑传统。

宋朝建筑 - 简介

宋朝在经济、手工业和科学技术方面都有发展,使得宋代的建筑师、木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建筑方式也日渐趋向系统化与模组化,建筑物慢慢出现了自由多变的组合,并且绽放出成熟的风格并且拥有更专业的外型。为了增强室内的空间与采光度,采用了减柱法和移柱法,梁柱上的斗拱铺作层数增多,更出现了不规整形的梁柱铺排形式,跳出了唐朝梁柱铺排的工整模式。

虽然宋朝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但杰出的建筑都是佛塔、石桥、木桥、园林、皇陵与宫殿。由于注重意境的园林设计特意追求把自然美与人工美融为一体的意境,所以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柔弱纤秀,曲线柔和,注重装饰,华丽而繁细。建筑物的屋脊、屋角有起翘之势,不像唐代浑厚的风格,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油漆的大量使用,颜色十分突出。在窗棂,梁柱与石座的雕刻与彩绘的变化十分丰富,柱子造型更是变化多端。

虽然数千年来,建筑智慧依靠口耳相传,子承父业相传下来,关于建筑的文献亦早已存在,而且在已经出版的水墨画中所描绘的建筑物让历史学家更能了解宋朝建筑的配搭,但是宋朝的建筑文献-《营造法式》对施工和度量的描述非常深入,比以前的文献更有组织,让以后的朝代建筑有了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朝廷设立了专门负责建筑营造及相关的官职与机构-将作监来掌管宫室建筑,让建筑智慧有系统地流传下来。

宋朝建筑 - 背景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城内成外到处都是商店。

宋朝在经济活

动、农业、文化、都市化与人口各方面都有高速的发展。唐朝的人口最多曾经只是大约6000万,而宋朝人口却由当初的约1亿增加到末期的约1亿2000万。大部分的宋朝政治性城市都发展为经济中心,譬如汴京与临安。建筑方式突破了以前里坊制的制度,转变为坊巷制,摆脱了里坊围墙的限制,容许商店直接面向街道。商业活动不再受到时间约束。各地充满了驿站、商店和中国戏曲舞台-勾栏。由于社会开始出现官商合流,经济活动非常蓬勃,所以商业建筑盛极一时。农业方面,开垦的土地与亩产量皆为唐代的两倍。华北地区的铁产量曾高达15万吨左右。造船业方面,能够制造运载千吨货物的船只。人民生活富庶,弥漫着追求享受的风气,皇室、官员、富商、文人争相建造园林。

文化方面,理学、文学、艺术都有较大的发展。自北宋起,儒学与佛教复兴,道教盛行,三者互相融合。因此,佛塔、寺院大量兴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标志了史学的发展。教育方面,除了朝廷筹办官学,地方民间也大量举办学校,促使书院四处林立。当时著名的书院有石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和茅山书院。

宋朝建筑 - 城市建设

北宋首都开封始建于战国时期,前身为大梁城,经过唐代与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和后周的营建,出现了街道狭窄与楼房拥挤的问题。宋太祖登基后,便开始对开封进行大量改建,主要是扩建皇城宫城;修筑外城;疏通四条河道,即汴河、五丈河、金水河和蔡河;兴建生产工场,筹办手工业的管理机构,包括了工部、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等等。各个工场有专门分工,仅仅军器监已经设立51种不同的作,譬如木作、马甲作与铁甲作,每一个作设立作坊。

整个开封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层城垣所构成。外城周界达到50里,建于后周,由于开封地处平原,外城可加强军事防卫。内城是唐代汴州城,周界20里,并留有护城河。开封城内的中央为宫城,四周被皇城包围着。宫城南部出口为宣德门,门外向南开辟宽阔的御街,成为开封的中轴线。御街阔300米,直接通往外城的南门,两旁设立御廊,御街中央的御道只许皇家使用。御街两旁都是行政机关,例如明堂、秘书省和尚书省等。道路的布局除了出于交通的考量外,还要显示礼制秩序。

开封主要干道-“御路”呈现井字形网络,一般街道则以方格网络分布。根据《东京梦华录》,御路宽阔,路心设有两行红色杈子,表示皇家专用的御道,杈子设有砖石瓷砌的御水沟。路旁种有莲花、桃花、梨树、杏树,互相杂间。可见,道路设计超越了实用层次,并趋向艺术层次。

宋朝建筑 - 瓦市与勾栏

唐朝以来的封闭的里坊制度瓦解,各类市集遍布大街小巷与桥头路口。早市、夜市、庙市与各类节日市集非常常见。经济繁荣,生活富裕,娱乐繁盛,开封内外都有瓦市。瓦市,又名瓦舍、瓦肆、瓦子,是宋朝商品贸易的市集,也是杂剧艺人的集中地。吴自牧在《梦梁录》解释:“瓦舍,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在《梦梁录》卷十九《瓦舍》中记载:“杭城、绍兴间驻跸于此,殿岩杨和王因军士多西北人,是以城内设立瓦舍,招集妓乐,以为军士暇日娱戏之地。”根据《东京梦华录》卷二记录了汴京其中一个瓦市的情形:“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可有人于此做场。”由此可知,表演戏剧的艺人多会利用栏杆搭建勾栏,作为临时表演场地。一个大的瓦市能够容纳十多个勾栏。根据元代杜仁杰的散曲《庄家不识勾栏》:“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团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是人旋涡。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寨社,不住的擂鼓筛锣。”可

见勾栏是以木材兴建,设有门口,进门后上坡,观众分层一排一排坐。根据宋朝《西湖老人繁胜录》:“临安有名的瓦肆应有清冷桥畔的南瓦、三元楼的中瓦、众安桥的北瓦、三桥街的大瓦等。北瓦最大,内有勾栏十三座。”可见当时的有很多瓦市,并且吸引了大量固定的观众,也吸引了不能够进入官场的文人投入创作事业,促使宋朝杂剧的兴盛。

宋朝建筑 - 宫殿

开封的皇宫前身是唐代汴州宣武军节度使的使衙署。到了后梁,才开始兴建宫殿。宋太祖登基后,马上大力扩建,超越原有建筑的规模。宫城周界长大约五里,南面建有三门,分别为宣德门、左掖门和右掖门。宫城东西各有东华门与西华门,北有拱宸门。宫城从南至北,分有外朝区、内庭区西部、内庭区东部与后院。外朝区位于城南,有大庆殿群组、文德殿群组、紫宸殿群组、政事堂-枢密院建筑群、西南区与东南区。内庭区西部是皇帝生活的地方,而内庭区东部则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城北的后院是皇家的园林,除了布置假山水池、奇花异木,还建有亭台楼阁、宴会场所、藏书楼等等。

虽然皇宫划分为多个建筑群,但布局模式多采用工字殿型制度。一般都沿着一条中轴线安排,建筑群核心的大殿有凸字形台基,殿后有阁,两旁有挟殿,挟殿通往四周的走廊。宫内设立钟楼鼓楼,作报时之用。

宋朝建筑 - 园林

宋朝的园林可分为四大类别,供帝王休息享乐的皇家园林与宗室外戚、高官富商所拥有的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陵寝园林。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园林都有自己要表现的内容与主旨,配以假山、人造池、廊、亭、堂、榭、阁、花木与动物。虽然宋朝国力不比唐朝强,园林规模也比较小,但园林内的设计更见精巧。

琼林苑,建于干德2年(公元964年),位于河南开封外城顺天门西南。苑内满种长松古柏、石榴、樱桃等,大部分来自福建广东一带,并且建有很多亭榭,以茱莉、山丹、瑞香、含笑点缀。苑内东南角落,有高约数十米的华嘴冈,冈上的横观层楼辉煌华丽。山下池塘有画船,名叫凤炯,水面建有拱桥,称作若虹,杨柳布满堤岸。

北宋《金明池夺标图》描绘了金明池当时的景况

金明池,北宋著名别苑,又名西池,始建于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位于开封市以西郑门口村附近。原本周世宗为了征服南唐,所以训练水军,让水军在金明池演习,故又名教池。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宋太宗曾在金明池检阅水军演练。政和年间,宋徽宗下诏兴建许多亭台、楼阁、花木、假山作为春游和观赏龙舟比赛之用。金明池呈方形,四周有围墙,北接汴河西水门,南临琼林苑的宝津楼,池中建有仙桥。桥尽处建有五殿,对岸的龙奥停放大龙舟。沿岸种植杨柳,东岸搭盖临时观众棚,让百姓观看龙舟比赛。金明池的殿宇一般采用黄色、蓝色、绿色琉璃瓦,线条十分工整,庄严瑰丽。北宋诗人梅尧臣、王安石和司马光等人赞赏金明池风光明媚,建筑瑰丽。可是,到了明崇祯15年(公元1642年),金明池被洪水摧毁了。

北宋的皇家园林-艮岳是中国著名的宫苑。宋徽宗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下令在开封的东北部兴建,

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完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根据八卦,艮代表东北方,又代表山。艮岳位于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占地大约750亩。艮岳以一山三峰的形状设计,突破了汉朝以来的传统营造模式,不再强调模仿真实山水。由于宋徽宗是一位具有高深艺术文化修养的皇帝、天才艺术家。他对诗画艺术迷恋,对奇石着迷,对美的追求近乎苛刻。为了寿山艮岳的假山,蒐集苏州盛产具有“皱、透、瘦、漏”四大特色的太湖石,并且在苏州设立应奉局。他又深信道教, 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建造艮岳的主旨是追求意境,不拘泥细节或者强调神似,把诗情画意加入园林之中,典型山水成了主题。他对置石、挖池、叠山等技术非常 讲究。园内山峦起伏,众山环列,东有艮岳,南有寿山,西有万松岭。园林中央只有小小的平地,但山峡之间却有池水与瀑布。除了自然景观,还添置不少建筑物, 譬如药寮、田圃筑室、栈道、介亭、书馆和八仙馆屋。因此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巧妙、以石为主的假山所组成的皇家园林。最后,金人灭了北宋,把这个皇家园林拆毁。

除了皇家园林,开封也有不少私家园林。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宋仁宗的宰相富弼所建的富郑公园,宣徽南院使王拱辰的环溪,前身为唐代宰相裴度的湖园。这些圆林的特点就是娇小、简约、雅致、天然。富弼的富郑公园位于他的宅院的东侧,入口设有探春亭。园中挖了一个大水池,水从东北方引入,经过方流亭,从西南方流出。水池北岸建造假山,假山之北有竹林,假山内有水洞,利用大竹引水出洞。假山之南建有四景堂,隔着水池,遥望南岸的卧云堂。卧云堂之南堆土成山,种有梅与竹,山顶建有天光台与梅台。两者高于丛林,能够观看园内景色。竹林内建有五个亭,名为从玉、披风、漪岚、夹竹与兼山。北宋李格非所写的《洛阳名园记》曾经对这些竹子景观作专门描述。整体布局分南北两区,北区以山为主,比较幽静,南区以平地为主,比较开朗。

环溪布局比较别致,南北各有水池一个,东西各有小桥连接中央的大洲,因此而得名。主要建筑物都集中在岛上,南池北岸建有法华亭,北池南岸建有凉榭。岛上山丘之上则有多景楼,能欣赏远方景物。园林各处种植松树、桧树。树林间空地模仿岛屿。这种水景与借景的处理手法成为环溪的特色。

宋朝寺院多集中在临安,因为当时临安是江南的佛教中心,寺院园林遍布各处,以环西最甚。

宋朝建筑 - 北宋皇陵

北宋时期洛阳古墓内的壁画与斗拱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巩义市一带的高原上,覆盖了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4个镇区,东西横跨7公里,南北达到8公里,内有超过1000个陵墓,包括了皇帝陵墓、皇后陵墓、太子公主的陵墓、配偶的陵墓与其他亲属的陵墓,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陵墓群。当中的帝陵区有21座陪葬皇后陵,15座亲王墓,7座大臣墓,杨六郎、赵普、高怀德、蔡齐、寇准和包拯都安葬这里。陵墓群始建于干德元年(公元963年),当时是宋太祖为安葬父亲而兴建。由于金人在公元1127年入侵,北宋只有两位皇帝-宋徽宗与宋钦宗死于牢狱之中。每个皇陵的规模与建制都大致相同,都根据风水布局坐北面南,由“上宫”、“宫城”、“地宫”、“下宫”四部分组成。沿着皇陵的通道两侧有大量仪仗石刻与石像,题材包括老虎、公

羊、狮子、瑞禽、角端、马匹、马夫、文武臣、武士、内侍等等。

党项姜族西夏皇陵与北宋皇陵相似。陵墓群中央是个截断塔顶金字塔式的陵墓,由四堵墙壁,四个置中的大门和四座角楼包围着。距离巩义市大约100公里,位于河南禹县,有一个被妥善地发掘出来的白沙宋墓,是宋朝地下古墓建筑的佼佼者,其古墓内的石雕从门窗、梁柱、斗拱到内墙都是模仿木构建筑。白沙宋墓内有两个墓室,其锥形天花板与指引着地下墓室入口的大。

宋朝建筑 - 书院建筑

白鹿洞书院

宋朝的教育制度可分为三类,一是朝廷办的官学,譬如国子学、四门学、太学、武学(古代军事学院)、广文馆、医学、算学、书学、画学等,二是地方办的府学与县学,三是民间办的书院。太学开始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国子学则始于西晋武帝时,宋朝的国子学只取录七品以上官员的儿子。四门学始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到了庆历3年,凡是八品以下官员及百姓的儿子都可以入读。可见,当时的教育规模非常大。

唐代以来,各地学院都设立孔子庙。宋朝的学院则增建了东庑、西庑、光贤祠等祭祀建筑。庑是指走廊、廊屋。一般的都建有大成殿,殿内设孔子像,东西庑则设有孟子像等等。“大成”一词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也”,意指孔子整理三代至周公的学问,是集大成的学者。以此为建筑命名,来突显孔子庙的特质。另外,如果曾经得到皇帝的诏书,学院会兴建御书阁。譬如平江府学的御书阁,前身为六经阁,邻近池水,是一座两层重檐式建筑。后来被毁,重建为三层高的御书阁。

除了御书阁,一般学院内设有讲堂,为教学之用;斋舍,为学生宿舍;射圃,为体育训练场地。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可分为三大类别,前庙后学,即孔子庙、讲堂、藏书楼为一条中轴线,斋舍分布于左右两旁。典型例子有建康府学。第二类,右庙左学,典型例子有临安太学,而第三类的左庙右学,代表则有平江府学。

书院的布局却比府学的自由很多。好像程明道创办的明道书院以两组工字排列房屋,前一组设两层高春风堂楼,楼下是占了七开间的讲堂,中间设立讲座,二楼设有五开间的御书阁,陈列古代典籍。后一组设主敬堂,占三开间,是会茶场地。往后的地方就是程明道的祠堂与安放孔孟肖像的燕居堂。祠堂东西两侧有十五个廊子。然而书院山长与堂长的办公室在主敬堂两侧。其他附属建筑物都坐落书院的两侧。

重建于宋朝的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全院占地近3000亩,建筑面积达到3800平方米,院内由五个院落并列组成,分别为礼圣殿、先贤书院(礼圣殿之西)、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和延宾馆。其他建筑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朱子祠、礼圣门和礼对殿。礼圣殿,又名大成殿,是建筑群的核心,也是祭祠孔子的地方。

宋朝建筑 - 寺院

太原市郊晋寺的主殿圣母殿 建于北宋天圣年间

随着宋太祖复兴佛教,很多破旧的佛寺被修复、重建与扩建。譬如河北正定隆兴寺、德清云岫寺、义县奉国寺。它们都禀承了唐代佛寺建筑以中轴线为主体布局,宋朝的佛寺仍然以对称和谐为主,并且加强了纵深发展的布局。

河北正定隆兴寺,在隋开皇六年(586年)开始兴建,本来叫做龙藏寺,唐改名为隆兴寺。北宋开宝4年(公元971年),宋太祖下令兴建大悲宝阁以供奉千手观音菩萨像。此后,把寺院不断扩建,隆兴寺慢慢形成以大悲阁为核心的宋代建筑群。整个群体从南到北依次序为山门,在山门后长方形院子分列左右两侧的钟楼和鼓楼,佛寺中央的大觉六师殿,北面的摩尼殿与左右配殿,组成了另一个院子,而整体则构成一个依着中轴线作纵深发展的布局,由外而内,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加强殿宇层次,已经摆脱了以往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的风格。这种建筑群的布局被称为伽蓝七堂。

在宁波的保国寺,建于北宋大中祥符6年(公元1013年),是现存最好的木结构古建筑。保国寺以大殿为中心,整个木构建筑全靠巧妙的斗拱和精确的榫卯来支持庞大的屋顶。大殿的柱子采用多根小圆木拼成。虽然在潮湿的南方,但能历经900多年的风雨,仍然坚固如初,成为罕见的建筑物。

苏州市玄妙观南宋三清殿

山西太原市郊西南晋寺的主殿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重修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殿高约19米,宽七间,进深六间,小坡度重檐九脊顶,斗拱硕大雄厚,为典型宋代风格。大殿四周有围廊,是中国寺庙中少见。殿前的十字形鱼沼飞梁桥,也是独一无二的。

苏州市玄妙观的主殿三清殿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重建于南宋淳熙年间,

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南宋木构建筑。殿宇保留了不少宋代遗物,如梁架、斗拱等,规模宏大(面阔9间),雕刻华丽,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朝建筑 - 佛塔

佛塔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虽然唐末佛教一度式微,但宋朝复兴佛教,因此仍然有不少佛塔的兴建。由于佛塔来自印度,以免与皇帝城内的鼓楼与城楼作比较,大部分高的佛塔常见于郊外。

宋朝的佛塔大致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和花塔。楼阁式塔可细分为“砖外璧、木檐、木平座式塔”,其

代表为六和塔与虎丘塔;“砖外璧、砖檐、砖平座式塔”则以砖仿木,其代表就是开封佑国寺的铁塔;然而无平座的楼阁式塔在模仿过程中进行简化,譬如山西阳城龙泉寺塔;无柱额楼阁式塔摆脱模仿木构的约束,按照砖的特性来建造,例如料敌塔。密檐式塔方面,现存只有几个方形密檐塔,分布于四川内,譬如释迦如来真身宝塔,特色为重层须弥座与设有副阶的塔身。花塔则以高筒形覆钵式花束,配上花瓣作装饰。

开封佑国寺的“铁塔”

开封佑国寺的“铁塔”也是宋朝著名建筑。佑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十年(559年)。初名独居寺。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为供奉佛舍利,所以增建木塔。庆历四年(1044年)塔被雷电击毁,皇祐元年(1049年)宋仁宗下令重建,根据原来木塔的式样,改用铁灰色的琉璃砖瓦,所以被俗称“铁塔”。铁塔塔身呈八角形,高56.88米,共13层。琉璃砖瓦上刻划的装饰以舞蹈和佛教为主题。

其实中国有真正的铁塔,就在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山的东麓的玉泉寺。玉泉寺建于南梁时期,隋开皇年间才改名为玉泉寺,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为了供奉舍利子兴建铁塔。铁塔的铁重53848公斤,塔身高21.28米。在宋代以木石砖为主的建筑时期,铁塔的檐坡和八角形基座成了新的模范。

1891年的六和塔

六和塔也是宋朝另一著名佛塔。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山上,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被毁后重建于公元1156年,于1165年完工。塔高60米,木檐13层,塔的中心有壁龛,内部镶嵌有《四十二章经》的石刻。塔内砖雕的题材丰富,有石榴、荷花、宝相、凤凰、孔雀、鹦鹉、狮子、麒麟,还有飞仙等等。其做法与宋代成书的《营造法式》所载十分吻合,成了历史学家考据的重要资料。1961年3月4日,六和塔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泉州开元寺内的双子塔也是非常著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名兴致寺,再改名为龙兴寺。唐代开元26年(公元738年),改名为开元寺。两个佛塔分别名为镇国塔和仁寿塔。镇国塔高48.24米,建于公元860年至873年,而仁寿塔,初名无量寿塔,高

44.6米,建于公元916年。经过多次火灾毁坏后,仁寿塔和镇国塔分别在1228年和1238年由自证法师改用石材重建。1982年2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觉寺的佛塔,俗称白塔,是一个砖砌的密檐式佛塔,位于四川彭县红岩乡红塔村,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塔高27.54米,共13层。佛塔设有砖砌须弥座式基座,高8.2米。塔外檐与唐代长安大雁塔的风格相似,由菱角牙子和叠涩砖构成,檐口特别圆润,内设三层塔室,圆柱配以精良斗拱。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高67米,建于1056年

佛教建筑在辽国境内也很著名。虽然大部分都是砖砌和石砌的佛塔,但也有一些佛塔采用砖石或者砖木两种建材兴建而且保留至今。其中最高最古老的就是佛宫寺释迦塔。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俗称“应县木塔” ,呈八角形,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高67米,是宣扬佛法的场所,又是作战的瞭望台。塔顶安装了一个铁刹,直通梁架之内,以作避雷之用。塔内采用六十种不同的斗拱。其建筑风格接近六和塔。 应县木塔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佛塔,而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则保存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佛殿始建于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

凌霄塔,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共九层,高42米,始建于唐朝至德元年(756年)

天宁寺凌霄塔,原名慧光塔,坐落于河北省正定县城内,因为塔身全部为木构而成,当地人俗称之为“木塔”。它是中国现存为数甚少的木塔之一。天宁寺创建于唐咸通初年,至民国初年,寺内殿宇均毁,仅存凌霄塔。据塔基地宫出土的石函铭文记载,根据石函铭文记载,始建于唐朝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至代宗大历十四年间(779年),于宋庆历五年(1045年)重修,金皇统元年(1141年)重建。凌霄塔呈八角形,共九层,高42米,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塔,第一至第四层为砖砌结构,第五层或以上全部为木构建筑。

辟支塔,建于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位于山东济南市长清县泰山西北

辟支塔,位于山东济南市长清县泰山西北麓的灵巖寺内,高54米,建于公元1063年

麓的灵巖寺内。辟支塔高54米,八角九层,砖砌楼阁式塔,塔身上下大小不一。塔身纤巧,配以仿木斗拱,须弥座塔基浮雕刻有轮回故事,其中地狱中的莲花和最后的半庵摩勒罘都反映了阿育王的传说。1982年,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佛宫寺释迦塔是最高的木构佛塔,但是最高的佛塔却是料敌塔。料敌塔,又名定县开元寺塔,位于河北省定县城内,因为开元寺僧人慧能往天竺取经,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下令兴建佛塔,到了1055年才落成。八角形的塔身高69米,比大理崇圣寺三塔还要高。料敌塔每层均设置佛龛,龛内彩绘壁画。由于定州地处边疆,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宋朝为了防御契丹,利用此塔瞭望敌情,故又名料敌塔(或了敌塔)。除了监视敌人外,料敌塔也可作观天之用。

宋朝建筑 - 桥梁

安济桥,又名赵州桥、大石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由隋代工匠李春设计,于大业六年(610年)落成

宋朝桥梁建筑工艺已经非常成熟,更出现了高架桥,譬如1256年落成的绍兴越城区八字桥,是保存至今的石桥。它南临东双桥,北接广宁桥。根据宋嘉泰《会稽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而根据主桥孔下的第五根石柱上的记载:“时宝祐丙辰仲冬吉日建”。大桥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于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重建,由4.85米长的石条砌成。桥东西长27米,桥高5米,跨度达4.5米,桥面宽3.2米。

桥梁的装饰手法有如亭台楼阁,在梁柱之间加入山水画,譬如宋代杰出画家夏圭。夏圭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是南宋宋宁宗时期的画院待诏。他跟从范宽与李唐学习画画。早年主力人物画,后来专攻山水画,并且以此著称。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一角、夏半边”或者“马夏”。著名作品有《溪山清远图》和《西湖柳艇图》。

彩虹桥远景

在江西省婺源,有一条很著名的建于12世纪的廊桥-彩虹桥。廊桥是建有屋顶的桥,让途人感到舒适。彩虹桥的名字取自李白所写的唐诗《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彩虹桥设计独特,不但由11座廊亭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桥墩外型像船只。当这位著名诗画家夏圭还是杭州当官的时候,苏轼已经在西湖兴建了人行堤道-苏堤。 1221年,长春真人到撒马尔罕探访成吉思汗,告诉他在伊宁东面的天山旅游中所见的大大小小的中式桥梁。根据历史学家李约瑟所引述:

“ (这条路)‘有不少于48条木桥,能够让两架马车并行通过’。这条路就是由Zhang Rong(译音:张戎)与察合台其他的工程师所建造的。公元前3世纪以降,中式桥梁无疑与凯撒大帝在莱茵河于公元前55年所建的桥、达芬奇所绘画的桥甚至非洲所用的桥都是十分类似。但何时发现公元13世纪的欧洲会有类似张戎所兴建的桥吗?”

元·《卢沟筏运图》:描绘了元世祖至正三年(1266年)在卢沟桥附近漕运西山石木用于修造大都宫殿的情景

在宋朝,有很多巨大的桥梁在福建省内兴建。某些桥全长1219.2米,跨度达到22.33米,耗用石材重达20万3200公斤。可惜,建造这些桥梁的工程师没有留下名字,只有资助兴建和负责监督兴建维修官员的名字。可是,历史学家李约瑟指出福建好有可能有一所工程学院,由蔡襄所主持。蔡襄是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对茶甚有研究,曾经著有《茶录》和《荔枝谱》,并且曾出任福建郡守。在泉州附近,蔡襄计划并监督兴建万安桥,(后来被称呼为洛阳桥)。根据《泉州府志》的记载,万安桥坐落于泉州市东北的洛阳江上,是北宋庆历初年郡人李宠所建的浮桥-万安渡的旧址,后来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万安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四月(公元1053年),于嘉祐四年十二月(公元1059年)完成。万安桥原本全长1200米,现在长731米,宽5米,桥高7米,桥墩共46座,扶栏500个,石狮子28只、石亭 七所、石塔九座,是中国著名梁架式古石桥。技术工人利用船只来运送石材,利用潮水涨退来安置石材。船形的桥墩更有助减低水流冲击。

宋朝建筑 - 建筑文献

宋代的建筑标准守则对施工方面已经有很详细的描述。譬如李如圭于公元1193年模仿《尔雅·释宫》编写

的《仪礼·释宫》。宋朝都料匠喻皓在公元965年 至公元995年间著有《木经》三卷。他在开封负责一座木塔的建造,可是该木塔被大火烧毁,后来由铁塔所取代。当时因为他的著作与富商的工艺有关而被认为学术水平低,导致该书籍不被官方记载。虽然木经已经失传,仅在沈括在1088年所编写的《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中有简略记载,并且赞扬《木经》的作者。可是数年后,李诫编写了《营造法式》,成为全国建造楼房的标准。虽然唐朝已经有其他类似的文献,譬如《唐令》中的《营缮令》,但李诫的营造法式仍然是现存最古老的中国建筑施工守则。

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铺作图

李诫,字明仲,管城(今河南省郑州市)人。他的父亲李南公当官60年,他的哥哥曾任至龙图阁直学士,所以李诫自小受到良好教育。除了建筑著作,他还出版关于地理学、历史、文字学与美术史的书籍。公元1085年,当时沈括还是当官,李南公为他捐了一个小官-郊社斋郎,后来升任曹州济阴县尉。公元1092年,升任将作主簿,然后被提拔为将作监少监,负责建筑工程,突显了他担当建筑师的决心。公元1097年至1100年,他修订了很多前人的建筑著作,而到了1100年,他完成了自己的著作-《营造法式》,并交给宋哲宗过目。三年后,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宋徽宗才让《营造法式》成为官刊文献,颁发施行,让负责施工的工人、建筑师、工匠因此而受惠。编写得巨细无遗的《营造法式》,其主旨不仅仅为朝廷工部订立标准规则,还要让全国工作坊与巧匠在建筑工程中有所依据。《营造法式》成就卓越,李诫被升为将作监。此后,他负责管理将作监,并且监督太庙、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成殿的兴建。

大殿的横切面图展示枕梁的斗拱

《营造法式》涵盖了建筑法规和条例、会计信息(构件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建材和不同类别的手工艺品。全书共34章,勾画出度量与护城河和要塞的建筑、石雕、大木作、小木作,包括了斗拱、梁柱接合点、雕作制度、旋作制度、锯作制度、竹作制度、砖作、窑作、建材剪裁、砖瓦、墙、彩画和装饰、装饰涂料、砂浆混合比例等等各方面的制作图解(平面图、断面图、构件详图)与施工规格。《营造法式》为建筑度量衡定下标准,一切构件均以“材”、“契”、“分”来确定。大约有8%的篇幅来自前人建筑的文献,而大部分则记录了建筑师与工匠的传统。对于技术名词,李诫有详细罗列出来,包括了圆周率 22/7、方中容圆,圆中容方,正方形对角线计算,建筑物的比例与建造,在估计如何在不同地点兴建建筑物中套用测绘学

他更对雇用不同工种的技术工人的支出作出评估,譬如每天的施工量、耗用的建材、季节性调整与运输成本。对编造预算很有帮助。

根据《营造法式》,宋朝的殿堂建筑结构都以横向铺排垂直的屋架为主。每个屋架均由纵柱、横梁椽襻以卯榫方式组合而成,柱顶铺作斗拱。厅堂结构,由于规模比较小,不需铺作,故称为柱梁作。

1919年,朱启钤先生在南京地方图书馆《营造法式》1145年发现丁氏抄本。同年交商务印书馆影印,并且建立了中国营造学社。1925年在故宫内阁大库中发现宋本残页,中国营造学社陶湘勘校丁氏抄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按宋残叶形式重新绘制近百幅彩图,在1925年刊行(称为陶本)。1932年故宫发现宋抄本,中国营造学社开始对该文献作出深入研究,虽然当时只有清朝官方文件中发现零碎的片段,但是梁思成、刘敦桢、阚铎、梁启雄、单士元、陈仲篪、王壁文等学社成员依然先后调查了中国15个省的220多个县的历史建筑物。可是,这次出版引起了世界对中国建筑的兴趣,好像法国作家Paul Demièville、英国学者叶慈博士(W. Perceval Yetts)、日本学者竹岛卓一(Takuichi Takeshima)。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从1925年起,前后近四十年,通过对河北山西等地宋、辽、金古建筑的实地测量,摄影,对比清代匠作则例和清代建筑,在1963年完成营造法式注释一 书,于1980年由清华大学出版。后来陶本《营造法式》在1932、1983、2006年再次发行,每次有所增补。

《营造法式》中的斗拱组合

梦溪笔谈

《营造法式》卷三十插图,展示三种榫接

《营造法式》中的横轴斗拱

《营造法式》中的斗拱与悬臂

在沈括于1088年所编写的《梦溪笔谈》中,他曾赞扬宋朝都料匠喻皓所著的《木经》。喻皓曾在开封兴建了一座工艺卓越的梵天寺佛塔。对他的记载如下: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三两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 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肢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在《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记载如下:

造舍之法,谓之《木经》,或云喻皓所撰。凡屋有三分:去声。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凡梁长几何,则配极几何,以为榱等。如梁长八尺,配 极三尺五寸,则厅堂法也,此谓之上分。楹若干尺,则配堂基若干尺,以为榱等。若楹一丈一尺,则阶基四尺五寸之类。以至承拱榱桷,皆有定法,谓之中分。阶级 有峻、平、慢三等,宫中则以御辇为法:凡自下而登,前竿垂尽臂,后竿展尽臂为峻道;荷辇十二人:

前二人曰前竿,次二人曰前绦,又次曰前胁;后一人曰后胁, 又后曰后绦,未后曰后竿。辇前队长一人,曰传倡;后一人,曰报赛。前竿平肘,后竿平肩,为慢道;前竿垂手,后竿平肩,为平道;此之谓下分。其书三卷。近歳 土木之工,益为严善,旧《木经》多不用,未有人重为之,亦良工之一业也。

宋朝建筑 - 宋朝画中的建筑物

北宋《金明池夺标图》描述当时开封内皇家园林中赛船夺标的情况

北宋李成的晴峦萧寺图 宋徽宗的《瑞鹤图》 马麟的《秉烛夜游》

苏颂的水运仪象台内部设计图

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茶居

《清明上河图》所见城市建筑与城楼

北宋水磨坊

宋朝建筑 - 相关词条

--------------------------------------------------------------------------------------------------------------------------------------

中国古代建筑史之宋朝建筑

谈到宋朝建筑,就不能不提《营造法式》,这部书和清朝的《工程做法则例》乃是研究我国古建筑最重要的资料,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中国古建筑的两部“文法课本”。但是这两部书的意义远不止如此而已,无论《营造法式》中的“材“”份”,还是《工程做法则例》中的“斗口”,实际上都是一种模数,也就是说,至少在宋朝以后,中国建筑就已经采用模数制来规范构件的大小了(模数制的具体定义和意义我们后面会详细讲),一直到清末为止,全世界建筑采用模数制的就中国一家。19世纪以后一些西方建筑师也倡议使用模数制来

规范建筑构件的规格,但牵涉的利益方太多,最终都是不了了之。所以直到今天为止,只有北宋至清末这1000多年的时间内的中国建筑使用过模数制,这不仅证明了中国古代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使得不仅建筑活动非常频繁,而且建筑规模庞大到需要不同的建筑团队进行复杂的合作的时候才会产生对于建筑模数制的需求)和建筑管理水平的高超,也体现了中国文化深处的对于将万物秩序化,理性化和规律化的渴求。

《营造法式》和《做法则例》一样,实际上乃是国家对于模数制的规范,或者,用今天的术语来说,就是宋朝建筑业的“国标”。

北宋时之所以要编写这么一本建筑规范标准,主要的目的是控制建筑成本。北宋中期以后,政治日趋腐败,在政府营建土木工程的时候,主管官员夸大工程造价借机谋取私利猖獗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例如,开先殿的一根柱子坏了,朝廷要出钱修理,而负责修理的官员竟然借机把整座宫殿所有的柱子都换了一遍,然后将换了这么多柱子的成本上报给朝廷。又如宋神宗时,要在浙江建一座佛塔,先期派官员去估算一下花费。后来发现,这位官员的估算比实际需要高了5倍,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位被派去估算的官员居然还得到了升迁。

当然,出现这种荒谬情况并不仅仅是因为主管官员的堕落。营造法式作者在前言里说,当时北宋负责建筑工程的官员普遍采用的做法是在工程“其初广计工料”,等到最后,严重被高估的预算根本用不完的时候,再“指羡余以邀赏”,用预算的盈余作为自己管理能力高超的证据来要求奖励(其实盈余的根本原因是最初的预算远远超过实际需要)。另外,公共工程的成本控制到今天也是一个难题,工期一再拖延,成本不断上涨是常态;准时在预算内完工才是变态。例如,苏格兰国会大厦工期拖了好几年,造价翻了几十倍;比较严谨的德国人在修建柏林到慕尼黑的高速公路时,最终造价也比预算高出了将近80%。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北宋官员在将建筑造价高估5倍的情况下还能得到升迁:最初时候谨慎一些,多拨点钱给预算,总比因为预算不足导致工期一再拖延,不断再要求增加投入好------毕竟如果开始预算少算的话,最终钱还是省不了,却要因工期拖延耽误很多时间。而且从我举的两个现代例子来看,将预算估成实际需要的5倍并不算特别的高,留出的冗余度是合适的。

以上说的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对于像宋神宗这样渴望有一番作为的君主来说,却是不可接受的。他任用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就是要解决宋朝面临的财政窘境,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无论是对于宋神宗还是王安石来说,上面我们说的都是必须改变的,因此,有必要编写一部建筑规范,规范建筑对于材料,人工的花费,以达到控制建筑成本,减省政府开销的目的。但是在编写过程中,王安石被罢相,新法中止,不久宋神宗也去世,即位的宋哲宗年幼,朝政实际落到了听政的高太后手里。高

太后思想僵化,仇恨革新派,重用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僚。保守派官僚将编写这种建筑规范(正确地)看作王安石变法的产物,是“变易祖宗成例”的具体表现,非常敌视,对于编写工作一再加以干扰破坏,因此,编写工作花了二十年才完成。而且更糟糕的是,编写出来的东西只是死板地规定了一定模式的建筑所需要花费的材料人工,但是现实生活中建筑的模式千变万化,根本无法套在几种固定的模式上,所以这部建筑规范实践中根本无法对建筑成本加以控制,完全没有用。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北宋的政治形势又发生了变化,高太后已经去世,宋哲宗亲政。宋哲宗对于锐意改革的父亲神宗非常敬佩,决心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将变法推行到底。因此,他一亲政,就贬退了守旧派分子,大胆启用革新派,在这种背景下,他看到了现成的建筑规范完全没有用,就委托将作少监李诫重新修订一部建筑规范。

李诫,字明仲,河南管城人。他的祖父曾经获得过金紫光禄大夫的散官官衔(唐宋时期我国官职分为散官和职事官。散官是标志地位,俸禄和待遇的官衔,约略相当于今天干部的级别,例如局及或部级。职事官才是表明具体权利和负责管辖范围的官衔。金紫光禄大夫是我国唐宋时期最高一级的散官官衔)。他的父亲也是中级官僚,趁着郊祀大典的时候,为李诫恩荫补了一个官。此后,李诫当过一段时间的地方官,但是一直到他致仕退休,他的绝大部分职业生涯都是在将作少监任上度过的。将作少监是我国古代负责管理公共工程的职位,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部副部长。在担任将作少监的几十年中,李诫负责完成了包括汴京南门朱雀门,供北宋宗室居住的五王宅等重大工程。在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3年),李诫完成了这部建筑规范的编写,并把它命名为《营造法式》。此后不久,他就去世了,葬于河南管城县梅山。

李诫实际上是一位行政主管人员,并非技术人员。但是他曾经担任将作少监几十年,对于实际工程技术很熟悉,并且他在编写《营造法式》的过程中,多次召集工匠技师,向他们请教工程原理和技术诀窍。因此,营造法式中保留了大量宋朝时期的建筑科学和技术的成果。此外,李诫吸取了上一部建筑规范失败的教训,在营造法式中贯彻了“有定法而无定式”的原则,使得这部书能够灵活地适应现实中众多不同的建筑种类,能够起到规范,限制建筑成本的作用。

《营造法式》中最大的成就就是材份模数制。什么是模数制呢?就是规定建筑各个构件大小的制度。举个例子来说,我要建一座房子,那么柱子的高度和梁的大小该有多少呢?很明显,具体的数值取决于我想建多大的房子。如果房子大一些,那么柱子,梁以及其他构件就要大一些;反之,就要小一些。换句话说,建筑构件的大小是和建筑的规模成正比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设一个独立的参数,让所有建筑(无论大小)的构件的大小都用这个参数来表示。当建筑规模大的时候,我们把这个参数调大一些,构件就变大了;反之亦然。这样,施工者就无需记忆构件的具体尺寸了(不同大小的建筑有不同的尺寸,现实中有多少建筑就有多少套关于构件大小的数据,记忆很困难)。因为所有建筑(无论大小)的构件和参数的关系都是固定

的,施工者只要记住一套数据就可以了,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进度。不进如此,因为所有构件和参数的比例都是固定的,那么不同的建筑,只要参数相同,其构件就可以互换通用,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人们把这个参数的值固定在几个数字上(宋朝共定了八个参数),让他们应用于不同大小的建筑,工匠们平时就可以预先加工好对应于不同大小建筑的构件,等到有建筑任务时,根据用户对于建筑大小的要求,将相应的预先加工好的构件搭建在一起就行了;而无需再像过去那样,等到用户提出对于建筑大小的要求以后,再加工相应大小的构件。这种生产施工方式不仅迅速便捷,而且其思路实际上已经到了现代大工业规模化生产的层次,是一种非常合理科学的制度。在1000多年前,中国人就能安排如此先进合理的生产制度,充分说明了当时中华文明和生产力的发达宋朝管我们前面说的参数叫“份”,所有的建筑构件的大小均以份来表示,比如说,出跳的华拱长72份,厚21份,宽10份;檩槫的直径则为21份左右;建筑开间面阔(即两个相邻柱子间的距离)一般定为250份到300份。只要根据建筑的体量,将这些数字乘以相应的份的大小,就可以得出这些构件的大小,而无需专门记忆,大大减轻了施工者的负担。那么一份是多少呢?宋朝一共将份的大小分为八个等级,最高的一级是应用在面阔11间或更多的建筑(也就是汴京大庆殿等极少数宫殿),这一级的一份大约合今天2厘米多;第六等级的份对应于三五间的小厅堂,是当时应用最广的,这个等级的一份约合今天1点25厘米。其余的几个等级份的值这里不详列。

前面我们管这种模数制叫材份模数制,除了“份”,还有“材”。不过一材就是十五份,如果份的值确定了,那么材的大小也就确定了;反之也一样。所以说“材”其实是一个多余的概念,本文中不再使用它,只用份。

营造法式中对于建筑的具体技术和施工步骤有详尽的规定,这里只能介绍一个大略。如果有网友想深一步了解,推荐潘谷西和何建中两位教授的《营造法式研究》;如果想再深一步研究的,建议去读由梁思成先生作笺注的《营造法式》原书(这个注释本的营造法式收录在《梁思成全集》的第七卷中)。

甲 木构架类型

营造法式将建筑构架类型按等级分为三种:殿堂型,厅堂型和柱梁作。

殿堂型构架的特点是所有的柱子的高度基本相同(之所以要加“基本”是因为有“生起”,生起的具体定义我们后面会讨论),所有的斗拱处于同一高度上,相互之间通过罗汉枋联系成一个整体铺作层。这样,这个构架就分为了三层:由高度基本一致的柱子组成的柱网层;由斗拱和罗汉枋组成的铺作层,以及最上面由梁,檩槫,椽子和瓦组成的屋顶层。殿堂架构除了最上面的屋顶层以外,还有一套梁架,这套梁架并不承受屋顶的重量,其作用仅仅是联系搭扣柱网并且承托天花板;天花板以上再安放屋顶层。这套梁架在天花板以

下,露在外面,所以叫明栿,因为露在外面,所以要作一些加工,保证美观;而在天花板以上的屋顶层的梁架因为被天花板挡住,人们看不见,只要保证坚固就行,不需要做太多的美化,加工可以草率一些,所以叫草栿。这也是殿堂型构架的一个特点:有明栿和草栿两套梁架,可以有天花板(也有些殿堂不用天花板,采用彻上露明造)。

殿堂型构架的特点,基本就是这些。下面说一说厅堂类构架的特点。厅堂类构架的特点主要是内外柱高度不一样,内柱的高度要高。因为柱子的高度不一样,所以斗拱的高度也不一样,因此,斗拱之间无法用罗汉枋联系,形成铺作层。这就是厅堂类架构的重要特点:即斗拱不是连成一体的铺作层,而是分散孤立的节点。此外,厅堂型构架不用天花板,全都采用彻上露明造,梁架也只有一套。

柱梁作类构架就是完全不用斗拱,梁柱之间直接联系,通过插入对方身体(别想歪了)结合。这种类型构架让梁柱结合成一个整体,结构刚度极佳,但是在突然遇到强外力作用时(比如地震)抵抗能力远逊于有斗拱的构架。

乙 侧脚和生起

唐宋建筑中广泛使用侧脚和生起。这两种技术的起源时间已不可考,我们能够确定的就是最晚唐朝这两种技术就肯定已经发展到相当纯熟的高度了;而宋朝的营造法式中第一次完整定量地记载了如何做侧脚和生起。所以作者把它们放到宋朝建筑这部分来讨论,尽管其起源可能远早于唐朝。

所谓侧脚,就是除了当心间(即一座房子正中的开间)的两根柱子以外,其他柱子并不垂直于地面,而是微微内倾(即倾向屋子中间),这样,柱子靠近屋子中心一侧与地面成锐角,远离屋子中心的一侧与地面成钝角。侧脚的意义在于保持柱网的稳定。道理很简单,大家想一下,如果所有的柱子都是垂直于地面的,那么一行或者一列柱子中只要有一根柱子横向或者纵向倒下,那么其余的柱子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都倒下,柱网的稳定性很差。但是如果让所有的柱子都微微倾向中心,那么在屋顶的重量的作用下,所有的柱子都会有一个倾向屋子中心的水平分力,可以达到相互支撑,防止倒下的作用。这个原理大家可以想一想几根火柴要是竖直的放置,很容易到;但是如果让他们斜向交叉,形成三角形,那么就稳定多了。侧脚应用的是同样的道理。

除了这个原因以外,侧脚还有美学上的功用,这个功用和关于生起的解释我们下面就要讲。

所谓生起,既是让所有的珠子并不一样高,而是中间的柱子矮一些,两旁的柱子逐渐升高,一直到两端

的最外侧的柱子升到最高。这样,屋檐就不再是一条直线了,而变成了一条中间凹两边高的曲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的作用和侧脚一样,一方面让梁架有一个侧向屋子中心的水平分力,保证整体架构的稳定;另一方面就是美学上的:如果建筑体量比较大,较长的屋檐和繁多的柱子又都是直线和直角构成的方形,那么立面构图就显得比较僵化死板;而如果通过侧脚和生起让屋檐变成曲线,所有的柱子不再是垂直于地面,而是与地面的夹角从中央到两侧有变化的线条,那么整个建筑就可以做得比较活泼,生动,减弱了大体量建筑的单调乏味。

丙 举折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举折在东汉就已经出现,从现存资料来看,至少在唐朝以前就已经很成熟了;但是,直到宋朝,才在这本《营造法式》中定量地记载了举折的具体做法,因此,我们把他放在这里讨论。

举折分为两部分,即举屋和折屋。举屋,就是确定屋顶有多高(这个高度是从最底下的那层梁架或者天花板到屋脊的距离,不是从地面到屋脊的距离)。这个高度一般根据建筑的等级和规模来定。大一些的殿堂,一般这个高度是建筑进深的三分之一;小一些的厅堂,一般是四分之一。这两个值的确定主要是因为一定时间内落在大体量建筑屋顶上的雨水要多一些,所以屋顶要陡峻一些以便排水。而小体量建筑四分之一的屋顶坡度足够满足排水要求,再高的屋顶就是浪费了。当然这两个数值不是绝对不可变的,实际施工中,匠师肯定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以及屋顶瓦片的质量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屋顶坡度。

折屋,就是将屋顶做出一条曲线,

宋朝建筑风格

本文发布于:2024-03-06 22:5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7097370831533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宋朝建筑风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宋朝建筑风格.pdf

标签:建筑   营造   法式   中国   园林   兴建   位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